<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攝影:曦微</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聽風(fēng)任雨當(dāng)自強</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風(fēng)雪青松嶺,青松挺且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春蘭竹四季,菊傲望冬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做人必君子,入世當(dāng)縝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一步一覺悟,永生不迷離。</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曦微w行走在路上,乙巳夏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攝影:曦微</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現(xiàn)象雜談5:</b><span style="font-size:22px;">人生悟什么</span></p><p class="ql-block">寫完《人生靠什么》和《誰又能覺悟呢》兩篇文章,本想換個方向,卻突然感到“人生悟什么”這個話題一樣重要。雖然兩篇文章中偶有提及,但畢竟不夠系統(tǒng)和完整,看起來也不那么明確。</p><p class="ql-block">人生悟什么?既是個認(rèn)識問題,還是個理念問題,又是個方法問題。人們都在說,人生百年,其實這只是我們的美好愿望。百年是一個大目標(biāo),但這個目標(biāo)之美麗,并不在目標(biāo)本身。每每看到那些行動不便,或精神有所萎靡的老人,悲情在心中不由泛起,這更多是顧影自憐吧!</p><p class="ql-block">人生是美麗的,然而這樣的美麗,應(yīng)該全部體現(xiàn)在0—100歲之間的快樂、愉悅、苦楚和愁悶中,亦即生命之美,美就美在生命之花的綻放與凋謝的全部過程中,就看我們能不能做到從容、大度、勇敢和智慧。向死而生是生命的崇高與偉大,生而不死卻是我們的精神和靈魂。</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攝影:曦微</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由此說來,人生悟什么?首先悟的就是精神,并以此精神來塑造和擴充我們的靈魂。就一個自然人來說,精神是其精、氣、神的縮寫,更是精、氣、神的有機合成。其中,精是先天與后天,儲存在人腎臟內(nèi)的“精元”;氣則藏匿在人的脾臟中,一般由血液及其流動狀態(tài)來表現(xiàn);神存在于我們的心臟里,由人的外在風(fēng)貌和氣質(zhì)來展現(xiàn)。</p><p class="ql-block">如果將人比作一塊煤炭,精元就是這塊煤炭所賦存的碳分子或燃燒值;氣是碳分子進行氧化反應(yīng)所表現(xiàn)出來的氣勢,也就是煤炭燃燒時噗噗作響的火焰樣貌;神則是精和氣互動以后,所表現(xiàn)出來的積極向上的神態(tài),也就是煤炭燃燒時,火焰所蘊含的火力狀態(tài)。</p><p class="ql-block">從社會學(xué)意義來看,精神首先體現(xiàn)的是“我是誰”和“為了誰”的問題。我僅僅是我,我只是為了我,在這樣的認(rèn)知條件下,生命是淺薄的,哪怕你再健康,哪怕你還有所氣質(zhì),卻不能說你有精神。我的確是我,我為社會大眾而生,也就是順,一個人在小我之外,還存在一個大我。每當(dāng)一個人心里存在一個巍峨之大我,很多時候,就可以達到忘我的境界,也就有了人應(yīng)該具備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攝影:曦微</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我們說,精神是靈魂的關(guān)鍵構(gòu)件,精神若萎靡,靈魂就猥瑣;精神若振奮,靈魂必耀眼。向死而生是精神,生而不死是靈魂。高尚的精神,塑造高尚的靈魂。精神不滅,靈魂不死。這就是一個人需要悟的最重要的東西,也是一個人心中該有的一條康莊大道。</p><p class="ql-block">無論精神還是靈魂,不僅伴隨人生的全部過程,而且還可以伴隨或影響當(dāng)代,乃至后代很多人,老子、孔子、孟子、蘇軾、陸游、韓愈、柳宗元,包括李白、杜甫、白居易、范仲淹等等,他們的身體早已不在了,但他們的精神和靈魂依然在,只要你愿意與他們同頻共振,都能深切感受到他們的存在,甚至在我們的心跳和體溫中,可以感受到他們的心跳和體溫。</p><p class="ql-block">作為普通人的我們,可能影響不了太多人,但至少可以影響子女,可以影響家人,再擴大一點,可以影響朋友或周圍人。能做到這一點,哪怕只影響和激勵了一個人,那也是很好的。</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攝影:曦微</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人生是一條“單行道”,是一個不可逆轉(zhuǎn)的生命歷程。生命歷程固然是連續(xù)的,但在自己進行人生管理的時候,完全可以分階段來把握,也就是把握好人生的幾個重要節(jié)點。</p><p class="ql-block">人的童年時期是“獸”,需要釋放天性。這一階段,其主要任務(wù)是觀察世界和認(rèn)識世界,而觀察世界的最好方法是玩。當(dāng)然這里所說的玩,不是隨隨便便的玩,而是大人引導(dǎo)下的有意義的玩,絕不是隨心所欲式的“胡作非為”。</p><p class="ql-block">孩提階段的悟,關(guān)鍵在于培養(yǎng)其社會行為方式,而非“獸行”的擴大化。這其中,必然有個度的把握。孩子對世界的認(rèn)知,需要在玩的過程中加以引導(dǎo),當(dāng)然還包括肢體協(xié)調(diào)、大腦發(fā)育、待人接物行為做事等。玩是為了孩子的快樂,引導(dǎo)在于孩子的成長,也就是達到認(rèn)識事物、感受世界、成長自我的目的。</p><p class="ql-block">如果將孩子比作一棵樹,童年是孩子伸開枝條的時候,絕對不能急于整枝,否則會泯滅孩子的天性。那些關(guān)于胎教或早教的說法和做法,很大程度上違背了孩子的成長規(guī)律。所以,孩提時候的悟,與其說要讓孩子覺悟,還不如說要讓父母、老師,甚至社會來悟。</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攝影:曦微</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少年時期,是孩子開始“整枝成形”的時期,也是確立人生大方向的時期。我們常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是提醒我們,在孩子進入少年期之前,就要能夠在孩子玩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其智力優(yōu)勢和興趣特點。</p><p class="ql-block">孔子曰:吾十有五志于學(xué)。說的是孔子十五歲的時候知道自己該學(xué)什么,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孔子已經(jīng)開始明晰他自己的人生志向。當(dāng)時,孔子面臨的是“禮崩樂壞”的社會局面,為了老百姓能安居樂業(yè),在孔子的認(rèn)知里,或許只有“恢復(fù)周禮”,才是穩(wěn)定和安寧社會的最好辦法。</p><p class="ql-block">我們必須承認(rèn),孔子是人,他不是神,他一定有他的歷史局限性,這就是所謂的“環(huán)境造就人”。但就人生本身來說,只有“志于學(xué)”,才是人生之根本,也是人生“大我”之初體現(xià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攝影:曦微</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現(xiàn)在的孩子真是太幸福了,生在一個前所未有的安定社會里,這也是每個人能夠盡情展現(xiàn)個人才華的社會基礎(chǔ)。進入少年時期,孩子由“獸”成人,需要對其進行嚴(yán)格的約束,絕不能繼續(xù)任其自由生長。建立規(guī)矩是家長的事,是學(xué)校的事,是社會的事,但讓孩子逐步學(xué)會守規(guī)矩,一方面需要孩子開始自我覺悟,另一方面也需要家長、老師和社會,給孩子進行規(guī)矩意識的不斷灌輸。</p><p class="ql-block">在塑造規(guī)矩意識的同時,還要幫助孩子認(rèn)識自我,展望未來,思考人生,盡快完成兩道人生課題,其一是將來我要做什么?其二是現(xiàn)在開始學(xué)什么?這便是孔子“志于學(xué)”的當(dāng)代化條件下的現(xiàn)實版本。其實,“志于學(xué)”越早越好,其人生也就越主動。</p><p class="ql-block">在之前的文章中,我曾提到,鄰居家小姑娘,因為奶奶和媽媽都是老師,所以,這個小姑娘從小學(xué)時候,就立志要做一名老師。一路走來,雖然費盡周折,但最終還是實現(xiàn)了自己的“老師夢”。我常常在想,這個孩子一定會成為一個好老師,因為老師職業(yè)是她的最愛。假如她自己不珍惜,做了老師后有所懈怠,即便她自己得過且過,自己放任自己,恐怕奶奶和媽媽一定不會將就她的。</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攝影:曦微</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一旦確立了學(xué)習(xí)方向,就必須要為之不斷努力,吃再多的苦也要堅持。要求每個孩子,在認(rèn)真學(xué)習(xí)學(xué)校必須要學(xué)好的課程之外,還要投入足夠的精力,努力為自己的人生規(guī)劃,不斷添磚加瓦,不斷夯實基礎(chǔ),期待在大學(xué)時候能開始綻放花朵。</p><p class="ql-block">少年,是孩子的快速發(fā)展期,也是其人生狀態(tài)最不穩(wěn)定的時期,特別容易見異思遷,特別容易否定自己,也特別容易改變自己。雖然我們允許孩子修正自己,但不能老是處于變的狀態(tài),否則將一事無成。學(xué)習(xí)過程中,要求孩子在不斷深化認(rèn)知自我的同時,還要充分把握人生中不變和可變之間的關(guān)系,只有找到那個不變,才能更好的改變自己。</p><p class="ql-block">對于認(rèn)識不了自己的孩子,包括對自己比較迷茫的孩子,就需要家長和老師進行啟發(fā)引導(dǎo),盡快找到自己的優(yōu)勢和興趣點,這是少年覺悟的前提,也是少年的煩惱所在。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yōu)勢,只是很多時候自己難以發(fā)現(xiàn)。不能發(fā)現(xiàn)的時候,就應(yīng)該嘗試做各種事情,啥事情做起來更順手,心情更愉悅,如此通過優(yōu)選,完全可以找到自己的優(yōu)勢所在。</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攝影:曦微</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包括青年前期,大多數(shù)人依然處于學(xué)習(xí)階段,這一時期的壓力很簡單,就是完成學(xué)習(xí)任務(wù)和目標(biāo),為未來就業(yè)打下堅實基礎(chǔ)。這一時期的悟,一個是“志于學(xué)”,再一個是“達于學(xué)”,就是努力實現(xiàn)自己的學(xué)習(xí)目標(biāo)。</p><p class="ql-block">走出校門,進入社會,生活壓力隨之而來,工作壓力同期到達,煩惱、煩躁、郁悶等諸多不良情緒,很快就會產(chǎn)生,并可能反過來影響到自己的思維個判斷。進入社會以后,初開始有個明顯的矛盾,即十幾二十年集聚的知識能量,在現(xiàn)實面前,似乎永遠也覺得不夠用。這時候的悟,就是悟自己,悟情緒,悟單位,悟社會,且在繼續(xù)學(xué)習(xí)中,逐步展現(xiàn)自己。用王陽明的話來說,那就是在“事上磨”。</p><p class="ql-block">在學(xué)校的時候,如果更多發(fā)揮的是智商的話作用,那么走出校門,可能更多需要及時發(fā)揮情商的作用。一般用五年時間進行心理調(diào)適,讓自己在單位和社會,做到得心應(yīng)手、游刃有余。</p><p class="ql-block">之后,隨著職務(wù)的提升,這才有可能開始有意識發(fā)揮自身能量,從“潛龍勿用”,逐步轉(zhuǎn)向“或躍在淵”。所謂釋放能量,就是自己做自己的主人,但這時候的人生壓力也會陡然增大,必須要有足夠的心理準(zhǔn)備。</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攝影:曦微</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進入單位十年八年之后,就到了“三十而立”的時候了,這時候主要是展現(xiàn)自我,同時給下一步“飛龍在天”打好堅實基礎(chǔ)。“三十而立”立什么?一般的說法是“成家立業(yè)”,其實這是一個表層認(rèn)識。</p><p class="ql-block">這時候的立,最最關(guān)鍵的是立“三觀”,立內(nèi)心,立形象。通過總結(jié)過去三十年人生歷程中的酸甜苦辣咸,要能夠明白自己怎么看世界、看社會、看單位,這預(yù)示著自己的胸懷有多廣,格局有多大,眼界有多遠。這時候的悟,最最主要的是找機會和抓機遇,但強大自我,在任何時候都不能丟棄,因為機會常有,強大的自我不常有。而且必須要明白,凡是希望自己所成就者,就必須要做好經(jīng)受考驗的心理和身體準(zhǔn)備,因為世界上,沒有什么事情輕而易舉就可以得到。</p><p class="ql-block">這時候價值觀所體現(xiàn)出來的,主要是通過進一步正確認(rèn)識“我是誰”,進而徹底明白我的人生“為了誰”。社會,之所以說是社會,必然是人人為他人,他人為自己。人生走到這一步,最怕的是狹隘和自私,這同樣是人生觀需要回答的問題。</p><p class="ql-block">三十四十歲,人生張力達到極限,再往前走,對大部分人來說,可能從心理狀態(tài)上,在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平臺期”以后,開始慢慢收縮,走向守成,發(fā)展后勁開始下降。這時候還會有恐慌,主要是恐慌事業(yè)還能不能繼續(xù)發(fā)展,甚至恐慌事業(yè)能不能保持目前水平,凡此等等,都需要通過悟來解決問題。</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攝影:曦微</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五十知天命”,說明人生走到五十歲上下,就基本定型了,往前走可能會有機會,但一定不多,而且有機會的人,一定是特殊人,別人比不了,也不能比。對一般人來說,能夠保持現(xiàn)狀也挺好,只是不能泄氣,不能退卻。如果頹勢加大,就要明確告誡自己,在心理上必須要頂一頂,也就是自己要為難一下自己。</p><p class="ql-block">每到這個時候,考驗人的,主要是心理適應(yīng)能力和承受能力,原因在于身體臟腑功能發(fā)揮,此時已經(jīng)開始走下坡路了。從精神上,要不服老;但從身體健康方面考慮,該服老還得服老。好漢不提當(dāng)年勇,立足現(xiàn)實想事情。</p><p class="ql-block">“六十耳順”,說明這個時候,要學(xué)會放下架子,要聽人勸,吃飽飯,睡好覺,其他事情,該放下的要放下,還舍棄的要舍棄。從思想上、觀念上、意識上,要更多采取守勢,遇事非不得已,盡可能往后退一退。我以為,六十歲退休是科學(xué)的,符合人體衰老狀態(tài)。當(dāng)然,有些人身體底子好,六十歲并未出現(xiàn)老態(tài),有條件的話,往前再沖一沖,不是不可以。凡事都要區(qū)別對待,不可千篇一律,一切在自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攝影:曦微</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必須要說,退休后,不是無所事事,也不只是吃飯、睡覺這兩件事,要從自身興趣愛好出發(fā),開始人生新階段,積極學(xué)習(xí)新東西,做一點自己想做的事情,做一點年輕人認(rèn)為的“閑事情”。無論做什么,切忌不是創(chuàng)業(yè)一類的事情,除非你身體特別健康,精力特別旺盛,家庭又沒有啥具體負擔(dān)。</p><p class="ql-block">七老八十以后,更加要收縮,并且逐步開啟養(yǎng)老模式。一個原則,就是盡可能不給孩子增添麻煩,不給社會增加負擔(dān)。適度運動,調(diào)好脾胃,同時特別關(guān)注睡眠問題,盡可能減少關(guān)注自身以外的東西。關(guān)心國家大事,關(guān)心社會發(fā)展,只是作為一種興趣愛好,別太當(dāng)真,別太用心,別太動情,別太動氣。</p><p class="ql-block">看到不滿意的人和事,只是聽聽看看,盡可能不要參與其中,不要與人爭執(zhí),不要打抱不平,更多用“江水東流去”的心態(tài)來看待。太陽下山,夕陽無限好;我們變老,重要的不是哀怨,而要以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構(gòu)筑美麗動人、光照人間的晚年生活……</p><p class="ql-block">人生呀,要努力做到善始善終,且能夠善終,比起善始來得更加重要。所有這一切,都需要悟,走到哪一步,就說哪一步的話,向最好處努力,做最壞的打算,不要太過勉強自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攝影:曦微</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