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概述</b></p><p class="ql-block"> 共工怒觸不周山,又名共工觸山,是一個著名的上古神話傳說。且與女媧補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并稱中國古代著名的四大神話。</p><p class="ql-block"> 共工,又稱共工氏,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水神,掌控洪水。在西晉張湛《列子·湯問》中記載,傳說共工素來與顓頊不合,發(fā)生驚天動地的大戰(zhàn),最后以共工失敗而憤怒地撞上不周山而告終。</p><p class="ql-block"> 另一個版本:共工制定了水利工程計劃,顓頊不支持,顓頊與共工之間發(fā)生了大戰(zhàn),共工不能得到民眾的支持,他決心撞斷不周山,以示決心。</p><p class="ql-block"> 這一傳說反映了遠古部族間的斗爭,同時涉及到古代天文學上的“蓋天說”。</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淮南子《共工怒觸不周山》</b></p><p class="ql-block"> 昔者共工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維絕。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滿東南,故水潦塵埃歸焉。(《天文訓》)</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據(jù)劉文典《淮南鴻烈集解》本)</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譯文</b></p><p class="ql-block"> 從前,共工與顓頊爭奪部落天帝之位,(共工在大戰(zhàn)中慘?。?共工)憤怒地用頭撞擊不周山,支撐著天的柱子折斷了,拴系著大地的繩索也斷了。(所以)天向西北方向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向西北方向移動了;大地的東南角塌陷了,所以江河積水泥沙都朝東南角流去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注解</b></p><p class="ql-block">1昔者:從前。</p><p class="ql-block">2共工:傳說中的部落領(lǐng)袖,炎帝的裔。</p><p class="ql-block">3顓頊:傳說中的五帝之一,黃帝的裔。</p><p class="ql-block">4觸:碰、撞。</p><p class="ql-block">5地維絕:系大地的繩索斷了。</p><p class="ql-block">6焉:文中譯為“這,這里”。</p><p class="ql-block">7水潦:泛指江湖流水。潦,積水。</p><p class="ql-block">8塵埃:塵土,沙子,這里指泥沙。</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神話傳說</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怒觸不周山</b></p><p class="ql-block"> 盤古開天辟地女媧造人之后,水神共工一向與火神祝融不合,他向火神發(fā)動進攻。擔當先鋒的大將相柳、浮游,猛撲火神祝融氏居住的光明宮,把光明宮四周長年不熄的神火弄滅了。大地頓時一片漆黑?;鹕褡H隈{著遍身冒著烈焰的火龍出來迎戰(zhàn)。所到之處,云霧廓清,雨水齊收;黑暗悄悄退去,大地重現(xiàn)光明。水神共工惱羞成怒,命令相柳和浮游將三江五海的水汲上來,往祝融他們那里傾去。剎時間長空中濁浪飛瀉,黑濤翻騰,白云被淹沒,神火又被澆熄了??墒谴笏煌?,神火又燒了起來,加上祝融請來風神幫忙,風助火威,火乘風勢,熾熾烈烈地直撲共工。 </p><p class="ql-block"> 共工他們想留住大水來御火,可是水瀉千里,哪里留得住?;鹧嬗珠L舌般地卷來,共工他們被燒得焦頭爛額,東倒西歪。共工率領(lǐng)水軍且戰(zhàn)且退,逃回大海。他滿以為祝融遇到大水,肯定會知難而退。因此立在水宮,得意起來。不料祝融這次下了必勝的決心,他全速追擊。火龍所到之處,海水不由滾滾向兩旁翻轉(zhuǎn),讓開了一條大路。祝融直逼水宮,水神共工他們只好硬著頭皮出來迎戰(zhàn)。代表光明的火神祝融獲得了全勝。浮游活活氣死,相柳逃之夭夭,共工心力交瘁,無法再戰(zhàn),狼狽地向天邊逃去。共工一直逃到不周山,回頭一看,追兵已近。共工又羞又憤,就一頭向山腰撞去,“嘩啦啦”一聲巨響,不周山竟給共工撞折了。不周山一倒,大災難降臨了。原來不周山是根撐天的大柱,柱子一斷,半邊天空就坍塌下來,露出石骨嶙峋的大窟窿,頓時天河傾瀉,洪水泛濫。著名的“水火不相容”典故即源于這場大戰(zhàn)。后來才有了女媧煉五彩石補天的事跡,大地重回正常。</p><p class="ql-block"> 水神共工氏和火神祝融氏的這場大戰(zhàn),皆因“水火不相容”而發(fā)生,一方面說明了水火相克的原理,即水火天生不睦;另一方面說明了有些事物是自然界的基本本能,非人力所能干擾。縱觀遠古時代水神和火神的這場驚天動地的大戰(zhàn),沒有什么所謂正義和公理,只有大自然的力量在搏擊。而敗陣的水神共工因惱怒去撞不周山,女媧補天算是拯救了自然世界。</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驅(qū)逐共工</b></p><p class="ql-block"> 伏羲時期,在華夏有一個長于耍陰謀詭計的部族叫做共工氏。共工氏在天上對應(yīng)著一個壞水神,叫共工,它人面蛇身,有紅色的頭發(fā),性情十分兇惡,嗜殺成性。共工手下有兩個惡名昭彰的惡神:一個是長著九個腦袋的相柳,它也是人面蛇身,全身青色,性情殘酷貪婪,專以殺戮為樂;另一個是長的兇神惡煞一般的浮游,也是一個作惡多端的家伙。</p><p class="ql-block"> 共工氏的人說話好聽的很,天花亂墜,但做起事來邪僻,表面上恭敬,實際上無法無天。共工氏的頭子叫康回,生的髦身朱發(fā),鐵臂虬筋,身高一丈有余,力大無窮??祷貫槿吮砻婀Ь吹珒?nèi)心狡詐,陰謀百出,只是礙于伏羲的大威大德而暫時隱忍為上。伏羲離去后,華夏之民尊奉女媧,康回因此嫉恨,倚仗自己封地的地勢高險,決滔天洪水危害中原,致使華夏天地間一片汪洋。女媧忍無可忍,決定引 領(lǐng)華夏之民鏟除共工。華夏堯帝時期,天下洪水泛濫,在鯀治水不成功的情況下,堯派鯀的兒子禹去治理洪水。大禹領(lǐng)著百姓治水,一直將黃河治理到邙山東頭,再向東的河道就不好治了,因為有共工在作怪搗亂。</p><p class="ql-block"> 顓頊帝為華夏上古時期五帝(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之一,被稱為北方水德之帝。顓頊帝為人仁德、智慧,當時世,四方慕德而服,鳥獸盡皆感化。 顓頊帝自幼受叔父少昊的熏陶,特別愛好音樂。當他聽到八方來風掠過大地發(fā)出熙熙凄凄鏘鏘的聲音時,感覺十分悅耳,便讓八條飛龍仿效風聲而長吟,命名為《承云曲》,專門用來紀念黃帝。他又突發(fā)異想,令揚子鱷做音樂的倡導者。揚子鱷鳴聲如鼓,背上披有堅厚的鱗甲,成天躺在池沼底部的洞穴內(nèi)睡覺,對音樂向來生疏。但它接令后不敢怠慢,立刻翻轉(zhuǎn)笨重的身軀仰臥,揮動粗大的尾巴敲打鼓凸的灰肚皮,發(fā)出的聲音果然嘹亮。人間受到顓頊帝的影響,用揚子鱷的皮來蒙鼓。這種鼓十分貴重,叫鼉鼓。</p><p class="ql-block"> 顓頊帝時期,人們的道德已經(jīng)發(fā)生了變化。顓頊帝直屬的北方三十六州道德高尚,而其他地方道德已經(jīng)衰微了。“君臣富貴皆由德而生”,因此,原本不停運轉(zhuǎn)的太陽、月亮和星星開始被牢牢拴在天穹的北邊,固定在北方三十六州上空。上古時期,華夏之民敬神拜天,因此就有很多人想象不到的福分。伏羲時期,天、地雖也分開,但距離較近,而且還有天梯相通,這天梯即是各地的高山與大樹。天梯原為神、仙、巫而設(shè),但人間的智者、勇士,卻能憑著智謀和勇敢攀登天梯,直達天庭。那時候,凡人有了冤苦之事,可以直接到天上去向天帝申訴,神亦可以隨便至凡界游山玩水,人與神的界限不是很明確的。后來由于地上蚩尤叛亂,對神不敬,擾亂天庭。為此顓頊帝命令孫兒重和黎去把天地的通路截斷,以維持宇宙秩序。</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水神共工</b></p><p class="ql-block"> 共工是個壞水神,性情兇狠,處事蠻橫,專與華夏之民作對。它經(jīng)常在心血來潮時,施展神力,呼風喚雨,用洪水傷害天下的百姓,把一個好端端的華夏弄的一片汪洋。百姓們哭天叫地,苦熬日月。大禹找到共工,勸說其不要再呼風喚雨,發(fā)洪水坑害百姓,給華夏之民留條生路,積些德行。</p><p class="ql-block"> 共工根本不聽大禹的好言相勸,說:“我發(fā)我的水,和你有啥關(guān)系?” 大禹不愿再理這號靈魂低劣之壞神,只好水里來,水里去,頂風冒雨,察看地形,尋找黃河向東的出路。共工一看大禹一心要治住洪水,疏導黃河,讓華夏之民過上正常的生活,頓時火冒三丈,幾乎將自己的全部神力都使了出來,中原一帶的洪水于是四處漫溢,到處橫流,洪水更大了。大禹東奔西跑,費盡了力氣,地上的水卻越聚越多,黃河水也是四處八方亂竄。有共工搗亂,黃河沒法疏導,大禹忍無可忍,決心帶領(lǐng)華夏之民驅(qū)逐共工。大禹把隨他治水的應(yīng)龍、黃龍、白龍、蒼龍都叫來,并鼓勵華夏之民一起出戰(zhàn)。共工由于四處作惡,早就聲名狼藉,百姓聽說大禹要趕走共工,紛紛前來參戰(zhàn)。大禹帶著大家在水中攔住共工,雙方廝殺起來。整整大戰(zhàn)了一個月,大禹帶華夏之民輪流上陣。</p><p class="ql-block"> 共工漸漸疲憊不堪,敗下陣后,倉惶而逃,大禹窮追不舍。共工看著自己在劫難逃,便向大禹下跪,發(fā)誓永遠不再侵犯華夏,再不發(fā)水行惡了。大禹心一軟,放走了共工。大禹率華夏之民趕走共工后,一鼓作氣,把洪水排完,又馬不停蹄地把黃河疏導到東海,并用太行山的石頭,在黃河兩邊筑起又高又厚,十分堅固的堤岸。</p> <p class="ql-block"> 教學目標: </p><p class="ql-block"> 知識與能力 </p><p class="ql-block"> 1、認讀理解文章中出現(xiàn)的生字詞; </p><p class="ql-block"> 2、積累文言文知識; </p><p class="ql-block"> 3、結(jié)合課下注釋,理解翻譯文章, </p><p class="ql-block"> 過程與方法 </p><p class="ql-block"> 1、六讀法:讀準字音、讀順句子、讀懂內(nèi)容、讀到知識、讀美文章、讀出疑惑; </p><p class="ql-block"> 2、獨立思考與互動交流相結(jié)合,深入理解文章; </p><p class="ql-block"> 3、學會質(zhì)疑,通過提出有價值的問題來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p><p class="ql-block"> 情感價值觀 </p><p class="ql-block"> 1、通過學習本文,感受共工勇敢、堅強,自我犧牲的精神,以及改造山河的大無畏精神; </p><p class="ql-block"> 2、學習古人認識自然,探求奧秘的積極精神。 </p><p class="ql-block"> 重點難點: </p><p class="ql-block"> 1、掌握文章中出現(xiàn)的常用文言字、詞、句式,結(jié)合課下注釋翻譯課文; </p><p class="ql-block"> 2、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想象能力; </p><p class="ql-block"> 3、理解文章主旨; </p><p class="ql-block"> 教學用具:多媒體 </p><p class="ql-block"> 教學課時:一課時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第一課時 </p><p class="ql-block"> 活動設(shè)計一: </p><p class="ql-block"> 1、導入新課: </p><p class="ql-block"> 在西方神話中天地是這樣創(chuàng)造的: </p><p class="ql-block"> 起初神創(chuàng)造天地。地是空虛混沌。淵面黑暗。神的靈運行在水面上。神說,要有光,就有了光。神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開了。神稱光為晝,稱暗為夜。有晚上,有早晨,這是頭一日。神說,諸水之間要有空氣,將水分為上下。神就造出空氣,將空氣以下的水,空氣以上的水分開了。事就這樣成了。神稱空氣為天。有晚上,有早晨,是第二日。 </p><p class="ql-block"> 神說,天下的水要聚在一處,使旱地露出來。事就這樣成了。神稱旱地為地,稱水的聚處為海。神看著是好的。……神說,天上要有光體,可以分晝夜,作記號,定節(jié)令,日子,年歲。并要發(fā)光在天空,普照在地上。事就這樣成了。于是神造了兩個大光,大的管晝,小的管夜。又造眾星。就把這些光擺列在天空,普照在地上。管理晝夜,分別明暗。神看著是好的。有晚上,有早晨,是第四日?!斓厝f物都造齊了。到第七日,神造物的工已經(jīng)完畢,就在第七日歇了他一切的工,安息了。 </p><p class="ql-block"> 那么中國神話中,天地是如何形成的呢?今天我們就學習一篇神話:《共工怒觸不周山》,希望同學們在今天的學習中展開想象的翅膀,與老師一起翱翔于中國古代神話世界。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板書課題:《共工怒觸不周山》 </p><p class="ql-block"> 3、文學常識: </p><p class="ql-block"> (1)、《淮南子》又名《淮南鴻烈》,是西漢宗室淮南王劉安招致賓客李尚、蘇飛、伍被等共同編著。據(jù)《漢書·藝文志》云:淮南內(nèi)二十一篇,外三十三篇,顏師古注曰:內(nèi)篇論道,外篇雜說,現(xiàn)今所存的有二十一篇,大概都是原說的內(nèi)篇所遺。據(jù)高誘序言,“鴻”是廣大的意思,“烈”是光明的意思。作者認為此書包括了廣大而光明的通理。全書內(nèi)容龐雜,它將道、陰陽、墨、法和一部份儒家思想糅合起來,但主要的宗旨傾向于道家?!稘h書·藝文志》則將它列入雜家。 </p><p class="ql-block"> (2)、劉安:(前179—前121年)西漢文學家。他學術(shù)修養(yǎng)較為深厚,后密謀叛亂,被漢王朝平定。劉安被判定“大逆不道,謀反罪”,自殺?;茨蠂粡U除。漢武帝在這里設(shè)立了九江郡。 </p><p class="ql-block"> (3)、神話:古代先民以對世界起源、自然現(xiàn)象和社會生活的原始理解為基礎(chǔ),集體創(chuàng)造的部落故事。神話主要通過超自然的現(xiàn)象和幻想的形式,表達遠古先民對自然現(xiàn)象及人與自然的理解。傳說中的歷史內(nèi)容、寓言中的道德訓誡、宗教中的勸箴意味都極少在神話中出現(xiàn)。它起源于遠古先民對自然和社會現(xiàn)象無法作科學的解釋,一定程度上表達出古代先民對自然力的斗爭和對理想的追求。 </p><p class="ql-block"> 一些神話學者將神話分為獨立神話和體系神話兩種。所謂獨立神話,又叫“原始的、單個的神話”,所謂體系神話,又叫“文明的、綜合的神話”。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4、解釋課題: </p><p class="ql-block"> (1)、共工: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天神,為西北的洪水之神。傳說他是二人首蛇身,滿頭的赤發(fā),坐騎是兩條龍?!渡胶=?jīng)。海內(nèi)經(jīng)》:“炎帝之妻,赤水之子,聽沃生炎居,炎居生節(jié)并,節(jié)并生戲器,戲器生祝融,祝融降處于江水,生共工。”共工與顓頊爭帝死后,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并斬斷鰲足以作天柱。此外還有一說,謂共工是堯的大臣,與驩兜、三苗、鯀并稱“四兇”,被堯流放于幽州。 </p><p class="ql-block"> (2)、觸:碰、撞; </p><p class="ql-block"> (3)、不周山:不,表否定;周,周全,完整。這山一有名字,就不完整。在《淮南子·天文訓》:“昔者共工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維絕。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滿東南,故水潦塵埃歸焉?!边@句話的意思有兩種可能,一是不周山就是天柱,二是不周山包含天柱。無論如何,這個天柱本身就有缺陷。共工氏怒觸不周山的時候,這山就叫不周了。它本身就象征著不完整、災難。 </p><p class="ql-block"> 5、背景介紹: </p><p class="ql-block"> 共工怒觸不周山的原因:據(jù)傳說,顓頊是黃帝的孫子,號高陽氏,居于帝丘(今河南濮陽附近)。他聰明敏慧,有智謀,在民眾中有很高的威信。他統(tǒng)治的地盤也大了很多,北到現(xiàn)在的河北一帶,南到南嶺以南,西到現(xiàn)在的甘肅一帶,東到東海中的一些島嶼,都是他統(tǒng)治的地城。古代歷史書上描寫說,顓頊視察所到之處,都受到部落民眾的熱情接待。 </p><p class="ql-block"> 但是顓頊也辦過不合情理的事情。有這么一條律令就是他定的:規(guī)定婦女在路上和男子相遇,必須避讓一旁;如果不這樣做,就被拉到十字路口打一頓。這條法律雖然是傳說,但是說明了在顓頊那個時期,由于生產(chǎn)方式的變化,男子成了氏族中的主導力量,婦女的地位己經(jīng)低于男子,父系氏族社會過取代了母系氏族社會,男子在社會上的權(quán)威已經(jīng)確立。 </p><p class="ql-block"> 與顓頊同時,有個部落領(lǐng)袖,叫做共工氏。他的部落在現(xiàn)在今天的河南北部。他對農(nóng)耕很重視,尤其對水利工作更是抓緊,發(fā)明了筑堤蓄水的辦法。那個時候,人類主要從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水的利用是至關(guān)重要的。共工氏是神農(nóng)氏以后,又一個為發(fā)展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做出過貢獻的人。 </p><p class="ql-block"> 共工有個兒子叫后土,對農(nóng)業(yè)也很精通。他們?yōu)榱税l(fā)展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把水利的事辦好,就一起考察了部落的土地情況,發(fā)現(xiàn)有的地方地勢太高,田地澆水很費力;有的地方地勢太低,容易被淹。由于這些原因,非常不利于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因此共工氏制訂了一個計劃,把土地的高處的土運去墊高低地,認為挖下洼地墊高可以擴大耕種面積,高地去平,利于水利灌溉,對發(fā)展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大有好處。 </p><p class="ql-block"> 顓頊部不贊成共工氏的做法。顓頊認為,在部族中至高無上的權(quán)威是自己,整個部族應(yīng)當只聽從他一個人的號令,共工氏是不能自作主張的。他用這樣做會讓上天發(fā)怒為理由,反對共工氏實行他的計劃。于是,顓頊與共工氏之間發(fā)生了一場十分激烈的斗爭,表面上是對治土、治水的爭論,實際上是對部族領(lǐng)導權(quán)的爭奪。 </p><p class="ql-block"> 要說這兩個人比起來,力氣上,共工氏要強;論機智,他卻不如顓頊。顓頊利用鬼神的說法,煽動部落民眾,叫他們不要相信共工氏。當時的人對自然知識缺少了解,對鬼神之事都極為相信,不少人上了顓頊的當,認為共工氏平整土地,真的會觸怒鬼神,引來災難,因此顓頊得到了多數(shù)民眾的支持。 </p><p class="ql-block"> 共工氏不能得到民眾的理解和支持,但他堅信自己的計劃是正確的,堅決不肯妥協(xié)。為了天下人民的利益,他決心不惜犧牲自己,用生命去殉自己的事業(yè)。他來到不周山(今昆侖山),想把不周山的峰頂撞下來,來表示自己的堅強決心。 </p><p class="ql-block"> 共工氏駕起飛龍,來到半空,猛地一下撞向不周山。霧時間,一聲震天巨響,只見不周山被共工氏猛然一撞,立即攔腰折斷,整個山體轟隆隆地崩塌下來。天地之間發(fā)生巨變,天空中,日月星辰都變了位置;大地上,山川移動,河川變流。原來這不周山是天地之間的支柱,天柱折斷了,使得系著大地的繩子也崩斷了,只見大地向東南方向塌陷。天空向西北方向傾倒。因為天空向西北方向傾倒,日月星辰就每天都從東邊升起,向西邊降落;因為大地向東南塌陷,大江大河的水就都奔騰向東,流入東邊的大海里去了。 </p><p class="ql-block"> 共工氏英勇的行為得到了人們的尊敬。在他死后,人們奉他為水師(司水利之神),他的兒子后土也被人們奉為社神(即土地神),后來人們發(fā)誓時說“蒼天后土在上”,就談的是他,由此可見人們對他們的敬重。 </p><p class="ql-block"> 至于傳說中的共工氏,當然并不一定實有其事,然而他那種勇敢、堅強,愿意犧牲自己來改造山河的大無畏精神,是值得我們欽佩的。盡管前邊所講的神話和傳說是后人的臆想和藝術(shù)加工,但在反映原始社會的某些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接近歷史的真實,像部落首領(lǐng)的被神化,就反映了原來是服務(wù)于部落的首領(lǐng)轉(zhuǎn)化成了高踞于社會之上的權(quán)力。原始社會也就開始有了階段的分化。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活動設(shè)計二: </p><p class="ql-block"> 1、自由閱讀課文,認讀理解文章中的生字詞: </p><p class="ql-block"> 顓頊折星辰水潦塵埃 </p><p class="ql-block"> 2、指名朗讀課文,初步理解文章內(nèi)容;(學生朗讀的時候,其他同學指出其讀得好的地方和不好的地方,最后根據(jù)情況,教師可范讀) </p><p class="ql-block"> 3、運用六讀法,理解翻譯文章: </p><p class="ql-block"> 明確六讀法: </p><p class="ql-block"> 讀準字音;讀順句子;讀懂內(nèi)容;讀到知識;讀美文章;讀出疑惑; </p><p class="ql-block"> 明確學法:因文章內(nèi)容簡單,學生可以借助工具書及課下注釋理解文章,如有不懂的地方,可在總結(jié)時提出,由其他同學或是老師解決。 </p><p class="ql-block"> (1)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 </p><p class="ql-block"> 昔( );為( );觸( );折( ); </p><p class="ql-block"> 維( );絕( );故( );滿( ); </p><p class="ql-block"> 歸( ); </p><p class="ql-block"> (2)、畫出下列句子的停頓: </p><p class="ql-block"> ①、共工與顓頊∕爭為帝; </p><p class="ql-block"> ②、怒而觸∕不周之山; </p><p class="ql-block"> ③、故∕日月星辰∕移焉; </p><p class="ql-block"> ④、故∕水潦塵埃∕歸焉; </p><p class="ql-block"> 4、結(jié)合素材圖片,展開豐富的想象和幻想,復述文章內(nèi)容: </p><p class="ql-block"> 5、展開想象翅膀,提出有價值的疑難問題: </p><p class="ql-block"> (1)、你認為共工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p><p class="ql-block"> 正面:勇敢堅強、敢于挑戰(zhàn)、自我犧牲精神,大無畏的英雄氣概。 </p><p class="ql-block"> 反面:性格暴躁、偏激任性、不計后果 </p><p class="ql-block"> (2)、共工與顓頊爭為帝,為什么要怒觸不周山? </p><p class="ql-block"> 略: </p><p class="ql-block"> (3)、為什么天傾其西北而地其陷東南? </p><p class="ql-block"> 略: </p><p class="ql-block"> 6、鑒賞品讀體味,暢談感受體驗。 </p><p class="ql-block"> 教師總結(jié):本文通過敘述共工與顓頊爭奪帝位,共工大敗發(fā)怒撞擊不周山,使日、月、星辰移位的故事,反映了古代人民豐富的想象和探索、征服自然的強烈愿望。文章行文簡潔,全文雖然不足一百字,但是情節(jié)完整,層次分明,想象豐富,氣魄宏大。 </p><p class="ql-block"> 7、想象能力培養(yǎng): </p><p class="ql-block"> 假設(shè)你擁有萬能的力量,要什么東西就可以有什么東西,要什么能力就可以有什么能力。那么你最想要什么,你擁有了它,你愿意干什么? </p><p class="ql-block"> 教師總結(jié):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活動設(shè)計三: </p><p class="ql-block"> 1、教師總結(jié): </p><p class="ql-block"> 2、布置作業(yè) </p><p class="ql-block"> 原因:二雄相斗爭帝 </p><p class="ql-block"> 經(jīng)過:敗后怒觸不周 </p><p class="ql-block"> 結(jié)果:日月星辰移位 </p><p class="ql-block"> 共工怒觸不周山 </p><p class="ql-block"> 板書設(shè)計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課后小結(jié): </p><p class="ql-block"> 關(guān)于共工氏和顓頊爭奪帝位,怒撞不周山的傳說,已經(jīng)流傳了兩千多年。在那個時候,我們的祖先尚不知如何解釋各種各樣的自然現(xiàn)象,不了解和掌握自然規(guī)律,因此在自然面前是那樣的無力,因此把各種疑惑歸之于神的存在,自然之力被形象化,人格化。所以創(chuàng)造了神話傳說,歌頌心目中的英雄,也就塑造出了神話中盤古、女媧、黃帝等等傳奇人物來。盡管他們都是神話傳說中的人物,但在他們身上所體現(xiàn)出來的英雄氣概和為民造福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