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4月26日,我們從湖南張家界來到九江,在隊友蔣先生的引薦下來到了巨石集團九江有限公司,受到公司領(lǐng)導(dǎo)的歡迎和熱情款待,陪同參觀廠內(nèi)陳列設(shè)備及現(xiàn)代生產(chǎn)流水線,并留宿公司招待所二晚,印象深刻。</p><p class="ql-block"> 鳊魚洲長江大橋:</p><p class="ql-block"> 這座大橋是安慶到九江鐵路的關(guān)鍵控制性工程 ,也是京九鐵路的過江通道。大橋北側(cè)在湖北省黃梅縣新開鎮(zhèn)、南側(cè)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城西港區(qū)。</p><p class="ql-block"> 于2021年12月30日通車運營 。</p> <p class="ql-block"> 九江長江二橋 :</p><p class="ql-block"> 又名九江長江公路大橋 。它是福銀高速(G70)的重要組成部分,連接江西九江市柴桑區(qū)和湖北黃岡市黃梅縣。大橋于2013年10月28日通車, </p> <p class="ql-block">上廬山:</p><p class="ql-block"> 黃龍寺:</p><p class="ql-block"> 黃龍寺系明代僧人徹空于萬歷年間肇建?,F(xiàn)存前后兩座殿宇,前殿為大雄寶殿,后殿內(nèi)香案前地面有天然大石突起,叩之有聲,世稱“龍眼石”。寺門橫 鑲嵌“黃龍寺”三個大字,系清代康有為游歷廬山時題寫</p> <p class="ql-block">黃龍寺前的三棵樹:</p><p class="ql-block"> 三棵樹中一棵是銀杏,兩棵是柳杉,故名“三寶樹”。相傳是晉代僧人曇詵從西域帶來栽種的。據(jù)科學(xué)測算,柳杉樹齡大約為600年,銀杏樹齡大約為1600年。</p> <p class="ql-block">交廬橋:</p><p class="ql-block"> 位于廬山蘆林湖大橋下,共有石刻5條,建于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由原國民政府主席林森為黃龍寺住持青松和尚捐資建造,石橋由花崗石構(gòu)成,單拱。1928年由青松禪師修建,1929年秋陶江林重修,1989年修蘆林大橋時將原橋重修。</p> <p class="ql-block">蘆林大橋(壩)</p> <p class="ql-block">蘆林大橋(壩!</p> <p class="ql-block">蘆林湖:</p><p class="ql-block"> 蘆林湖介于玉屏星洲兩峰之間,古時山谷里蘆草叢生,野獸出沒,故稱蘆林。1953年由武漢管造廠設(shè)計建造水庫,1954年開始施工,1955年開始蓄水總庫容為112?6萬立方米,壩高33.8米,壩頂長112米,寬12.5米。大壩為5孔溢流,壩頂建有公路橋,湖中有</p><p class="ql-block">2座湖心亭,蘆林湖為牯嶺鎮(zhèn)居民和游客的主要飲用水源。</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詩詞苑:</p><p class="ql-block"> 為紀念毛主席誕辰100周年,1993年由廬山建設(shè)處設(shè)計、廬山建筑工程公司建造了毛主席詩詞苑。2009年,廬山管理局聘請中央美術(shù)學(xué)院隋建國教授創(chuàng)作的毛主席與周恩來合影的青銅塑像,青銅塑像高2.8米,重達1.5噸,是目前全國最好的領(lǐng)袖雕像之一。修建主詩碑,在重達15噸的星子花崗巖的正反面上,刻錄毛主席手書和江澤民書錄的《七律?登廬山》。毛主席的刻詩6首,朱德4首、林伯渠4首、謝覺哉3首、董必武2首、郭沫若2首,葉劍英、邵式平等其他領(lǐng)導(dǎo)人詩詞各一首,共24首。</p><p class="ql-block"> 毛主席詩詞苑充分地展示毛主席及老一輩領(lǐng)導(dǎo)人的豐功偉績,體現(xiàn)廬山人民對毛主席及老一輩領(lǐng)導(dǎo)人的緬懷之情,也為廣大游客提供了一個新的精品景區(qū),形成新的文化景觀和旅游熱點。</p> <p class="ql-block">詞苑</p> <p class="ql-block">詞苑</p> <p class="ql-block">蘆林一號別墅:</p><p class="ql-block"> 位于蘆林湖邊上,別墅于1960年由武漢中南設(shè)計院設(shè)計,1961年竣工。1961年和1970年期間,毛澤東曾在蘆林一號別墅工作和居住,故又稱毛澤東同志舊居。從這里見證了毛澤東在廬山的重要活動和歷史時刻。后辟為廬山博物館。它占地面積10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積3000平方米,布局為四合院式,結(jié)合了前蘇聯(lián)樣式,開闊氣派,空間寬大。</p> <p class="ql-block">蘆林一號別墅既是毛主席的舊居,又是廬山博物館!是二塊牌子,一幢房子。</p> <p class="ql-block">美廬:</p><p class="ql-block"> 1903年英國人巴莉購地建造了此別墅。1933年8月,蔣介石夫婦入住,并在別墅西側(cè)擴建了一層房屋,并用通道、外廊與主體建筑連成一體。蔣介石曾多次在此主持召開會議和召見外國使節(jié)。解放后別墅收歸國有。1959年、1961年中共中央廬山會議期間,毛澤東同志曾在此下榻。后郭沫若、胡耀邦、宋慶齡等黨和國家高級領(lǐng)導(dǎo)人亦曾在此休息和居住。</p> <p class="ql-block">美廬是唯一一個國共二黨最高領(lǐng)導(dǎo)人住過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宋美齡臥室</p> <p class="ql-block">衛(wèi)浴室(宋美齡從美國購買)</p> <p class="ql-block">美國購置的冰箱(以煤油為能源)</p> <p class="ql-block">宋美齡用過的鋼琴</p> <p class="ql-block">抗戰(zhàn)勝利后宋美齡畫的南京、廬山、溪口三幅畫。</p> <p class="ql-block">蔣介石送給宋美齡的畫。</p> <p class="ql-block">美廬警衛(wèi)室</p> <p class="ql-block">周恩來紀念館(442號別墅):</p><p class="ql-block"> 周恩來紀念館就在美廬的側(cè)對面。</p><p class="ql-block"> 該建筑 原名歇爾曼別墅,1919年由美國傳教士歇爾曼購地建造。</p><p class="ql-block"> 1946年由國民政府廬山管理局接管,國民黨勵志社將其作為重要外國使節(jié)和中樞要員來山下榻之所。1946年,美國特使馬歇爾八上廬山調(diào)停國共合作時均在此下榻。1948年美國特使司徒雷登來廬山時亦曾下榻。1961年、1970年中共中央廬山會議期間,周恩來夫婦下榻這里?,F(xiàn)已開辟為周恩來廬山紀念館。</p> <p class="ql-block">別墅全貌</p> <p class="ql-block">入門大廳</p> <p class="ql-block">接待室</p> <p class="ql-block">書房</p> <p class="ql-block">臥室</p> <p class="ql-block">鄧頴超臥室</p> <p class="ql-block">如琴湖九曲橋:</p><p class="ql-block"> 如琴湖建于1961年,因湖旁原有“水聲如琴”石刻,且湖面酷似一把小提琴(琵琶)而得名。又因湖傍花徑,故亦稱花徑湖。湖中有湖心島,呈橢圓形。島上有九曲橋與湖岸相聯(lián)。島四周蒼松含翠,宛如一根碧綠的“項鏈〞平鋪在湖上。此處可觀如琴之四季美景,賞晴雨自然之變化, 旅游、攝影之佳處。</p><p class="ql-block"> 湖的北岸山背南為錦繡谷。</p> <p class="ql-block">如琴湖</p> <p class="ql-block">湖沁島</p> <p class="ql-block">憶琴亭</p> <p class="ql-block">如琴湖邊的廬山西湖賓館</p> <p class="ql-block">錦繡谷石松:</p><p class="ql-block"> 石松堪稱匡山一奇景。此處左側(cè)峭壁巨石凌空而臥,似劍直插錦繡谷,又宛如一只大蟾蜍伸腿欲躍,人稱“蟾蜍石”。石上有一株蒼松,名為石松。石松凌空展開兩條綠臂,作擁抱態(tài)。其枝枝針葉,密密層層,蓊蓊郁郁,生機盎然;其根須裸露,卻能迎風挺立,千百年不倒,充分展示了廬山松特有的堅強不屈的性格。此處為旅游、攝影之佳處。</p> <p class="ql-block">仙人洞:</p><p class="ql-block"> 仙人洞名字由來:</p><p class="ql-block"> 相傳唐代名道呂洞賓曾在廬山天池山西麓、錦繡谷南端的佛手巖下的山洞中修煉,最終得道成仙。八仙之一的呂洞賓在道教文化中影響深遠,被尊為劍仙,他在此修煉成仙的故事流傳開來后,人們便將此洞與仙人聯(lián)系起來,稱其為“仙人洞”。</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觀妙亭:</p><p class="ql-block"> 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派使者來廬山尋找</p><p class="ql-block">曾幫助過他的周顛仙等人,因來山尋找未果,便在此地修建“訪仙亭”。后毀。民國時期,國民革命軍將領(lǐng)夏斗寅在原訪仙亭基地舊址上重新修建一亭,名“觀妙亭”。石結(jié)構(gòu),六角,攢尖頂,石板瓦,單檐翹角。</p> <p class="ql-block"> 廬山談判臺原為朱元璋在洪武三十六年(公元1393年)所建的訪仙亭,目的是紀念其軍師周顛。</p><p class="ql-block"> 因年久失修毀圮,1933年由蔣介石輸資重建。</p> <p class="ql-block"> 1946年,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蔣介石發(fā)動內(nèi)戰(zhàn),為避免國共兩黨軍事沖突,美國總統(tǒng)杜魯門派馬歇爾將軍八次上廬山進行調(diào)解</p> <p class="ql-block"> 1946年7月至9月,馬歇爾在此與蔣介石會晤,商討以長江為界、南北分治等問題,試圖促成國共兩黨共同治理中國,史稱“馬歇爾計劃”。</p><p class="ql-block"> 二樓有張圓桌和幾張椅子,是馬歇爾與蔣介石晤談之處。</p> <p class="ql-block">錦繡谷</p> <p class="ql-block">天橋</p> <p class="ql-block">含鄱口:</p><p class="ql-block"> 含鄱口海拔1286米,含鄱嶺和對面的漢陽峰之間形成一個巨大的壑口,大有一口吸盡鄱陽湖水之勢,故得名。</p><p class="ql-block"> 含鄱口西側(cè)為冰川角峰“犁頭尖”,對面為廬山最高峰“漢陽峰”,北面為廬山第二高峰“大月山”,南面為廬山第三高峰“五老峰”,山麓是中國第一大淡水湖“番陽湖〞,湖光山色,相互比美。</p><p class="ql-block"> 含鄱口是神州九大觀日出之一。</p> <p class="ql-block">含鄱亭:</p><p class="ql-block"> 含鄱亭地處含鄱嶺中央,海拔1211米,左倚五老峰,右傍太乙峰,含鄱嶺是一座長達數(shù)公里的狹窄嶺脊(冰川刃脊)。嶺西,漢陽、五老兩峰如兩角相對,犁頭尖山正界其中,這座由第四紀冰川所刻切的角峰,如一塊鋒利的犁頭,在蒼天間耕耘。嶺東南,為太乙峰,峰下有頗負盛名的太乙村,此處乃觀翻陽湖日出之佳境,也為觀廬山云霧之佳處。含鄱口的萬種風韻、詩情畫意在此處全然釋放,為旅游、攝影之佳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野杜鵑</p> <p class="ql-block">望鄱亭是一座雕梁畫棟的方形樓臺,地處含鄱嶺的最高點。登上望鄱亭,鄱陽湖盡收眼底,此處也是廬山觀日出、觀云海和賞月的勝地。望鄱亭上曾拍攝過電影《天仙配》中七仙女從天宮眺望人間美景而動了下凡之心的鏡頭</p> <p class="ql-block">犁頭尖上的杜鵑花</p> <p class="ql-block">站在犁頭尖,眺望含鄱口。</p> <p class="ql-block">東林寺大佛:</p><p class="ql-block"> 位于江西九江市廬山西麓,北距九江市16公里,東距廬山牯嶺街50公里,因在西林寺以東得名。</p> <p class="ql-block">東林寺:</p><p class="ql-block"> “一寺兩址”,由東林祖庭和東林寺凈土苑組成。東林祖庭占地20萬平方米,格局為園林式,建筑多為唐宋式風格;東林寺凈土苑占地230萬平方米,始建于2007年,坐落于廬山市溫泉鎮(zhèn)境內(nèi),呈“川”字形布局,為仿唐建筑。</p> <p class="ql-block">凈土苑</p> <p class="ql-block"> 2007年,東林寺凈土苑始建。2013年,東林大佛建成并裝藏,佛像身高48米,是中國及全球第一高阿彌陀佛像。</p> <p class="ql-block"> 旅游是一種放松,約幾個同伴出去,又說又笑,心情得到放松;旅游是一種享受,游覽名山大川,享受著世間之美,自然之美;旅游是一種鍛練,徒步、穿越、游覽等運動有益于健康;自駕游是一種樂趣,且方便,想去哪里就去哪里,想待多長時間就待多長,還可到達旅游團隊不能到的地方,例如新疆的獨庫公路,伊紹公路等,且旅游成本也較低;景點重游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自然景觀在不同季節(jié)享受著不同的風景,時間長了,同一個景點可能得深度的開發(fā)及完善也是值得重游。朋友們,人長久住在一個地方,有一種叫感觀疲倦癥,故盡可能的多安排點時間,換個地方去看看,更新一下感觀,有益于身心健康。續(xù)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