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呢稱:羊羊(陳勝利)</p><p class="ql-block">美篇號:54868726</p><p class="ql-block">圖片網(wǎng)絡(luò)致謝</p> <p class="ql-block"> 皇帝作為國家最高統(tǒng)治者,其酒具的華美奢侈是其至高無上權(quán)力的象征。通過精美的酒具,向臣民展示其統(tǒng)治地位的尊貴和不可侵犯,強化皇權(quán)的權(quán)威性。在一些政治活動中,如朝會、宴請諸侯等,皇帝使用華美酒具可以營造出莊重、威嚴的氛圍,彰顯國家的繁榮和強大,以達到政治宣傳和威懾的目的。 </p><p class="ql-block"> 皇帝的酒具華美奢侈,反映了當時社會的審美觀念和藝術(shù)追求。它融合了多種藝術(shù)形式,如雕刻、繪畫、鑲嵌等,體現(xiàn)了當時高超的藝術(shù)水平和獨特的審美情趣。我分享給大家是六件皇帝御用酒器供大家鑒賞。</p> <p class="ql-block"> 這件銀燒藍暖酒壺,高9.7厘米口徑6.8厘米足徑6.8厘米。為清宮舊藏品。壺體銀質(zhì),由內(nèi)壺和外套兩部分組成。內(nèi)弧為圓柱形,外套為六棱柱形,六角下各有一足。套身六面分別鏨刻梅、蘭、竹、菊、荷花等紋樣,并施燒藍琺瑯彩。此暖酒壺造型獨特,做工考究,紋飾生動,色彩艷麗,為清代皇家專用之酒具。</p> <p class="ql-block"> 這只錫套紫砂里方斗杯,清道光時期宮廷用器,高2.7厘米,口徑5.8×5.8厘米,底徑3×3厘米。此杯外體為錫質(zhì),方斗形白玉柄,內(nèi)里為江蘇宜興紫砂掛藍釉。錫套上刻有“愿此其斗浥酒漿酒,黃姑織女同飛觴”詩句及“戊子蒲曼石梅作”款。“戊子”為清道光八年,“石梅”即清代著名的錫器制作者朱堅。</p> <p class="ql-block"> 這只銀鏨花梅花式杯高3.3厘米口徑5.5厘米足徑2.7厘米清宮舊藏。杯銀質(zhì),口呈五瓣梅花狀,足亦為梅花形。杯身5個委角開光內(nèi)各鏨刻凸起的花朵為飾,杯柄鏤雕花及花葉。在康熙乾隆時期,金銀鏨刻工藝更趨于華貴富麗的風格。此杯造型精巧,雕琢細膩,反應(yīng)出清代金銀器加工制作的工藝水平和風格特點。</p> <p class="ql-block"> 這件銀溫酒器,通高8.8厘米口徑6.5厘米清宮舊藏。似今酒精爐之結(jié)構(gòu)整器由支架和蓋杯兩部分組成。架為三足托一圓盤,用于存放酒精等液體燃料。支架上置圓盆形蓋杯。杯內(nèi)可盛酒加熱后飲用。此溫酒器做工精巧,造型新穎別致,應(yīng)為清代中晚期作品。飲酒是一種重要社交活動,溫酒器在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p> <p class="ql-block"> 這件錫刻詩句鼓式溫壺為清代皇家所用,高11.9厘米口徑7厘米底徑6.3厘米。溫壺整體為鼓的形狀,全器由蓋、外套、內(nèi)壺三個部分組成。外套材質(zhì)為銅內(nèi)壺材質(zhì)為錫。蓋立壁與外套下部近足處均有乳釘,外套兩側(cè)有獸頭銜環(huán),內(nèi)壺有提梁。外套刻有詩文:未識酒中趣,空為酒所煢。以文常會友,惟德自成鄰。</p> <p class="ql-block"> 這件桃式倒流錫壺為清代皇家所用,高12.9厘米。壺體造型為碩大的桃形,流、柄均作桃枝狀壺底有一個圓口。腹部一面刻有詩句:“武陵如可問,載酒任怡情。”另一面刻有:“一枝嬌欲助”及“王勝萬制”名款。此壺的特點在于“倒”流。壺上無口用時先將壺倒置,由壺底的圓口注入酒液,反轉(zhuǎn)過來往杯中注酒。</p><p class="ql-block"> 皇帝酒具的華美奢侈體現(xiàn)了古代文化的獨特魅力和價值,是中華民族文化遺產(chǎn)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傳承了古代的工藝技術(shù)、藝術(shù)風格和文化傳統(tǒng),對于弘揚和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具有重要意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