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是個許多人耳熟能詳,實則不甚了解的國家。它從歐洲封建王國崛起為全球性強國并建立龐大殖民帝國的歷程,貫穿了軍事征服、思想革命、經(jīng)濟轉(zhuǎn)型與制度創(chuàng)新的多重交織。路易十四在位72年,靠絕對君主制使法國旁波王朝成為17世紀歐洲的陸權(quán)霸主。拿破侖在法國大革命后發(fā)動 “霧月政變” 掌權(quán)并加冕稱帝,以武力橫掃歐洲。1871年在普法戰(zhàn)爭中慘敗,但君主制蛻變?yōu)楣埠椭?,完成工業(yè)革命,1880開始大規(guī)模海外殖民擴張和掠奪,直至兩次世界大戰(zhàn)后衰落。<br><br>法國的崛起過程,交織著啟蒙之光與殖民之暗。伏爾泰、盧梭、孟德斯鳩等思想家推動啟蒙運動,提出“自由、平等、博愛”理念,奠定了資產(chǎn)階級革命的理論基礎,推動了全球范圍內(nèi)的民族獨立和社會變革;《拿破侖法典》確立民法體系、世俗教育、行政改革,推動了現(xiàn)代政治文明;一系列科技與藝術成就成為理性精神與人文關懷的載體,在人類文明史上刻下不可磨滅的印記。但是,法國又以殖民掠奪造成的百萬生命為代價,埋下亞非拉至今未愈的發(fā)展創(chuàng)傷。<br><br>巴黎,既是“光明之城”,成為啟蒙思想與《人權(quán)宣言》的搖籃;也是“浪漫之都”,毫無疑問這源自其藝術與歷史的交融。從古羅馬的斷壁殘垣到玻璃金字塔的驚世駭俗,它始終在歷史裂變中重塑自身,以開放胸懷吸納全球文化,成為人類文明史上永不落幕的舞臺。正如雨果所言:“呼吸巴黎的空氣,便滋養(yǎng)了靈魂?!?lt;br> <p class="ql-block">雨果曾言:“塞納河是巴黎的搖籃,也是它的鏡子?!?乘塞納河游船緩行,看兩岸古老建筑蘊含的藝術與革命血脈,感受其融合的歷史、藝術與法式生活浪漫。我們以阿爾瑪橋碼頭為起點和終點,用1小時暢游塞納河,先向東后向西瀏覽了兩岸許多地標建筑,最大的感受是:心滿意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奧賽博物館,原為1900年巴黎世博會修建的奧賽火車站,融合新古典主義與工業(yè)風格。1970年廢棄后,于1986年轉(zhuǎn)型為藝術博物館,成為“由車站到藝廊”的傳奇轉(zhuǎn)型案例。博物館聚焦1848–1914年西方藝術變革期,擁有全球最豐富的印象派與后印象派藏品。</p> 巴黎圣母院,始建于1163年,1345年竣工,歷時182年。1793年法國大革命期間遭到嚴重破壞,1804年拿破侖在此加冕,1831年雨果出版《巴黎圣母院》小說引發(fā)保護運動,2019年4月15日發(fā)生大火,尖塔和屋頂損毀,2024年12月7日重新開放。目前全方位修復、升級、考古發(fā)掘與研究還在進行中,陜西秦陵博物院專家參與木質(zhì)遺存與土遺址保護研究,預計2030年整體工程竣工。<br> 此圖顯示正在修復的場景,可喜的是,尖塔修復已經(jīng)完成,高度保持原設計的96米。據(jù)悉新增了噴水裝置和防火隔離層,基座嵌入傳感器網(wǎng)絡,實時監(jiān)測應力變化與風荷載。南立面受損最輕,只是直徑12.9米的中央玫瑰窗要進行了煙塵清除與鉛框加固。圖中仍未拆除的部分腳手架,可能是還在修復屋頂。<br> 古監(jiān)獄,這座與巴黎圣母院同在西岱島的哥特式堡壘,是法國從中世紀到大革命風暴的重要見證者。10–14世紀是卡佩王朝的皇宮核心,腓力四世在1299年將其擴建為歐洲最宏偉的哥特宮殿;1793–1795年恐怖統(tǒng)治時期關押2600余名“共和之敵”,包括瑪麗王后、詩人安德烈·謝尼耶、羅伯斯庇爾的政敵,其中逾半走向斷頭臺。如今是巴黎高等法院的一部分。 法蘭西學院。前身為1661年路易十四時期建造的“四國學院”,1795年由國民公會決議建立法蘭西學院,旨在整合舊制度下分散的皇家學院,成為法國最高學術圣殿與文化權(quán)威象征。其55名院士(“不朽者”)佩標志性寶劍禮服,手握法國科藝獎項決策權(quán)。大革命期間險遭拆毀,因拿破侖改為法蘭西學院總部幸免。 法國國民議會大廈,又稱波旁宮。1722年路易十四時期建造;1879年第三共和國確立民主制度后,成為國民議會永久駐地。1807年拿破侖為彰顯帝國權(quán)威,象征民主源頭,增建12根仿雅典帕特農(nóng)神廟科林斯巨柱,柱高15米。山花浮雕群像智慧女神雅典娜居中,左右分別為法律、正義女神;中央刻金色大字“以法國人民之名”。每周二下午內(nèi)閣總理在此接受議員質(zhì)詢,電視直播辯論全程;正前方廣場常年聚集示威者。 埃菲爾鐵塔與亞歷山大三世橋北岸立柱同框。北岸這兩座鍍金飛馬青銅像立柱,分別是:工業(yè)立柱,主題為技術創(chuàng)新與機械革命;藝術立柱,主題為智慧傳承與美學創(chuàng)造。南岸也有兩座鍍金飛馬青銅像立柱,分別是:戰(zhàn)爭立柱,主題為軍事榮耀與和平守護;農(nóng)業(yè)立柱,主題為土地豐饒與生命根基。<br> 亞歷山大三世橋,是巴黎最華美的橋梁,建成于1900年巴黎世界博覽會前夕,為的是致敬1892年法俄同盟締造者沙皇亞歷山大三世。單拱鐵架支撐,拱跨107.5米。橋上刻有銘文“致法蘭西榮光”和沙皇名諱,橋身裝飾雙頭鷹(俄國)與高盧雄雞(法國)徽章,不過,盟約僅維持至1907年就破裂了。<br> 橋拱兩側(cè)中央都有精美雕塑,西側(cè)雕塑中心鎏金雙頭鷹是沙俄羅曼諾夫王朝徽章,其左右分別是涅瓦河女神和塞納河女神。 東側(cè)雕塑中心的金色帆船設計原型為17世紀法國海軍旗艦“皇家太陽號”,為路易十四時期稱霸大西洋的象征;其左右分別是科學女神和藝術女神。 比爾-哈基姆橋,建于1905年,原名“帕西橋”;為紀念1942年北非戰(zhàn)役中的比爾-哈基姆戰(zhàn)役(自由法國軍隊對抗納粹的關鍵勝利),于1948年更名。這是巴黎唯一雙層結(jié)構(gòu)橋梁,上層為地鐵6號線軌道,下層為機動車道與人行道。橋身上的這件雕塑名為 "勞作之神"。<br> 圣三一俄羅斯東正教主教座堂,法國最大的東正教堂,2016年3月建成,俄羅斯東正教會莫斯科牧首區(qū)駐法國總部所在地。從塞納河游船上僅能看到其鍍金洋蔥頂,銅胎覆24K金箔。中央大穹頂喻基督,周圍四小穹頂喻福音書作者。<br> 塞納河游船也提供了一個好機會,從遠及近變換角度觀賞埃菲爾鐵塔。該鐵塔為慶祝法國大革命勝利100周年而建,1887年1月開工,1889年3月竣工,設計師古斯塔夫·埃菲爾。竣工時以324米(含天線) 成為世界最高建筑;2022年新增天線,現(xiàn)高330米。目前年接待游客700萬人次,人們可能想不到,它初建時曾遭不少人反對,莫泊桑、小仲馬等300名知識分子甚至聯(lián)名抗議,稱其破壞巴黎美學。<br> 我們當日下午走近埃菲爾鐵塔,隔著鐵絲網(wǎng)又拍了一張近照。鐵塔共有三層,一層高57米,有互動展覽、玻璃地板(2014年增設)和酒廊;二層高115米,有儒勒·凡爾納餐廳和觀景臺;頂層高276米,有埃菲爾辦公室原貌和香檳酒吧。<br> 巴黎圣母院,是法國巴黎最具象征意義的文化遺產(chǎn)之一,是歐洲早期哥特式建筑和雕刻藝術的代表,集宗教、文化、建筑藝術于一身。雨果的小說和電影《巴黎圣母院》,更使其具有世界影響,成為許多人去法國旅游的理由之一。圣母院于1163年奠基,1345年竣工,歷時182年。1793年法國大革命遭破壞,19世紀修復;2019年4月15日因電路故障引發(fā)大火,96米高尖塔坍塌、三分之二屋頂損毀;2024年12月7日舉行重啟儀式,法國總統(tǒng)馬克龍出席。<br> 其平面呈拉丁十字形制,長127米、寬48米。西立面高度68米,寬47米,嚴格按中世紀神學“宇宙三界”概念分層:基座層(地獄-人間過渡)三座門廊構(gòu)成的“救贖之路”,中層(人間王朝)國王廊與玫瑰窗基座,頂層(天國)雙塔與玫瑰窗。玫瑰窗直徑9.6米,為世界最大中世紀玫瑰窗之一,三層同心圓結(jié)構(gòu),中心雕塑為圣母抱圣嬰。玫瑰窗下方的國王廊由28尊高3.5米雕像組成,他們是舊約中的猶大與以色列國王,這一設計蘊含深刻的宗教、政治與藝術意圖。(注:“猶大”指猶大王國。)<br> 中央門廊門楣中心雕刻為《最后的審判》:下層刻畫復活的死者從石棺中爬出,天使持長號召喚審判;中層刻畫大天使米迦勒持天平稱量靈魂,善者向左升天堂,惡者向右下地獄;上層基督坐于光環(huán)中展示傷痕,左右為圣母與施洗約翰。 中央門廊下部,中央柱像為耶穌,手持《生命之書》,足踏蛇與獅(象征戰(zhàn)勝邪惡);兩側(cè)為十二使徒,為基督審判的見證者,圖中顯示的是右側(cè)六位,其中保羅持劍,象征殉道。<br> <p class="ql-block">走進浴火重生的巴黎圣母院中殿,主要感覺不是富麗堂皇,而是雄偉而莊嚴。33米高的穹窿以骨架券構(gòu)筑,兩面的束柱直徑達1.5米,13世紀鋪設的黑白大理石道長達130米。</p> 回望西面的玻璃彩窗,哥特式建筑的光影魔法令人震撼,上部玫瑰窗如蒼穹的彩色星云,下方尖拱柳葉窗則是圣經(jīng)人物的華麗舞臺。玫瑰窗圖案的主題與外立面一致,也是圣母抱圣嬰, 顯示出中世紀設計師將西窗設計為“慈愛之門”的初衷,猶如慈母召喚游子回家。<br> 圣壇區(qū)域未見豪華裝飾,主要由金色洗禮盆、金色十字架及其周圍的眾多雕像組成,前面中央是圣母哀悼基督的大理石雕像,后排深色的都是天使。神奇的是,2019年大火中這件大理石雕像被殘骸掩埋但無破碎(僅有裂紋采用古法蜂蠟填縫),高溫導致表面鈣化成雪花石膏質(zhì)感,反而更顯瑩潤,所以火災后仍用原作。<br><br> 巴黎圣母院內(nèi)現(xiàn)存油畫作品共15幅,這是其中的《圣母領報》,為《五月》系列巨幅畫作之一,法國畫家讓·巴蒂斯特·德·尚佩涅作品,17世紀法國宗教繪畫最高水平代表作之一。描繪基督教核心事件之一,天使加百列奉天主之命向童貞女瑪利亞宣告,她將因圣靈感孕而生下耶穌基督。<br> 《圣母往見》,也是《五月》系列之一,法國畫家讓·儒弗內(nèi)于1716年創(chuàng)作。描繪圣母瑪利亞拜訪懷孕的表姐伊麗莎白,約翰在母腹中歡跳,標志圣子與先驅(qū)相遇的圣事。(注:施洗約翰是耶穌基督的先驅(qū),他的使命是為耶穌的到來做預備,宣告主的來臨,呼吁人們悔改。)<br> 宗教人物壁龕雕塑群,沿中殿長軸方向連續(xù)排布的裝飾性宗教敘事帶,由多組壁龕組成,每龕獨立雕刻不同宗教場景。這是19世紀修復工程的產(chǎn)物,2019年火災后經(jīng)過修復。此圖主要描繪兩個場景:耶穌出生和三位智者來朝。<br> 此圖主要描繪最后的晚餐<br> 巴黎圣母院內(nèi)有數(shù)十座小禮拜堂,主要用作信徒日常祈禱空間,同時存放17-18世紀的宗教藝術品、雕塑等,還有的用于安放主教陵墓或重要圣物。這是馬留斯禮拜堂,其核心作品為18世紀壁畫《圣雷蒙德·迪奧克斯的神學榮光》,壁畫中7世紀奧拉托利會神學家圣雷蒙德·迪奧克斯身著修士袍,在天使簇擁下升向天堂。下層壁畫為《圣雷蒙德遺骸的巴黎榮光》,描繪1641年法國王室從圖盧茲索要圣雷蒙德遺骨,在巴黎圣母院舉行為期三天的圣物安放儀式。下方陵墓為圣雷蒙德衣冠冢紀念雕塑。<br> 讓·巴蒂斯特·德·雷洛伊樞機主教紀念碑,1685年路易十四敕令建造。主教端坐石棺之上,右手賜福手勢,左手持《圣經(jīng)》。左側(cè)女性代表仁慈,象征“仁愛指引神學實踐”。右側(cè)老者為古羅馬末期重要的基督教神學家、哲學家圣奧古斯丁,手持《上帝之城》書卷,象征“教父思想傳承者”。<br> 各個小禮拜堂陳設和裝飾各有特色,就不一一贅述了。<br> 有意思的是,我在這里發(fā)現(xiàn)一個華人禮拜堂,為19世紀晚期設置,供華人專用。目前歸屬巴黎總教區(qū)華人中心管理,每周日10:00舉行中文彌撒。 華人面孔的圣母圣嬰、耶穌牽手華人孩童,力圖表現(xiàn)信仰跨越國界;華人神父畫像和”陳昌品保祿“題字(保祿是圣名),是紀念中國天主教圣徒,弘揚殉道精神。陳昌品是清末從福建赴法的華人神父,1889-1904年在巴黎。這個獨特的禮拜堂,是歐洲大教堂中罕見的系統(tǒng)性華化基督教禮制空間,早于梵蒂岡對中國文化的官方接納。 凡爾賽宮,是歐洲宮廷文化的巔峰象征,也是世界五大宮殿之一。1624年路易十三在此修建狩獵行宮,僅26個房間。1661年路易十四為彰顯王權(quán),動用3萬工人、6000匹馬,耗資巨萬,將其擴建為奢華宮殿。工程持續(xù)近50年,1710年完成。1682年路易十四遷居凡爾賽宮,使其成為法國政治中樞長達107年。1789年法國大革命其間,宮內(nèi)藝術品遭洗劫,建筑淪為廢墟。1837年路易·菲利普國王將其改建為“法國歷史博物館”。<br> 凡爾賽宮占地111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1萬平方米,園林100萬平方米。核心建筑包括中央宮殿、鏡廳、皇家禮拜堂、戰(zhàn)爭廳等2300個房間,外立面為古典主義三段式風格,內(nèi)部以巴洛克裝飾為主,部分廳堂采用洛可可風格。<br> 凡爾賽宮既是波旁王朝興衰的見證者,也是歐洲藝術與政治的活化石。其建筑之壯麗、園林之恢弘、歷史之厚重,使之超越宮殿本身,成為人類文明史的縮影。如今的凡爾賽宮收藏有6萬件藝術品,包括中國古代瓷器。每年客流量超300萬人次,是全球游客必訪之地。 門前“四季”系列雕塑之“秋季”,女神一手捧鮮花,一手持果籃,腳下踩成熟的麥穗,展示豐饒景象。路易十四御用雕塑家馬丁·德雅爾丹 于1674年創(chuàng)作,18世紀移至此入口處,作為迎賓主題雕塑。<br> 此雕塑名為 《凡爾賽宮的勝利》,帶翼女神高舉桂冠,宣示波旁王朝的永恒統(tǒng)治;腳踩踏鷹鷲代表征服敵人,鷹象征哈布斯堡王朝等敵對勢力。雕塑家西蒙·勒貢特父子共同完成于1692年,為的是紀念法國終結(jié)荷蘭戰(zhàn)爭簽署《奈梅亨條約》。<br> 《歷史與藝術共同銘刻法蘭西的輝煌》,拿破侖御用雕塑家弗朗索瓦-約瑟夫·博西奧創(chuàng)作于1844年,為的是紀念1837年路易·菲利普一世將凡爾賽宮改造為國家博物館。中央戴戰(zhàn)盔持矛女性是擬人化"法蘭西",金矛指向穹頂暗示"榮耀達至巔峰";左側(cè)歷史女神克里奧持卷軸記錄功績,金號傳播榮耀;右側(cè)的孩童代表法國年輕一代,沐浴在歷史與藝術的光輝下,傳承國家精神。<br> 凡爾賽宮皇家禮拜堂,路易十四每日彌撒的場所,亦是王室婚禮、洗禮的禮儀中心。雙層殿堂式:一層是宮廷貴族與侍從坐席,二層廊臺是王室成員專屬座席,鍍金青銅飾紋覆蓋祭壇、管風琴框架和廊臺欄桿。<br> 禮拜堂穹頂畫繁復而精致,據(jù)悉三個穹頂有三幅不同的宗教畫,統(tǒng)稱《圣三位一體系列》。<br> 我專注的是這幅穹頂畫,主題為《耶穌復活》,描繪耶穌死后第三天復活的情景,上部是耶穌高舉雙手衣袂飄飄向天空升騰,地上是羅馬士兵,有的倒地有的逃跑,都在驚恐仰望。此畫作者是是路易十四時期宗教畫大師讓·茹夫內(nèi),創(chuàng)作于1703年。<br> “基督受難祭壇”,主題聚焦耶穌死亡-復活。基座為《圣母哀悼基督》浮雕,中部浮雕為眾天使環(huán)繞十字架上的耶穌,頂部是"三位一體之眼"太陽,光芒四射沐浴受難的耶穌。據(jù)說自稱“太陽王”的路易十四將上帝之眼瞳孔改為百合花徽,將太陽臉譜化,三角頂部有“超然于眾”的縮寫NPI。這是歐洲首次打破中世紀傳統(tǒng),將君主象征嵌入三位一體圣符。<br> 鏡廳,凡爾賽宮人氣最高的廳,其設計超越了純粹的審美范疇,它堪稱人類藝術與權(quán)力象征的巔峰之作。鏡廳長73米,相當于現(xiàn)代足球場長度。左側(cè)17面拱形鏡(由357塊鏡片拼接)對應太陽王路易十四的誕生年份,當陽光穿過右側(cè)17面拱窗,花園中阿波羅噴泉的金像會被投射至左側(cè)鏡面,使太陽王與太陽神合二為一;夏至日10:00陽光穿透第7扇窗,精確照亮穹頂畫《阿波羅戰(zhàn)車》,太陽王將以此方式年復一年顯靈;鏡面透視壓縮人體比例,貴族們每日四次穿行鏡廳,見到的是自己渺小的身影;穹頂畫低垂僅4.2米,強迫仰視王權(quán)偉業(yè)。<br> 鏡廳有30幅鍍金框穹頂油畫,其中《法蘭西守護智慧女神》將路易十四神化為雅典娜化身,《萊茵河渡口戰(zhàn)役》紀念1672年對荷戰(zhàn)爭勝利,《西班牙王位繼承的和平協(xié)議》粉飾戰(zhàn)爭為"被迫正義"。<br> 鏡廳入門處兩側(cè)的雕像很美,但沒有說明。經(jīng)Deepseek查詢,這位男性認定為酒神巴克斯,背景金色浮雕的祭祀樂器和葡萄葉也支持這個判斷,入口設置酒神,暗示進入鏡廳即墜入感官盛宴,為后續(xù)太陽王崇拜鋪墊。<br> 這尊雕像身份難以確定,經(jīng)Deepseek查詢和我的質(zhì)疑,分別判斷為花神弗洛拉、女戰(zhàn)神貝婁娜和豐饒女神波摩娜,我認為還是存疑。豐饒女神唯一特征是右手拿蘋果,但年齡偏小,身體不夠豐滿。Deepseek說基座有刻字“和平技藝的波摩娜”,蘋果底部陰刻太陽紋,象征“豐饒源自王權(quán)”。果真如此,當然可認定為豐饒女神。<br> 以女性形象為主體的金色燈柱,擎起豪華的水晶燈,排列于鏡廳兩側(cè)。凡爾賽宮1710年文獻記載:“持火炬青銅女像,象征哺育人民的國度”。 <p class="ql-block">凡爾賽宮里游客摩肩接踵,我們幾乎是被人流裹挾著艱難前行,很多情況下無法去看說明。這幅壁爐油畫可能本就沒有說明,Deepseek查詢圖片常靠不住,每次我質(zhì)疑后就變成另一個結(jié)果。但可以肯定的是,這幅精品油畫主角是路易十四,主題是歌頌“太陽王”,每個人物各有隱喻。</p> 這件大理石浮雕,顯然是歌頌路易十四躍馬戰(zhàn)場,僅憑權(quán)杖而不是武器就使敵人潰不成軍;上部的金色天使吹號、獻桂冠,渲染勝利。 下面王后侍衛(wèi)室兩幅油畫,都是強調(diào)君權(quán)神授。位于西墻的《向朱庇特獻祭》,諾埃爾?科伊佩爾創(chuàng)作于1679-1680年。羅馬主神朱庇特(希臘宙斯)坐在左上方,手持權(quán)杖,象征至高神權(quán),在祭壇火焰煙霧繚繞中接受供奉。神界、祭司、民眾、侍從,映射路易十四時代“神權(quán)→王權(quán)→貴族→平民”的等級秩序。<br> 這是位于東墻的《被科里班特人撫養(yǎng)的幼年朱庇特》,同一作者同期創(chuàng)作。描繪主神朱庇特(宙斯)出生后,其父克洛諾斯因預言將被兒子推翻,欲吞噬所有子女。母親瑞亞將嬰兒朱庇特藏于克里特島的山洞中,由科里班特人(狂熱的祭司團體)撫養(yǎng)。他們以盾牌撞擊聲和舞蹈掩蓋嬰兒哭聲,保護其安全。<br> 下面4幅油畫都位于加冕廳?!赌闷苼鲆皇兰用岽蟮洹罚涗?804年12月2日拿破侖在巴黎圣母院的自封加冕儀式。為鞏固帝位合法性,拿破侖脅迫羅馬教皇庇護七世親臨現(xiàn)場,卻在加冕時拒絕跪拜,奪過皇冠自行戴上,并雙手捧后冠為約瑟芬加冕,彰顯君權(quán)對神權(quán)的壓制。畫面還虛構(gòu)母親出席、突出波拿巴家族成員約瑟夫、路易等,營造王朝傳承假象。<br> 《拿破侖與約瑟芬加冕雙聯(lián)畫》,弗朗索瓦·熱拉爾創(chuàng)作于1804-1805年。拿破侖頭戴仿羅馬"凱撒桂冠",白高跟鞋使其增高10cm,鞋扣金鷹徽對標路易十四的太陽符號。手執(zhí)權(quán)杖頂端金色鷹飾為凱撒軍團標志,桌上“正義之手”權(quán)杖宣告君權(quán)神授。約瑟芬身著白紗金紋裙表現(xiàn)其貞潔,實則她是再婚,而且作畫時她正與侍衛(wèi)長私通,拿破侖知情卻為形象工程而默許。<br><div><br></div><div>這兩幅畫被懸掛于波旁王朝故地,實為歷史對拿破侖的辛辣諷刺:拿破侖以“法蘭西革命成果捍衛(wèi)者”自居,而凡爾賽宮是舊制度的核心標志,他拒絕入駐凡爾賽宮,卻在身后被掛到凡爾賽宮的墻上,永遠處在路易十四的陰影之下。<br></div> 《1799年7月25日阿布基爾戰(zhàn)役》,安托萬-讓·格羅創(chuàng)作于1801年。1799年拿破侖遠征埃及遭遇嚴重危機,土耳其-英國聯(lián)軍2萬人登陸阿布基爾港,欲全殲法軍殘部。不料他親率6000步兵背海列陣,以“空心方陣”抵御騎兵沖鋒,最終殲滅敵軍4000人、俘虜2000,自身僅亡200人,上演軍事史上經(jīng)典逆襲。 《尼古拉斯·馮·呂克納男爵》 ,弗朗索瓦·熱拉爾創(chuàng)作于約1792-1793年或19世紀,收藏于凡爾賽宮戰(zhàn)爭畫廊。呂克納曾于1792年任萊茵軍團總司令指揮北法對抗奧普聯(lián)軍,被視為革命軍事支柱。兩年后被大革命激進領導人羅伯斯庇爾指控“叛國”,成為唯一被送上斷頭臺的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元帥。(隨即在“熱月政變”中,羅伯斯庇爾被推翻,也被送上了斷頭臺。)<br> 這幅油畫Deepseek先判斷是《法蘭西女神榮冠》,后判斷是《法蘭西女神啟蒙歐羅巴》,我認為存疑。也許可以認定,中央女性身著紅藍袍(旁波王朝代表色),是法蘭西擬人化女神。畫面兩處出現(xiàn)橄欖枝,上部天使吹號,左面天使持長矛,右面孩童還拿著農(nóng)具,應是象征經(jīng)歷戰(zhàn)爭后的和平,女神手持鵝毛筆,是要記錄來之不易的和平吧?<br> 《安妮太后與路易十四、菲利普公爵向圣熱納維埃夫祈愿》,中央著藍金袍的是安妮太后,跪拜的是路易十四(右)和奧爾良公爵菲利普,神父和修女代表圣熱納維埃夫教堂的圣徒。1648年正值投石黨運動爆發(fā),巴黎大旱,太后率子徒步至圣熱納維埃夫教堂祈雨,三日后暴雨解旱。太后借此宣揚圣徒護國,動員市民效忠王室。<br> 《奧地利的安妮與瑪麗亞·特蕾莎》,是波旁王朝利用血緣與藝術編織政治謊言的經(jīng)典見證?!皧W地利的安妮”就是前述安妮太后,因母親是奧地利女大公,故有此稱呼。她以攝政太后身份輔佐幼子路易十四,是法國波旁王朝的核心人物。畫面上她與侄孫女特蕾莎表面上關系親密,實則掩蓋是政治控制。她強迫特蕾莎放棄西班牙繼承權(quán),迫使她嫁路易十四后遭冷遇,36歲去世。<br><br> 凡爾賽宮花園是法國古典主義園林的巔峰之作,由路易十四的首席園林師安德烈·勒·諾特爾于1661年主持設計,歷時近40年完成。不僅面積巨大,設1400座噴泉和400余座大理石/青銅雕塑,而且其設計融合幾何學、透視法與絕對君權(quán)思想,成為歐洲宮廷園林的典范??上У氖俏覀冎毁I了主殿門票,只能從外面拍兩張照片。<br> <p class="ql-block">攝影器材:華為Pura 70 Pro</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h-ceramic.com.cn/5emjhmhe" target="_blank">條條大路通羅馬 ——歐洲十五日紀游:1 英國(上)</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h-ceramic.com.cn/5eqely7r" target="_blank">條條大路通羅馬 ——歐洲十五日紀游:2 英國(下)</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h-ceramic.com.cn/5et5v7dw" target="_blank">條條大路通羅馬 ——歐洲十五日紀游:3 荷蘭、法國“北方首都”里爾</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h-ceramic.com.cn/5f1h3gat" target="_blank">條條大路通羅馬 ——歐洲十五日紀游:5 巴黎(下)</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h-ceramic.com.cn/5f404izx" target="_blank">條條大路通羅馬 ——歐洲十五日紀游:6 瑞士</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h-ceramic.com.cn/5f86tl55" target="_blank">條條大路通羅馬 ——歐洲十五日紀游:7 瓦杜茲、茵斯布魯克、維琴察</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h-ceramic.com.cn/5fcbiwbh" target="_blank">條條大路通羅馬 ——歐洲十五日紀游:8 威尼斯、佛羅倫薩</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h-ceramic.com.cn/5ffjhien" target="_blank">條條大路通羅馬 ——歐洲十五日紀游:9 梵蒂岡、羅馬(上)</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