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h5><h5> 2025-05-26傍晚,從粵東海濱城市乘坐動車來到省城,三個多小時的行程,女兒直接從工作單位乘坐地鐵來到廣州東接站。<br> 我的生活從來不會平靜的像一潭死水,愛好攝影,喜歡旅行四處走走,主動擁抱生活帶來的樂趣,計劃享受一段初夏廣州的悠閑生活。</h5> <h5></h5><h3><b>2023年來廣州逗留的日子</b></h3><h5> 翻開美篇記錄,兩年前來過廣州,曾經(jīng)逗留了幾日,往日撰寫的日記,一幕幕情景隨即浮現(xiàn)在眼前。<br></h5><h5><b>2023-04-30</b>晚,從珠海乘坐動車來到廣州南站,一個多小時行程,挺方便快捷。<br><b>2023-05-01</b>,拜訪多年未謀面的陳兄夫婦,這是在河南安陽結識幾十年的普寧老鄉(xiāng)。<br><b>2023-05-02</b>,前往廣州街拜訪老革命前輩莊姑姑,是父親曾經(jīng)在一個黨地下電臺機關的老戰(zhàn)友。<br><b>2023-05-03</b>,走進廣州雕塑公園欣賞藝術文化大餐,經(jīng)下塘西天橋走進廣州云道欣賞大自然美景。<br><b>2023-05-04</b>,走進廣州文化館,幾座宏偉的大型建筑十分震撼,展示著廣州的珍貴歷史文化瑰寶。<br><b>2023-05-05</b>,從廣州東乘坐動車,回到自己溫馨的小家.....。</h5> <h5></h5><h3><b>2025年初夏廣州逗留的日子</b></h3><h5> <b>2025-06-26星期四</b>,時隔兩年后,再次來廣州做短暫逗留,看到這座大都市如今仍在快速發(fā)展建設中。廣州地鐵13號線西延,中山東路棠下站出入口工程正在收尾之中,預計今年十月就會正式通車運營。加上原來的BRT公交配套交通,將來的出行會更加方便快捷。<br></h5><h5> 時隔兩年,臨中山東路的合生駿景廣場旁幾座錯落有致商業(yè)高層大廈已經(jīng)進入工程最后階段,大廈外玻璃幕墻工程即將完工。據(jù)介紹,屆時商業(yè)大廈地層通道將直接通往13號地鐵棠下站,東北角幾座商住樓盤進入裝飾工程,也在收尾階段。<br> 駿景花園住宅園區(qū)內步道建設改造的愈加整潔漂亮,沿街又增添了許多商鋪,顯得更加繁華熱鬧。西門外的科新路美食街餐館五顏六色燈箱招牌格外醒目,依然車水馬龍熱鬧非凡。每到夜晚,整條街車流人流來來往往熙熙攘攘,餐廳酒家生意紅火,吸引眾多食客來品嘗美食夜宵就餐。</h5> <h5><b> 2025-6-27星期五</b>,夏日炎熱難耐,傍晚來到北苑游泳池,游泳的人不是很多,泳池深水區(qū)基本上沒有人,可以自由自在來回暢游近2個小時。泳池內多是家長帶著兒童來嬉戲休閑,偶爾有幾位年輕人來游泳,像這個年齡段的游泳者只有筆者一人。</h5> <h5></h5><h3><b>一次難忘的小團體聚會</b></h3><h5> <b>2025-06-28星期六</b>,下午隨意在小區(qū)內走一走,順便到不遠處的卜蜂蓮花超市轉一轉,超市內人流不是很多,如今實體店面臨方便快捷網(wǎng)購的巨大挑戰(zhàn)。途中,看到小區(qū)東北角落的幾座商住高樓盤早已經(jīng)封頂,正進入內部裝修收尾階段。<br></h5><h5> 晚上,女兒一個小區(qū)大家庭團體晚餐聚會,就在不遠處科新路美食街“范陽軒”順德菜餐館,是老大兒子去英國讀書的祝福送別宴。十幾年前就認識的幾個小家庭,那是小區(qū)里家長從孩子上幼兒園開始結識,到孩子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十幾年一路逐漸成長的過程,也是父母付出愛心與心血的寫照。原來的七個家庭逐漸演變成為九個家庭,經(jīng)常相約一起外出旅行,組織各種郊游聚會活動,始終不離不棄相互幫助,結下了割不斷的深情厚誼。</h5> <h5></h5><h5> 剛走到餐廳門口,幾位家長媽媽快步走過來迎接,感受暖暖的熱情。餐桌上圓形玻璃臺面不停旋轉,大家享受著一桌豐盛的各式菜肴,一邊交頭接耳說笑著談及往事,手機上互傳那些歷歷在目的年代歷史照片,不斷引起一陣陣快樂歡笑。<br> 隨著孩子們一天天長大,大家都抱怨工作忙碌與孩子們都如意上了大學,聚會及活動比以前減少了,期望這種友誼情誼不要斷......。</h5> <h5> 2019年,建國70周年國慶節(jié)期間,幾家人同聚在一起的大合影情景。</h5> <h5></h5><h5> 筆者來廣州一般逗留時間較短,還能依稀記得起六年前的2019年,中國建國70周年國慶節(jié)期間,幾家人同聚在二爸家大合影情景,表示著大家對我們祖國節(jié)日的熾烈祝福。<br></h5><h5> 回憶起十年前2015-04-04 寫的那一篇“廣州生物島的春風”QQ日志,紀實報道了五個家庭三輛小車15人,相約一起前往生物島郊游燒烤的場景,一張張照片在腦海里不斷回蕩,沒有什么比這種實實在在的朋友之間的友情更加珍貴了。<br> 友情總是一點一滴凝聚起來的,它包含了許多歡笑、溫馨、浪漫,許多記憶。不由自主的寫下一篇美篇日志,記錄當下亦回憶年代歷史過往。</h5> <h5></h5><h3><b>合生駿景廣場蝦餃妹茶樓</b></h3><h5> <b>2025-06-29星期日</b>,華昨晚從順德工作的地方回家度周末,中午一家人前往不遠處的合生駿景廣場四樓蝦餃妹茶樓吃午餐。也許是周末的緣故,餐廳內座無虛席,只見服務員來回穿梭忙個不停,生意真紅火。<br> 茶樓就餐是南方城市生活節(jié)奏的一種習慣,與北方餐廳最大區(qū)別在于每一位餐桌都配有1-2套茶具,花色品種繁多的茶點,講究精細量小,可以吃到許多可口味道。當然少不了點兩份“雙皮奶”及砂鍋海鮮瘦肉粥了,三人花費240元。</h5><br> <h5> 從茶樓上拍攝中山東路的棠下村風光</h5> <h5></h5><h3><b>游覽【華南理工大學】校園</b></h3><h5> 下午,驅車前往【華南理工大學】游覽,這是大外孫就讀的學校,有一種親切自豪感。<br></h5><h5> 走在綠樹叢中校園林蔭小道上,欣賞四周湖光山色風景。不經(jīng)意間轉了兩個校區(qū),直到天色開始暗淡下來,四周的燈光逐漸亮起,該回家了,不知不覺就走了一萬多步。</h5> <h3><b> 城市蜘蛛人 </b> </h3><h5> 2025-06-30星期一,來后幾天就因為落枕引起脖子疼痛,影響了正常的睡眠,也就懶得走動。呆在家里打掃衛(wèi)生,將家里一處2平方米的陽臺整理收拾一番,把陽臺上的幾盆綠植修剪一下。<br></h5><h5> 家里陽臺上,發(fā)現(xiàn)每天的早上,小區(qū)臨街城市高層建筑玻璃幕墻外,幾位城市高空蜘蛛人冒著酷熱夏日天氣正在辛勤作業(yè)......。<br></h5><h5> 下午小區(qū)四處走一走,在東面一家小餐館,點一份7元熱干面作為晚餐。</h5> <h5> <b>2025-07-01星期二</b>,走在小區(qū)里,驚訝地發(fā)現(xiàn)小區(qū)主干步道及樓宇下,四處竟然沒有一個垃圾箱,住戶們都是自覺將每一天的生活垃圾送到環(huán)保垃圾站,沒有看到任何隨意亂丟垃圾的現(xiàn)象,彰顯大都市人們的道德水平及文明程度。<br></h5><h5> 下午,步行到小區(qū)大門口東側的一家蘭州拉面餐館,點一份土豆牛肉蓋澆飯15元/碗,作為一頓愜意晚餐。</h5> <h5> <b> 2025-07-02星期三</b>,到樓下對面小商鋪購買一些小零食和鮮桃,在一家小吃店點了一份蒸餃子6元/籠。7月是各種水果大量上市的季節(jié),荔枝、甜杏、脆李、蟠桃。西瓜、買了一盒甜杏5.6元/斤,順便買了生菜、芫荽、小蔥,晚上自己動手煮碗面條湯。<br></h5><h5> 在客廳觀看網(wǎng)絡酷喵播放的老電影,21座橋、急速逃脫、一線聲機、美國隊長2、盟軍敢死隊等影片,場面激烈緊張很有趣味,喜歡這些早年電影老片。</h5> <h5> <b>2025-07-03星期四</b>,晚上前往小區(qū)北門東北角的“汕頭牛肉面”餐館就餐,吃一碗豬肉面湯15元/碗,挺滿足。</h5> <h5><p></p></h5><h3><b>走過大都市城中村</b></h3><h5> <b>2025-07-04星期五</b>上午,前往棠東-棠下城中村逛一逛,中午,點一籠5元蒸包,一碗2元白米粥,就著醬瓜蘿卜咸菜,吃得很盡興。<br></h5><h5> 行走路線:駿景花園—棠東—毓桂大街—棠德南路—泰安北路—東南肉菜市場—棠東豐樂路—豐華街—棠下禾塘尾—達善大街—南邊大街—棠下肉菜市場—中山東路棠下沃爾瑪超市—科新路—駿景花園。</h5><p></p> <h5> 返回時,特意進入沃爾瑪超市轉一轉,現(xiàn)在實體店生意都較為冷清,超市內的一側設置有七、八張乒乓球臺,試圖吸引一些顧客可以一邊嘆空調,一邊享受免費的運動場地,以圖增加人氣。不經(jīng)意間走走停停逛了四個多小時,走了一萬多步。</h5> <h5><p></p><p></p></h5><h3><b>【金融城】初現(xiàn)雛形</b></h3><h5> <b>2025-07-04</b>晚上,從小區(qū)西門出來,順著科新路向南走去就是羊城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園,這幾天正舉辦“非遺文化周”活動,大部分都是一些美食攤位,還有幾處娛樂場所,為市民增添了一個納涼閑逛的好去處。<br></h5><h5> 穿過黃埔大道就到達新崛起的【金融城】,抬頭望去一座座高聳的摩天大樓緊緊相連,如今只有少數(shù)單位入駐,巨大液晶屏不斷變換著絢麗畫面,還是顯得多少有些冷清。區(qū)內的道路還沒有完全同行,已經(jīng)顯現(xiàn)基本雛形。<br> 向東走去,有一座過街天橋連接著羊城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園。天橋設計的獨具特色有創(chuàng)意,整座橋面沒有遮雨棚,橋上南北段各設置半弧形遮陽墻,增添一種空間動態(tài)感。期待若干年后,隨著交通樞紐的建成,金融城會發(fā)展成為天河區(qū)一處活躍繁華的商業(yè)區(qū)域,屆時再來一睹它的獨特風采。</h5><p></p><p></p><p></p> <h5><br></h5><h3><b>走進【羊城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園】</b></h3><h5> 走進【羊城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園】,在園區(qū)內尋找那一處著名的酷狗音樂公司所在地,只見如今燈火輝煌,仍在原處尚未搬遷至金融城商業(yè)區(qū)。穿梭在產(chǎn)業(yè)園林蔭小道,漫步走在熟悉靜謐的道路上,天色已晚,該回家休息了。<br></h5><h5> 這樣在金融城又走了一萬步樣一天共走了20531步,身體狀況還行,不覺得有多累,沒有出現(xiàn)全身酸痛的感覺。</h5> <h5></h5><h3><b>嶺南園林建筑【余蔭山房】</b></h3><h5> <b>2025-07-05星期六</b>上午,前往番禺游覽一座典型嶺南園林建筑【余蔭山房】,這是廣東四大園林之一的建筑群,興致勃勃穿梭在庭院里,上到二樓眺望四周園林的濃郁色彩,拍攝下一張張很有味道的照片。<br></h5><h5> 余蔭山房的布局十分巧妙,園中亭臺樓閣、堂殿軒榭、橋廊堤欄、山山水水盡納于方圓三百步之中,充分反映了天人合一的漢民族文化特色,表現(xiàn)一種人與自然和諧統(tǒng)一的宇宙觀。</h5> <h5> 園中之磚雕、木雕、灰塑、石雕這三雕一塑作品豐富多彩,其精湛的雕刻技藝和不朽的藝術價值,充分體現(xiàn)了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卓越才能和藝術創(chuàng)造力,盡顯名園古雅之風。更有古樹參天,奇花奪目,使得滿園生輝。而園中“浣紅跨綠”“深柳藏珍”“紅雨綠云”三大景觀,更是使游人大開眼界,樂而忘返。</h5> <h5> 余蔭園造園有四巧:一是嘉樹濃蔭,藏而不露。滿園綠樹遮蔽,蔭涼幽靜,顯現(xiàn)“余蔭”意境。二是縮龍成寸,小中見大。三畝之地,容納頗豐,不唯樓臺堂館,亭榭軒橋、假山蓮池皆備,而且園中有園,景中有景。三是以水居中,環(huán)水建園,各色盛開紫薇花樹圍繞。游人環(huán)水而行,深淺曲折,峰回路轉,常有似盡未盡之感。四是書香文雅。滿園詩聯(lián),文采繽紛。</h5> <h5></h5><h3><b>【黃埔軍校舊址】</b></h3><h5> 趁著還有空擋時間,順路再拐往黃埔。冒著夏日酷熱,游覽一直向往已久想去的【黃埔軍校舊址】,受一次愛國主義的再教育。<br> 臨近中午,就近在軍校路一家小小餐館吃午餐,坐在店外唯一一張餐桌上,點兩份肉夾饃與涼拌涼皮,吃得很盡興。</h5> <h5></h5><h3><b>祈福道場—【赤松宮</b>】</h3><h5> <b>2025-07-06星期日</b>,前往番禺祈福道場—【赤松宮】游覽。赤松宮,鬧市中的一塊凈土,一處藏風聚水,傳統(tǒng)文化傳承圣地。采用唐代建筑風格,由27個主體建筑組成,據(jù)說這是中國最大的葫蘆建筑,廣州最大型,最顯靈的道教圣地。<br> 赤松宮于2013年動工,耗時11年修建,2024-12-06正式對外開放。</h5> <h5></h5><h3><b>走進大嶺古村落】</b></h3><h5> 走進不遠處的【大嶺古村落】游覽,這是一座幾百年歷史的古村落。大嶺村廣州市最早被命名為古村落,位于廣州市番禺區(qū)蓮花山腳下的石樓鎮(zhèn)。大嶺村原名菩山村,開村至今已有874年。大嶺村背靠菩山,半月形的古村落,被玉帶河環(huán)繞著,是典型的嶺南“山、水、村、田”過渡型村落,盡顯水鄉(xiāng)風情。現(xiàn)保存較完好的嶺南風格建筑群約9000平方米,這在經(jīng)濟發(fā)達的珠三角地區(qū)是難得一見的。<br> 體驗這座古村落的歷史文化美景。一進村就是村委會的所在地,對面就是水塘帶狀綠地公園。沿著旁邊的玉帶河一直向村中深處走去,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條狹窄小巷中的蠔殼墻。最引人注目的當屬位于村西顯宗祠門前玉帶河上的龍津橋,番禺最古老的石拱橋。建于康熙年間,是由紅色砂礫巖建成的一墩兩孔拱橋,橫跨在玉帶河上。<br> 臨近中午,驅車回到市區(qū),在小區(qū)附近一家“潮粥餐館”吃午餐,華早早就已經(jīng)點好餐在等候。這是一家潮州風味餐館,當然很合胃口了。</h5> <h5> <b>2025-07-07星期一</b>,廣州夏日白天的氣溫已經(jīng)達到37攝氏度,只能躲在家里嘆空調了。當然,在家里也沒有閑著,忙著整理拍攝的照片,寫一下每天的日記,連續(xù)編輯幾篇紀實美篇文章發(fā)表,讓平淡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起來。<br> <b>2025-07-08星期二</b>中午,從廣州東乘坐動車回汕頭,結束在廣州的十二天休閑逗留時光。</h5><h5> 一天天的日子是平淡的,像小學生一樣笨拙的寫下流水日記,把生活過成了快樂的時光。<br><b>張益群 2025-07-21完稿</b></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