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魯迅先生在雜文《論毛筆之類》里寫道:“現(xiàn)在的青年,已經(jīng)成了‘廟頭鼓’,誰都不妨敲打了?!?lt;/p><p class="ql-block"> 文中所說的“青年”,主要是指學(xué)生。</p><p class="ql-block"> 如今,風(fēng)水輪流轉(zhuǎn),不知何時,當(dāng)下的教師,反而成了“廟頭鼓”,誰都可以敲打一下。</p><p class="ql-block"> 網(wǎng)絡(luò)輿情,黑教師、損教師、懟教師的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p><p class="ql-block"> 黑損懟的依據(jù),就是有的教師有失師德。</p><p class="ql-block"> 教師隊伍確有個別害群之馬,不乏“老師其外,誤人其中”。然而,這畢竟是個別現(xiàn)象。</p><p class="ql-block"> 任何一個行業(yè)、任何一支隊伍,都有害群之馬。有規(guī)矩,就必有例外。</p><p class="ql-block"> 少數(shù)教師的過失,怎能無限放大,一竿子打翻一船的教師呢。</p><p class="ql-block"> 不知道現(xiàn)在有些人到底是怎么了,也不知道根本原因出在哪里,教師會招來那么大的怨氣怒氣。</p><p class="ql-block"> 自古“重教尊師”“愛子重先生”。如今,重教愛子依然,尊師重先生,就未必了,一不小心,就會像“廟頭鼓”,被敲一敲,還不敢喊疼。</p><p class="ql-block"> 這樣的風(fēng)氣真的要不得。</p> <p class="ql-block"> 尊師重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p><p class="ql-block"> “戊戌六君子”譚嗣同,在《瀏陽算學(xué)館增訂章程》中強調(diào):“為學(xué)莫重于尊師”,類似“一日為師,終生為父”的古訓(xùn)也很多。</p><p class="ql-block"> 在古代,尊重教師是一項重要禮遇,盡管有限,但畢竟體現(xiàn)了古人對教育教師的重視。</p><p class="ql-block"> 耳熟能詳?shù)摹皫煹雷饑?yán)”,就出自《禮記》,中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專著。</p><p class="ql-block"> 書中《學(xué)記》里,早就發(fā)現(xiàn)了“重教不尊師”的現(xiàn)象:“凡學(xué)之道,嚴(yán)師為難。師嚴(yán)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學(xué)?!?lt;/p><p class="ql-block"> 意思就是:凡是為學(xué)之道,最難做到的,就是尊敬教師。教師受到尊敬,真理才會受到尊重;真理受到尊重,民眾才懂得敬重學(xué)業(yè)。</p> <p class="ql-block"> 尊師重教的精髓,就在于尊重知識學(xué)問本身。</p><p class="ql-block"> 翻閱宋元明清四朝學(xué)案,就能明白那時尊師重教的力度強度有多大。</p><p class="ql-block"> “教學(xué)者如扶醉人?!彼未逃抑祆?,把老師的教育喻做“扶醉人”,只有這樣,才能獲得理智,不迷失方向。</p><p class="ql-block"> 《今世說》,這部清代版的《世說新語》,告誡說:“人冀子孫賢,而不敬其師,猶欲養(yǎng)身而反損其衣食也?!?lt;/p><p class="ql-block"> 學(xué)生的家長,理應(yīng)尊敬老師,否則,即使想讓自己孩子學(xué)好,也不能達到目的,就像要使孩子身體健康成長,反而不讓他穿衣吃飯一樣。</p> <p class="ql-block"> 中國的教育制度,歷史悠久,很多教育理念方式,都值得傳承賡續(xù),發(fā)揚光大。</p><p class="ql-block"> 在過去,家家戶戶廳堂上,供奉著這樣一個牌位:“天地君親師”。</p><p class="ql-block"> 后來破除迷信,掃除了這些帶封建色彩的東西。</p><p class="ql-block"> 倒污水,不能把盆里的孩子也給倒了。敬愛父母、尊敬老師,還是應(yīng)該立起來。</p><p class="ql-block"> 如今,許多困擾著教育的問題,單純依靠教師自身力量,也無法得到根本性的解決。</p><p class="ql-block"> 船走偏走歪了,不怪?jǐn)[舵的,卻罵起劃漿的。</p><p class="ql-block"> 黑損懟教師之風(fēng),可以休矣!</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