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圖 吳叔平</p> <p class="ql-block"> 景寧畬族自治縣地處浙閩兩省結合部,毗鄰兩省三地(寧德、溫州、麗水)八縣市,甌江支流小溪自西南向東北貫穿全境,將縣境分為南北兩部,形成"九山半水半分田"和"兩山夾一水,眾壑鬧飛流"的地貌格局。全縣海拔千米以上山峰779座,最高峰為大漈上山頭,海拔1689米。</p> <p class="ql-block"> 行攝景寧三日,除記錄鄉(xiāng)間尚存的畬族文化符號與淳樸民風,鏡頭還收獲了自然與人文并蓄的“三高”之美。</p> <p class="ql-block"> 01 高山村落之美</p><p class="ql-block"> 畬族村落大多分布于環(huán)山鄉(xiāng)道的山坡與峽谷中。此番行攝途中入住的大漈村海拔1050米,住民宿三樓,清晨推窗,晨霧縹緲于遠處群山凹的黑瓦白墻村落間…駐足些許,旭日透紅扇狀晨霧,如夢如幻……</p> <p class="ql-block"> 高山村落之美,不在近觀在遠攝。老友以無人機攝江南第一梯田村“小佐村”全貌,收“云外小佐”全景之美;而筆者自信“風景在路上”,車行環(huán)山道時始終駐目群山間的村落位置與光影變化,于是有了“高山村落之美”的鏡頭感嘆。</p> <p class="ql-block"> 當然,“風景在路上”,首先得有景寧高山畬族村落之風景。</p> <p class="ql-block"> 02 高山古鎮(zhèn)之美</p><p class="ql-block"> 就鏡頭感覺言,高山古鎮(zhèn)自有平原古鎮(zhèn)沒有的“仙氣”,尤其是此番行宿的大均古鎮(zhèn)。</p> <p class="ql-block"> 大均古鎮(zhèn)地處甌江上游支流小溪的溪谷地帶,始建于唐朝,距今已上千年歷史。鎮(zhèn)名取自孔子“大道之行也,天下為之;有國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的論述。全鄉(xiāng)畬族人口占比33%,是景寧畬族人口占比最多的鄉(xiāng)鎮(zhèn)之一。</p> <p class="ql-block"> 古鎮(zhèn)如今被稱為活著的畬族博物館。主要古跡有——</p><p class="ql-block"> ?大均古街:又名鎮(zhèn)龍街,長寬約300米與3.5米,街面以大小塊石分別成行鋪筑,形似琵琶弦。古街基本保持了舊時形制,兩邊有明清風格的老宅、卵石壘就的矮墻、工藝考究的磚雕門樓等,展示著大均“耕讀”成風的古老文化。?</p> <p class="ql-block"> 清晨光影里,大均古街是行攝絕佳處……收機于街邊民居早餐時,又收獲日常生活場景作品一幅。</p> <p class="ql-block"> ?浮傘祠:建于明嘉靖年間,清代、民國四度修繕。供奉馬仙娘娘。相傳唐代馬氏事姑至孝,曾在此以傘代舟渡河,被后人奉為“馬孝仙”。?</p> <p class="ql-block"> ?均川橋:又稱成美橋,創(chuàng)建于清嘉慶十五年(1810),因水患屢建屢毀,現(xiàn)存建筑為晚清“景寧七子”大均人李瑞陽倡建,2013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保單位。?</p> <p class="ql-block"> 03 高山禪寺之美</p><p class="ql-block"> 時思寺位于大漈山半山間,始建于南宋紹興十年(1140年),明宣德元年(1426年)改院為寺。清代重修,增建三清殿,成為佛道合一的宗教建筑。</p> <p class="ql-block"> 時思寺既有宋代建筑遺風,又受福建地方建筑之影響,構造與形制獨特,是浙江元明建筑體系中一組獨立的類型,寺中還留有不少元代原構件與陰刻題記,對研究古建筑形制演變和區(qū)域風格具重要價值。又因其起源與當地望族梅氏宗族有密切的淵源關系,體現(xiàn)了深厚的家族孝德傳統(tǒng),對研究民俗、宗教文化具一定價值。</p> <p class="ql-block"> 然遺憾的是,寺內無佛、無僧、無香火,煞是清凈。</p> <p class="ql-block"> 而讓人駐足、注目,用筆寫生、用相機手機留影的,是寺門前那株千年古樹柳杉王——</p> <p class="ql-block"> 柳杉王生長在時思寺門前東側斜坡上,樹齡達1500多年,胸徑4.47米,胸圍13.4米,原高47米,被雷擊削去大半截后現(xiàn)高28米。其主干蒼勁依舊,綠意盈盈;根部有一形似門戶的樹洞,可擺一容10余人共餐的大圓桌;外圈需11位成年人手拉手才能圍住。2001年秋,其被浙江省林業(yè)局專家認定為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柳杉樹,題名“柳杉王”。</p> <p class="ql-block"> 無佛、無僧、無香火的高山古寺,自有其不同一般的令人敬仰處!</p><p class="ql-block"> 記于2025年盛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