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克魯格國家公園(KrugerNationalPark)是世界第三大野生動物園,野生動植物的天堂。位于德蘭士瓦省東北部,勒邦博山脈以西地區(qū)。毗鄰津巴布韋、莫桑比克二國邊境。公園長約320千米,寬64千米,占地約2萬平方千米,大小相當于英國的威爾士。公園背靠雄偉的山峰,眼前是一望無邊的大草原和零散分布著的當?shù)靥赜械纳帧?lt;br> </b><b>克魯格國家公園1898年由保爾·克魯格(Paul Kruger)所創(chuàng)立,多年來完美地保持了這一地區(qū)的自然環(huán)境和生態(tài)平衡,是世界上自然環(huán)境保持最好的、動物品種最多的野生動物保護區(qū)。<br></b><b>園中一望無際的曠野上,分布著眾多的大象、獅子、犀牛、羚羊、長頸鹿、野水牛、斑馬、鱷魚、河馬、豹、獵豹、牛羚、黑斑羚、鳥類等異獸珍禽。</b></h1> <h1><b>游克魯格國家公園的最佳方案是兩周旅游探險,費用大概是6000美元,可以看到非洲草原的五霸:獅子、花豹、水牛、非洲象和犀牛。</b></h1> <h1><b>我們從時間到經(jīng)費都不可能在這里玩兒2周,只能是每人花200美金,早晨6:00出發(fā),乘敞篷車在這偌大的公園里走馬觀花地轉(zhuǎn)悠約8小時,至于能看到什么,就全靠運氣了。</b><div><b>我們還是希望能夠偶遇非洲五霸。</b></div></h1> <h1><b>我們看到最多的是羚羊。<br></b><div><b>湯姆森瞪羚憑借其優(yōu)雅的體型成為全球公認的</b></div></h1><h1><b>羚羊亞科的佼佼者,最美的羚羊之一。</b></h1><h1><b>湯氏瞪羚不僅靈巧非凡,速度更是令人矚目,在非洲草原上其極速可達每小時80至90公里。</b></h1><h1><br></h1><div><br></div> <h1><b>高角羚位列十大著名羚羊之一,是中小型牛科動物中的佼佼者。雌性高角羚并無角部,而雄性則生長著一對優(yōu)雅且修長的角,其形態(tài)別具一格,宛如豎琴般彎曲,先向后方伸展再向上翹起,長度更是可達50至80厘米,令人嘆為觀止。</b></h1> <h1><b>扭角林羚被譽為最具魅力的羚羊之一,同時也是體型最為龐大的羚羊種類之一。它們不僅擁有高大的身姿,更因雄性頭頂那對如詩如畫的開放式螺旋角而聲名遠揚。這對華麗的角,以開放式螺旋狀呈現(xiàn),長度往往超過一米,視覺上的震撼力無與倫比,因此得名“扭角林羚”。</b></h1> <h1><b>黑馬羚是美麗羚羊的代表,以其獨特的外形和優(yōu)雅的體態(tài),成為了人們心中的“羚羊界明星”。它們那對碩大而優(yōu)雅彎曲的角,不僅外形獨特,更賦予了它們極高的辨識度。</b></h1> <h1><b>角馬是偶蹄目、牛科的大型食草動物。角馬有飄垂的鬃須,長而成簇的尾,雌雄兩性都有彎角,從頭頂先彎向兩側(cè),然后向后上方扭轉(zhuǎn),雄性的角尖向內(nèi)又寬又厚,非常光滑。頜下和頸下長著胡須狀的長垂毛。<br></b><b>角馬喜歡群居,在水草豐美的雨季,通常以10-20只左右結(jié)成一個家庭團體;在旱季,角馬會自覺地組合成幾十萬只,甚至上百萬只的大團體,團結(jié)在一起,長途跋涉,尋找新的草場,成為世界最壯觀的遷徙行為。</b></h1> <h1><b>斑馬按體型和身體條紋可分為細紋斑馬、山斑馬、平原斑馬。細紋斑馬是體型最大和外觀最美的一種,耳長稍圓、較寬大,臀部斑紋多而細密,體側(cè)斑紋不達腹面;山斑馬體型較小,毛呈淡黃色,體有黑色斑紋,臂腹部斑紋較寬,體側(cè)斑紋不達腹面,繁毛剛硬;平原斑馬耳較短,有的體色呈褐色,或全身有黑色斑紋,其后部粗條紋間夾有淺色窄紋,體側(cè)斑紋延伸于腹下面。<br></b><b>斑馬主要棲息在熱帶和亞熱帶樹林、草原地帶,性格膽小怯懦,感到驚恐就會迅速逃跑,速度可以達到每小時70公里。</b></h1> <h1><b>花豹為五霸之一,屬于夜行動物,習慣于夜間狩獵。花豹行蹤不定,通常出沒于河邊或崎嶇的山區(qū)。</b></h1><h1><b>人們時常將花豹與獵豹混淆,花豹</b><b style="color: inherit;">體型較壯碩,頭部較大,四爪伸縮自如;</b><b>獵豹</b><b style="color: inherit;">兩頰有類似眼淚的斑點,是陸地上跑得最快的動物。追捕獵物時,最高時速可達110公里。獵豹的前爪較像狗爪,它不屬于非洲五霸。</b></h1><h1><br></h1><h1><b>令我們最為驚喜的是一天當中,2次遇到花豹。第一次是上午,花豹在樹椏上休息,盡管好幾輛敞篷車都擁擠在一起爭相觀看,但最終不負我們,還是看到了它神秘的尊容。</b></h1> <h1><b>第二次是下午,一只花豹在路邊“散步”,最后飛快地在車輛間穿過道路消失在草叢中。</b></h1> <h1><b>大象屬五霸之一,是地球陸上體積最大的動物,平均重量達6000-7000公斤。大象每日需進食大量的草、樹根、樹皮和樹葉,對環(huán)境的破壞較大。</b></h1><h1><b>大象屬母系制度的群居動物,每個象群家族由一只年長的母象領(lǐng)導,家族成員包括公象、母象和小象。 克魯格國家公園內(nèi)約有7500-8200只非洲象。</b></h1> <h1><b>大象們悠閑地穿過道路,進入森林。</b></h1> <h1><b>非洲水牛也是五霸之一,牛角寬闊而沉重,從外表看上去好似人類畜養(yǎng)的水牛,但要兇猛得多。</b></h1><h1><b>水牛群通常由100頭以上的水牛所組成,有時甚至多達500頭。</b></h1> <h1><b>非洲水牛主要以雜草為食,公牛有時會離群單獨行動,極具攻擊性,即使是非洲獅也不會輕易去招惹它。</b></h1> <h1><b>河馬是淡水中最大的雜食性哺乳動物, 體型巨大, 四肢短、頭粗碩、嘴大, 可以張開呈90度角;河馬的門齒和犬齒均呈獠牙狀, 下門齒像鏟子一樣向前面平行伸出,長度可達60~70cm。</b></h1> <h1><b>今天河馬都比較懶惰,泡在水中不肯出來。我曾幻想著河馬群中會有一只抬起頭來,張開大口和大家打個招呼。</b><div><b>直到離開愿望也沒實現(xiàn)。</b></div></h1> <h1><b>非洲鱷學名尼羅鱷,體型上僅次于灣鱷,最大個體可達6米,常見個體3~4米,事實上非洲鱷也是人類研究得最多的一種鱷魚。</b></h1><h1><b>鱷魚</b><b style="color: inherit;">捕食兇猛且不挑食,雛鱷主要以無脊椎動物為食,而幼鱷和成鱷則主要以脊椎動物為食,包括魚類、龜類、鳥類、哺乳類、爬行動物等。</b></h1> <h1></h1><h1><b>疣豬體重在50-75公斤之間,因眼部下方具疣而得名。頭較大,占體長的三分之一。背部具鬃毛。獠牙長而鋒利。獨居或成群穴居,善于挖洞。</b></h1><h1><b>疣豬性情兇猛,雖不是非洲五霸,但也招惹不得。</b></h1> <h1><b>長頸鹿是一種生長在非洲的反芻偶蹄動物, 拉丁文名字的意思是“長著豹紋的駱駝”。</b></h1><h1><b>它們是世界上現(xiàn)存最高的陸生動物。站立時由頭至腳可達6-8米, 能輕松地吃到2~6米高樹枝上的葉子,每天進食15~19公斤,體重約700公斤。</b></h1> <h1><b>長頸鹿是非洲大陸上最古老的動物之一,動作儒雅像紳士一樣,深受人們喜愛。</b></h1> <h1><b>狒狒這一獨特的靈長類動物悠然自得地生活在非洲廣袤無垠的草原與崎嶇的山脈中,它們形態(tài)各異,體重從輕盈的5公斤到重達40公斤不等。它們以其聰明伶俐和有趣的行為而聞名,展現(xiàn)出多樣的魅力,</b><b style="color: inherit;">在動物王國中獨樹一幟。</b></h1> <h1><b>黑長尾猴是猴科中最大的類群。主要分布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地區(qū) 。其體型中等,身體毛色多為灰綠色至褐色,面部像戴著 “面具” ,尾巴長且靈活。<br></b><b>黑長尾猴以家庭為單位共同生活,由于人類的開發(fā),侵占了一些它們生存的森林、曠野,致使它們開始了“城市生活”,偷食人類的食品。</b></h1> <h1><b>我們吃午飯期間,沒人看管的敞篷車遭到了黑長尾</b><b style="color: inherit;">猴群的洗劫。衣服等用品滿地狼藉,凡是能入口的幾乎一掃光,吃不完的打包帶走。</b></h1> <h1><b>克魯格公園中有很多鳥類,我們叫不出他們的名字。</b></h1> <h1><b>一天的游覽就要結(jié)束了,翹首以盼的五霸中草原之王獅子還沒見蹤影,憨態(tài)可掬又時時被人關(guān)注著角的犀牛也沒現(xiàn)身。明明知道這是運氣使然,但多少還是有些遺憾。</b><br><br></h1><h1><b>在從克魯格返回約堡的途中,有一個叫Alzu Petroport的私人的大型服務(wù)區(qū),據(jù)說是南非最大的服務(wù)區(qū),主要提供餐飲、購物和加油等服務(wù)。</b></h1><h1><b>我們在此用午餐。</b></h1> <h1><b>該服務(wù)區(qū)擁有多家餐飲店和禮品店,還設(shè)有一個“相框”打卡點。</b></h1> <h1><b>老板為了招徠顧客還開辦了一個小型野生動物園,說小也不算小,一眼望不到邊際,為動物們營造了一個較好的生存環(huán)境。</b></h1><h1><b>為了烘托氣氛,服務(wù)區(qū)擺放著不同動物的雕塑,引得顧客照相留念。</b></h1> <h1><b>這里全是食草動物,沒有大型捕獵動物,據(jù)說它們都是從偷獵或生病的動物中拯救出來的,每天2次喂食,到時間動物們會從四面八方趕來進食、喝水,場面異常熱鬧。</b><br></h1> <h1><b>開飯啦!</b></h1> <h1><b>非洲水牛</b></h1> <h1><b>在克魯格我們沒有看到的劍羚,竟然在這兒看到了。</b><div><b>“劍羚”這一名稱,源于其頭頂上猶如刀劍般鋒利的長角,是對偶蹄目??岂R羚亞科劍羚屬下四個物種彎角劍羚、南非劍羚、阿拉伯劍羚和東非劍羚的統(tǒng)稱。劍羚因其尖銳的長角得名,被稱作“??频谝幻滥凶印薄?lt;/b></div></h1> <h1><b>斑馬</b></h1> <h1><b>黑馬羚</b></h1> <h1><p><b>這里居然出現(xiàn)了五霸之一的犀牛,讓我們非常興奮,但這里的犀牛都沒有牛角。</b></p><p><b>旁邊的告示告訴我們:“犀牛的角已經(jīng)被割掉,為了保護他們遠離被偷獵的風險,它們24小時都在監(jiān)控當中。”</b></p></h1> <h1><b>犀牛分為白犀牛和黑犀牛,實際上顏色并不能區(qū)分犀牛。它們的主要特點分別為:白犀牛的嘴唇較寬平,成四方形,以短草為主食;黑犀牛的嘴型較尖長,以樹木的枝葉為主食,一般來說,黑犀牛體型較小,脾氣較暴躁。<br></b><b>由于犀牛角可以入藥且價格昂貴,盜獵犀牛的情形相當嚴重,犀牛也因此而成為瀕臨絕種的動物之一。近年來,世界各國紛紛頒布法令禁止買賣犀牛角,犀牛數(shù)量已明顯增加。</b></h1> <h1><b>我們在這里用餐,同時可以近距離觀賞羚羊、黑犀牛、非洲水牛等食草動物,這還真是一個驚喜,也算是彌補了克魯格沒能盡興的一點兒遺憾。</b></h1> <h1><b>稚嫩的小犀牛緊隨著媽媽趕來了,多么溫馨感人的畫面。</b></h1> <h1><b>展翅奔跑的鴕鳥姿態(tài)像舞蹈一樣優(yōu)美。</b></h1> <h1><b>吃飽喝足之后,動物們自然而然地分批次相繼離開,慢慢地走向遠方。</b></h1> <h1><b>野生動物們無需被圈養(yǎng)在所謂“保護區(qū)”里供人觀賞,真正的自由是讓它們在屬于自己的土地上肆意奔跑。</b></h1><h1><b>克魯格的意義,不僅在于它是野生動物的天堂,更因這里是人類與自然共生共榮的世界。<br></b><b>克魯格攜帶著野生靈魂的震顫,叩擊著每個旁觀者的心扉,呼喚我們,在文明與野性之間,找到永恒的平衡。</b></h1><br> <h1><b>2025年6月</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