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攝影:李忠榮</p> <br><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序黃麗琳詩文集《半城風(fēng)雨》</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姜文水</div><br> 時光的長河流過,總會有些許的記憶如浮沉般漂落淤積在河床,隨著生活沉淀下來的記憶,閃爍著一抹光影,想起時總會沉迷在它的溫暖里。<br> 新春伊始,我收到了區(qū)作家協(xié)會副秘書長黃麗琳發(fā)給我的詩文集《半城風(fēng)雨》。詩文集分為六個篇章,以詩歌為主,其中的“紅色之歌”如火焰般熾熱,“家鄉(xiāng)情懷”如細水長流,“情感雜味”如五味雜陳,“古體詩詞”韻味悠長,“微詩”短小精悍,卻字字珠璣,直擊心靈。每一篇章都是她對生活的觀察與思考,對人生狀態(tài)的一種描繪,也是對內(nèi)心世界的探索與表達,讓我感受到詩詞的力量和美好。<br> 正如她在《緬懷方志敏等烈士》中寫道:清貧曲響/風(fēng)翻過了一座座丹霞/寒蟬 鳥鳴 炊煙/纏緊了山色/一遍遍喊疼了我的心……。她的筆觸細膩而深情,將歷史的滄桑與現(xiàn)實的溫情交織,令人動容。讀她的詩,感受到那份穿越時空的激勵與共鳴,心靈得以洗禮與升華。<br> 她的詩,涉獵很廣,處處散發(fā)著濃郁的家鄉(xiāng)情懷。有《古韻悠長》的錦江古鎮(zhèn),有《新時代小鎮(zhèn)》,有《孟津門渡口》,有《角山古窯》,有《大美圣井山》,《杏花村》里有《老屋》《祠堂》《牌樓》《古樟》,還有《紅土地上的一輪太陽》和《詩與遠方》。每一處景致都寄托著對故土的深情厚誼,字里行間流淌著對家鄉(xiāng)變遷的感慨,將讀者的心靈帶入到了那個既熟悉又遙遠的地方。<br> 她的詩篇,是一條時間的河流。在“情感雜味”篇章中,麗琳又以獨特的視角和細膩的感受力,書寫了現(xiàn)代人復(fù)雜的情感生活,比如《添一抹斑斕》《中秋 揉入月色的思念》《打工者鄉(xiāng)愁》《父親》等,折射出生活的斑斕與苦澀,訴說著對生活的熱愛與對未來的期許。<br> 她的詩篇,是心靈深處的一抹光影。她在《如果還有愛》《過夜的詩》中感嘆歲月已老,情深幾許。她在《獨享這個冬天》中將生活的甜蜜與苦澀、希望交織在一起,呈現(xiàn)了一幅真實而感人的生活圖景。<br> 而《古體詩詞》篇章則讓讀者仿佛穿越回古代,感受那古風(fēng)古韻。我們從中可以感受《同窗情》的真摯,《醫(yī)者匠心》的匡護濟世,《天師酒坊》幽雅醇香,《中秋》節(jié)日的把盞團圓,《馬鞍嶺行》的溪山清泉。她的詩詞不只是文字的堆砌,她把回憶和憧憬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仿佛置身于一個個生動的場景,既有厚重感,又有靈動性。<br> 詩歌的魅力,在于它的簡潔與深邃。短短幾行文字,往往能喚起讀者內(nèi)心深處的共鳴,激發(fā)無限的想象與思考?!段⒃姴糠帧菲碌拿恳皇锥淘?,它們或許短小,但卻蘊含著無限的力量。它們像一顆顆種子,播撒在讀者的心田,等待著在某個時刻生根發(fā)芽,開出屬于自己的花朵。<br> 文集中,讓我記憶深刻的是對時令的描寫。比如《春醉了》《谷雨祭》《清明祭》《穿透夏天的雨》《立秋》《寒露》《霜降》《立冬》《冬至》等,時而晴朗,時而陰霾,花開花謝,四季輪回,但正是這些風(fēng)雨,仿佛能觸摸到每一縷時光的溫柔與堅韌。<br> 泰戈爾說:“詩歌是心靈的語言,它超越了文字的界限,直抵靈魂的深處?!?lt;br> 在這個快節(jié)奏的時代,我們似乎總是在追逐著什么,常常忘記了停下來,感受生活中的點滴美好。然而,對于麗琳而言,寫作既是一種記錄,也是一種治愈,所以,她能在紛繁喧囂中靜下心來,審視生活。她有時被窗外的鳥鳴觸動心弦,有時是公園的一叢花朵勾起回憶,或者在午后的一杯清茶中飲下萬千思緒。這些平凡的場景,在文字的浸潤下,如春風(fēng)化雨,潤物無聲。<br> “春風(fēng)先發(fā)苑中梅,櫻杏桃梨次第開”。在桃紅柳綠的季節(jié)里,真誠地祝愿麗琳,以夢為馬,不負韶華。燕子來時,陌上花開。愿讀者在《半城風(fēng)雨》的詩意旅程中,彼此相遇,彼此共鳴。<br> 是為序。<br><br><br><div style="text-align: right;"><br></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2025年3月12日</div><br> 作者簡介:(姜文水,中國民俗學(xué)會會員,江西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江西省攝影家協(xié)會會員,鷹潭市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余江區(qū)作家協(xié)會主席,余江區(qū)地方文化研究會副會長,余江區(qū)攝影家協(xié)會副主席。)出版散文集《秋天的楓葉》。<br> 攝影:李忠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