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乞力馬扎羅,一座海拔19,710英尺的雪山,被譽為非洲大陸的屋脊。它的西峰被馬賽人稱為‘恩伽耶·恩伽伊’,意為上帝之殿。在那附近,躺著一具風干凍硬的豹子尸骸。沒有人能解釋這只豹子在如此高海拔的地方尋找什么”——《乞力馬扎羅之雪》</p> <p class="ql-block">四十多年前,一個短篇小說的標題讓我第一次知道了乞力馬扎羅這座山。那時我并未讀過這篇作品,而是沉浸于作者的長篇小說:《永別了,武器》、《喪鐘為誰而鳴》、《太陽照樣升起》,當然,還有《老人與?!贰D瞧唐拿?,正是《乞力馬扎羅之雪》。這次踏上非洲之旅前,我特意從亞馬遜購得一冊。小說講述了一位作家與妻子在非洲荒野中遭遇卡車拋錨,丈夫因荊棘刺傷引發(fā)壞疽,在生命倒計時中回顧過往:他為金錢娶了富有之妻,卻放棄了寫作理想。而在彌留之際,他看到一架直升機飛來,將他帶上, 穿過黑暗和風暴,駛向東方, “前面,他所能看到的,如整個世界一般寬廣,高大,在陽光下白得令人難以置信的,正是乞力馬扎羅方形的山頂。此刻,他明白,那就是他要去的地方?!?lt;/p> <p class="ql-block">五天的路程中,我沿著山徑,從郁郁蔥蔥的熱帶雨林,一步步邁向寸草不生的高寒荒原。一路上,我不斷思索《乞力馬扎羅之雪》對我個人生命的啟示。我漸漸意識到,Marangu 路線恰似人生的三重階段。從Marangu入口(海拔1860米)到第一站Mandara木屋(2705米),八公里的路程穿行在密林之間:空氣濕潤,雨霧繚繞,溪流潺潺,瀑布飛濺,青苔滴翠。若將人生比作此段,那便是無憂無慮的童年與少年時光,綠色是生命最初的誓言。</p> <p class="ql-block">第二段旅程從Mandara Hut(2705米)到Horombo Hut(3719米),全程十一公里。隨著海拔升高,熱帶雨林逐漸被低矮灌木取代,尤其在海拔超過3500米之后,云卷云舒,山嶺起伏,頭上青天,腳下云海,這一段,恰似人生的青年與中年。童年的天真已逝,少年的沖動也歸于沉穩(wěn)。沒有了密林的遮蔽,視野卻更加遼闊。山花簇簇,如同學業(yè)、事業(yè)、家庭生活的里程碑,為人生軌跡留下標志。</p> <p class="ql-block">第三段旅程從Horombo Hut(3719米)到Kibo Hut(4713米),全長九公里。這一段,灌木逐漸稀疏,直至完全消失,原本的溪流也化作沼澤,一塊木牌上寫著:“自此無水?!彼巧脑慈?,而此刻,連最頑強的植物也難覓蹤影,大地變得荒涼。這正如人生的晚年,責任早已卸下,事業(yè)的輝煌也成過往。最溫暖的,是身旁仍有伴侶相伴,知心共行。而在這片荒蕪中,乞力馬扎羅的主峰Uhuru清晰地展現(xiàn)在眼前,仿佛在召喚著我們繼續(xù)前行。</p> <p class="ql-block">最后一段,從Kibo Hut(4713米)登頂Uhuru Point(5895米),僅六公里,卻需攀升一千多米。這段路,是整座山最艱難的挑戰(zhàn)。碎石陡坡、巨石嶙峋。從Gilman Point(5703米)到Stella Point(5752米),繞行火山口邊緣,五條路線在此交匯。這一段,是對人生終極的考驗。有人選擇放棄,有人卻奮力前行。攀登者中,有人因高反被擔架抬下山,每日都有直升機盤旋救援。我的室友,一位來自以色列的烏克蘭人,前一天因高反從Kibo下撤至Horombo,次日再登Kibo Hut,卻在重新到達Kibo Hut一小時后再次被迫下撤。他臨行前對我說:“替我登上那座山?!边@座山被稱為“每個人的珠穆朗瑪峰”,登頂率僅為百分之四十。我和向?qū)в?月16日23:30出發(fā),踏上通往頂峰的夜路。有些照片是下山時拍的,因為黑夜中,難以取景。</p> <p class="ql-block">過了Stella Point(5752米),只剩最后153米的攀升。此時,我已因高反三日三夜未眠,但與太陽的約定仍在心中。最后一百米,我在巖石后瞥見頂峰標志牌上跳躍著幾縷金光,仿佛命運的召喚。我鼓起最后的力氣,向頂峰沖刺。2025年7月17日6時37分,我站在Uhuru Point,太陽正從云海后緩緩升起。我沒有辜負這場約定。</p> <p class="ql-block">回望海明威的《乞力馬扎羅之雪》,人生或許無法完美,但追求卻不可或缺。為什么Harry死于壞疽,而不是其它疾???壞疽是一種進行性壞死,比喻所有人最終都會死去; 那頭雪豹的尸骸,則意指因為對理想的追求,只有一些人真正地活過。為何是“乞力馬扎羅之雪”,而非“珠峰之雪”或“阿空加瓜之雪”?我想,是因為乞力馬扎羅是世界上最高的獨立山體,它不依附于任何山脈,象征著獨立與自由。那片耀眼的白雪,是超脫塵世的純凈,是超越生命的永恒。那“如整個世界一般寬廣…方形頂部”含指她的包容和接納。這座山的最高點,名為Uhuru,在斯瓦希里語中意為“自由”。1936年,《乞力馬扎羅之雪》問世;1961年7月2日,海明威飲彈自盡;同年12月9日,乞力馬扎羅的巔峰被正式命名為Uhuru,以紀念坦桑尼亞獨立。這冥冥中的契合,仿佛在訴說:肉體終將消逝,但靈魂可抵達自由之境?!扒懊?,他所能看到的,如整個世界一般寬廣,高大,在陽光下白得令人難以置信的,正是乞力馬扎羅方形的山頂。此刻,他明白,那就是他要去的地方”: <i>UHURU</i><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