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進入七月,時值盛夏,持續(xù)高溫,咸陽酷熱難耐,四老漢結伴西行,隴西定西甘谷避暑,游覽名山大川,尋訪名勝古跡,品嘗風味美食,樂在其中。</p> <p class="ql-block">隴西縣位于甘肅省東南部,以悠久歷史、豐富中藥材資源和獨特李氏文化聞名。隴西建置悠久?,秦昭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始設隴西郡,漢初設襄武縣,隋改隴西縣,唐代為李氏郡望地,現存李家龍宮等遺址,被譽為“天下李氏出隴西”。??</p> <p class="ql-block">隴右是一個具有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地域概念,隴右,又稱“隴西”,泛指隴山以西地區(qū)。古人以“東為左,西為右”,故名,廣義的隴右,指唐代隴右道轄域。</p> <p class="ql-block">威遠樓,又名雄鎮(zhèn)樓、鐘鼓樓,位于甘肅省定西市隴西縣鞏昌鎮(zhèn)東大街,始建于北宋皇祐五年(1053年)。</p><p class="ql-block">威遠樓為磚基三層木樓,通高26米,結構嚴謹,造型雄偉,為歇山屋頂式建筑;威遠樓反映出古代工藝技巧、藝術風格,凝結了古代人民智慧,是隴西縣標志性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李家龍宮與敦煌文化、天水伏羲文化、拉卜楞寺藏傳佛教文化齊名的甘肅四大文化之一,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李家龍宮(李氏祠堂)遺址位于甘肅隴西縣廟兒巷,始建于唐初,相傳是李氏家族聚居地。唐朝中葉在這里建有上、中、下三組雄偉的建筑,稱為李家龍宮,殿堂林立,建筑巍峨,規(guī)模宏大,且規(guī)格較高,是唐代宮廷式古建筑群,因唐太宗李世民曾御筆題額“李家龍宮”而聞名海內外。</p> <p class="ql-block">仁壽山是隴西境內一座聞名遐邇、頗負盛譽、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山,素有“天邊仁壽”美傳。</p> <p class="ql-block">定西市位于中國甘肅省中部,黃河上游的黃金地帶,定西取“安定西邊”之意而得名,通稱“隴中”。</p><p class="ql-block">秦昭襄王二十八年(前279年)置隴西郡,郡治狄道(今臨洮),轄今定西全境,因其郡治位于隴水之西,故名“隴西”。定西歷史悠久,被譽為黃河上游文明的重要起源地,擁有新石器時代著名的馬家窯文化、齊家文化、寺洼文化和辛甸文化等深厚的文化底蘊。自古以來是絲綢之路的重要節(jié)點,也是新歐亞大陸橋的必經之地。</p> <p class="ql-block">西巖山公園位于定西城區(qū)西山。因山腰有殿宇,旁有石洞,下有二泉,故得名西巖山。公園以西巖寺馳名。該寺始建于明代,后又陸續(xù)重修山門、大雄殿、彌勒殿、金剛殿、地藏殿,香火日盛。</p><p class="ql-block">西巖山公園為隴中旅游休閑勝地。</p> <p class="ql-block">定西市博物館,是綜合性博物館。館藏文物主要以新石器時代彩陶為特色,兼有銅器、瓷器、石器、玉器、骨器、書畫以及部分歷史貨幣。</p> <p class="ql-block">?定西中山壘遺址?是位于中國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qū)的明代軍事遺址,以徐達與王保保沈兒峪之戰(zhàn)的核心指揮所而聞名。</p><p class="ql-block">中山壘遺址始建于元末明初,是明代開國名將徐達為指揮沈兒峪戰(zhàn)役修筑的軍事指揮所,兼具點將臺功能。??</p><p class="ql-block">洪武三年(1370年),徐達率10萬明軍與元將擴廓帖木兒(王保保)的10萬元軍在此展開決戰(zhàn)。此戰(zhàn)通過深溝對壘、夜襲糧倉等戰(zhàn)術,最終以明軍全殲元軍主力告終,被視為明朝鞏固西北邊疆的關鍵戰(zhàn)役。??</p><p class="ql-block">遺址現存青磚高臺為后期修復建筑,原土壘已損毀,遺址中心立有青銅戰(zhàn)車雕塑群和"中山壘遺址"石碑。</p> <p class="ql-block">甘谷大像山位于甘谷縣城西2.5公里處,秦嶺西端的文旗山上。山勢巍峨,氣勢磅礴,為典型的丹霞地貌,質地為紅色砂礫巖,為開鑿石窟提供了條件。自山腳拾級而上至巔,總長1.5公里,占地面積640畝,是古絲綢之路上甘肅東南部融石窟古建為一體的重要文化遺存之一。大像山依山就勢,西低東高,分東西兩區(qū)。西區(qū)以古建為主,現存古建15處;東區(qū)以石窟為主,現存石窟22處,而以6號窟(大佛殿)最為重要。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 AAAA 級風景旅游區(q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