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平安橋天主教堂,即平安橋天主堂,因其是成都天主教教區(qū)主教座堂,居成都教區(qū)各堂之首,又稱平安橋總堂。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區(qū)西華門街25號(原平安橋街29號),是天主教成都教區(qū)主教府和成都市天主教愛國會所在地。1</p><p class="ql-block">平安橋天主教堂平安橋天主教堂始建于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建成,占地面積約16566.3平方米,建筑面積8508.5平方米。平安橋天主堂由主教座堂與主教公署兩部分組成。1</p><p class="ql-block">教堂總平面呈中文“悚”字型,因鑒于成都“教案”事件屢發(fā),以示教會“自警自律”?!般ぁ弊帧笆边吪詾橹鹘套?;另半邊“束”字為主教公署,此種布局,為成都教會建筑孤例。教堂木構選材,取自天全、邛崍縣產優(yōu)質楠木。堂內設楠木主柱108根,徑為35厘米,高約5至6米。整個建筑周邊由外廊相連接,高大寬敞。此地與成都皇城甚近,無樓塔,全以單層展開,使外觀與中國傳統(tǒng)建筑風貌相似。3</p><p class="ql-block">平安橋天主堂是中國西南地區(qū)保留較完整的中西合璧建筑群,其建筑體現(xiàn)了西方天主教宗教文化與成都本土文化的結合,具有獨特的藝術價值、歷史文化價值和天主教建筑價值。2</p><p class="ql-block">2013年,平安橋天主教堂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p><p class="ql-block">中文名</p><p class="ql-block">平安橋天主教堂</p><p class="ql-block">地理位置</p><p class="ql-block">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區(qū)1</p><p class="ql-block">所處時代</p><p class="ql-block">1904年4</p><p class="ql-block">占地面積</p><p class="ql-block">約 16566.3 m21</p><p class="ql-block">保護級別</p><p class="ql-block">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p><p class="ql-block">批準單位</p><p class="ql-block">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清光緒二十一年(1894年)五月初五端午節(jié),成都民眾反洋教斗爭,打毀了位于成都市一洞橋光大巷的天主教堂(當時的主教座堂)。當時四川宗座代牧法籍人杜昂(1893—1915年在任)選擇平安橋,指派時任當家神父的法籍人駱書雅(一譯名“駱舒雅”2</p><p class="ql-block">)主持設計修建主教座堂。楠木全從天全邛崍山區(qū)采集,工匠來自崇慶、大邑、邛崍等縣的教徒,法國人設計,中國工匠按圖施工。1</p><p class="ql-block">平安橋天主堂于清光緒二十三年(1896年)開始建造,歷時八年,于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竣工。建成后,歷任主教住于此。1</p><p class="ql-block">平安橋天主教堂在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的巷戰(zhàn)、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的疊溪地震中建筑受到損壞。2</p><p class="ql-block">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6月11日,1</p><p class="ql-block">日寇轟炸成都,導致大經堂左側房梁被炸斷、教堂建筑部分門窗受損門,2</p><p class="ql-block">但建筑結構并未受損。1</p><p class="ql-block">“文革”中,建筑結構也未受到大的破壞,保存較為完整。1</p><p class="ql-block">落實政策后,平安橋天主教堂經過維修于1979年圣誕節(jié)開放。1</p><p class="ql-block">平安橋天主教堂地理位置</p><p class="ql-block">2004年,成都市天主教愛國會完成了平安橋教堂及其周邊的改造規(guī)劃,并在成都市第六次規(guī)劃委員會上得以通過。根據總體規(guī)劃,整個教堂區(qū)的維修改造工作隨即全面展開,歷經10個多月,耗資250萬元,將大教堂進行了抗震加固﹑維修裝飾。1</p><p class="ql-block">2005年8月至12月,平安橋大教堂在內部裝修的基礎上整體裝飾了大門、連廊及主教公署南北兩側大院。1</p><p class="ql-block">2004年,成都市天主教愛國會成功地進行了主教府及愛國會辦公地的電網改造,耗資20多萬元,改造線路﹑更換設備﹑增添器材,增添了消防器材﹑接通了消防用水。1</p><p class="ql-block">同時將平安橋臨街沿線圍墻改造成了景觀圍墻,在圍墻上每隔一定距離就有一個壁龕,里面安放有保祿(Paul)、安德肋(Andrew)、長雅各伯(James)、若望(John)、多默(Thomas)、次雅各伯(James)、斐理伯(Philip)、巴爾多祿茂(Bartholomew)、瑪竇(Matthew)、西滿(Simon)、達陡(Thaddeus)、瑪?shù)軄啠∕atthias)宗徒的雕塑。1</p><p class="ql-block">瑪?shù)軄喿谕降裣?lt;/p><p class="ql-block">宗徒雕像</p><p class="ql-block">瑪寶宗徒</p><p class="ql-block">查看更多</p><p class="ql-block">6</p><p class="ql-block">建筑布局</p><p class="ql-block">平安橋天主教堂建筑整體建筑坐西朝東,與中國傳統(tǒng)建筑平面布局不同。2</p><p class="ql-block">教堂建筑總平面由主教座堂和主教公署組成,并呈現(xiàn)漢字“悚”字行布局。其中大教堂為“悚”字左偏旁,主教公署為“束”字,“束”字頂部“十”字處小經堂為“豐”字形。2</p><p class="ql-block">其中大教堂為“悚”字的左偏旁,體現(xiàn)了以“心”為約束的宗教神學特點。主教公署為“束”字,其本意為“魂悚悚其驚斯”,體現(xiàn)了對天主的敬畏之情。1</p><p class="ql-block">整個平面布局為西方教堂建筑與中國傳統(tǒng)建筑平面布局的結合。主座教堂和小經堂采用拉丁“十”字,符合西方教堂建筑平面布局,主教公署采用川西院落式平面布局。2</p><p class="ql-block">整個建筑中西合璧,是西南地區(qū)尚存不多的較為完整的中國天主教傳統(tǒng)建筑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