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寇準(961一1023年10月24日),字平仲,漢族,華州下邽(今陜西渭南)人,北宋著名政治家、詩人。與白居易、張仁愿并稱“渭南三賢”。他19歲中進士,歷任知縣、知州、參知政事、宰相??軠室詣傊备已灾Q,景德元年(1004年),遼軍入侵,他曾力排眾議,促使宋真宗親征澶淵,促成“澶淵之盟”,為北宋贏得了四十余年和平。其詩文清麗,有《寇忠愍公詩集》等著作傳世。 </p> <p class="ql-block"> 一輩子那么長,誰的心里沒有幾件后悔的事?寇準就有一篇傳世奇文留傳于世。全文短短六句話,只有42個字,卻說盡了人生六大悔事,人們看完不禁潸然淚下。晚清第一名臣曾國藩對這篇文章推崇備至,將他奉為經典,時刻用于自省。</p> <p class="ql-block"> 《六悔銘》</p><p class="ql-block"> 北宋.寇準</p><p class="ql-block">官行私曲,失時悔。富不儉用,貧時悔。</p><p class="ql-block">藝不少學,過時悔。見事不學,用時悔。</p><p class="ql-block">醉發(fā)狂言,醒時悔。安不將息,病時悔。</p> 官行私曲,失時悔 <p class="ql-block"> 中國自古有“千里做官,為了吃穿”的說法,也有“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的順口溜。 不管如何,“舉頭三尺有神明”,當官應以公心、民眾為本,不能因個人的利益或喜怒有所偏失、曲護,至于受賄、包庇、冤獄、草菅人命,待東窗事發(fā)時,后悔就晚了??軠室簧饷骼诼?,做事踏實正直,官至宰相,但從未在對公財務上“越雷池一步”,沒有為自已建過一處私宅,人們稱贊他“有官居鼎鼐,無地起樓臺。</p> 富不儉用,貧時悔 <p class="ql-block"> 俗語說,“富不過三代”,富貴時不知勤儉持家,終日揮霍無度,把家底敗光,待到一貧如洗時才悔不當初。且終日與你推杯換盞的“朋友”,也因你貧困而不見了?!坝韶毴敫灰?,由奢入儉難”,過慣了大手大腳的舒服日子,一旦宭迫,不但物質匱乏,心里也難接受。富時有人敬,貴時有人捧,如今世態(tài)炎涼,人情冷暖,回想以前的風光,悔之晚矣!</p> 藝不少學,過時悔 <p class="ql-block"> 不趁年輕時學一門手藝,等到上年紀時才知道后悔了。年少學藝,事半功倍,而若在年輕時應該學習的時候,懶惰虛度,只會“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等到垂垂老矣,回首悔恨,“一頭白發(fā)催將去,萬兩黃金換不回?!?lt;/p> 見事不學,用時悔 <p class="ql-block"> 經一事,長一智,社會是一所學到老的終身大學。正所謂“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為人處世,是人一生都在學習的學問。逢事留心,隨時學習,會讓人更加成熟。而那些犯錯不長記性、遇事就躲在一邊的人,遇到棘手的問題,只能追悔莫及。</p> 醉發(fā)狂言,醒時悔 <p class="ql-block"> 俗語說,酒壯慫人膽。不少人,在酒桌上,狂飲猛拼,看似豪爽,卻在醉酒后,控制不住自已的情緒,胡言亂語,甚至做出難以挽回的事。待酒醒之時,回想自己所做的事,不禁羞愧難當。要知道,中國人的所謂“酒桌文化”,都是把被灌的人當成傻瓜看,你又何必自以為海量而爭一時之雄昵?</p> 安不將息,病時悔 <p class="ql-block"> 平時不注意保養(yǎng)身體,病來如山倒。在疾病中,懺悔自己為什么不保護身體,可惜病一好轉,就全忘記了。這一點在現(xiàn)代的年輕人表現(xiàn)的尤為突出,許多人為了工作沒日沒夜加班,結果是把自己的身體累垮了。年輕力壯時用身體換金錢,將來用再多的金錢也換不回健康的身體,后悔不及了!名利的計較,瑣碎的操勞,到頭來,哪比得上健康的身體重要,要知道,生死才是世間唯一的大事。</p> <p class="ql-block"> 總之,北宋名相寇準所作《六悔銘》是通過揭示人生易悔的六件事,強調為官公正、財富節(jié)儉、學習進取、情緒管理和健康保養(yǎng)的重要性,對個人品德修養(yǎng)和社會和諧穩(wěn)定具有重要的啟示。</p> <p class="ql-block">注:</p><p class="ql-block">圖片:劇照及網絡,致謝原作者。</p><p class="ql-block">文字:紫山蘭水據(jù)史料編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