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蘇州織造署,清朝皇家織造衙門,它的舊址就在蘇州市帶城橋下塘,現(xiàn)在的蘇州市第十中學(xué)西園。</p> 舊署藏古今 <p class="ql-block"> 蘇州織造署為康熙十三年所設(shè),與江寧織造署、杭州織造署并稱為“江南三織造”??椩煅瞄T不僅主管皇家絲綢采辦,還充當(dāng)皇帝的“耳目”。太平天國時織造署毀于戰(zhàn)火,后來同治光緒年間重建,現(xiàn)存建筑頭門、儀門二進及西側(cè)多祉軒。</p> <p class="ql-block"> 看到一進門影壁后墻壁上的《蘇州織造署行宮圖》,原來這里曾作為<span style="font-size:18px;">駐蹕行宮,住過南巡的</span>康熙和乾隆兩位皇帝。</p> <p class="ql-block"> 走進 復(fù)原的織造工坊,空間雖小,卻已展示出當(dāng)時的樣貌,多少巧繡娘,手下織出云錦繡緞,通過大運河源源不斷地供奉朝廷。</p> <p class="ql-block"> 據(jù)說蘇州織造署與《紅樓夢》有著千絲萬縷的關(guān)系。據(jù)考證,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和舅祖李煦就曾先后擔(dān)任蘇州織造之職,在康熙的庇護下,李家曹家鼎盛一時,織造署舊址就是曹雪芹童年故居,也是《紅樓夢》大觀園的原型。</p><p class="ql-block"> 雍正年間曹家被抄,象征著這里的黃金時代已經(jīng)成為過去,三代人的興衰榮辱被曹雪芹寫入了“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紅樓夢》。</span></p> 湖石藏山河 <p class="ql-block"> 說起來,織造署舊址中的太湖石瑞云峰算是它的鎮(zhèn)園之寶了。它原來是宋徽宗“花石綱”遺物,明代嘉靖年間被移至留園被主人收藏。后來因為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皇帝南巡,瑞云峰自然就被安置于織造署行宮,作為康熙駐蹕賞石。這座瑞云峰高度達5.12米,寬度3.25米。遠遠看去,形若半月,玲瓏多姿,<span style="font-size:18px;">太湖石“皺、漏、瘦、透”的典型特征一覽無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現(xiàn)在它與蘇州織造署舊址一同作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供人們參觀游覽。</span></p> 女校傳薪火 <p class="ql-block"> 1906年,教育家王謝長達女士在此創(chuàng)辦“振華女學(xué)”,取“振興中華”之意。如果說江南織造署與瑞云峰是十中的“歷史底色”,那么校園東側(cè)的振華女子學(xué)校舊址,則是它最溫暖的“人文溫度”。</p><p class="ql-block"> 這里曾走出了費孝通、李政道、何澤慧、楊絳等影響國家和民族發(fā)展的大師,行政樓、大禮堂、圖書館等建筑沿用至今,賡續(xù)“誠樸仁勇”和“振興中華”的辦學(xué)追求。</p> <p class="ql-block"> 校在園中,園在城中 。后院那株三百多歲的古紫藤,雖比不得拙政園五百歲的文藤久遠,卻也是歷經(jīng)滄桑,亙古綿長了,試想花開時節(jié),亦美如紫藤蘿瀑布,養(yǎng)眼,優(yōu)雅。坐在廊檐下小憩,看陽光透過雕花窗欞在地上投下斑駁的影子,忽然感到,這里曾織染的不僅是絲綢,更是一段讓人回味無窮的江南舊夢,織就了它的前世今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