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一個緬甸果敢姑娘的異國打拼之路</b></p><p class="ql-block">阿蘭是我1994年底95年春在緬北怒江村學(xué)校教書時的同事,那時她是17歲的小姑娘,已經(jīng)教了兩年。村子里有個規(guī)定,在剛畢業(yè)的初中生中選幾個成績比較好的來當學(xué)校的低年級老師,最少要教一年后才可以出去謀生。是的,出去謀生才是比較好的出路。她被選上,而且一教就是幾年,說明她學(xué)習(xí)成績不錯,家里也不急于讓她出去打工謀生,貼補家用。</p><p class="ql-block">那時她給我的印象是靦腆的小姑娘,見面最多打個招呼:老師好!她在我面前把自己當學(xué)生,卻又不用給我交作業(yè),所以就沒有任何交流。他們幾個年輕小老師都是教低年級學(xué)生。每次開周會,我們幾個大班老師假模假樣在臺上就坐,他們幾個小班老師拿著長長的教鞭維持秩序:哪個學(xué)生有小動作,立刻用教鞭輕輕點一下他的頭。這個就是她給我的記憶,整整30年后再見面,她已經(jīng)是個成熟的中年婦女,談吐老成,平靜穩(wěn)重,人生的幾多起落已經(jīng)看淡得如故鄉(xiāng)山間的云,隨風(fēng)飄去。</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90年代緬北怒江學(xué)校的部分老師</span></p> <p class="ql-block">這次見面我們自然要聊到幾十年來的經(jīng)歷,她目前的處境,甚至我還故作深沉地扯到“你從哪里來”等問題。我以前寫到緬北怒江村的情況時曾經(jīng)這樣記錄:在唱《懷念果敢》這首歌時,已經(jīng)不知道果敢老家具體情況的學(xué)生們唱起來有點敷衍了事。而李老師等幾個年紀大的老師每聽到這首歌總是神情凝重。他們對果敢老家一直深深思念,那是他們的精神家園,甚至是圖騰符號,他們希望后代不要忘記那里的一切。</p><p class="ql-block">在這邊出生長大的學(xué)生就沒什么印象,在阿蘭他們的觀念中,臘戍附近的弄曼和怒江新村,就是自己原汁原味的故鄉(xiāng)。她父親一家是跟隨羅星漢部隊從果敢老家搬出來的那批人,父親屬于羅星漢的侄子輩,是真正老羅家的人。但沒有在部隊當什么重要職位,甚至都沒有跟羅星漢部隊撤到泰緬邊境,而是較早就在臘戍附近的弄曼安家落戶。1980年羅星漢部隊投降,開辟怒江新村,他們家就搬到這里居住??梢姸嗌龠€是得到羅星漢的關(guān)照。她是1977年在弄曼出生,在怒江新村長大。</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怒江學(xué)校在緬北戰(zhàn)亂前的情形</span></p> <p class="ql-block">她父親是個比較特別的人,靠打麻將養(yǎng)家,這在怒江新村算獨一無二,大家知道好賭是和吸毒一樣,是敗家行為,她父親卻靠這個養(yǎng)家,確實獨特,全寨都驚奇。據(jù)她描述:父親種好面積不大的田,就跑出去附近有漢人的村寨謀生,斷斷續(xù)續(xù)送錢回家,很久回家一次。</p><p class="ql-block">但是學(xué)校開學(xué)時卻準時回來,給所有的子女交一學(xué)期學(xué)費,每人一套必備的書包和紙筆,留下零用錢,然后又出去了。能養(yǎng)家卻也不發(fā)財,自然就沒有遭人恨。就這樣父親把兩個老婆(大老婆去世后二婚)的三男五女養(yǎng)大成人,沒有重男輕女,所有子女都受過較好的教育,也就是本寨怒江學(xué)校畢業(yè)。這種家庭背景,在當?shù)厮闶呛懿诲e了。所以他家的兄弟姐妹基本能健康成長,散居到緬甸各地,已經(jīng)80多歲的老父親都得到子女的尊敬和愛戴。在2023年的戰(zhàn)亂中,無法再玩的老人家被安排到東枝的一個女兒家。阿蘭18歲拿到緬甸身份證,粉色的,沒有受歧視,不是什么二等公民,是正常的緬甸身份證,她讀的緬文也不多,但能勉強和緬人溝通。于是就開始出門闖蕩。</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泰國曼谷景色</span></p> <p class="ql-block">90年代末的怒江新村年輕人基本已經(jīng)傾向于來泰國打工。我在那里教書時,老一輩的人主要去寶石場或玉石場找發(fā)財路子,特別是緬甸玉石場全球聞名。到那里謀生比較穩(wěn)妥的是做小買賣,而更多的人則是希望挖到寶石玉石一夜暴富。這種發(fā)橫財幻想包括我們滇西邊境地區(qū)的各族民眾都有,但能實現(xiàn)夢想者非常少。后來隨著緬甸內(nèi)戰(zhàn)越打越亂,寶石場玉石場的風(fēng)氣也跟著壞啦,毒品泛濫,許多人就不敢再去。</p><p class="ql-block">對于來泰國謀生的,90年代以前名聲不太好,特別是姑娘,能寄錢回去的會被被貼上“賣身”“當人家小老婆”的標簽。后來總算知道真相,去那種不干凈地方混和當小老婆的姑娘不多,大部分人可以在旅游服務(wù)場所靠中文打工。因為泰國中心城市會中文的人很少,而來旅游的中國臺灣和大陸的游客越來越多,中國話標準流利的緬北和泰北云南人就有了用武之地,收入比普通泰國人還好。于是阿蘭也跟著大家闖泰國。她的中文水平當然沒問題,但性格比較內(nèi)向,因此就當不了收入較高但講話要張牙舞爪的導(dǎo)游;只能在旅游購物店里當售貨員,餐廳小妹,甚至家庭工,在公司里當文員則必須會泰文。</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曼谷風(fēng)光好</span></p> <p class="ql-block">她先后在拉廊和曼谷謀生,干了幾年,收入還可以,最后還弄到了泰國身份證,自然是花錢買的;正是這身份證讓她對泰國失望,那年她準備回緬甸探親,結(jié)果路上被泰國警察查獲身份證是假的。辦假身份證要坐牢,她當場就哭起來。泰國警察見狀也不好直接把她銬走,也已經(jīng)接近泰緬邊境,就互相商量罰款了事,她身上現(xiàn)金不多,只好把戴的金項鏈拿出來,警察帶她去附近金鋪變賣,得了七千多銖,全部給了警察。于是就把她帶到泰緬邊境關(guān)卡,放她回了緬甸。</p><p class="ql-block">后來她就跟朋友去馬來西亞打工,還算過得下去,在30多歲時和前夫相遇,當然是馬來西亞華人,有了個女兒。一起生活了幾年就分手,她帶著女兒過日子,現(xiàn)在已經(jīng)9歲,頭發(fā)長得非常好看,聰明懂事。她和丈夫沒有登記結(jié)婚,是事實婚姻,分開也不是鬧什么大矛盾,就是彼此覺得不合適,沒法白頭偕老,就一別兩寬。隨著女兒漸漸長大,現(xiàn)在她碰到一個比較糾結(jié)的問題,那就是女兒的身份問題,目前只能隨她的戶籍,也就是緬甸人,讀書沒有問題,以中,英,馬來文為主,學(xué)費也不特別貴。</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馬來西亞風(fēng)光</span></p> <p class="ql-block">這樣的外國孩子(特別是緬甸華人)在馬來西亞也不少,主要在華人圈里生活,沒有受歧視。只是沒有馬來西亞戶籍,長大辦不了身份證,終歸不是長久之計,怎么發(fā)展?前夫的哥哥姐姐和她關(guān)系也比較密切,勸她先去辦結(jié)婚證,把孩子身份轉(zhuǎn)回馬來西亞,還是各過各,過幾年再去辦離婚。這個變通辦法其實說得過去的,畢竟兩人確實是真夫妻,孩子也在馬來西亞出生。但她覺得這樣操作算是假結(jié)婚,心里沒法接受。</p><p class="ql-block">她原本打算回緬甸,在臘戍謀生,以她在外打拼多年的經(jīng)驗,哪怕開個賣馬來西亞咖啡的小店也應(yīng)該維持得下去,臘戍的中文教育環(huán)境還不錯,那邊親戚朋友也多,離家也近。但2024年8月臘戍戰(zhàn)事爆發(fā),臘戍人成了驚弓之鳥,老父親也跑去暫時沒有戰(zhàn)亂的地方。目前雖然停戰(zhàn),過了一個熱鬧的春節(jié),但誰也不知道老緬的筒裙下還藏著什么武器和計劃;同盟軍和盟友還要搞出什么大動作。所以大部分的臘戍人根本不敢有長遠的計劃。她就更不敢回去了。家鄉(xiāng)太亂,暫時回不去;馬來西亞安穩(wěn),收入也還不錯,但女兒成不了當?shù)厝?,無法扎根。她不知道要怎么辦。但她心里還是有陽光,沒有什么怨氣。路總會有的。我們祝福她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5年3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