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雍和宮位于北京市東城區(qū),最早為清世宗胤禛作貝勒和親王時期的府邸、清高宗弘歷降生和成長之地,是雍、乾兩代帝王的“在潛之居”。</p><p class="ql-block">清朝康熙三十三年(1694),康熙帝在此建造府邸,賜予四子雍親王,稱雍親王府;雍正三年(1725),改王府為行宮,稱雍和宮;乾隆九年(1744),雍和宮改為喇嘛廟,特派總理事務王大臣管理其事務,并成為清政府掌管全國藏傳佛教事務的中心。雍和宮是清朝中后期全國規(guī)格最高的一座佛教寺院。</p> <p class="ql-block">雍和宮最早是王府,但在最初選址時有一個問題:東南是柏林寺。有句話:“寧住廟前,不住廟后,寧住廟左,不住廟右”</p> <p class="ql-block">雍和宮中有很多的珍寶,也能很好地體現(xiàn)漢藏關系。雍和宮中有一塊石碑,明確記載了金瓶掣簽制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