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5年7月8日我們一行14人按照北大荒旅社為我們特制的行程來到四川廣元。</p><p class="ql-block"> 一下火車便看到火車站前的鳳鳥雕像,這是因為中國歷史上唯一女皇帝武則天出生在這里。雕像既象征?武則天?作為廣元歷史代表人物形象,又融合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鳳凰的吉祥寓意。</p> <p class="ql-block"> 廣元地處四川盆地北緣,嘉陵江上游,川陜甘三省結(jié)合部。廣元是四川的北大門,進出川的咽喉重地,素有“蜀北重鎮(zhèn)”、“川北門戶”和“巴蜀金三角”之稱。</p> <p class="ql-block"> 我們首先來到了明月峽古棧道遺址景區(qū),景區(qū)位于四川省廣元市朝天區(qū)嘉陵江谷口。</p> <p class="ql-block"> 明月峽景區(qū)也是國家級劍門蜀道風景旅游線的起點。</p> <p class="ql-block"> 明月峽東岸絕壁上完好保存著歷代開鑿的棧道(金牛道)石孔群,現(xiàn)存石孔400多個 ,孔洞深約75厘米,寬約45厘米見方,向巖壁內(nèi)下斜,插入木梁稍稍向上。底部有插入橫梁的栓眼,防止橫梁從棧道孔眼滑落。</p> <p class="ql-block"> 建成于1956年7月的我<span style="font-size:18px;">國第一條電氣化鐵路-</span>寶成線就在對岸峭壁上。寶成線北起陜西省寶雞市,向南穿越秦嶺到達四川省成都市,全長668.198公里。</p><p class="ql-block"> 寶成線的建成結(jié)束了 “蜀道難” 的歷史,支撐了 “三線建設(shè)”,現(xiàn)在仍在為祖國建設(shè)做著貢獻。</p> <p class="ql-block"> 景區(qū)的大路上有自然景點觀-老虎嘴。</p> <p class="ql-block"> 還有人工搭建的支撐山體的石柱,形成山間通道。</p> <p class="ql-block"> 我們走在明月峽谷道的西岸棧道上,體驗著這條早在先秦時開通的棧道。古棧道經(jīng)秦漢、三國及以后歷代多次整修逐漸成為戰(zhàn)時是供給線,和平時是南北經(jīng)濟和文化交流的命脈。</p> <p class="ql-block"> 中國朝天棧道文化陳列館就設(shè)在景區(qū)最北端。陳列館是一個集收藏、展示、研究、教育于一體的專題性博物館,也是明月峽古棧道景區(qū)的核心景點之一。</p> <p class="ql-block"> 館內(nèi)共有蜀道、棧道、明月峽三個部分,游客們在館內(nèi)可以全方位的感受古蜀道歷史與文化。</p> <p class="ql-block"> 次日清晨我們來到了千佛巖。</p> <p class="ql-block"> 廣元千佛崖是四川境內(nèi)規(guī)模最大的石窟群。</p> <p class="ql-block"> 千佛崖位于嘉陵江東岸,金牛古蜀道上。</p><p class="ql-block"> 金牛道是穿越巴山溝通秦蜀之間的主要道路。金牛道三國時期就從千佛崖前經(jīng)過,以后歷代皆循千佛崖以行。</p> <p class="ql-block"> 1935年國民政府修筑川陜公路,鑿崖開路,給石窟造成較大破壞。</p> <p class="ql-block"> 直到2009年10月千佛崖前的川陝公路從山后改隧道而行,結(jié)束了金牛道作為道路的歷史。</p><p class="ql-block"> 同年,文物部門對崖前道路遺址進行了發(fā)掘,清理出保存較好的金牛道遺址一一石板路、石欄橋、棧孔等遺跡。</p> <p class="ql-block"> 明代千佛崖建有羅漢寺,民國初年,寺廟建筑被毀。廟內(nèi)石雕羅漢像在1935年修筑川陜公路時被集中掩埋。2010年4月,經(jīng)考古發(fā)掘出土,現(xiàn)存二十余尊。</p><p class="ql-block"> 這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明代石雕羅漢窖藏遺址。</span></p> <p class="ql-block"> 千佛崖摩崖造像始鑿于北魏晚期,興盛于唐朝,止于清代,歷經(jīng)近1500年的雕琢,從而形成一座佛崖長近388米、高45米、950余龕、7000余尊造像的佛教石刻藝術(shù)寶庫。</p> <p class="ql-block"> 千佛崖的造像風格多樣,融合了北魏、唐代等不同時期的藝術(shù)特點。北魏造像的“秀骨清像”、唐代的造像“雍容華貴”“健壯豐腴”……直至明清都具本朝代的風格。</p> <p class="ql-block"> 唐代是千佛崖造像的鼎盛時期,尤其是武則天對佛教的利用和推崇,推動了千佛崖造像高峰的到來。</p> <p class="ql-block"> 當時的官員為獻媚女皇,開鑿了許多洞窟。</p> <p class="ql-block"> 蓮花洞始鑿于北魏晚期,武周時期進行改鑿,窟內(nèi)造三世佛即阿彌陀佛、釋迦佛、彌勒佛。</p><p class="ql-block"> 其中彌勒佛居中正是當時政治氣氛下的產(chǎn)物,是武則天的化身。</p> <p class="ql-block"> 大佛窟開鑿于北魏晚期,是千佛崖開鑿時間最早的洞窟,距今1500余年?,F(xiàn)存的一佛二菩薩三尊大像為北魏遺存。</p> <p class="ql-block"> 菩提瑞像窟是千佛崖最精美的洞窟之一,為敞口方形平頂窟,長方型佛壇上造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五尊像。佛壇左右側(cè)各雕一力士,壇前面雕二供養(yǎng)菩薩,窟內(nèi)三壁高浮雕弟子十二身,北壁窟口雕唐碑一方,南壁窟口雕伎樂一組五身。</p> <p class="ql-block"> 韋抗窟開鑿于唐開元三年(公元715年),由劍南道按察使益州大都督府長史韋抗所造。窟內(nèi)有唐、宋、明、清題記20余則,是千佛崖保存題記最多的洞窟</p> <p class="ql-block"> 千佛崖造像主要題材有阿彌陀佛、盧舍那佛、釋迦佛、菩薩像等,還有形態(tài)各異的人形化天龍八部、自由翱翔的飛天、威風凜凜的力士、虔誠禮佛的供養(yǎng)人等。</p> <p class="ql-block"> 景區(qū)里的大云寺原名柏堂寺,創(chuàng)建于北魏晚期。武則天當皇帝后下令在全國各州置大云寺,柏堂寺因此改作大云寺?,F(xiàn)存佛殿為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廣元縣令張賡謨捐資修建。</p> <p class="ql-block"> 2008年“5·12”汶川地震后,廣元千佛崖展開了全面系統(tǒng)的災后重建工作,開鑿680米隧道將橫穿千佛崖前的公路改道、拆除違建、加固危巖體、裂縫嵌補灌漿和龕窟修復等。</p> <p class="ql-block"> 廣元市委,市政府于2012年初在景區(qū)矗立的"千佛崖景區(qū)災后重建工程竣工紀念碑"。</p> <p class="ql-block"> 離開千佛崖,我們便驅(qū)車來到座落于陜西漢中寧強縣地處陜、甘、川交界處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青木川古村。</span></p> <p class="ql-block"> “一腳踏三省”的青木川古村落,四周青山環(huán)抱,金溪河穿鎮(zhèn)而過。</p> <p class="ql-block"> 古村落始建于明朝,成型于清中后期,民國時達到鼎盛。</p><p class="ql-block"> 古村老街的甬道都是用青石鋪就,兩旁明清建筑風格的店鋪錯落有致,雕梁畫棟。</p> <p class="ql-block"> 這里是魏輔唐的家鄉(xiāng),他在此大興土木,建商號、宅第,使其成為商業(yè)繁榮之地。</p><p class="ql-block"> 這里融合了多種文化,建筑風格兼具明清和民國特色,民俗風情豐富,有獨特婚喪嫁娶習俗與傳統(tǒng)技藝。</p> <p class="ql-block"> 青木川古村落最重要的景點就是魏輔唐的住宅。因《一代梟雄》在這里取景而聲名遠揚,吸引眾多游客前來感受其獨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 魏輔唐先后娶了妻妾六房,生活窮奢極欲,大興土木建造了魏氏老宅院和新宅院。</p> <p class="ql-block"> 老宅為傳統(tǒng)四合院,古樸典雅。</p> <p class="ql-block"> 魏輔唐1924年殺死青木川紅幫的舵把子、民團團總魏征先,成為青木川紅幫的舵把子,并逐步建立起自己的武裝力量,鼎盛時擁有上千人,實際統(tǒng)治了青木川鎮(zhèn)20多年。</p> <p class="ql-block"> 魏家廚房</p> <p class="ql-block"> 魏家佛堂</p> <p class="ql-block"> 魏氏新宅是西式建筑,高大宏偉。</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當時青木川交通不便,魏</span>輔唐為了得到這輛心儀的福特老爺車,費了很大力氣將其拆解后運回,再重新組裝而成。</p> <p class="ql-block"> 1949年秋魏輔唐接受國民黨使命,將原有武裝擴編為“寧西人民自衛(wèi)總隊”時用過的摩托車。</p> <p class="ql-block"> 古村落里瞿家大院也是其主要景點之一。大院周圍是茶園和山林,環(huán)境優(yōu)美,空氣清新。</p> <p class="ql-block"> 清道光年間瞿氏先祖耗銀8000余兩,修建瞿家大院,形成東院、西院、中院、祠堂等5套院落,現(xiàn)存房屋53間,占地3290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 瞿家大院作為魏輔唐六姨太的瞿瑤璋的故居,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內(nèi)涵。</p> <p class="ql-block"> 2008年汶川地震,老院損毀嚴重,2014年,千山文化公司接手修復,耗時六年,基本恢復原貌。</p> <p class="ql-block"> 大院是典型的四合院型兩進院落,傳統(tǒng)懸山頂,手工雕花脊,屋面用人字形小板瓦,主體為抬梁式木結(jié)構(gòu),墻體采用骨架鑲嵌木板或土坯結(jié)構(gòu)模式,以一層建筑為主,偶用兩層點綴。</p> <p class="ql-block"> 瞿家大院保存數(shù)十件不可移動文物和可移動文物,這些都是研究瞿氏家族歷史和當?shù)匚幕闹匾獙嵨镔Y料。</p> <p class="ql-block"> 游客們在瞿家大院里可以感受傳統(tǒng)的家族生活方式,了解當?shù)氐拿袼罪L情。</p> <p class="ql-block"> 青木川古村落的妓女館指的是榮盛魁,又名“旱船房”,是民國時期當?shù)赜忻膴蕵穲鏊?lt;/p> <p class="ql-block"> 榮盛魁是三層船型建筑,底層一般是普通客人娛樂的場所;二層是較為高級的包廂,接待有一定身份和財力的客人;頂層則是頭牌妓女的房間,裝飾精美,除了雕花木床和紅木家具,還有古琴等樂器,體現(xiàn)出頭牌妓女不僅要有美貌,還需具備才藝。</p> <p class="ql-block"> 青木川古村落大煙館是民國時期的商業(yè)性鴉片館,見證了當時煙客的糜爛生活和青木川的畸形繁華。</p><p class="ql-block"> 大煙館位于老街下部,是一座全木結(jié)構(gòu)的二層四合院,屬于穿斗式木構(gòu)體系,建筑面積800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 青木川地處陜、甘、川三省交界處的“三不管”邊陲地帶,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淪為種植鴉片的“金三角”,煙片收獲季節(jié),煙販毒梟云集,煙館應運而生。</p> <p class="ql-block"> 古村落里的飛鳳橋始建于民國時期,由魏輔唐出資建造,原名“濟川橋”,后改名“風雨橋”,2002年更名“飛鳳橋”。</p> <p class="ql-block"> 過去飛鳳橋是兩岸商貿(mào)交易的主要橋梁,每逢趕集便成為交易中心。如今它是人們遮風避雨、納涼歇腳的好去處,也是游客的網(wǎng)紅打卡地和絕佳拍照地點。</p> <p class="ql-block"> 到劍門關(guān)游覽是我們多年的愿望,這次到廣元終于得以實現(xiàn)。劍門關(guān)位于四川省廣元市劍閣縣境內(nèi),是國家自然與文化雙遺產(chǎn)。</p> <p class="ql-block"> 劍門山嶺密布,溝壑交錯。其在漫長的地質(zhì)構(gòu)造運動中,形成了北坡陡峭、南坡漸緩的單斜構(gòu)造。</p> <p class="ql-block"> 在億萬年的侵蝕風化中,這里呈現(xiàn)出世界罕見的城墻式礫巖斷崖丹霞奇觀。</p> <p class="ql-block"> 劍閣牌坊</p> <p class="ql-block"> 劍門關(guān)是入蜀咽喉、軍事重鎮(zhèn),歷史上成為兵家必爭之地。2000多年來,圍繞著占領(lǐng)四川、逐鹿中原,這里發(fā)生了眾多戰(zhàn)爭。</p> <p class="ql-block"> 劍閣歷史上發(fā)生過90多次戰(zhàn)爭,僅劍門關(guān)就打了75次,自古就有“拿下劍門關(guān),尤如取四川”之說。</p> <p class="ql-block"> 劍門關(guān)關(guān)樓是劍門關(guān)景區(qū)的標志性景點,諸葛亮任蜀漢丞相時,在此壘石為關(guān),以為屏障,稱劍閣,又稱劍閣關(guān)。唐朝以后,開始改稱為劍門關(guān)。</p> <p class="ql-block"> 原古關(guān)城樓是三層翹角式箭樓,閣樓正中懸一橫匾,書“天下雄關(guān)”,頂樓正中的匾額題有“雄關(guān)天塹”,這座歷經(jīng)千余年的雄偉古關(guān)樓,在1935年修筑川陜公路時被全部拆毀,現(xiàn)在的關(guān)樓是后來重建的。</p> <p class="ql-block"> 鳥道和猿猱道以其艱險著稱,是體驗蜀道天險魅力的熱門打卡景點。許多年青人特意到這里來徒步攀爬。</p> <p class="ql-block"> 姜維守關(guān)雕塑表現(xiàn)的是漢中失守,蜀漢大將軍姜維等率兵退守劍門關(guān)3月,以3萬之師拒魏將鐘會13萬大軍,得知后主劉禪投降,守關(guān)將士怒而拔刀劈石。</p> <p class="ql-block"> 這塊被稱作"姜維神像"象形巨石是人們紀念蜀漢大將軍姜維赤膽忠心,志繼孔明,力復漢室事跡的物化體。傳說姜維死后,英魂返關(guān),在隘口化作武士神像,護佑蜀漢故土。</p> <p class="ql-block"> 第一關(guān)碑是雍正十二年(1734),果毅親王允禮奉召護送六世達賴喇嘛還藏,并巡視沿途諸省駐防及綠營路過劍門時,被劍門關(guān)山的雄險深深折服所留墨寶。</p> <p class="ql-block"> 諸葛亮對曹魏發(fā)動的北伐戰(zhàn)役的浮雕。</p> <p class="ql-block"> 景區(qū)南門內(nèi)矗立的書寫著李白《蜀道難》長詩的碑墻。</p><p class="ql-block"> 劍門關(guān)擁有重要的軍事戰(zhàn)略地位,因此無數(shù)文人墨客都留下了膾炙人口的璀璨詩篇。</p> <p class="ql-block"> 離開劍門關(guān),我們結(jié)束了對四川廣元的游覽。</p><p class="ql-block"> 作為先秦古棧道文化和蜀道文化的集中展現(xiàn)地、三國歷史文化核心走廊的廣元已深深留在我們的記憶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