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鏡頭下的青春光彩</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隨筆)</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文圖/徐茂林(北京)</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 當暮色為城市披上霓裳,廣場上的燈光逐一亮起,兩個年輕女孩的身影在光暈中如詩般躍動。我透過手機鏡頭凝視這動人的畫面:穿黑色連衣裙的姑娘俯身調試三腳架,長發(fā)垂落的弧度與設備的金屬線條奇妙共鳴;紅衣白裙的少女以手掩唇,指尖泄露的笑意如春溪漫過石縫,在夜色里泛起粼粼波光。 下一幀畫面中,角色悄然互換。紅衣少女俯身調整焦距,額前長發(fā)被晚風輕輕吹起,露出眉眼間躍動的期待;黑衣姑娘站在鏡頭前,微蹙的眉頭下,雙眸似盛滿對生活的期待或憂慮。最動人的瞬間,是她們相互抱起對方起舞,定格在相視而笑的剎那。一方張開雙臂緊攬雙肩,另一方旋即輕盈起舞,裙裾翻飛如蝶。兩個年輕的生命在光影交錯中完成了一場無聲的對話。 起初,我以為這只是偶然的嬉鬧,后來發(fā)現(xiàn)她們的每個動作都暗含敘事邏輯。從調試設備的專注,到面對鏡頭的忐忑;從角色互換的默契,到最終共舞的釋然。這組照片分明是精心設計的青春劇本。她們用肢體語言講述著關于勇氣與成長的故事,讓每個定格都成為通向心靈秘境的窗口。 在這個智能手機普及的時代,短視頻早已超越娛樂范疇,成為當下丈量世界的標尺、觀察人生的窗口。她們在方寸屏幕間搭建舞臺,用創(chuàng)意解構傳統(tǒng)敘事,讓每個日常片段都可能綻放出戲劇性的光芒。那些被記錄下的,不僅是表情與動作,更是年輕靈魂對生活的深情凝視。調試鏡頭時指尖的顫抖,是初次直面世界的忐忑;交換角色時的自然流露,是理解他人視角的溫柔;而最終相擁起舞的瞬間,則是對生命本質最純粹的禮贊。 青春從來不是被定義的標本,而是永不停息的創(chuàng)造。當老一輩還在爭論“真實”與“表演”的邊界時,這些數(shù)字時代的原住民早已用行動證明:所謂真實,是敢于在鏡頭前暴露不完美的勇氣;所謂成長,是學會將生活的碎片編織成詩的能力。她們的短視頻里沒有標準答案,只有不斷突破舒適區(qū)的嘗試,以及在試錯中愈發(fā)清晰的自我認知。 站在時光的河岸回望,每個時代都有其獨特的青春印記。如今這代年輕人,正用短視頻書寫著屬于她們的史詩。那些被精心設計的“即興表演”,實則是向世界遞交的誠摯書簡;那些看似隨意的鏡頭語言,恰恰構成了對生命最鄭重的告白。當她們在夜色中起舞時,不僅定格了青春的剪影,更在時光長卷上鐫刻下永恒的印記——關于熱愛,關于勇氣,關于永遠向光而行的姿態(tài)。 生活從不是按部就班的劇本,而是需要即興發(fā)揮的華章。這兩個女孩用鏡頭告訴我們:當年輕的心跳與時代脈搏同頻共振,每個平凡的夜晚都能綻放出非凡的光彩?;蛟S這就是青春最動人的模樣——永遠懷揣熱望,永遠敢于嘗試,永遠在創(chuàng)造中尋找生命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