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再次從喀什出發(fā),目的地是白沙湖和塔縣的幾處景點。也許是上班的時間,城里的車有點多,我們也只好耐著性子隨車流慢悠悠前行。上了高速,車子終于撒開輪子歡快地馳騁在帕米爾高原上。窗外景色漸次荒涼,山石裸露,顯出鐵銹般的赭紅色。日色灰朦,山色也就變得有些暗淡。只是沒有遇上飛沙走石,已屬萬幸。</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白沙湖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慕斯塔格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濕地公園</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路邊所見一</span></p> <p class="ql-block"> 白沙湖北岸距喀什有三個多小時的車程,同樣是在峰巒夾峙中穿行,自然環(huán)境略異于赴西極村路上的色彩斑斕,難得路旁有一簇不知名的植物,孤獨地在荒漠中活著,望著它不屈的身影,我感嘆世間萬物皆有靈性,能活著真好。</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三座神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布侖口水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白沙湖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路邊所見二</span></p> 峰回路轉之間,白沙湖不經意就闖入了我的眼簾。 <p class="ql-block"> 白沙湖源于蓋孜河源頭冰山融雪的注入,水色呈現的并非清澈的碧綠,而是宛如摻了牛奶似的,青綠中帶著乳白,微風輕撫的湖面,泛起了幾處白色的曲線,湖面于是有了不同的區(qū)域,深綠淺綠,還有摻有“牛奶”的乳白綠,湖水在風中蕩漾開來,帶著幾分輕盈。</p> <p class="ql-block"> 湖的背面,白沙山連綿在天邊,褐灰色的山巒恢弘而壯觀,銀白色的細沙在山間流淌,深灰、淺灰與銀白在山上交相輝映,白沙湖呈現出潔凈的柔美,讓人驚為仙境!</p> 可惜天公不作美,我無法見到白沙山在湖中倒影的絕美景觀!好在有帶著牦牛為游人拍照的小伙,用手機給我拍了幾張有倒影的照片,雖非山水倒影,但也可聊作補闕。 據稱此處相傳為《西游記》沙和尚發(fā)跡地原型,周邊還留存有唐代烽燧遺跡及塞種人巖畫,承載著絲綢之路歷史的記憶。 湖的另一邊有觀景臺,此時游人如織,停車也變得艱難起來。既然設了觀景臺,自然有其得天獨厚的優(yōu)越之處。于高處觀湖,可一覽白沙山將湖水擁入懷中,褐灰色的主峰、銀白色的流沙、乳綠色的湖水融為一體的美妙景觀;游客也可來到湖畔親水,掬一捧清涼的湖水,一洗旅途的疲憊。 <p class="ql-block"> 繼續(xù)上路,朝著慕士塔格峰而去。甫上公路,前方已有一座雪山矗立在群山之上,不用導航,望著那銀光閃閃的山峰前行,景區(qū)就在路旁。</p> 慕士塔格峰屬于昆侖山脈,是西昆侖山脈第三高峰。主峰慕士塔格1峰海拔7546米(慕士塔格2峰海拔7509米)。遠遠望去,慕士塔格峰頂皚皚白雪,猶如一位歲月老人滿頭的白發(fā),一條條冰川鑲嵌在峰體下的峽谷中,仿佛是老人胸前飄動的銀須,難怪人們將其稱為“冰山之父”。 <p class="ql-block"> 藍天下,慕士塔格峰高高地聳立在群山之上,陽光下白得有點晃眼,白云似乎要與雪山爭奇斗“白”,不愿讓雪山獨美。而連綿的山巒一如雪山的守護神,那是在守護雪山的圣潔嗎?山腳的草地一馬平川,牧民的牛羊隨意地散落在欲黃還青的草地上,近處有幾位游人正在選取最佳角度,把美麗的景色和美好的瞬間同時定格。</p> 多么美好的畫面,我不由感嘆帕米爾高原給我?guī)淼捏@喜! 在慕士塔格冰川公園,一條大路直通雪山腳下,通體透白的慕士塔格峰一覽無遺。我正在尋找與自己的銀發(fā)交相輝映的雪山背景,一位江浙口音的老哥讓我?guī)推渑恼眨箢H多,我隨口開玩笑說:放心,我是攝影家協(xié)會的。誰知這位老哥也是狠人:我也是攝影家協(xié)會的。真是大水沖了龍王廟,既然是“自家人”,我也請他幫忙拍了幾張雪山下的白頭翁。效果挺好,至于能否登上大雅之堂就不得而知了。 <font color="#ed2308">此圖為老哥所拍,挺好,這里謝了!</font> <p class="ql-block"> 塔合曼濕地公園地處帕米爾高原東麓,位于慕士塔格峰雪山腳下,海拔3050米。“塔合曼”就是“四面環(huán)山”的意思。在占地約20平方公里的濕地公園,果然是群山環(huán)抱,秋日下的草地黃黃綠綠,雪山融化的山泉匯聚成流,那縱橫交錯、蜿蜒九曲的小溪便流淌在這片肥美的沃土上,滋潤著塔合曼的萋萋芳草與幾簇野花。</p> 據稱在塔吉克族的傳說中,塔合曼濕地被賦予“神花繁衍”的神秘色彩,被視為高原圣境。 濕地公園山花野草繁茂的深處,有一座倉顏古樸的石頭城,在此與雪山共同度過了茫茫千年的歲月,慕士塔格峰依然精神矍鑠,石頭城卻漸漸老去。 石頭城是我國三大石城之一,年代悠遠,上可追溯到漢朝,下則綿延至明清。漢代為“蒲犁國”,唐朝設“蔥嶺守捉”,十三世紀稱“色勒庫爾”,清朝則設為“蒲犁廳”。歲月在春去秋來中輪換,歷史卻在這斷垣殘壁中綿延,石頭城靜靜地守候在帕米爾群山環(huán)峙的深處。登上石頭城,俯瞰濕地公園,金黃的草甸綿延到了山的腳下,就如石頭城將歷史傳承到今天。我想起了白居易詩句: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這也許是石頭城詩意的注腳。 《菜根譚》云:林間松韻,石上泉聲,靜里聽來,識天地自然佩鳴;草際煙光,水心云影,閑中觀去,見乾坤最上文章。 <p class="ql-block"> 帕米爾高原之行,我對這句話有了更深的感觸。</p><p class="ql-block"> 入夜,我們來到塔縣一家網紅巴基斯坦餐廳,點上幾個菜,不如想象中那么美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