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在保亭已經住了六七個冬天,深入了解當?shù)氐娘L俗風情一直是我的愿望。保亭縣全名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黎族基本上被漢化了,所以很想找個苗寨看看。黎族苗族為保亭縣世居民族,全縣人口17.03萬人,其中黎族占總人口的59.9%,約十萬人,漢族占總人口的33.4%,約六萬人,苗族占總人口的4.1%,約七干人,其他民族占總人口的2.6%。</p> <p>從我住的小區(qū)出發(fā),趨車十五分鐘,就到了離保亭縣城最近的苗賽。說是苗寨,早已找不到印象中的吊角樓、尖頂草棚了。苗族人不逢節(jié)假日也不穿民族服裝。</p><p>村容村貌還是不錯的,村規(guī)民約也印在墻上。仔細看一下,很附合五講四美三熱愛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p> <p>保亭是全國貧困縣,去年已按規(guī)劃摘了帽??瓷先マr民生活很富足,家家戶戶都蓋起了兩三層的樓房。</p> <p>少年的生活,無憂無慮,我也曾這樣懵懂。</p> <p>女孩很陽光,不知怎樣的人生在等待著她!</p> <p>村子里來了生人,孩子們開始很戒備,搭上幾句話,就成朋友了!這里民風淳樸,人們心地善良,海南人很好處!</p> <p>這是剛剛插秧半個月的水稻,長勢不錯。</p> <p>水利工程很完善,渡槽很堅固,看上去很有年代感。</p> <p>利用渡槽可以把水送到遙遠的地方,在山區(qū)真是一大發(fā)明。</p> <p>現(xiàn)在都提倡生產有機糧食,談何容易,讓農民完全不撒農藥是不可能的,病蟲害一直是農民心腹之患。</p> <p>我曾在一家有機食品出口公司兼職三年,對有機食品的生產有一定了解。出口有機食品,并不是不撒農藥不上化肥就完事了。</p> <p> 要生產有機糧食,播種前就要按歐盟或者日韓的認證標準,一板一眼,一絲不茍的進行。首先要確定基地位置,規(guī)模,并在地頭插上木牌公示,便于進口商隨時來檢查。</p> <p> 連續(xù)種植三年后,才能做為有機食品出口。脫粒運輸包裝都要使用專用的設備。由于不使用農藥化肥,有機食品的產量要減少百分之二十左右,但賣價可提高一倍。</p> <p>看我們龍江的育秧大棚,面積比保亭較大的地塊還大。三江平原是最適合水稻種植的地方,放眼十公里,落差可小于一米。改革開放前,由于無霜期短,那里只能種玉半大豆,現(xiàn)在有了一百一十天生長期的水稻品種,所以興起了旱地改水田,經濟效益大幅度提高。</p> <p>看我們龍江剛插完秧的稻田!2018年9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黑龍江農墾建三江管理局,了解糧食生產和收獲情況。實地查看七星農場萬畝大地號收割稻田的壯觀景象,感慨北大荒為中國人真正解決溫飽問題發(fā)揮了大作用,他說:“今天來到這里,很受鼓舞,鼓舞斗志”</p> <p>看我們龍江顆粒飽滿的稻穗!龍江水稻畝產達一干五百斤,保亭的七八百斤,很難超過一干斤,出米率不到百分之六十五。袁隆平最新成果畝產超兩干斤,但口感和龍江水稻沒法比。但我絲豪沒有貶低這位偉大科學家的意思。</p> <p>2019年黑龍江的糧食產量為1501.4億斤左右,大約占全國糧食總產量的十分之一。</p> <p>保亭這里一邊是是農田,一邊是開發(fā)商大興土木。國家規(guī)定十八億畝農田不得減少,但在邊遠山區(qū),這種蠶食行為還不能得到徹底杜絕。</p> <p>豐收的時侯快到了,鳥兒們已等了幾個月,迫不及待的來嘗鮮。村民們掛起“萬國旗”,阻嚇不速之客。</p> <p>和北方一樣,水稻也是一百多天生長期。忽然想起小學時接觸過復種指數(shù),說東北是1,海南是3。問了一下稻農,他們說每年只種一茬。夏季有臺風,水稻不好授粉。是懶,還是傻,怪不得貧困!</p> <p>農民充滿智慧,身藏一隅,遙控四方??闯鰜砹藛?,四條繩的繩頭綁在一起,繩子上掛著用過的昜拉罐,輕輕一拽,叮當作響,整塊田里的鳥都嚇跑了。</p> <p>水稻并沒有完全成熟,在我們東北還要半個月才能收割。</p> <p>脫粒機效率挺高,這是技術活,全由男性操控!</p> <p>這割地的習慣是留下大約十公分的稻桔,不知為什么!</p> <p>看了一下散落在地上的稻粒,顏色還泛著綠,感覺不夠成熟,像癟子。這出米率不會超過七成。</p> <p>海南島多山,保亭地處五指山南麓,想找大塊的平地太難了,一般的都在幾十幾百平方米。勤勞的保亭農民把它們修成梯田,倒也美觀和耐于耕種,但和云南哈尼梯田還無法相比。</p> <p>好在種糧根本不靠山區(qū),有我東北大平原,國人都餓不著。用我們通俗的話講,這屁大的地方,也就種出三瓜兩棗!溫家寶總理在十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開始后的第二天就來到黑龍江省代表團,對大家親切說的第一句話是:“全國大糧倉,拜托黑龍江”。</p><p><br></p><p>?</p><p><br></p> <p>休息了,農民也手不釋卷,當然是從手機上看。</p> <p>他們竟然用裝飼料的塑料袋裝糧食,有沒有污染呢?</p> <p> 同行的伙伴換好了民族服裝,臭美開始了!</p> <p>這兩口子,身著苗人服裝,美麗和諧,但實為大漢民族。</p> <p>身后小背婁,功能多著呢。裝水裝毛巾裝鐮刀。鐮刀和北方的不一樣,小巧鋒利,輕便耐用!</p> <p>這位女士,自稱干過農活,擺拍的很自如!</p> <p>看我的手藝,連農民都說有功夫。我雖然沒正經下過鄉(xiāng),但年輕時干過農活。</p> <p>是來晚了,還是送點零食來?</p> <p>顆粒歸倉。</p> <p>攝影的朋友拉開架勢,畫面太美了!</p> <p>豐收的時節(jié),也給孩子們帶來歡樂。</p> <p>農村的孩子,也在網上陶醉。</p> <p>河南的農民不遠干里翻山越嶺來到保亭,搞跨區(qū)收割。但找錯了地方山地不適合這種農機作業(yè)。機器進了地轉不了兩圈就割完了,犄角旮旯還割不著。這種久保田小型收割機,我們曾從日本批量進口過二手機器,在平原小型地快上很好用。</p> <p>這次遠征失敗了,我勸他們“北上抗日",去黒龍江,買國產機器。</p> <p>了解了一下,割地的人都是地主的親朋好友近鄰,每當收割時都來幫忙。不收工錢,干完活酒肉一頓。</p> <p>田園風光,美不勝收,陶淵明想像的桃花園,想必不過如此。</p> <p> 這位退休后月收入兩萬多的軍職干部,打量著剛剛收獲的水稻,心里想著大米飯,紅燒肉。夫人怕忘了老公的想法,立此存照!</p> <p>收割的隊伍己完全機械化!</p> <p>但把水稻運出地塊,還要靠好勞動力!</p> <p> 牛群在公路慢悠悠地走著,機動車養(yǎng)成了為它們讓路的習慣。</p> <p>白鷺寄生于牛群,經常飛到牛背上找吃的,多么和諧。</p> <p>小河靜靜的流淌,不時見到魚兒游過。</p> <p> 真想當一名牧童,每天跟著牛群在田野里漫游。當然要帶點好吃的,最好在網上來場三打!</p><p> 苗族兄弟收工了,想必東家已備好酒席,祝他們開懷暢飲,一醉方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