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甘肅省博物館位于蘭州七里河區(qū)西津西路3號,是國內(nèi)最早成立的綜合性博物館之一,其前身是1939年成立的甘肅科學(xué)教育館,1956年改名,1958年遷入現(xiàn)址,2012年成為國家一級博物館。</p><p class="ql-block">甘肅省博物館藏品豐富,有8萬余件(組),涵蓋甘肅遠古到近現(xiàn)代的文化遺存,特色藏品有彩陶、漢代簡牘、漢唐絲綢之路珍品、佛教藝術(shù)、古生物化石等。</p><p class="ql-block">現(xiàn)有陳列展覽:《甘肅絲綢之路文明》《甘肅彩陶》《甘肅古生物化石》《莊嚴妙相——甘肅佛教藝術(shù)展》《紅色甘肅——走向1949》五個基本陳列。</p><p class="ql-block">全館面積4.3萬平方米,展覽大樓呈“山”字形,集辦公、藏品庫房、展覽等功能于一體。</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這是鯢魚紋彩陶瓶,屬仰韶文化石嶺下類型,1958年出土于甘肅天水甘谷縣西坪遺址,是甘肅省博物館的“鎮(zhèn)館之寶”之一 。</p><p class="ql-block">關(guān)于圖案,一般認為繪的是鯢魚(娃娃魚),因鯢魚外形與傳說中龍的雛形有相似處(如修長身形、有肢等),且在原始文化里常被神化,所以有觀點將其視為龍形象的早期淵源,體現(xiàn)了先民對自然生物的崇拜與藝術(shù)化加工,也反映當時仰韶文化的藝術(shù)、信仰等內(nèi)涵 。</p> <p class="ql-block">這是人頭形器口彩陶瓶,是甘肅省博物館的鎮(zhèn)館之寶之一。它屬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 1973年出土于甘肅秦安大地灣遺址。</p><p class="ql-block">此彩陶瓶高31.8厘米,器口部分是女性人頭像,齊額短發(fā),五官比例協(xié)調(diào),形象逼真。瓶身以黑彩描繪出流暢的弧線三角紋等圖案 。它將雕塑與彩繪藝術(shù)相結(jié)合,不僅反映了當時高超的制陶工藝,也體現(xiàn)了遠古先民的審美觀念和宗教信仰,具有極高的歷史文化價值和藝術(shù)價值。</p> <p class="ql-block">這是銅奔馬,又名“馬踏飛燕” ,是甘肅省博物館鎮(zhèn)館之寶之一。1969 年出土于甘肅武威雷臺的東漢墓。它高34.5厘米,長41厘米,造型矯健精美 ,作凌空飛騰、奔跑疾速狀,一只蹄踏在一只飛鳥背上,既表現(xiàn)了駿馬的神速,又巧妙地利用了力學(xué)支點,具有極高的藝術(shù)和科學(xué)價值 。1983年,銅奔馬被確定為中國旅游標志,2002 年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p> <p class="ql-block">這是唐代大云寺五重舍利寶函里的金棺,屬甘肅省博物館鎮(zhèn)館之寶。1969年出土于涇川大云寺,以純金打造,嵌珍珠、綠松石,工藝精湛,是研究唐代佛教、工藝的關(guān)鍵文物,見證唐代佛教盛景與高超技藝 。</p> <p class="ql-block">這是蓮花形玻璃托盞,元代文物,出土于定西市漳縣汪氏家族墓群之汪惟孝墓 ,是甘肅省博物館鎮(zhèn)館之寶之一。</p><p class="ql-block">托盞整體呈普藍色,晶瑩潤澤,色澤純正。盞為蓮花形,盞托邊緣亦作蓮花瓣狀,造型優(yōu)美、工藝精湛 。在元代,玻璃制品的制作難度大,存世量稀少,而這套蓮花形玻璃托盞是迄今出土最完整、最精美的元代玻璃托盞, 對研究元代的玻璃制造工藝、貴族生活及審美觀念等,有著極高的歷史、藝術(shù)和科學(xué)價值。</p> <p class="ql-block">這是天梯山石窟造像,是甘肅省博物館鎮(zhèn)館之寶之一。天梯山石窟位于甘肅武威,被譽為“石窟鼻祖”,對后世諸如敦煌莫高窟 、云岡石窟、龍門石窟等的開鑿影響深遠。</p><p class="ql-block">圖中展示的是一佛二菩薩像 ,佛像神態(tài)莊嚴,面容安詳,衣褶線條流暢,體現(xiàn)了當時佛教造像的藝術(shù)風格和高超的雕刻技藝;菩薩像身姿優(yōu)美,造型生動,身上的服飾配飾細節(jié)豐富,色彩雖歷經(jīng)歲月有所剝落,但仍能看出當初彩繪的精美。這些造像不僅是珍貴的藝術(shù)瑰寶,也為研究北朝時期佛教文化、藝術(shù)審美、宗教信仰等提供了重要實物資料 。</p> <p class="ql-block">這是漢絹底平繡人像 ,是甘肅省博物館的珍貴藏品,也可算作鎮(zhèn)館之寶之一。</p><p class="ql-block">該繡品以絹為底,采用平繡技法,繡出人物形象 ,雖歷經(jīng)歲月,色彩和圖案仍有跡可循。它為研究漢代的刺繡工藝、服飾文化、人物風貌等提供了重要實物資料,展現(xiàn)了漢代刺繡藝術(shù)的獨特風格和較高的工藝水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