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上海吳淞炮臺灣濕地森林公園位于寶山區(qū)東部。背山面水,東臨長江,黃浦江,西面是炮臺山。沿江岸線長達(dá)2千米在西南角是著名的吳淞口。</p> <p class="ql-block">這里景色優(yōu)美,風(fēng)光宜人,是一個休閑旅游的好地方,也是上海周邊游的絕佳目的地。</p> <p class="ql-block">上海吳淞口國際郵輪港整體造型以“海上畫卷”為設(shè)計理念,中部客運樓以“東方之睛”為形態(tài)概念,為橢球形建筑;</p> <p class="ql-block">公園成為備集科普教育、休閑娛樂、觀光旅游于一體的功能,形成上海水上門戶的一顆璀璨明珠。</p> <p class="ql-block">保留了長江灘涂地的原生態(tài)風(fēng)貌,并利用地方文脈、軍事文化淵源及一系列新建設(shè)的相關(guān)休閑活動設(shè)施,</p> <p class="ql-block">吳淞炮臺灣國家濕地公園位于上海市寶山區(qū)塘后路206號,地處長江與黃浦江的交匯口,由濕地與陸地兩部分組成,總面積106.6公頃,其中濕地的面積達(dá)64.2公頃,濕地率60%,沿江岸線約2250米。</p> <p class="ql-block">兩翼客運量采用長條形,布局形態(tài)猶如“東方之睛”兩側(cè)伸展出的“兩幅畫卷”,大型郵輪可以三船同靠,使寶山濱江帶實現(xiàn)從“郵輪碼頭”到“郵輪城”的蛻變;</p> <p class="ql-block">通過“2公里迷人水岸|空間+60公頃灘涂濕地景觀+吳淞口10大觀光景點”三個層面點亮炮臺灣景觀,</p> <p class="ql-block">上海吳淞口國際郵輪港,就位于眼前的長江岸線的炮臺灣水域,它地處長江、黃浦江、蕰藻浜三江交匯處,東接?xùn)|海</p> <p class="ql-block">淞口炮臺的原址位現(xiàn)為吳淞炮臺灣濕地森林公園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60年代初期,用鋼渣回填形成炮臺山,并在沿江形成了大片鋼渣地,后利用原有的長江灘涂濕地,秉持“環(huán)境更新、生態(tài)恢復(fù)、文化重建”的理念,</p> <p class="ql-block">公園西南角是著名的吳淞口,清朝時借此地形建造水師炮臺,所以得名為炮臺灣。</p> <p class="ql-block">這里有一個很大的吳淞炮臺紀(jì)念廣場,還有貝殼劇場,長江河口科技館,</p> <p class="ql-block">遺址內(nèi)鐵炮原為清代水師裝備,炮身銘文顯示鑄造時間為光緒年間,重約8噸,現(xiàn)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實物陳列。</p> <p class="ql-block">該炮臺由清政府于順治十七年(1660年)始建,后經(jīng)多次擴建,形成了完整的防御體系。</p> <p class="ql-block">吳淞炮臺遺址始建于清順治十七年(1660年),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重建。嘉慶十年(1805年)因原狹小而拓建。道光十六年(1836年)9月建成。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英軍入侵,守將陳化成沿長江西岸安置130多門大炮,親駐炮臺督戰(zhàn),壯烈殉職。</p> <p class="ql-block">1932年“一·二八”淞滬抗戰(zhàn)中,炮臺被日軍炸毀。現(xiàn)存遺址保留了新建的吳淞古炮臺和歷史鐵炮實物。</p> <p class="ql-block">該炮臺在1932年“一·二八”淞滬抗戰(zhàn)中遭日軍炸毀,現(xiàn)存遺址包含新建的吳淞古炮臺與歷史鐵炮實物。1984年被列為上海市紀(jì)念地點,2014年調(diào)整為上海市文物保護(hù)單位,并于2021年列入上海市第一批革命文物名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