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三)致敬南京長江二橋籌建團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南京長江第二大橋籌建辦公室,有一支特別能戰(zhàn)斗的團隊,給了我全力的支持和幫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南京長江第二大橋于1992年1月開始項目前期籌建。1993年2月10日,南京市政府辦公廳發(fā)文,成立南京長江第二大橋籌建辦公室,時任南京市副市長周學柏兼任辦公室主任,時任南京市政府副秘書長戴永寧、南京市交通局局長顧德沖兼任副主任,時任南京市交通局總工程師莊一鵬兼任總工程師,市交通局負責二橋籌建辦日常工作推進,抽調(diào)市交通局工程處處長張德仁任二橋籌建辦副主任,二橋籌建辦抽調(diào)市交通局公路建設處童義和、武煥林、章登精等同志組成技術部,抽調(diào)市交通局公路建設處馬建新、市交通局綜合計劃處歐陽萍等組成行政部,抽調(diào)市汽車運輸公司李秀芳、李杰等組建財務部。1996年7月,為加快推進南京長江二橋籌建工作,二橋籌建辦又以南京市公路建設處的名義,招聘錄用了同濟大學王承江等四名交通專業(yè)的應屆大學畢業(yè)生,直接充實到二橋籌建一線工作崗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96年11月29日,南京市委市政府決定成立正局級的南京長江第二大橋建設指揮部和南京長江第二大橋建設有限責任公司,按照"兩塊牌子、一套班子"的方式進行運作,建設指揮部作為二橋建設項目的業(yè)主,是南京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機構,具體組織實施負責二橋建設管理,使項目享受政府所能給予的優(yōu)惠政策;同時建設指揮部又作為建設有限責任公司,是南京二橋的投資法人主體,具體負責建設資金籌措和融資。至此,南京長江第二大橋籌建辦公室完成了其歷史使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根據(jù)組織安排,我和張德仁、歐陽萍等留在市交通局工作。我作為市交通局副局長繼續(xù)分管市重點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并兼任市公路建設處處長,擔任寧高高速公路建設指揮部指揮長、寧馬高速公路建設指揮部指揮長等職;張德仁回到市交通局任安全技術處處長,2003年退休;歐陽萍回到市交通局綜合計劃處工作,2024年在市交通局航空處二級調(diào)研員崗位上退休。童義和、武煥林、章登精、王承江等十多位同志進入南京長江第二大橋建設指揮部,開始了他們充滿機遇和挑戰(zhàn)的嶄新工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和南京二橋籌建團隊一起工作了300多個日日夜夜,大家迎難而上、共同奮斗的場景,至今仍歷歷在目。長江天塹變通途的強烈信念,成為凝聚團隊的核心紐帶;前期工作千頭萬緒,涉及復雜的技術論證、嚴格的審批流程、困難的資本金籌措、大量的政策協(xié)調(diào)等,團隊內(nèi)部不分部門、不分級別,緊密協(xié)作、坦誠溝通,每一次評審、每一次論證、每一次踏勘、每一次協(xié)調(diào),體現(xiàn)著團隊集體智慧的碰撞與汗水;辦公室里深夜的燈光、圖紙堆前伏案的身影、奔波于各地匆忙的腳步、放棄假期休息的加班,體現(xiàn)著團隊強烈的責任感和奉獻精神;建立高效協(xié)同機制,應對籌建期的復雜性與緊迫性,技術、行政、財務等環(huán)節(jié)之間實現(xiàn)互通與銜接,體現(xiàn)著團隊面對繁重籌建工作的統(tǒng)籌協(xié)調(diào)能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南京長江第二大橋籌建辦公室共計1000多個日日夜夜的淬煉,不僅推進了項目進展,更錘煉了團隊建設。在共同克服一個個困難的過程中,形成拼搏奮斗的團隊精神和能力,是支撐籌建項目不斷前進的內(nèi)在動力,也是日后南京多座過江通道成功建成的重要基石。從南京長江第二大橋籌建辦公室走出了一批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佼佼者,下面這些代表人物和他們的同伴,值得大家致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童義和,南京長江第二大橋籌建辦技術部負責人,先后擔任了南京長江二橋指揮部處長、南京長江第二大橋管理局副局長、南京長江第二大橋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jīng)理、南京市交通集團黨委委員等職務,是南京交通建設資深的參與者、見證者、貢獻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武煥陵,南京長江第二大橋籌建辦技術部骨干,1964年出生,1986年畢業(yè)于現(xiàn)金陵科技學院道路橋梁專業(yè),歷任南京長江二橋指揮部工程處長、南京長江三橋與四橋建設指揮部副指揮長、南京重大路橋建設指揮部副指揮長、南京市公共工程建設中心主任、南京市政府參事室參事等職務,研究員級高工,在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第一線勤奮工作30余年,參與或主持了南京長江二橋、三橋、四橋、五橋、寧和城際、青奧軸線地下工程及“南京眼”步行橋等多項世界級橋梁和國家、省、市重點工程的前期籌建、設計、施工、養(yǎng)護等管理工作,積累了豐富的經(jīng)驗,成長為一名懂設計、會施工、善管理的橋梁專家,榮獲茅以升科學技術獎橋梁大獎、首屆“中國橋梁十大人物”、江蘇省五一勞動獎章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章登精,南京長江第二大橋籌建辦公室技術部骨干,1967年出生,1989年畢業(yè)于現(xiàn)重慶交通大學結構工程橋梁專業(yè)。歷任南京長江二橋指揮部工程處副主任科員、主任科員、副處長、南京長江三橋指揮部工程監(jiān)理處處長、副總工程師、南京長江四橋指揮部副總工程師、南京重大路橋建設指揮部總工程師、南京市公共工程建設中心副主任、總工程師等職務,研究員級高工。長期從事大型橋梁和隧道工程的科研和建設管理工作,參與多項世界級橋隧和國家、省、市重點工程的前期籌建、設計、施工、養(yǎng)護等管理工作,包括南京長江二橋、三橋、四橋、五橋、“南京眼”步行橋、南京仙新路長江大橋、南京和燕路長江隧道、南京建寧西路長江隧道的等,榮獲全國勞動模范、江蘇省五一勞動獎章、江蘇省先進工作者、南京市勞動模范、2017-2018年“中國橋梁十大人物”等榮譽稱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王承江,南京長江第二大橋籌建辦公室技術部骨干,1975年出生,1996年8月同濟大學本科畢業(yè)。歷任南京長江第二大橋建設指揮部科員、副主任科員、助理工程師、團支部書記;南京長江第二大橋管理局計劃工程處主任科員、工程師、團委書記;南京長江第三大橋建設指揮部計劃處主任科員、處長助理、副處長;南京長江第四大橋建設指揮部計劃處負責人、高級工程師;南京重大路橋建設指揮部計劃處處長、副指揮長;南京市交通運輸局副局長;南京市玄武區(qū)政府副區(qū)長;南京市政府副秘書長;南京市交通運輸局黨委書記、局長;南京市棲霞區(qū)委副書記、區(qū)長等職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浩浩蕩蕩的長江水,從唐古拉山脈奔涌而下,蜿蜒曲折萬余里注入東海,橫貫東西,滋潤著<span style="font-size:18px;">重慶、武漢、南京等城市</span>兩岸肥沃的土地,也使城市南北受阻,經(jīng)濟發(fā)展和百姓生產(chǎn)生活受到影響。在新中國成立前,萬里長江無一橋。在1979年我進入現(xiàn)東南大學公路與城市道路專業(yè)學習時,萬里長江只有三座大橋。今天,上百條鋼鐵巨龍橫跨長江,數(shù)十條過江隧道靜臥江底,“橋”見“隧”見了新中國長江兩岸翻天巨變,長江兩岸百姓生活因它而變,長江南北經(jīng)濟因它而騰飛。截至2023 年12 月,長江已建成包含公路、鐵路 、市政橋梁及隧道在內(nèi)的過江通道有140 余座之多。根據(jù)《長江干線過江通道布局規(guī)劃(2020—2035 年)》,到 2035 年,將建成過江通道240 座左右,全面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保障充分、集約高效的長江干線過江通道系統(tǒng),這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橋梁、隧道集群奇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南京長江大橋是長江上第一座由中國自行設計和建造的雙層式鐵路、公路兩用橋梁。幾十年來,它以氣貫長虹的中國跨度和氣吞山河的民族氣概見證著南京日新月異的發(fā)展速度。因為從小學課本上看到了南京長江大橋,當一名橋梁工程師的美好愿望成為自己的專業(yè)選擇。感謝時代給了我這樣的機會,作為南京市交通局分管領導,有幸參與了南京長江二橋的籌建;作為兼任南京市交通集團董事,有幸參與了南京長江第三大橋、南京長江第四大橋建設的重大決策;作為南京地鐵建設指揮部領導,有幸參與了南京地鐵過江通道的規(guī)劃建設;作為南京市民,有幸見證了南京過江通道建設的輝煌歷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南京長江第二大橋(南京八卦洲長江大橋),2001年3月26日建成通車,線路全長21.337千米,橋面為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設計速度100千米/小時,由三段引線和南、北汊兩座大橋組成,其中南汊大橋為鋼箱梁斜拉橋,橋長2938米,主跨為628米,該跨徑當時居同類橋型中“國內(nèi)第一,世界第三”。</p> <p class="ql-block">2001年3月26日建成通車的南京長江第二大橋(南京八卦洲長江大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南京長江第三大橋(南京大勝關長江大橋),2005年10月7日正式通車,線路全長14.89千米,橋面為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主橋全長4.744千米,其中主橋主跨648米,索塔高215米,是中國第一座鋼塔斜拉橋,也是世界第一座弧線形鋼塔斜拉橋。</p> <p class="ql-block">2005年10月7日建成通車的南京長江第三大橋(南京大勝關長江大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南京長江第四大橋(南京棲霞山長江大橋),2012年12月24日正式通車,線路全長28.996千米,橋面布置為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跨江大橋長約5.5千米,主跨采用1418米三跨吊懸索橋方案,是中國首座三跨吊懸索橋,在同類橋型中居當時世界第三。</p> <p class="ql-block">2012年12月24日建成通車的南京長江第四大橋(南京棲霞山長江大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南京長江第五大橋(南京江心洲長江大橋),2020年12月24日通車運營,線路全長10.355千米,橋面為雙向六車道城市主干道,橋梁總長4.4千米,主橋長1796米,為縱向鉆石型索塔中央雙索面三塔雙跨組合梁斜拉橋,是世界首座輕型鋼混結構斜拉橋。</p> <p class="ql-block">2020年12月24日建成通車的南京長江第五大橋(南京江心洲長江大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南京新生圩長江大橋,2018年11月10日動工興建,2025年4月,項目所有標段全部完成交工驗收,線路全長約13.17千米,設計為雙向6車道,由跨江大橋、烏龍山隧道、南北引橋、南北接線等組成,大橋為主跨1760米的單跨整體鋼箱梁懸索橋,建成后將是國內(nèi)第一、世界第三大跨度的懸索橋。</p> <p class="ql-block">南京新生圩長江大橋,2025年4月項目所有標段全部完成交工驗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南京大勝關長江鐵路大橋,2011年1月11日滬漢蓉快速客運通道雙線正式運營,2017年12月6日大橋兩側的南京地鐵S3號線正式運營,全長9273米,主橋長1615米,其中主跨為2×336米,建成時是世界首座六線鐵路大橋,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的高速鐵路橋,也是世界上設計荷載最大的高速鐵路橋。</p> <p class="ql-block">南京大勝關長江鐵路大橋,2011年1月11日滬漢蓉快速客運通道雙線正式運營,2017年12月6日南京地鐵S3號線正式運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南京應天大街長江隧道,2010年5月28日隧道正式通車,被稱為“萬里長江第一隧”,隧道總長5853米 ,其中左汊隧道總長3825米,右汊夾江大橋長910米,隧道直徑為14.93米,截至2019年12月列全球盾構隧道直徑第二。</p> <p class="ql-block">南京應天大街長江隧道,2010年5月28日隧道正式通車,被稱為“萬里長江第一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南京定淮門長江隧道,2016年1月1日隧道正式通車,隧道全長7368米,為雙管雙層八車道規(guī)模,每個隧道內(nèi)徑13.3米,為雙向4車道,分上下2層,設計速度80千米/小時,截至2019年12月,為世界同類隧道中規(guī)模最大、長度最長、地質(zhì)最復雜的隧道。</p> <p class="ql-block">南京定淮門長江隧道,2016年1月1日隧道正式通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南京地鐵10號線,是南京地鐵第一條開通的過江線路,2014年7月1日正式運營。10號線過江隧道全長3600米,穿越長江最深處達58米,為當時我國單洞雙線最長、掘進斷面最大、水壓最高的地鐵越江隧道。</p> <p class="ql-block">南京地鐵10號線過江隧道,采用直徑11.64米的超大型泥水盾構機挖掘施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南京地鐵3號線,是南京地鐵第二條開通的過江線路,2015年4月1日正式運營。過江隧道全線長度為?3300米?,過江盾構從長江北岸始發(fā),盾構機為直徑11.57米的泥水氣壓式盾構機。</p> <p class="ql-block">南京地鐵3號線過江段從江北的柳州東路站到江南的上元門站,過江隧道全長為?3300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根據(jù)《南京市“十四五”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fā)展規(guī)劃》,到2025年,已建和在建過江通道18處21條,基本滿足跨江城鎮(zhèn)組團發(fā)展需求。</p> <p class="ql-block">到2025年,南京已建和在建過江通道達18處21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90年我到東南大學浦口校區(qū)工作時,唯一的過江通道南京長江大橋擁擠不堪,經(jīng)常影響四牌樓校區(qū)的老師到浦口校區(qū)上課,時任南京市浦口區(qū)區(qū)委書記韓慶華來浦口校區(qū)給我們鼓勁,提出要把浦口變漢口,我開玩笑跟他說,什么時候二橋飛架南北,什么時候浦口才能變漢口。1996年,為了調(diào)研踏勘南京長江第二大橋橋址,我多次沿江眺望奔騰不息的滔滔江水,體會毛澤東主席“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的遠大意境。今天,南京作為沿長江發(fā)展的特大型中心城市,曾經(jīng)江水千層浪,現(xiàn)時兩岸一刻通,浦口完全可以媲美漢口,這是令人驕傲的南京速度,這背后是南京交通建設者多年來不怕困難、勇于挑戰(zhàn)、精益求精、敢爭一流的奮斗精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彈指一揮間,三十年過去了,長江二橋籌建辦公室團隊的各位同事,有的已經(jīng)退休安享晚年,有的還在重要工作崗位奮斗。作為團隊曾經(jīng)的一員,盡管只與你們共同戰(zhàn)斗過一年,但那種刻骨銘心的記憶和敬意,一直深深地留在我的腦海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