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當西山最后一縷落日的余暉吻別天際,那抹酡紅便順著山脊的輪廓緩緩流淌,像被打翻的胭脂盒,將半邊天空染得溫柔又悵惘。暮色尚未織密,太陽歷公園的空氣里已浮動著松脂與期待的氣息,仿佛大地也在屏息,等待一場與火的千年之約。</p><p class="ql-block"> 最先亮起的是一星火光,在漸濃的暮色里像粒倔強的星子。隨即,便是焰火在空中炸開,是那么的美麗。舉著火把的人們笑著、喊著,火苗在他們手中舒展腰肢,孩子們舉著小巧的火把奔跑,火光映在他們眼里,盛著比星辰更亮的歡喜,裙角掃過草地時,帶起的風都裹著松煙的香。老人們坐在祭臺旁,看著火光中旋轉(zhuǎn)的身影,臉上的皺紋里盛著滿足的笑意,他們的目光穿過搖曳的火苗,仿佛望見了遠古的篝火——那時的先民圍著篝火計算日月輪回,用智慧凝結(jié)出太陽歷,而火,便是他們寫給天地的詩行。</p><p class="ql-block"> 火塘邊的三弦琴響起,粗獷又熱烈的調(diào)子撞在火光明滅里,立刻有人踏著節(jié)奏起舞。裙擺飛揚如綻放的山茶花,每一個轉(zhuǎn)身都帶起一串火星,與天邊殘留的最后一絲暮色交融?;鸸馓蝮轮諝?,將夜的寒涼驅(qū)散殆盡,也將陌生人的距離焐得滾燙。人們手拉手圍成圈,火把的光暈在他們肩頭流轉(zhuǎn),像一條流動的星河,而腳下的土地,正隨著舞步輕輕震顫,應(yīng)和著千百年未變的脈搏。1火苗直指夜空,恍惚間竟與西山沉沒的落日連成一線。原來這火從不是太陽的替代品,而是彝人捧在掌心的太陽,是他們對光明最虔誠的挽留,對生命最熾熱的禮贊。當千萬支火把在太陽歷公園的輪廓里燃燒,那些刻在石柱上的歷法刻度,便成了時光的琴鍵,被火光彈奏出不息的樂章。</p><p class="ql-block"> 或許,太陽歷公園的深意正在于此:先民們觀日測時,是為了讀懂天地的語言;而后人燃起火把,是為了讓這份智慧永遠帶著溫度。當最后一支火把的余燼落在晨露里,那些被火光浸潤過的時光,早已在血脈里種下不滅的火種,一如西山的落日總會升起,一如這火把節(jié),永遠年輕,永遠滾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