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7.17日 星期四。暑假盛夏期間天氣太熱了,傍晚我們突發(fā)奇想,趁著這兩天孩子們沒有課接下來又是周末,立馬找了一些衣物和洗漱用品裝好行李箱,出發(fā)!一次說走就走的自駕游成行了!</p> <p class="ql-block">車行駛近4個小時抵達承德避暑山莊景區(qū)。</p> <p class="ql-block">夜幕下的避暑山莊顯得更宏偉壯觀。</p> <p class="ql-block">在景區(qū)旁找了一個酒店下榻并去吃晚飯。</p> <p class="ql-block">7.19日星期四,清晨5:00多孩子們還在睡夢中,我倆出來吃早餐。</p> <p class="ql-block">承德安靜整潔的街道。</p> <p class="ql-block">還是我們熟悉的這家羊湯館,肉料足、味道好,大燒餅也好吃,美美的吃了一頓。</p> <p class="ql-block">9:00來到避暑山莊游覽。</p><p class="ql-block">首先進麗正門。麗正門既是避暑山莊的正門,也是正宮的正門,建于乾隆十九年(1754年)。它是個重臺城門,有三個長方形拱門入口,重臺上建有城閣三間,門前列石獅一對,左右立下馬碑各一,迎面建有30米長的紅照壁。</p> <p class="ql-block">麗正門作為皇城正門,象征我國多民族統(tǒng)一,避暑山莊則是清代皇帝避暑理政之地,融合自然山水與江南塞北風光,與周圍寺廟共筑歷史文化遺產,展現清帝處理民族關系智慧,與頤和園、拙政園、留園并稱中國四大名園。</p> <p class="ql-block">門前有御道廣場,青石鋪路,廣場南置紅照壁,與街市相界。廣場東西各立下馬碑一通,門前分設堆拔房兩座,石獅一對。進麗正門沿中軸線北行是正宮,依次是午門、正宮門、澹泊敬誠殿、四知書屋、萬歲照房、門殿、煙波致爽殿、云山勝地樓、岫云門。</p> <p class="ql-block">承德避暑山莊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北部。始建于1703年,歷經清朝三代皇帝:康熙、雍正、乾隆,耗時89年建成。是清代皇帝夏日避暑和處理政務的場所,為中國著名的古代帝王宮苑。避暑山莊占地564萬平方米,環(huán)繞山莊婉蜒起伏的宮墻長達萬米,是中國現存最大的古典皇家園林。相當于頤和園的兩倍,有八個北海公園那么大,國家5A級景區(qū)。</p> <p class="ql-block">內午門為清帝每年到承德木蘭圍場進行秋獵時舉行小型閱射之所,門上懸有康熙御書“避暑山莊”四字匾額。</p> <p class="ql-block">承德避暑山莊博物館是中國清代宮廷歷史博物館,位于避暑山莊內。這里曾是清王朝康熙、乾隆、嘉慶三代帝后駐蹕熱河,處理軍政,禮儀宴饗,政余讀書,起居游樂的主要區(qū)域。占地 5.6萬余平方米,陳列展覽面積 1.3萬多平方米,庫房1300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該館兼有地志博物館性質。館內除保存細石器和新石器時代的原始文化遺物外,還收藏有歷代歷史、民族、民俗文物和革命文物。1994年,避暑山莊博物館被評為全國地市級十佳博物館之一。同年又作為避暑山莊的重要組成部分被聯合國列為世界歷史文化遺產。</p> <p class="ql-block">澹泊敬誠在麗正門北。是避暑山莊正殿。殿內全部用楠木改修,故又稱楠木殿。面闊7間,進深3間,單檐卷棚歇山頂。殿內懸康熙御筆“澹泊敬誠”匾額。面積583平方米,窗扉、扇、平綦精雕蝙蝠、萬字、壽字、卷草等圖案,每當陰雨之季,殿內楠木濃香撲鼻。</p> <p class="ql-block">清帝每年萬壽節(jié)和舉行慶祝大典時,均在此接見國內各民族首領、王公大臣和外國使節(jié)。乾隆四十五年班禪六世自西藏山莊祝壽,乾隆即在此接見。</p> <p class="ql-block">避暑山莊博物館藏品豐富,各類文物數以萬計,其中國家珍貴文物數百件,開放了各種專館和陳列館,有清代帝后御用陶瓷館,琺瑯館,鐘表館,掛屏館,武備館,玻璃器皿館,織繡館、繪畫館等。</p> <p class="ql-block">專題展館和清代宮廷典章文物,清宮秘史,清宮習俗,慈禧生活展覽以及澹泊敬誠,四知書屋,煙波致爽,慈禧起居等復原陳列。</p> <p class="ql-block">掐絲琺瑯壇城:清(公元1644—1911年)通高51厘米,底徑33厘米。圓形壇坐,一側有銅鎏金圓環(huán),周圈飾獸面、八寶、蓮花、六字真言。壇座上有銅鎏金亭、臺、樓、閣、人物、獸、花草等,中間為象征宇宙世界中心的須彌山,上飾七層海水紋,有玉樹、樓閣、日、月、山,頂為圓形殿堂。</p> <p class="ql-block">銅鎏金掐絲琺瑯葫蘆形九佛龕:清代(1644-1911年)制作的藏傳佛教文物。佛龕整體呈葫蘆造型,主體框架采用紫檀木雕刻蝙蝠、云紋等吉祥紋樣,龕面以銅鎏金掐絲琺瑯工藝制作,造型中央分布九個葫蘆形開光龕門并鑲嵌玻璃。佛龕通高69.5厘米,厚16厘米,頂部及束腰處裝飾銅鎏金蝙蝠紋飾,龕門周邊環(huán)繞纏枝花卉與蝴蝶紋,內部供奉九尊銅鎏金無量壽佛造像。</p> <p class="ql-block">館內藏品總數21737件(套),珍貴文物數10081件(套),重要碑刻21通,歷史典籍、圖書資料28400余部冊,還保存了乾隆55年(1791)清高宗弘歷親躬修撰文字的石鼓10墩。</p> <p class="ql-block">乘坐觀光車沿著曲折的山路,去高處縱觀布達拉宮全景。</p> <p class="ql-block">避暑山莊主要分為宮殿區(qū)和苑景區(qū)(湖泊區(qū)、平原區(qū)和山巒區(qū))兩部分。苑景區(qū)又分湖泊區(qū)、平原區(qū)和山巒區(qū),宮殿區(qū)以北為湖泊區(qū)。</p> <p class="ql-block">布達拉·行宮景區(qū)位于避暑山莊正北獅子嶺南麓,由普陀宗乘之廟(建于1767年)和須彌福壽之廟(建于1780年)組成,占地25.79萬平方米。兩座寺廟分別仿照拉薩布達拉宮與日喀則扎什倫布寺建造,形成漢藏建筑藝術融合的典范,故有“小布達拉宮”和“班禪行宮”之稱。</p> <p class="ql-block">兩座寺廟分別建于清朝乾隆年間。普陀宗乘之廟始建于(乾隆三十二年),是為慶祝乾隆帝六十壽辰而建,須彌福壽之廟建于乾隆四十五年),專為六世班禪進京朝覲修建行宮兩廟均采用藏式寺廟建筑形制,融入漢族傳統(tǒng)建筑元素,形成獨特的漢藏藝術風格。</p> <p class="ql-block">普陀宗乘之廟主體建筑大紅臺高達25米,頂部鎏金銅瓦的金頂耗用黃金1.15萬兩4。萬法歸一殿采用重檐攢尖頂結構,殿內供奉藏傳佛教造像。五塔門以五色琉璃塔象征佛教五派,琉璃牌坊運用黃綠兩色琉璃構件裝飾。</p> <p class="ql-block">須彌福壽之廟妙高莊嚴殿金頂采用八條鎏金銅龍裝飾,殿內設班禪講經寶座。吉祥法喜殿為班禪寢宮,采用藏式盲窗與漢式槅扇結合的設計。琉璃萬壽塔高七層,塔身鑲嵌綠色琉璃佛像。</p> <p class="ql-block">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康熙皇帝在南方平定了以吳三桂為首的“三藩之亂”以后,便把注意力轉向北方。為了保持滿族“騎射”的民族傳統(tǒng),訓練軍隊,加強對蒙古地方的管理,鞏固邊防,維護清朝政權的穩(wěn)定,于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在距京師三百五十公里的翁牛特、敖漢、巴林、克什克騰、喀喇沁等蒙古族游牧的地方建立了木蘭圍場。</p> <p class="ql-block">為了解決沿途的吃、住、休息及物資運輸等問題,清康熙四十年以后,陸續(xù)建立了二十多座行宮,熱河行宮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建立的。由于熱河行宮處于北京與木蘭圍場的中間地帶,地勢良好,氣候宜人,風景優(yōu)美,又直達清王朝的發(fā)祥地,是清皇帝家鄉(xiāng)的門戶,還可俯視關內,外控蒙古各部,于是將這里作為眾行宮之中樞。</p> <p class="ql-block">乾隆六年(1741年)到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又繼續(xù)修建直至完工,建成的避暑山莊新增加乾隆36景和山莊外的外八廟,形成界墻內約占地564公頃,其規(guī)模壯觀,是別具一格的皇家園林,為后人留下了珍貴的古代園林建筑杰作。</p> <p class="ql-block">清朝的康熙、乾隆皇帝時期,每年大約有半年時間要在承德度過,清前期重要的政治、軍事、民族和外交等國家大事,都在這里處理。因此,承德避暑山莊也就成了北京以外的陪都和第二個政治中心。</p> <p class="ql-block">1860年,英法聯軍進攻北京,清帝咸豐逃到避暑山莊避難,在這座房子里批準了《中俄北京條約》等幾個不平等條約。影響中國歷史進程的“辛酉政變”亦發(fā)端于此。隨著清王朝的衰落,避暑山莊日漸敗落。清帝嘉慶、咸豐皆病逝于此。</p> <p class="ql-block">避暑山莊不同于其它的皇家園林,它繼承和發(fā)展了中國古典園林“以人為之美入自然,符合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傳統(tǒng)造園思想,按照地形地貌特征進行選址和總體設計,完全借助于自然地勢,因山就水,順其自然。</p> <p class="ql-block">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的寺廟,是中國古代南北造園和建筑藝術的融合,它囊括了亭臺閣寺等中國古代大部分建筑形象。展示了中國古代木架結構建筑的高超技藝,并實現了木架結構與磚石結構、漢式建筑形式與少數民族建筑形式的結合。加之建筑裝飾及佛教造像等中國古代最高超技藝的運用,構成了中國古代建筑史上的奇觀。</p> <p class="ql-block">不論是造園還是建筑,它們都不僅僅是素材與技藝的單純運用,而是把中國古典哲學、美學、文學等多方面文化的內涵融注其中,使其成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縮影。</p> <p class="ql-block">金山島建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仿鎮(zhèn)江金山寺而建。島上堆砌假山,山上筑殿,面闊五間,康熙帝御題“鏡水云岑”,循石級而上,抵達“天宇咸暢”。兩殿均被收入康熙三十六景。島上制高點北建有三層木塔,題名“上帝閣”,為清帝祭祀真武大帝和玉皇大帝之所。此島雖由人工堆砌,卻宛如天開地造??滴醯圪澠洹把鼋釉葡?,俯臨碧水,如登妙高峰上”。</p> <p class="ql-block">前面就是煙雨樓。</p> <p class="ql-block">煙雨樓坐落于避暑山莊澄湖東岸的青蓮島,通過曲橋與如意洲相連。乾隆帝南巡時因欣賞嘉興煙雨樓景致,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下旨仿建,次年竣工。該建筑選址經過精心勘測,最終確定在青蓮島這一湖心島,既延續(xù)江南園林意境,又契合北方皇家園林的整體布局。</p> <p class="ql-block">作為澄湖區(qū)域最高觀景點,登樓可俯瞰萬樹園草原景觀與熱河泉涌的獨特地貌。夏季湖面荷蓮密布,晨霧中樓閣若隱若現;秋季細雨朦朧時,遠山輪廓與建筑倒影構成水墨意境。乾隆帝曾作《煙雨樓》詩云"最宜雨態(tài)煙容處",精準概括其景觀特征。</p> <p class="ql-block">保護乾隆御題"煙雨樓"金匾原懸于主樓二層正中,1933年熱河都統(tǒng)湯玉麟之子湯佐輔將其掠至沈陽某飯店作招牌。1953年國家文物局在東北地區(qū)普查時發(fā)現該匾,經專家組鑒定后回歸原位。</p> <p class="ql-block">1998年電視劇《還珠格格》曾在此取景拍攝。煙雨樓就是小燕子的“漱芳齋”,門前的這兩顆樹就是拍攝時小燕子飛上飛下的大樹。</p> <p class="ql-block">12:00了,我們走出景區(qū),回酒店退房,開車信馬由韁的奔向河北豐寧草原百里天路(因為一直坐在車上觀看美麗的風景,所以沒停車下來拍片)。</p> <p class="ql-block">18:00我們到達七彩森林景區(qū)。七彩森林風景區(qū)在河北省承德市豐寧滿族自治縣大灘鎮(zhèn),地處壩上草原(京北第一草原)與內蒙古草原接壤地帶。</p> <p class="ql-block">我們感覺肚子餓了,在這里稍作休息,吃點羊肉串,填飽肚子繼續(xù)前行。</p> <p class="ql-block">豐年的氣溫才20度多點,能感覺出涼意了。由于沒多帶衣服,我們決定就是晚一點時間也直接開回家,以防感冒。就這樣,一次承德避暑山莊和豐寧壩上草原小游圓滿的結束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