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六月末小孫子圓滿完成了小學(xué)六年的學(xué)業(yè)。在這難得的輕松暑假,祖孫三人開啟了一場意義非凡的自駕之旅——從西安出發(fā),沿著中華大地的脈絡(luò)一路向東,直抵祖國最東端的撫遠(yuǎn)。這不僅是一次跨越千里的行程,更是一場穿越歷史與自然的文化探尋,一場心靈與山河的對話。</p> <p class="ql-block">千里之行的第一站,我們來到了山西隰縣的小西天。這里古木參天,云霧繚繞,廟宇依山而建,錯落有致。祖孫三人拾階而上,仿佛走進(jìn)了一幅立體的山水畫卷,感受著古建筑與自然山勢的和諧共生。</p> <p class="ql-block">小西天原名千佛庵,雖全寺建筑面積僅一千余平方米,卻在極其有限的空間里,建有大雄寶殿等十座殿堂。其中尤以大雄寶殿內(nèi)的明代彩色懸塑最為聞名,千手觀音、諸天神佛栩栩如生,令人嘆為觀止。</p> <p class="ql-block">千里之行的第二站,我們來到了河北邢臺的崆山白云洞。這座被譽為北方溶洞代表的景區(qū),集奇、險、深、幽于一身,仿佛是大地深處的秘密宮殿,等待著我們?nèi)ソ议_它的神秘面紗。</p> <p class="ql-block">溶洞內(nèi)造型萬千,景象壯觀,一洞盡攬?zhí)煜氯芏粗嬗^,沉淀著千嬌百媚的地貌奇景。圖中所見的是洞中七絕之一的“玉簪對寶瓶”,巧奪天工造型令人流連忘返。</p> <p class="ql-block">第三站,我們來到了山海關(guān)。這座被譽為“天下第一關(guān)”的雄關(guān),見證了六百余年的滄桑歲月,是長城與大海交匯的地方,也是歷史與現(xiàn)實交匯的見證者。</p> <p class="ql-block">老龍頭是明萬里長城的海上起點,是萬里長城唯一深入海中的一段。站在城墻上,海風(fēng)獵獵,仿佛能聽見歷史的回聲,感受到那段烽火連天的歲月。</p> <p class="ql-block">走出山海關(guān),我們的旅程正式踏入了東北大地——遼寧省。第四站,我們來到了沈陽,這座清朝入關(guān)前的都城。沈陽故宮雖規(guī)模不及北京故宮,卻別具一格,展現(xiàn)了滿族文化的獨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除了故宮,沈陽還有一座著名的歷史建筑——大帥府。這里是民國奉系軍閥張作霖及其子張學(xué)良的官邸與私宅,走進(jìn)其中,仿佛穿越回那個風(fēng)云變幻的時代。</p> <p class="ql-block">第五站,我們來到了吉林省的省會長春市。走進(jìn)“偽滿皇宮博物院”,我們不僅看到了那段特殊歷史的縮影,也更深刻地理解了民族的苦難與復(fù)興。</p> <p class="ql-block">長春是中國電影的搖籃,長影世紀(jì)城不僅展示了中國電影的發(fā)展歷程,也是一座集電影文化與娛樂體驗于一體的樂園。帶著小孫子在這里游玩,既能增長見識,也能收獲歡笑。</p> <p class="ql-block">第六站,我們來到了黑龍江的省會哈爾濱。圣·索菲婭大教堂,是這座城市最具代表性的地標(biāo)之一。百年歷史的紅磚綠頂,在陽光下熠熠生輝,仿佛在訴說著哈爾濱的過往與今朝。</p> <p class="ql-block">走進(jìn)城市,不去鬧市看看,總覺得少了點味道。于是祖孫三人又來到了哈爾濱著名的中央大街。這條中國最早建成的步行街,至今仍保留著濃郁的歐式風(fēng)情。品嘗一口馬迭爾冰棍、大列巴與紅腸,旅途的疲憊仿佛也被這異域風(fēng)情驅(qū)散。</p> <p class="ql-block">第七站,我們來到了黑龍江同江市的街津口赫哲族旅游區(qū)。這里是赫哲族的發(fā)源地之一,考古學(xué)家曾在此發(fā)掘出石斧、骨箭頭等原始漁獵工具,見證了這個民族悠久的歷史與獨特的文化。</p> <p class="ql-block">來到時正值景區(qū)擴(kuò)建,我們只能通過展廳了解赫哲族的民俗風(fēng)情。那些以魚皮、獸皮為原料制作的傳統(tǒng)服飾,不僅精美,更體現(xiàn)了赫哲族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智慧。</p> <p class="ql-block">第八站,我們走進(jìn)了撫遠(yuǎn)市的黑瞎子島旅游區(qū)。這座島嶼曾于1929年被俄國占領(lǐng),直到2008年10月4日,才有一半的領(lǐng)土重新回到祖國懷抱。</p> <p class="ql-block">如今,回歸中國的一半黑瞎子島成為一處生態(tài)旅游勝地。濕地公園內(nèi)建有2256米的漂浮式木棧道,游客可沿棧道漫步,欣賞原生態(tài)的濕地風(fēng)光,感受大自然的寧靜與靈動。</p> <p class="ql-block">第九站,我們抵達(dá)了祖國最東端——撫遠(yuǎn)市。這里隸屬于佳木斯,地處黑龍江與烏蘇里江交匯處。烏蘇鎮(zhèn)是世界上最小的鎮(zhèn)之一,卻也是國人每天最早迎接朝陽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東極廣場,又稱太陽廣場,是我國陸地領(lǐng)土最東端的地標(biāo)性建筑。站在這里,迎著第一縷陽光,仿佛能觸摸到祖國的心跳,感受到大地的脈動。</p> <p class="ql-block">祖孫三人從西安出發(fā),一路向東,穿越山西、河北、天津、遼寧、吉林、黑龍江五省一市,最終抵達(dá)祖國最東端撫遠(yuǎn)。近四千公里的行程中,我們不僅欣賞了祖國各地截然不同的自然風(fēng)光,更深入了解了不同地域的文化遺產(chǎn)與民族風(fēng)情。這是一次身體的遠(yuǎn)行,更是一場心靈的洗禮,一次與祖國山河的深情對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