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號: 21284928</p><p class="ql-block">圖 片:網(wǎng)絡(luò)(誠謝)</p> <p class="ql-block">七月流火,熾熱的大地被持續(xù)的高溫包裹著,讓人不自覺地生發(fā)煩躁。生活在城市,唯一避暑的方式,是躲在空調(diào)房里,用時間來消磨。這種與大自然的隔離,有一種郁悶的感覺時常伴隨著。這不由自主的讓我想起了大別山深處家鄉(xiāng)的夏日,想起了兒時那翠綠的觀音豆腐帶給我們的清涼。思緒回到了童年,觀音豆腐的味覺記憶,讓我頓感一絲清涼慰藉,回味無窮。</p> <p class="ql-block">我的童年,生活在大山深處。炎炎熱的夏日里,沒有可望而不可即冰棍和雪糕,更沒有西瓜和啤酒。但山里的孩子有一樣消暑的食品,是城里孩子難以享受的,那就是用一種野生植物葉子制成的觀音豆腐,大自然的饋贈,不僅送來了一絲清涼,也將碧綠的味覺鑲嵌在歡樂的童年。</p> <p class="ql-block">記憶中第一次吃觀音豆腐,是在一個酷暑難當?shù)南奶?。一次,母親神秘的告訴我,“走,跟我上山去采葉子,給你做好吃的東西”。聽說有好吃的東西,嘴巴就饞了。母親拎提著籃子,在野山坡上東找西找,我跟在后面蹦蹦跳跳。只見母親將一片片綠葉摘下,裝了滿滿一籃子。充滿著好奇,回家后,催著母親趕快做她所說的觀音豆腐,親眼目睹制作過程,期待馬上就可以吃到嘴里。只見母親將葉子浸泡在清水中,洗干凈后放在盆中,就像平時洗衣服一樣用力搓揉,一會兒的功夫,滿滿一盆葉子,變成了綠色的稀泥。被用紗布過濾搗碎的葉漿,只見母親用雙手擠壓紗布袋,一會兒的功夫,青綠的汁液了裝了一小盆。母親又鏟了一些草木灰,用清水過濾后,跟平常做豆腐的“點鹵”一樣,倒入盆中的綠液體中。放了一會兒之后,剛才還是一盆綠色的乳汁,發(fā)生了神奇的變化,凝固的觀音豆腐已經(jīng)變成像翡翠一般晶瑩。母親用刀將豆腐劃成四方小塊放在盤中,撒一點蔥末,第幾滴香油,就迫不及待的進了我的口中。好看又好吃,那涼絲嫩滑散發(fā)著樹葉特有的香氣,讓我體會到了童年的從未有過的樂趣,還時常向小伙伴們炫耀。每年夏天,母親都要做一到兩次觀音豆腐,成為我童年消暑解渴的美味佳肴。</p> <p class="ql-block">離開家鄉(xiāng)幾十年了,特別是母親離開人世后,雖然很少能吃到觀音豆腐,但它的顏色,它的清涼一直留在記憶里,也多了一份對它的關(guān)注。查閱資料顯示,有的地方也叫它神仙豆腐。這種天然美食流行于安徽、浙江一帶。它還有一個既美麗而又痛苦的傳說。傳說很久以前的時候,發(fā)生了自然災(zāi)害,饑荒成災(zāi),很多人因為缺糧而餓死。觀音菩薩救濟災(zāi)民,用楊柳枝灑甘露于人間。甘露所到之處,長出了簇簇綠樹。饑民摘葉取其汁加灰做成了“豆腐”,食用充饑,度過了饑荒。人們便將這種野生腐婢樹稱之為“觀音樹”,將做出來的豆腐叫做“觀音豆腐”。如今,有的地方將它作為特色小吃,它以成品色澤翠綠,質(zhì)地柔嫩爽滑,具有草本清香,深受人們喜愛。 </p><p class="ql-block">觀音豆腐是大自然與時光共同釀造的鄉(xiāng)愁,是母親留給我童年的最深記憶。如今,每當盛夏酷暑時節(jié),總會對觀音豆腐產(chǎn)生濃濃的思念,是味蕾的渴望,更是對流逝歲月的致敬,這份清涼會一直留在心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