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旅游圈里有句俗語:“一千年歷史看北京,三千年歷史看陜西,五千年歷史看山西”。山西位于黃河以東、太行山以西的黃土高原上。它是全國歷史文物資源最豐富的省份。據(jù)官方統(tǒng)計,山西省現(xiàn)有不可移動文物多達53875處,其中古建筑28027處,山西就是一座沒有圍墻、沒有屋頂?shù)摹按蟮厣系牟┪镳^”。</p> <p class="ql-block"> 在古建筑中我最喜歡欣賞古堡。古堡,宏偉而壯觀、莊嚴而神秘,有一種“男性”的豪邁與粗壯。古堡不僅是為了防御外來的侵略,也是顯示一個家屬的榮耀,因此,古堡在歐洲是作為歷史上的一個象征符號,密布在每一個角落。據(jù)說,僅德國境內(nèi)就有兩萬多座古城堡,平均每16平方公里就有一座。</p><p class="ql-block">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本人開始到歐洲考察、文化交流與旅游達14次之多,看到的人文景觀不就是教堂、廣場與古堡嗎?對我來說,古堡也許沒有教堂那么的神圣,卻比教堂更加神秘。古堡對我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為此我們曾經(jīng)組團分別赴英國、德國探尋古堡專線的旅行,觀賞過無數(shù)的古堡。那么我們國內(nèi)古堡的歷史與現(xiàn)狀怎樣呢?我也曾經(jīng)前后4次走訪了福建客家土樓、廣東開平碉樓,還參觀過西部羌族雕樓和西藏地區(qū)的古堡。</p><p class="ql-block"> 本次太行山之行既然來到了山西境內(nèi),理所當(dāng)然要對北方山西地區(qū)的古堡有個大體的了解,那怕來不及仔細品味。為此我們抽出2天時間探訪晉城地區(qū)的皇城古堡、郭峪古堡、湘峪古堡、上莊古堡(天官王府)、竇莊古堡等五個著名古城堡。</p> <p class="ql-block"> 山西的古跡、古建筑、古文化凝聚成了華夏文明之魂,而晉城地區(qū)的古堡可以說是山西“古”的代表景點。晉城因此稱為“古建博物館”,其境內(nèi)遺留下數(shù)百座具有顯著地域特征和建筑特色的古堡,其建筑年代上承戰(zhàn)國秦趙長平之戰(zhàn),下至明未,跨越兩千余年。據(jù)官方統(tǒng)計,晉城境內(nèi)古堡遺存共117處之多。這些古堡年代久遠、規(guī)模龐大、空間形式獨特、文化脈絡(luò)完整、時間截面清晰、歷史地位特殊,是中國保存最大的鄉(xiāng)村古堡群,是研究中國北方防御型鄉(xiāng)村聚落的活化石。享有“西方古堡看歐洲、東方古堡看晉城”的美譽。</p> <p class="ql-block"> 山西南太行之行的第十天,我們來到了晉城地區(qū)的陽城縣,在山西的眾多千年古縣中,陽城不僅有壯麗的自然風(fēng)光,還蘊藏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收藏了豐富的人文古跡。境內(nèi)矗立著“中國北方第一文化巨宅”、國家5A級景區(qū)——皇城古堡,還有國4A級景區(qū)、保存較好的明代民居建筑群——郭峪古堡、上莊古堡等,這里有“東方古堡、帝師故里”的美譽。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陽城,去探索那些令人流連忘返的古堡秘境。</p> <p class="ql-block"> 山西有兩座規(guī)模宏大的私宅,一座是曾經(jīng)參觀過的王家大院,今天來到另一座是官家宰相的府邸皇城古堡(也稱皇城相府),原名“中道莊”。皇城古堡是清文淵閣大學(xué)士、吏部尚書陳廷敬家族的故居。陳廷敬不僅在官場上聲名顯赫,更是《康熙字典》的總閱官,康熙皇帝35年的經(jīng)筵講師。因為康熙皇帝曾兩次在此下榻,有了帝王的背景,這座府邸就升級為皇城相府。</p> <p class="ql-block"> 一早我們驅(qū)車直接到皇城古堡的景區(qū)北門,司機師傅為我們省去了游客中心至景區(qū)大門30元往返的擺渡車費。景區(qū)大門為相府的御書樓,樓上還掛著康熙御匾“午亭山村”和對聯(lián)“春歸喬木濃蔭茂,秋到黃花晚節(jié)香”,彰顯陳廷敬的顯赫地位。 ?</p><p class="ql-block"> 10:00我們準時來到御書樓廣場觀賞《迎圣駕》的大型表演,重現(xiàn)康熙駕臨的場景,扮演皇帝和文武大臣的演員再現(xiàn)清代上朝前的禮儀。演員隊伍龐大,場面莊嚴隆重。</p> <p class="ql-block"> 皇城古堡分內(nèi)、外城,內(nèi)城為陳廷敬伯父陳昌言在明崇禎六年(1633年)為避戰(zhàn)亂而建。外城完工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 進門的御書樓是由陳廷敬的三子陳壯履建造的,而外城的“中道莊”城門建于明崇禎十五年(1642年),為皇城古堡正門。</p><p class="ql-block"> 踏入皇城古堡,一大一小兩座石牌坊躍入眼簾?!摆T卓倯棥彼膫€大字記錄了陳廷敬生平最重要的兩個官職——百官之首吏部尚書和都察院左都御史?!耙婚T衍澤”、“五世承恩”和下方密密麻麻的人名和官名則宣示了陳家子弟耀眼的功名成就。</p> <p class="ql-block"> 【皇城相府】面積很大,我們的游覽線路如下:景區(qū)北門入口—御書樓—中道莊門樓—石牌坊—止園—大學(xué)士第—西花園—小姐院—登城樓—春秋閣—文昌閣—藏兵洞—中華字典博物館—陳氏宗祠—世德院—陳廷敬紀念館—北門出口。</p> <p class="ql-block"> 我輕輕走來, 城堡大門緩緩打開, 仿佛邀我赴一場時光的盛宴。</p> <p class="ql-block"> 古堡內(nèi)的大學(xué)士第是陳廷敬的府邸,建于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由前院、中院、后院三部分組成,前院是客廳,中院是起居室和書房,后院則是康熙行宮,康熙皇帝曾在此居住。正北廳堂懸有康熙御筆牌匾“點翰堂”,大廳兩側(cè)展示著康熙皇帝巡游時的儀仗。</p> <p class="ql-block"> 走進皇城古堡,這里的每一磚一瓦都訴說著歷史的滄桑,每一幅畫每一件器物都承載著文化的厚重。</p> <p class="ql-block"> 古堡西側(cè)的止園是陳氏家族最大的一處園林,占地近1.1萬平方米,建成于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這里是相府主人經(jīng)常召集文人墨客飲酒作詩的場所。</p> <p class="ql-block"> 時光流轉(zhuǎn),歲月更迭。皇城古堡以其獨特的建筑風(fēng)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家族的興衰,一個時代的縮影。</p> <p class="ql-block"> 相府古堡有兩座功德牌樓,大的石牌樓建于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是陳廷敬再次任吏部尚書時奉旨而建,上面詳細記載著陳氏家族一門五代人的功名和官職,是皇城相府的標志性建筑之一,整座牌樓雄偉莊重,制作精美。小牌樓建于順治十四年(1657年),兩柱一樓式,是大牌樓建成之前陳式家族的一個主要標志。</p> <p class="ql-block"> 西花園是陳家女眷的住所,園林精致,體現(xiàn)了閨閣文化。</p> <p class="ql-block"> 西花園往北就是小姐院,這里的屋頂形式采用券棚頂,有一幅百鳥朝鳳的屏風(fēng),栩栩如生。小姐院有臺階通往河山樓。</p> <p class="ql-block"> 走出小姐樓,我們踏著層層石階攀上了相府城墻。城墻上一個個垛口,一桿桿迎風(fēng)飄揚的龍旗親密無間地交織在一起,與挨個排列著的一面面戰(zhàn)鼓,緊緊相依,組成一幅動中有靜的壯觀場景。站在城墻最高處的文昌閣,仿佛閣內(nèi)供奉的文昌帝君大手一揮,那驚破敵膽的咚咚鼓聲便會驟然響起……。</p> <p class="ql-block"> 站在文昌閣上俯瞰皇城古堡,恢弘大氣的整座城堡一覽無余,鱗次櫛比、高低錯落的房舍與高高矗立在山坡上的文峰塔遙相呼應(yīng),動靜相生,生機盎然。</p> <p class="ql-block"> 古堡內(nèi)城中間有一座河山樓,建于明崇禎五年(1632年)。當(dāng)時正值明末戰(zhàn)亂風(fēng)起云涌之時,為抵御流寇侵擾,由陳家昌言、昌期、昌齊三兄弟合力建造,高三十多米,是皇城相府中最高的建筑。樓面呈長方形,長15米,寬10米,共七層(含地下一層)。</p> <p class="ql-block"> 堡內(nèi)最大的看點是中華字典博物館,這里珍藏著中國歷代各種形制的字典共一萬五千余冊,其中包括陳廷敬等30多位著名學(xué)者奉康熙皇帝圣旨編撰的《康熙字典》。目前館中收藏的《康熙字典》各種版本數(shù)目已經(jīng)達到128種。</p> <p class="ql-block"> 博物館的鎮(zhèn)館之寶《康熙字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用“字典”命名的字書,堪稱“中華第一字典,皇家唯一版本”。</p> <p class="ql-block"> 博物館內(nèi)存有《康熙字典》原版。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由陳廷敬等三十多為著名學(xué)者奉康熙圣旨編撰一部具有深遠影響的漢字辭書《康熙字典》。該書成書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歷時六年,共收錄漢字47035個,為漢字研究的主要參考文獻之一。</p> <p class="ql-block"> 中華字典博物館還收藏不少近代字書、辭典等海內(nèi)外藏品,館內(nèi)展示了字典的演變史。</p> <p class="ql-block"> 陳氏宗祠是陳氏家族供奉祭祀祖先的祠廟,建于明嘉靖年間,兩進院落,前為祭祖堂,后為先賢祠。麒麟院是相府內(nèi)城明代早期建筑之一,原為陳廷敬祖父陳經(jīng)濟居所。門邊石獸、門前照壁均有麒麟圖案因此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 明清兩代,皇城陳氏一族共出了9個進士、10個舉人,而這9個進士中竟有6人進入了翰林院。乾隆皇帝為此特賜了一副“德積一門九進士,恩榮三世六翰林”的對聯(lián),以示恩寵與榮耀。</p> <p class="ql-block"> 走出皇城古堡府邸,不僅僅是見證一個顯赫家族的興衰,更是一段綿延數(shù)百年的家國記憶。</p> <p class="ql-block"> 我們結(jié)束了皇城古堡的參觀游覽,下午來到距皇城古堡僅300米的郭峪古堡,該古堡始建于唐初,占地面積17.9萬平方米。古堡依山傍水,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城墻雄偉壯觀,城頭雉堞林立,就像一個個忠誠的衛(wèi)士守護著這座古城。</p><p class="ql-block"> 這座古堡不僅是國家4A級旅游景區(qū)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還被古建筑學(xué)泰斗羅哲文贊譽為“中華民居之瑰寶,錐堞高城郭峪村”。</p> <p class="ql-block"> 郭峪古堡內(nèi)保留了完整的城垣城樓、官宦府邸、宅第民居、廟宇祠堂、店鋪作坊、苑囿園林、門樓影壁、水井等遺址。這些建筑不僅展示了古代建筑的精湛技藝,還見證了郭峪村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底蘊。</p><p class="ql-block"> 郭峪古堡以其獨特的明清建筑群而聞名,還是許多歷史名人的故鄉(xiāng)。是明代順天巡撫張鵬云、明末清初大富商王重新、清代刑部侍郎張爾素的故居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 我們進入古堡后,沿著中道莊首先來到始建于元代至正年間的湯帝廟,湯帝廟為全國村落廟宇中少見的九開間大殿建筑形式,尚存20米高的挑角戲臺,至今保存完好,氣勢恢宏。</p> <p class="ql-block"> 我們迎來濃郁的古風(fēng),看著幽靜的街道,踩著被歲月打磨得光滑、凸凹不平的青石板,穿過百年前的古宅街巷、老街、城墻、角樓,能感受到這里百年的風(fēng)霜,這座承載著厚重歷史的郭峪古堡,正以它獨有的方式,書寫著它那不朽的傳奇。</p> <p class="ql-block"> 登上城堡, 如入千年夢境, 歷史的記憶在腳下延綿。</p> <p class="ql-block"> 用于防御的郭峪城墻建于明崇禎十一年,城墻高20米,寬5米,長1400余米。城墻內(nèi)側(cè)建有三層密密麻麻627眼藏兵洞,故為中國罕見的蜂窩式城墻。</p> <p class="ql-block"> 郭峪千年韻,古堡天下奇。</p> <p class="ql-block"> 接著我們登上城墻,步道蜿蜒曲折,自下而上,寓意步步高升;自上而下,則預(yù)示著平步青云,前程似錦。</p> <p class="ql-block"> 抬頭望去,郭峪古堡首先以它那雄渾壯闊的姿態(tài),傲然挺立于眼前。城墻依山而建,傍水而立,開啟了三座莊嚴的門扉,迎接每一位來客。</p> <p class="ql-block"> 置身城堡, 感受童話般的浪漫。</p> <p class="ql-block"> 城堡矗立, 如夢如幻, 每一磚一瓦都訴說著古老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郭峪古堡的中道莊巍峨壯觀,豫樓雄偉險峻,斗筑居府院連綿,藏兵洞層疊奇妙,是一處罕見的明清兩代城堡式官宦住宅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 接著我們來到城內(nèi)中央的“豫樓”,該樓建于明崇禎十三年,亦為軍事防御建筑。長15米,寬7.5米,高30米,共七層,城墻上設(shè)有炮臺,城內(nèi)有地道直通城外。</p> <p class="ql-block"> 豫樓的 三層往上皆以梁檁為骨,木板為膚,蓋頂而居,溫馨與堅固并存。于七層樓頂四角則懸掛著四枚清脆的鐘鈴,它們不僅是時間的守望者,更是風(fēng)的琴弦,經(jīng)年累月,在風(fēng)的輕撫下,演奏著悠揚的叮咚之聲,穿越古今,不絕于耳。</p> <p class="ql-block"> 豫樓共有七層,第一層幽暗而深邃,單孔磚拱窯內(nèi)藏乾坤,有石碾、石磨、暗洞等,從暗洞通過石門便是通往外界的隱秘之路,第二層則五孔磚窯并立,朝東之門正中鑲嵌“豫樓”二字,乃王珩于崇禎年間親筆所題。</p><p class="ql-block"> 豫樓下的兩條磚砌暗道,如潛龍在淵,直抵城外。穿越豫樓下的地道,充滿了緊張和刺激。</p> <p class="ql-block"> 豫樓下的地道成為抵擋敵人侵略的最佳秘密藏身之地,戰(zhàn)亂年間可容納千余人避難,狹小的地道守護了家鄉(xiāng)的安寧。</p> <p class="ql-block"> 黃土高坡地道穿,龍潛暗底戶村連。</p> <p class="ql-block"> 明清兩代,郭峪古堡內(nèi)文風(fēng)鼎盛,人才輩出,一共走出了18位舉人和15位進士,加之商貿(mào)發(fā)達,民居修建成一時之盛?,F(xiàn)仍有保存完好的明代民居40院、1100余間。</p> <p class="ql-block"> 城內(nèi)獨特的明清建筑群,展現(xiàn)了古代建筑的精湛技藝,每一座建筑都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故事。</p> <p class="ql-block"> 古堡不僅是一處風(fēng)景, 更承載著歷史的厚重。</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我們來到了陽城縣內(nèi)的潤城鎮(zhèn)上莊村,這里有一座始建于宋金時期、至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的上莊古堡(也稱為天官王府)。 這里不僅是明代重臣王國光的故居,更是孕育了五位進士、六位舉人的搖籃。數(shù)百年來,青石板路上一直回蕩著“郭峪三莊上下伏、舉人秀才兩千五”的民謠,仿佛在訴說著這片土地的輝煌。</p> <p class="ql-block"> 上莊古堡的主人王國光,字汝觀,號疏庵,明嘉靖甲辰科進士。曾經(jīng)于嘉靖二十五年(1546),來我們蘇州府吳江縣出任知縣,王國光從自身艱苦樸素做起,厲行節(jié)約,堅決除掉一切不必要的開支,禁止請客送禮等應(yīng)酬活動,使社會風(fēng)氣為之好轉(zhuǎn)。再而體憐民眾疾苦,實行“量產(chǎn)賦民,量民賦役”的賦役征管政策。他毫不留情嚴懲為非作歹的首惡要犯,加之開通渠道,方便運輸,為吳江縣裁減漕運糧食損耗五萬石之多,使百姓額手稱頌。王國光首任吳江知縣,就展示了一個治世能臣的熠熠風(fēng)采。</p> <p class="ql-block"> 這里是電影《烽火別戀》和大型古裝電視連續(xù)劇《三滴血》以及電視連續(xù)劇《白鹿原》等影視劇的重要外景拍攝地。</p> <p class="ql-block"> 上莊古堡:古今建筑的奇妙融合。</p> <p class="ql-block"> 爐峰院是上莊古堡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的一組宗教廟宇,庵后山峰峭立,松柏蒼翠,狀似廬山之香爐峰,故民間對這座山有小廬山之稱。</p> <p class="ql-block"> 輕啟城門, 漫步石徑, 探尋你的童話城堡。</p> <p class="ql-block"> 上莊古堡內(nèi)的整個府第建筑規(guī)模宏大,布局嚴謹。府內(nèi)建筑風(fēng)格多樣,既有北方建筑的雄渾大氣,又融合了南方建筑的精巧細膩。那高大的門樓,雕刻精美,彰顯著主人的尊貴身份。門樓上的匾額,字跡古樸蒼勁,仿佛在訴說著王府曾經(jīng)的榮耀。</p> <p class="ql-block"> 堡,藏千年歷史,城,載家國情懷。</p> <p class="ql-block"> 連通地道藏身洞,破襲碉壕巧存兵。</p> <p class="ql-block"> 踏著歲月侵蝕的石板,穿過百年古宅街巷,感受厚重歷史的濃郁古風(fēng)。</p> <p class="ql-block"> 漫步在上莊古堡,沿途隨時可欣賞到被譽為“中國民居活化石”的元代民居。這里被古建專家稱為古村落保護的杰出典范,有“中國明代第一村”和“中華民居博物館”之美稱。</p> <p class="ql-block"> 上莊古堡也叫冢宰第,其內(nèi)部閣樓高聳,古廟森嚴,官宅豪華,民居典雅,現(xiàn)有保存基本完好的官宅民居四十余處,涵蓋了居住、宗教、祭祀、文化、商業(yè)等建筑類型。</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我們驅(qū)車來到晉城市沁水縣嘉峰鎮(zhèn)豆莊村的竇莊古堡。該古堡知名度不高,我們也是在皇城古堡游覽中才知道的。據(jù)記載,竇莊古堡是晉城沁河地區(qū)最早建成的古堡,稱為古堡的“鼻祖”。 沁河流域因地處兵家要沖,且居民殷富,自然成為起義軍的重點爭奪對象。天啟三年(1623年),曾在朝為官的竇莊大戶張五典告老回鄉(xiāng)后開始構(gòu)筑竇莊城堡。天啟六年(1626年),張五典病故,其兒媳霍太夫人主持營造。崇禎二年(1629年)竇莊城堡修建完成。</p> <p class="ql-block"> 從1631年到1644年的13年間,社會再次動蕩不安,組織混亂的農(nóng)民軍和渾水摸魚的流寇賊匪肆意燒殺擄掠,所到之處,村落被破壞得慘不忍睹,而搖搖欲墜的明王朝根本無力保護這里的百姓。當(dāng)劫后余生的人們站在慘遭洗劫的村莊上黯然神傷的時候,卻發(fā)現(xiàn)沁水縣的竇莊村總能在戰(zhàn)亂中幸免于難。這時候,“筑堡自衛(wèi)” 就成了大家的共識,有了竇莊堡成功御敵的經(jīng)驗,沁河兩岸的富商大戶紛紛出面牽頭,領(lǐng)導(dǎo)族人和村民建起城堡。于是,各村一座座古堡就像雨后春筍般冒了出來,最后形成了中國北方最大的城堡群。</p> <p class="ql-block"> 竇莊古堡,東西、南北各長均500米,修筑城墻2000余米,高約12米,墻頭寬約1.5米,城墻各拐角及城門處建有角樓、樓門。城內(nèi)分東、西、南、北四條街和四條小巷,因城堡布局形狀類似紫禁城,故當(dāng)?shù)厝怂追Q其為"小北京"。</p> <p class="ql-block"> 漫步在青石砌成的古街上,錯落有致的古建筑鱗次櫛比,無論是精美的磚雕還是細致的木雕,都流露出古樸典雅的氣息。</p> <p class="ql-block"> 竇莊古堡,不僅僅是一座建筑,它是一段歷史的縮影,一座文化的壽宅。</p> <p class="ql-block"> 竇莊,這座千年古堡,是時光的見證者,也是文明的傳承者。她以其獨特的建筑藝術(shù)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向我們展示著中華文明的璀璨光芒。</p> <p class="ql-block"> 在古堡的幽深之處,感受歲月的滄桑和歷史的厚重。</p> <p class="ql-block"> 竇莊古堡現(xiàn)存“尚書府”“九宅院”等明清大院40余處,門樓磚雕“二十四孝圖”細膩入微,堪稱晉東南民居雕刻藝術(shù)巔峰。</p> <p class="ql-block"> “天下莊,數(shù)竇莊,竇莊是個小北京”?!跋掠瓴粷裥?,出門不過街,一門通百戶,百門竄遍村”。這句話非常形象地概括了整個竇莊古城的建筑風(fēng)格。</p> <p class="ql-block"> 每一次造訪,都是一次與歷史的對話,每一次凝望,都是一次文化的沉淀。</p> <p class="ql-block"> 古堡內(nèi)大大小小的廊道、過街樓,把整個古城串聯(lián)起來,院院相通。每一個宅院的大門,都可進院堂、通街巷,街巷接著城墻。</p> <p class="ql-block"> 最后我們來到位于晉城市沁水縣鄭村鎮(zhèn)的湘峪古堡。該古堡是明代萬歷年間戶部尚書孫居相、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孫鼎相兄弟倆的故里。建于萬歷四十二年(1614年),竣工于明崇禎七年(1634年)。這座古堡沿河而建,東西長280米,南北寬100米至150米,占地面積約32500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約26800平方米。古堡以其典型的明代建筑風(fēng)格和獨特的防御功能,成為國家4A級景區(qū)。</p> <p class="ql-block"> 湘峪古堡,太行古堡之精髓,明清建筑之典范。歷經(jīng)400年的風(fēng)風(fēng)雨雨,古堡依然聳立,高高的堡頂、洞洞相連的城墻,給人以巨大的視覺沖擊。</p> <p class="ql-block"> 湘峪古堡的建筑風(fēng)格堪稱一絕,是明代建筑藝術(shù)的杰出代表。當(dāng)我們走近古堡,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那高大厚實的城墻,宛如一條巨龍蜿蜒盤旋,將整個古堡緊緊環(huán)繞其中,守護著這片古老的家園。</p> <p class="ql-block"> 走進右堡,徘徊于斯,沉浸在歲月的時光里,這里沒有喧囂,只有遠離塵世的寂靜,清閑而悠遠。</p> <p class="ql-block"> 我們進入古堡后,先登上城墻,俯瞰整個古堡的全景,欣賞古堡的整體外觀和防御設(shè)施,感受其雄偉壯觀的氣勢。然后再深入古堡內(nèi)部,穿梭于街巷之間,參觀民居建筑,了解當(dāng)?shù)鼐用竦纳罘绞胶蜌v史文化。</p> <p class="ql-block"> 湘峪古堡的外觀極為宏偉,城墻堅固,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除了震撼,就是“古老”。</p> <p class="ql-block"> 遙望城堡攬乾坤, 青山綠水掩幽途。</p> <p class="ql-block"> 城堡雄峙山河間,壁壘森嚴鎖太行。</p> <p class="ql-block"> 登頂防御城墻,360°俯瞰蜂窩狀古堡群,夕陽下磚雕箭窗泛著冷光,隨手拍拍都是大片。</p> <p class="ql-block"> 塔樓高聳觀云煙,氣勢磅礴震心田。</p> <p class="ql-block"> 湘峪古堡,山西的千年堡壘。</p> <p class="ql-block"> 湘峪古堡背山臨河,群峰環(huán)繞,蒼松翠柏,宛然如畫。東臨瀑布,西靠虎山,南山藏龍,北山棲鳳。其“山”二龍戲珠,其“水”五龍相會,故名“湘峪”。</p> <p class="ql-block"> 石階踏過歷史夢, 古韻今風(fēng)共朝暉。</p> <p class="ql-block"> 訪千年人文湘峪,探明堡暗道神奇。</p> <p class="ql-block"> 畫一樣的古堡,謎一樣的地道。</p> <p class="ql-block"> 城堡深處隱藏著怎樣的秘密?我們懷揣著好奇與勇氣,去一步步揭開它的面紗。</p> <p class="ql-block"> 巍峨的城堡,黃土高原特有的黃色調(diào),將青磚灰瓦映襯得格外醒目。蜿蜒曲折的小道串起一處處院落,那些斑駁的院墻和迷宮般的街巷,瞬間把我們拽回了金戈鐵馬的年代。</p> <p class="ql-block"> 在古堡街巷中漫步,兩側(cè)是別致的明清大院,相比皇城古堡,湘峪古堡顯得更為原始、古樸、幽靜、神秘。</p> <p class="ql-block"> 湘峪古堡依山而建,坐北朝南, 古堡前有水后有山,明清時期的古味一覽無余。</p> <p class="ql-block"> 湘峪古堡以其精美的木雕、磚雕、石雕和高層建筑為特色,被譽為“中國北方鄉(xiāng)村第一明代古城堡”。</p> <p class="ql-block"> 湘峪古堡的建筑風(fēng)格獨特,雕刻藝術(shù)精湛,每一處都體現(xiàn)了古代匠人的智慧和技藝。</p> <p class="ql-block"> 湘峪古堡,見證了歷史的滄桑,珍藏著時光的秘密。</p> <p class="ql-block"> 湘峪古堡由村內(nèi)的三個居住性堡寨和外圍的四個防御性兵寨組成,村內(nèi)的三個堡寨分別為現(xiàn)存的大寨、東寨,以及20世紀60年代被拆除的南花園。這樣的格局是受到明朝軍事防御制度的影響所建。據(jù)說,李自成曾經(jīng)攻打7天7夜都沒攻下來的這座湘峪古堡。</p> <p class="ql-block"> 夢幻城堡, 不僅是磚石的堆砌, 更是夢想的棲息地。</p> <p class="ql-block"> 當(dāng)今我們生活在塵囂滾滾、車馬絡(luò)繹的現(xiàn)代都市中,總想覓得一方靜謐之地。而古堡,便成了這紛繁世界中一處不可多得的溫婉之地,它們在歲月的長河中靜靜地佇立,雖靜默不語,卻無此壯美!</p><p class="ql-block"> 在那遙遠而神秘的山西晉城,承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隱匿著一座座古堡,它們不以浮華悅?cè)?,卻以古韻悠長、雄偉幽靜之姿,散發(fā)著清新脫俗的靈秀之氣。這一座座充滿傳奇色彩的古堡,就像一部立體的史書,記錄著往昔的風(fēng)云變幻,見證著朝代的更迭與時代的變遷。 </p> <p class="ql-block"> 我們來到太行南麓、沁河之畔的晉城,欣賞太行山水的壯美,觸摸古堡磚石的溫度。這里,每一處山水、每一座古堡都寫滿故事,每一次移步皆是傳奇。</p><p class="ql-block"> 十二天的山西南太行之旅圓滿結(jié)束,帶著滿滿的收獲開始回家了。此時此刻,回望這段美好的旅程,心中滿懷感慨與不舍,亦暗暗期許,終有一日,再赴一場八上太行之約!續(xù)寫與太行山二十多年的情緣,讓它常存記憶深處,成為我心靈永不凋謝的桃花源!</p><p class="ql-block"> 五千年很遠 山西很近</p><p class="ql-block"> 朋友 ,來吧!山西歡迎您!</p> <p class="ql-block"> 作者: 張辛題藝術(shù)簡歷</p><p class="ql-block"> 1951年生。江蘇省蘇州市人。</p><p class="ql-block"> 1977年畢業(yè)于蘇州絲綢工學(xué)院美術(shù)系(現(xiàn)為蘇州大學(xué)藝術(shù)學(xué)院),1979年結(jié)業(yè)于中央工藝美術(shù)學(xué)院(現(xiàn)為清華大學(xué)美術(shù)學(xué)院)。</p><p class="ql-block"> 現(xiàn)為中國美術(shù)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工業(yè)設(shè)計協(xié)會會員。2003至2011年曾任吳江市美術(shù)家協(xié)會主席。</p> <p class="ql-block"> 本次太行山之行的五集美篇全部完成 </p><p class="ql-block"> 謝謝您的收看與點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