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漢諾威國王格奧爾格</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五世主題(1)</b></p> (▲格奧爾格五世全家福) <p class="ql-block"><b> 格奧爾格五世是漢諾威國王、第一代坎伯蘭和特維奧特戴爾公爵恩斯特·奧古斯特一世與夫人梅克倫堡-施特雷利茨的弗里德里卡的獨生子,1819年生于普魯士首都柏林。他是英國國王喬治三世的長孫,也是維多利亞女王最長的堂弟,比維多利亞晚出生三天。所以他仍然是英國王室的成員,擁有英國王子的頭銜。格奧爾格在柏林和英國度過了童年。小時候因疾病,一只眼睛失去了視覺;1833年的一次事故后,他失去了另一只眼睛,成了盲人。1835年他被伯父威廉四世授予嘉德勛章。1837年,隨著威廉四世的去世和維多利亞的登基,自1714年起一百二十三年的聯(lián)合王國與漢諾威的共主聯(lián)邦因薩利克繼承法而結束了。格奧爾格的父親坎伯蘭和特維奧特戴爾公爵恩斯特·奧古斯特成為漢諾威國王,他成了漢諾威王儲。由于他此時已完全失明,是否有能力統(tǒng)治是個很大的問號。但他的父親仍然決定讓他繼承王位去統(tǒng)治這個國家。1843年2月18日格奧爾格王儲與薩克森-阿爾滕堡公爵約瑟夫的長女瑪麗結婚。</b></p> <p class="ql-block"><b> 德意志邦聯(lián)漢諾威王國于1855年發(fā)行的國王格奧爾格五世3 1/2古爾燈、1/7馬克、2泰勒銀幣(下圖)。直徑41.00毫米,重37.12克。正面為漢諾威國王喬治五世(又譯:格奧爾格五世1851-1866年在位)的側(cè)面頭像,背面為漢諾威國徽。</b></p> <p class="ql-block"><b> 德意志邦聯(lián)漢諾威王國于1857年為紀念格奧爾格五世加入共濟會而發(fā)行的銅章(下圖)。直徑60.00毫米,重126.00克。正面為漢諾威國王格奧爾格五世(1851--1866年在位)的側(cè)面頭像,背面為分別代表工業(yè)、科技和農(nóng)業(yè)的三位女神及發(fā)行背景和發(fā)行時間。</b></p> <p class="ql-block"><b> 以下是格奧爾格五世主要政績:- 維護國家獨立:格奧爾格五世在位期間,致力于保持漢諾威作為獨立王國的地位,抵制普魯士對德意志地區(qū)的統(tǒng)一擴張,曾在普奧戰(zhàn)爭(1866年)中支持奧地利,試圖制衡普魯士。- 推動憲法與行政改革:他延續(xù)了前代的憲政傳統(tǒng),維護1833年憲法確立的君主立憲制度,一定程度上完善行政體系,保障國內(nèi)治理的相對穩(wěn)定。- 應對民族主義浪潮:在19世紀德意志民族統(tǒng)一運動高漲的背景下,格奧爾格五世堅持漢諾威的特殊性,反對將其納入普魯士主導的統(tǒng)一進程,代表了部分邦國對“小德意志方案”的抵制。不過,1866年普奧戰(zhàn)爭后,漢諾威因戰(zhàn)敗被普魯士吞并,格奧爾格五世流亡奧地利,其統(tǒng)治也隨王國的終結而結束。</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