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天,我與先生老謝第一次走進北京市規(guī)劃展覽館,探訪北京歷史及未來規(guī)劃。</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 北京這十年變化很大,雖然我們經常來京(兒子孫子都在北京),也強烈的感覺到那種日新月異的變化。尤其是中軸線的申遺成功,讓我們對北京產生了進一步的好奇,先探路,等秋天涼快了,徒步走走北京中軸線。</span></p> <p class="ql-block"> 我們提前做了功課:北京規(guī)劃展覽館位于前門附近。是一座4層透明方樓。4層有一個多媒體展廳,定時播放錄像,而且有定時:10點、11點、14:30、15:30。</p> <p class="ql-block"> 進到館內,我們徑直上到4樓看介紹影片,免得上午錯過,等到下午2:30。</p><p class="ql-block"> 影片一共有兩段:第一段講北京建城歷史,第二段講了2035年前的規(guī)劃原則、整改細節(jié)。</p> <p class="ql-block"> 看完電影,再從一樓順序看起。一樓大廳的正面是一個銅制的沙盤,做出了北京的地理特征、等高線、原地名等的原始說明。</p> <p class="ql-block"> 北京城西北高,有燕山、太行山。東南低,是渤海和華北大平原。</p> <p class="ql-block"> 北京大學地理歷史系的主任侯仁之老先生說:這種地理特征就叫北京灣。</p> <p class="ql-block"> 一樓有兩座雕像。</p><p class="ql-block"> 一個金中都的設計者張浩的雕像。他在金代在海陵王遷都燕京時,主持修建金中都宮城。</p><p class="ql-block"> 他仿效汴京建筑規(guī)制,動用了80萬民工和40萬兵工,歷時兩年完成建設。 ?</p> <p class="ql-block"> 另一個是元大都的設計者。元大都的主要設計者是劉秉忠,郭守敬主要是處理的水系。</p> <p class="ql-block"> 一樓,是一些展板的概念介紹。</p><p class="ql-block">分了很多板塊。</p> <p class="ql-block"> 4樓的一面高墻上,掛著一塊鑄的地圖,那是這個規(guī)劃院的鎮(zhèn)館之寶~10米高8米寬,按比例做的1949年新中國成立接收的小北京城。</p><p class="ql-block"> 北京市的規(guī)劃工作都是在這個基礎上開始的。</p> <p class="ql-block"> 民國時候,遺留的滿清城市現狀。四九城,九個門,根據明清朝時期的用途,分別是水門、糧門、煤門、駱駝門等。</p> <p class="ql-block"> 解放后70多年,北京一共有6次大的規(guī)劃。</p> <p class="ql-block"> 北京城墻的拆除主要分為三個階段:</p><p class="ql-block">1915年拆除甕城與閘樓?:為修建京師環(huán)城鐵路,德勝門、安定門、朝陽門、東直門的甕城及閘樓被拆除。 ?</p><p class="ql-block">?1950年代拆除內城城墻?:從1953年開始,正陽門、崇文門、宣武門等城門陸續(xù)拆除,至1966年基本完成。 ?</p><p class="ql-block">?1960年代拆除皇城城墻?:1969年拆除西直門城樓、箭樓,1976年拆除故宮護城河外城墻。 </p> <p class="ql-block"> 目前僅存正陽門城樓、箭樓,德勝門箭樓,以及內城護城河北段等遺跡。</p> <p class="ql-block"> “一核”?指北京首都功能核心區(qū),包括東城區(qū)和西城區(qū),即原來的二環(huán),四九城。</p> <p class="ql-block"> 總面積只有92.5平方公里,人口),現在人口不到40萬。</p><p class="ql-block"> 二環(huán)里的民用建筑高度不能超過4.5米,超過的都已經拆除。怪不得我們現在來北京,不僅感覺道路通暢,而且城市的風貌漂亮多了。</p> <p class="ql-block"> 承擔國家首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和科技創(chuàng)新中心的核心功能。??</p> <p class="ql-block"> 兩翼,一是指東面通州為北京城市副中心?,北京市 政府功能。</p><p class="ql-block">? 二是南面河北雄安新區(qū)?:中央所屬非首都功能,如高校、科研機構等,打造國家級新區(qū)標桿。??</p> <p class="ql-block"> 2017年《北京城市總體規(guī)劃》首次明確該布局,2018年國務院批復一核兩翼總體規(guī)劃文件,現在已經建成,進入戰(zhàn)略進入實施階段。</p> <p class="ql-block"> 二樓,有北京規(guī)劃詳細的數據。</p><p class="ql-block"> 您知道什么叫景觀視廊嗎?</p><p class="ql-block"> 我是第一次看到這個詞。</p> <p class="ql-block"> 這是規(guī)劃的原則,以人為本,首都是全中國人民的,不僅住的舒服,還要來參觀旅游的感到中國的與眾不同。</p> <p class="ql-block"> 這是目前世界幾個發(fā)達國家首都的比較。</p> <p class="ql-block"> 三樓是一個巨大的北京市沙盤。</p> <p class="ql-block"> 東三環(huán),是兒子原來工作的地方。,比較熟悉。</p> <p class="ql-block"> 昨晚還去團結湖見了朋友。</p> <p class="ql-block">旁邊有一些 著名的文化建筑說明。</p> <p class="ql-block"> 李大釗故居,以前還沒去過。</p><p class="ql-block">只去過西山腳下的李大釗墓。</p><p class="ql-block"> <a href="http://www.h-ceramic.com.cn/1manlt34"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 font-size:18px;">假如中國沒有李大釗?</a></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這下全弄明白了,一定抽時間去學習。</span></p> <p class="ql-block"> 朝陽公園的旁邊,有個君王府,原來不知道是誰的,這里有說明。</p> <p class="ql-block"> 規(guī)劃好的四合院太美了,紅紅的石榴樹掛滿枝頭,令我不禁令人想起了魯迅先生的那句話:</p><p class="ql-block"> 在我的后園,可以看見墻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p> <p class="ql-block">二樓有一個臨時展區(qū):一些在北京的元明清的服飾特點,原來不僅是不僅民國的旗袍是北京的特色啊。</p> <p class="ql-block">五四運動,反封建反殖民,吹響了中國革命的號角,北京的愛國文化在中國獨樹一幟。</p> <p class="ql-block"> 有一個攝影展,30年代的女學生樸素又智慧。</p> <p class="ql-block"> 未完待續(xù)…</p> <p class="ql-block"> 從古都風貌到現代都市,從歷史傳承到未來藍圖,今天的參展很有收獲,讓我們感受這座千年古都的城市脈絡與未來藍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