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清晨起床后,騎上折疊自行車去鄰村的牧場,想拍點江上日出圖片,而東方遠處的蘭蔭山卻是被如蓋的烏云籠罩著,絲毫沒有想散開的意思,大概這兩天熱浪如灼,怕是把蘭蔭山曬壞了吧。</p> <p class="ql-block">看著無望,便折回騎到鎮(zhèn)上的早茶一條街。店家都已開張營業(yè),只是不在周末,游客不多,坐于店內(nèi)或塑料棚下面長條木橋上喝茶的,大多是附近村里的熟客。在游埠小館門口的食攤上,碰到同村的一位白胡須大哥,他能叫出我的名字,而我卻說不出他姓甚名誰。大哥剛吃了一碗蔥油面,騎上三輪車跟我說,再到菜場那邊喝酒去。這位大哥,因為有一腮幫的白胡須,已然成為攝友來早茶街采風(fēng)鏡頭中的焦點。他每天清晨騎著三輪車把自種的蔬菜賣給菜場的小攤販后,便會到早茶街街口的酒肆與酒友們喝酒聊天。我曾問過早上喝多少,他說3至4兩的高度土燒酒,早中晚三頓,都要喝上幾口,否則沒力氣干活。我知道,他一定是不看手機上養(yǎng)生專家的各種指導(dǎo)的,想喝就喝,圖個快樂,就這么簡單,老百姓的生活嘛,沒有那么多的講究。</p> <p class="ql-block">從早茶街騎車再去菜市場,馬路兩側(cè)及菜市場外面已經(jīng)是熱鬧的很,農(nóng)民肩挑車拉,都是剛從江里捕的河鮮及地上剛摘的蔬菜。妻子愛吃南瓜葉,特地囑咐如有買點回來,剛好有一老姐騎三輪車停在我跟前,車上一大把南瓜葉青翠欲滴,一問,說是2元1斤,如果全都拿去,總共5元錢。這要在杭州的大馬弄,恐是花15元也買不到的?;仡^看見路邊還有很新鮮的菱角賣,5元1斤,稱了2斤半,12元,又切了一大塊的冬瓜,3元錢,搞定后,騎車回家。</p> <p class="ql-block">妻子之所以愛吃的南瓜葉,主要是它從不打農(nóng)藥,且具有清熱解毒、促進消化、控制血糖等諸多功效,她的杭州一幫老姐妹每天一早都會到大馬弄搶購,過了6.30,南瓜葉便沒有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此物吃是好吃,可打理起來太費事。早餐畢,坐于院子里,光剝這莖葉上的筋絲皮,就足足用了一個多小時。分揀好后,倒入水中反復(fù)搓洗,把莖葉上的毛刺搓掉,再放開水中煮焯。一上午的時間,就這么過來了,好在對于退休老頭而言,時間已不再是金錢,也就不那么重要了。</p> <p class="ql-block">中午,啃了兩根玉米,就著剛煮的菱角花生下酒,倒也落胃,且無油膩。午休近一小時,起來再泡一杯綠茶,搬個藤椅坐于院中房屋陰影處,光著背赤個腳看雜書,倒也有些許魏晉名士的風(fēng)流。弄堂風(fēng)挾裹著熱氣,陣陣襲來,雖有汗流,倒也涼快,且自感比在空調(diào)房中愜意。偶有燕子從眼前掠過,無聲無息,棲于屋檐下看著我,似曾相識。那布谷鳥與知了在熱浪中不停地鼓噪著,究竟想要表達什么,大概只有它們自己知道。而在屋頂瓦縫中竄來竄去的一群麻雀,嘰嘰喳喳地叫個沒完沒了,倒是煩人的很。怎么說呢,或許這就是它們愛熱鬧的天性使然吧。</p> <p class="ql-block">院子里,有一株母親栽下的羅汗松,已經(jīng)結(jié)了許多細圓的松果,這是老屋基上母親留下的唯一念想。圍墻外妻子在春天種下的南瓜、艾草與蒲公英,雖然無人照料,倒也長得郁郁蔥蔥,歡快地在風(fēng)中搖曳,無拘無束,自我陶醉,大有一副你來與不來,我都在這里等你的做派。頭頂上的云朵,忽兒烏黑,忽兒雪白,前呼后擁,你追我趕,就是雨滴不下來,正應(yīng)了那句“光打雷不下雨”的諺語,一如像我祖輩像我兒時夏日的模樣。</p> <p class="ql-block">如此悠哉地坐著,忽然就想到一首佚名詩:“醉里乾坤大,壺中日月長;紅塵多瑣事,一笑付黃粱?!逼鋵?,人生是沒有那么深刻的,生活是不用那么精致的,日子是無須那么焦慮的?;蛟S,我們是該要學(xué)學(xué)白胡須大哥的心態(tài),三餐四季煙火暖,春夏秋冬皆安然,該吃吃,該喝喝,瑣事別往心里擱,把日子過得簡單從容些,才是王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