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黑冠鵑隼(學名:Aviceda leuphotes),屬于鷹科鵑隼屬,是一種中等體型的猛禽,體長約為30至33厘米,體重在178至217克之間。它頭頂那簇藍黑色的長羽,垂直挺立,格外引人注目。在中國,它被列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是極為珍貴的鳥類之一。</p> <p class="ql-block">從背部望去,它通體烏黑,唯有在陽光的照耀下,羽毛才會泛出一抹淡淡的藍綠色金屬光澤,令人驚艷。它的眼睛呈紫褐色或血紅褐色,仿佛蘊含著深邃的自然之力。</p> <p class="ql-block">今年七月,我在河南董寨拍下了這組珍貴的黑冠鵑隼育雛影像。彼時正值它們的育雛期,巢中三只幼鳥嗷嗷待哺,親鳥需輪番外出覓食。我們于午后三時許抵達拍攝點,正值酷暑,氣溫逼近四十攝氏度。由于到達較晚,早已無理想機位,我只能站在烈日下拍攝,汗水如雨般滑落,仿佛將一年的汗水都流盡。但為了記錄下這一自然奇跡,再苦也值得。</p> <p class="ql-block">幸運的是,剛架好三腳架,黑冠鵑隼便翩然而至。它口中叼著一條綠色的大蟲,仿佛是自然的饋贈。它頭頂?shù)挠鸸谠诓煌嵌认鲁尸F(xiàn)出不同的形態(tài),側(cè)面看是一根,輕輕一晃頭,便顯出三根,正面望去則為兩根,別具一番靈動之美。</p> <p class="ql-block">黑冠鵑隼育雛時由雌雄親鳥輪流外出覓食、回巢喂養(yǎng)。一只剛飛走,另一只便緊隨而至,仿佛默契的交接班。巢中始終有一只親鳥守護著幼鳥,確保它們的安全。由于雌雄羽色相近,我們無法準確分辨哪只是鳥媽媽,哪只是鳥爸爸。根據(jù)資料推測,鳥媽媽體型可能略大,因此我們將最先出現(xiàn)的那只暫定為鳥媽媽,隨后出現(xiàn)的則稱為鳥爸爸。</p> <p class="ql-block">鳥媽媽外出捕食歸來,急切地飛回巢穴,只為將最新鮮的食物送到寶寶口中。此時的幼鳥正處在最需要照顧的階段,每一分每一秒都離不開親鳥的陪伴。</p> <p class="ql-block">三只小家伙擠在巢中,張著嫩黃的小嘴,等待親鳥的投喂。它們身披潔白的絨毛,眼神中透著天真與期待,憨態(tài)可掬,令人憐愛。</p> <p class="ql-block">巢中三只幼鳥,個個精神抖擻,活力四溢,雖然尚不具備飛行能力,但它們的成長速度令人驚嘆。</p> <p class="ql-block">從這個角度望去,黑冠鵑隼頭頂?shù)挠鸸诜路鹑Π蔚聂嵊穑S風輕擺,姿態(tài)優(yōu)雅而威嚴。</p> <p class="ql-block">終于,小寶寶張嘴接住了親鳥送來的美食,那一刻,仿佛整個世界都安靜了,只剩下親情的溫暖在流淌。</p> <p class="ql-block">鳥爸爸何時歸來?它是否也找到了美味的蟲子?我們不禁開始期待下一次的交接。</p> <p class="ql-block">遠處傳來輕微的鳥鳴,仿佛是鳥爸爸歸來的信號。</p> <p class="ql-block">聽,那是鳥爸爸的聲音!它又帶著食物回來了,準備為孩子們送上一頓新的美味。</p> <p class="ql-block">果然,它來了!</p> <p class="ql-block">一道矯健的身影從遠處疾馳而來,穩(wěn)穩(wěn)落在巢邊的樹枝上。它謹慎地觀察四周,確認安全后才緩緩飛入巢中,那份警覺與責任感令人動容。</p> <p class="ql-block">黑冠鵑隼夫婦的配合堪稱天衣無縫。它們之間雖無言語交流,卻能默契地完成每一次交接。更令人稱奇的是,它們能準確判斷每只幼鳥的進食情況,一只一只地輪流喂養(yǎng),絕不混亂,仿佛天生就懂得公平與秩序。</p> <p class="ql-block">喂食完畢,鳥爸爸靜靜地守在巢中,陪伴著三只小寶貝,目光溫柔而堅定。</p> <p class="ql-block">其中一只小家伙格外調(diào)皮,總是不按“劇本”出鏡,時而探頭,時而躲藏,給我們的拍攝增添了不少樂趣。</p> <p class="ql-block">黑冠鵑隼以捕食大型昆蟲為主,尤其偏愛蝗蟲、蟋蟀、蟬、天牛、螳螂等,也偶爾捕食小型蜥蜴、蛙類、蝙蝠,甚至小鳥或鳥卵。它們常在飛行中俯沖捕獵,或從高處悄然出擊,動作迅猛而精準。</p> <p class="ql-block">它們的分布區(qū)域主要集中在南亞與東南亞,包括印度、尼泊爾、孟加拉國、緬甸、泰國、老撾、柬埔寨、越南、馬來半島,以及中國南方的云南、廣西、廣東、海南、福建、臺灣等地。在中國華南及海南,它們多為留鳥或夏候鳥。</p> <p class="ql-block">鳥媽媽又來了!在這酷熱難耐的午后,它不辭辛勞,一次次飛出覓食,一次次歸來投喂。正是這份無私的愛,讓我們得以在烈日下見證它們的身影。若非育雛所需,我們很難在白天、尤其是在最熱的時段見到它們。它們本是晨昏活動的猛禽,白天多隱匿于密林深處。但為了孩子,它們甘愿頂著烈日奔波往返。這,就是父母之愛,偉大而深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