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里斯本大教堂全稱為“圣母瑪利亞主教座堂”,是里斯本最古老的天主教堂之一,位于葡萄牙首都里斯本最古老的城區(qū)阿爾法瑪區(qū),也是羅馬天主教里斯本宗主教區(qū)的主教坐堂。</p><p class="ql-block">一,歷史沿革</p><p class="ql-block">趕源:教堂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147年,當時葡萄牙剛從摩爾人手中獨立出來,勃艮第王朝的第一任國王阿方索一世下令將原先位于此地的清真寺改建成天主教堂。</p><p class="ql-block">建設(shè):教堂的建設(shè)始于1147年,由英國十字軍黑斯廷斯的吉爾伯特主持,并在1200年竣工。采用了晚期羅馬式風(fēng)格。</p><p class="ql-block">擴建與改建:13世紀末,葡萄牙國王迪尼什一世增建了格特式回廊,14世紀,阿方索四世將后側(cè)的禮拜堂改為格特式的皇家墓室,17世紀中期,教堂增加了矯飾主義風(fēng)格的圣器室。</p><p class="ql-block">地震與修復(fù):1755年11月1日,里斯本發(fā)生了8.9級大地震,教堂的禮拜堂,皇家墓室和鐘樓上的尖塔等遭到了嚴重損壞。18世紀后期,教堂進行了震后修復(fù),并引入了巴洛克風(fēng)格的建筑形式。20世紀初,維修人員又采用了新羅馬式和新哥特式的風(fēng)格對教堂受損的中殿,鐘樓,窗戶及回廊等進行了大規(guī)模重建。</p><p class="ql-block">二,建筑風(fēng)格</p><p class="ql-block"> 如今的里斯本大教堂是多種建筑風(fēng)格的混合體。教堂的主立面依舊為羅馬式風(fēng)格,大門和鐘樓的窗戶也都是典型的羅馬式半圓拱形,但大門正上方裝飾著耶穌和12門徒的玫瑰花窗卻是哥特式風(fēng)格。進入教堂后,中殿為典型的羅馬式風(fēng)格,但位于中央的主祭壇和天花板卻是巴洛克風(fēng)格。主祭壇后方,哥特式風(fēng)格的皇家墓室里安放著阿方索四世和卡斯蒂利亞的比阿特麗斯王后的石館。</p><p class="ql-block">三,文化意義</p><p class="ql-block"> 里斯本大教堂不僅見證了里斯本的歷史變遷,還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和宗教意義。1948年,莉娜王后在主教座堂回廊的一座小堂創(chuàng)建了仁慈堂,這個天主教慈善機構(gòu)后來在葡萄牙及其殖民地扮演了重要角色。此外,近年來回廊的中央庭院進行了發(fā)掘,發(fā)現(xiàn)了羅馬,阿拉伯和中世紀時期的遺跡,為歷史學(xué)家和考古學(xué)家提供了寶貴的資料。綜上所述,里斯本大教堂是一座歷史悠久,風(fēng)格獨特,文化意義深遠的教堂,是里斯本不可錯過的旅游景點之一。</p><p class="ql-block"> 我和老伴兒利用自由活動時間先進入了大教堂進行了參觀。本來從大教堂里出來后想再進入對面的修道院參觀,但因自由活動規(guī)定的時間已到,只得去大教堂南面的一個小公園里集合。因為沒時間參觀這個修道院而感到遺憾!</p> <p class="ql-block">照片中左面是熱羅尼姆斯修道院,右面有高大鐘樓的建筑是里斯本大教堂。</p> <p class="ql-block">里斯本大教堂的外面和精美的雕刻</p> <p class="ql-block">里斯本</p> <p class="ql-block">大教堂內(nèi)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