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7.18星期四 泉州 晴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福建行-day11</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南平-泉州</b></p> <p class="ql-block">福建,是山最多的省份,乘火車就能感受到,眨眼就在鉆山洞,眨眼就在鉆山洞。</p><p class="ql-block">靠近泉州,車窗外的??都是紅屋頂。</p> <p class="ql-block">泉州,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起點,千年的歷史脈絡(luò)與文化底蘊在此交織。</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泉州的歷史,可追溯到遠(yuǎn)古,那時閩越族居民在此生息,從漁獵逐步走向農(nóng)耕。他們善造舟楫,紡織與制陶工藝也頗具水準(zhǔn)。三國東吳時,東安縣在此建立,開啟了這片土地行政區(qū)劃的篇章。隋唐五代,泉州的行政區(qū)域歷經(jīng)多次變遷,公元700年,州治遷至如今的鯉城區(qū),711年武榮州改為泉州,718年晉江縣建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唐朝時期,中原人的南遷帶來先進(jìn)技術(shù)和文化,泉州進(jìn)入興盛階段。五代時期,統(tǒng)治者重視海外貿(mào)易,以銅、鐵、陶瓷交換金貝等,使得海外交通貿(mào)易持續(xù)發(fā)展,為宋元的繁榮奠定基礎(ch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宋元時期,是泉州最為輝煌的篇章。彼時,它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起點之一,造船業(yè)與航海業(yè)發(fā)達(dá),與57個國家和地區(qū)開展海上貿(mào)易,呈現(xiàn)出“漲海聲中萬國商”的繁榮景象。1087年,泉州正式設(shè)立市舶司,標(biāo)志著其成為開放的國家對外貿(mào)易口岸 。</span></p><p class="ql-block">明清時期,因海禁,泉州的手工業(yè)在國內(nèi)占據(jù)一定市場,還因人稠地狹,泉州人大量下南洋謀生。近現(xiàn)代,泉州軍民積極參與禁煙和抗英斗爭,響應(yīng)辛亥革命,反對北洋軍閥。新中國成立后,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泉州的工農(nóng)業(yè)、交通、文教等飛速發(fā)展。</p><p class="ql-block">穿梭在泉州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歷史留下的痕跡。其中,開元寺絕對是不可錯過的一站。這座始建于唐初的千年古剎,距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是宋元泉州規(guī)模最大、官方地位最突出的佛教寺院。踏入寺內(nèi),梵音裊裊,檀香悠悠。中路主體建筑群莊嚴(yán)肅穆,大雄寶殿立柱百根,又稱百柱殿、紫云殿。殿中平列“五方佛”,斗拱間24尊“飛天樂伎”造型精美,仿佛在訴說著往昔的佛國盛景。東西兩側(cè),鎮(zhèn)國塔和仁壽塔凌空對峙,這兩座石塔是中國最高也是最大的一對石塔,歷經(jīng)風(fēng)雨洗禮,依舊巍峨聳立,它們不僅是開元寺的標(biāo)志性建筑,更是泉州的地標(biāo),見證著泉州的興衰榮辱。</p><p class="ql-block">清源山也是泉州的文化瑰寶。山上的老君巖造像,是道家學(xué)說創(chuàng)始人老子的巨型石雕像,也是中國現(xiàn)存最大的道教石雕造像 。老子慈眉善目,含笑端坐,由一塊天然巨石雕琢而成,神態(tài)逼真,線條流暢,歷經(jīng)千年風(fēng)雨,依然保存完好。在這里,能深刻感受到“天人合一”的哲學(xué)偉力,它不僅是宋代泉州官方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象征,也體現(xiàn)出泉州港口依托農(nóng)業(yè)帝國的獨特歷史文脈。</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而洛陽橋,這座橫跨洛陽江的千年古橋,凝聚著古人的智慧與汗水。它首創(chuàng)“筏形基礎(chǔ)”“種蠣固基”的造橋技術(shù),在當(dāng)時極為先進(jìn)。漫步橋上,撫摸著斑駁的橋欄,仿佛能看到當(dāng)年工匠們熱火朝天的勞作場景,以及古橋建成后,車馬行人往來如織的繁華畫面。洛陽橋不僅是交通要道,更是海絲文明的重要見證,它架起了泉州與外界溝通的橋梁,促進(jìn)了經(jīng)濟(jì)文化的交流與發(fā)展。</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泉州,這座充滿歷史韻味的城市,每一處古跡遺址都承載著厚重的歷史,每一段故事都飽含著先輩們的智慧與勇氣。它是歷史的饋贈,是文化的寶藏,值得我們細(xì)細(xì)品味、用心珍藏。</p> 泉州開元寺 2025.7.19 星期五 泉州陰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福建行-day12</b></p> 早餐-泉州美食面線糊 <p class="ql-block">酒店不帶早餐,去吃泉州美食面線糊。老板推薦套餐,AB兩種,差別只在魚肉卷還是鹵肥腸。選了A套餐,端上來的是油條剪成小段浮在碗上的模樣,蝦、肉卷、酥肉、菇、鹵蛋、肥腸都在糊糊里,咸咸的海鮮味兒,第一口好吃??。多吃幾口就有些吞不下了,最后除了菇片片,還是吃完了,很撐。</p><p class="ql-block">申先生要了白米粥,魚肉卷和鹵蛋,他一直在笑話我吃面線糊的樣子。</p><p class="ql-block">我的吃相這么難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半城煙火半城仙</b></p> 泉州清源山 2025.7.20 星期天 泉州多云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福建行-day13】福建泉州-洛陽橋</b></p><p class="ql-block"> 兩個語文老師,懷著對中小學(xué)語文課本里出現(xiàn)古跡的無比敬仰之情,出資6元,耗時四五十分鐘,堅定地從泉州古城乘車到達(dá)洛江區(qū)。</p><p class="ql-block">在烈日下,看到了這橫跨在干巴巴的洛陽江入海口上的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跨海梁式石橋——洛陽橋。</p><p class="ql-block">洛陽橋被譽為“海內(nèi)第一橋”,位于古萬安渡口,原名萬安橋。但民間慣稱“洛陽橋”,那是因這一帶的中原移民遷居此地,思念故鄉(xiāng)洛陽,將周邊山水以“洛陽”命名,比如洛陽江,因此也把此橋叫洛陽橋。擁有如此冠名權(quán)的移民,想必不是普通的人吧。</p><p class="ql-block">洛陽橋與趙州橋、盧溝橋、廣濟(jì)橋并列中國古代四大名橋。該橋始建于北宋,主持修建者是時任泉州太守的北宋名臣、書法家蔡襄,它作為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mào)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于2021年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p><p class="ql-block">去年,學(xué)校開展項目化學(xué)習(xí),在給孩子們講繪本《來建梁橋吧》時,書中就提到了此橋,印象特別深刻的有三點。一是年代久遠(yuǎn),宋朝建造;二是難度驚人,跨海大橋;三是船形橋墩,用養(yǎng)殖牡蠣來加固。</p><p class="ql-block">紙上得來終覺淺,今天實地走過洛陽橋,建立真實的長度概念,長達(dá)十米的巨型條石在腳下連接延伸,讓人難以想象900多年前的古人,如何利用潮汐浮力把巨石放上橋墩的。</p><p class="ql-block">看過了泉州城的煙火繁華,再來看這洛陽橋作為海上絲綢之路樞紐的重要意義,就顯得更加深刻。</p><p class="ql-block"> 洛陽橋作為宋元時期泉州港連接內(nèi)陸的交通要道,促進(jìn)了海外貿(mào)易與文化交融。其“筏形基礎(chǔ)”“種蠣固基”技術(shù)領(lǐng)先世界數(shù)百年,影響后世橋梁建造,是橋梁建筑的里程碑。</p><p class="ql-block">不知當(dāng)年泉州太守蔡襄,是在擁有了怎樣的建橋技術(shù)、經(jīng)濟(jì)實力與貿(mào)易遠(yuǎn)景規(guī)劃之后,才敢做出如此強大的項目方案。難怪泉州人把蔡襄巨人石像塑在橋頭,或許對于多數(shù)人來講,這比他的書法更具有敬仰之處吧!橋兩頭有很多尊花崗巖石塑像,沒有看到文字介紹,應(yīng)該是修建此橋的功臣吧。要完成這么巨大的工程,的確應(yīng)該被銘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站如東西塔,臥如洛陽橋。</b></p> 泉州-清凈寺 泉州-文廟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mào)中心</b></p><p class="ql-block">泉州府文廟,既是祭祀孔子的場所,也是傳播儒學(xué)的中心,北宋太平興國年間 976-984年)移建現(xiàn)址,是泉州精英群體的象征,這一群體在宋元海洋貿(mào)易的推動和管理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其建筑規(guī)模為東南七省之冠,體現(xiàn)了泉州作為“文獻(xiàn)之邦”“海濱鄒魯”的深厚積淀,是古代泉州文教昌盛、社會文明進(jìn)步的象征,反映了海洋貿(mào)易給泉州帶來的經(jīng)濟(jì)和文化繁榮。</p> 泉州西湖 泉州中山路 2025.7.21 星期一 漳州大雨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福建行-day14</b></p> 2025.7.22星期二 漳州大雨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福建行-day15】福建漳州</b></p><p class="ql-block"> 漳州,真正的閩南之地。</p><p class="ql-block"> 如果不是受土樓的誘惑,我們或許會放棄這福建最南端的城市。結(jié)果,聽說今天的云水謠景區(qū)土樓因大雨而關(guān)閉。其實,我們也沒有計劃今天就去。</p><p class="ql-block">來到漳州,總要花點時間認(rèn)識一下這座1300年歷史的老城吧。 </p><p class="ql-block"> 漳州被稱為“圣王故里,水仙之城”,圣王即初唐詩人陳元光,著有詩文《王鈐記》,只不過,他的文學(xué)光輝,沒有在群星璀璨的唐朝脫穎而出。文學(xué)沒有突圍,那就看看他的政績吧。</p><p class="ql-block"> 因“蠻獠嘯亂”,大唐王朝派出左郎將、歸德將軍陳政,率軍入閩。唐高宗給陳政的任務(wù)是“靖寇患于炎荒,奠皇恩于絕域”,就是希望他去確保邊境的長治久安。這陳政,就是陳元光的父親。13歲的陳元光放棄唐都長安的浮華生活追隨父親從軍于蠻荒之地。他父親病逝之后,他子成父印,繼任統(tǒng)帥,表現(xiàn)出了非凡的軍事才能,很快就控制了局面。在武則天垂拱二年(公元686年),陳元光上奏朝廷,說這地方“江臨漳水,實乃建名之本”,要想穩(wěn)定局勢,就要設(shè)立州縣。武則天大喜,回復(fù)中說“州曰漳州,縣曰漳浦”,不僅表揚陳元光的功績,還同意設(shè)一州一縣。</p><p class="ql-block">現(xiàn)今的漳州主城是經(jīng)過三次遷徙,直到唐德宗貞元二年(公元786年)才搬遷到今天的九龍江下游北岸,這也是現(xiàn)在的漳州主城不見漳江的緣故。 </p><p class="ql-block"> 漳州的松州書院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是陳有光的兒子陳珦創(chuàng)辦,這是全國創(chuàng)辦最早的書院之一?;⒏笩o犬子,人生的功績不只是在戰(zhàn)場,長治久安還在于文化的進(jìn)步!</p><p class="ql-block"> 漳州人才輩出,那高立的探花牌坊可以不去深究了,但許地山、林語堂、楊騷等文學(xué)大家還是耳熟能詳?shù)陌伞?lt;/p><p class="ql-block">有人說,廈漳泉旅游攻略就是:泉州玩,漳州吃,廈門看。女兒推薦小紅書里漳州的美食,今天早晨去吃了蚵仔煎,就是油炸的和了雞蛋??和紅苕粉的蚵仔吧。第一口爽脆,真的好香[色]多吃幾口就有些膩了,蘸了辣椒醬吃還行。吃到最后,真的膩了,油膩加海鮮的腥[閉嘴]中午去吃了抖音推薦的古城邊上的喵小廚大腸魚,川味水煮魚+海鮮的雙拼,味道很適合我們。只是年輕人的店兒,就餐環(huán)境的整潔度不夠,碗筷都是一次性的[捂臉]估計是個靠外賣維生的店吧。</p><p class="ql-block"> 最開心的是在中山公園里撿了一個剛掉下來的芒果??,好大的一個,我倆給吃了,好吃??</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夜拍</b></p> 2025.7.23星期三 漳州多云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福建行-day16-漳州云水謠</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