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人活著 </p><p class="ql-block">?擇一事成癖 </p><p class="ql-block">?擇一好終老 </p><p class="ql-block">?足矣!</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 微妙畫境</p> <p class="ql-block">這個假期,想做一件有意思的事情…</p><p class="ql-block">?買了三本冊頁,我準備將她們一一添滿,每一幀都在思量之后,精心打造,想展現出屬于自己風格的作品來</p><p class="ql-block">?慢慢來,我不急…</p> <p class="ql-block">至拿起毛筆,應該有六年的時光了,從起初的情有獨鐘到現在的不忘初心,我把學習書法的精力都放在了小篆這一書體上。</p><p class="ql-block">從秦到唐,再到宋,乃至偶爾也臨習的清代小篆,一切都是我不斷去汲取的對象,尤其是秦至唐這兩個時期的所謂“鐵線篆”是我研習的方向。</p><p class="ql-block">?從李斯到李陽冰,從臨摹字帖到一點點的去嘗試創(chuàng)作,慢慢的體會到筆法和字法,要融入創(chuàng)作中的生僻字,在打磨過程中,深深感受到要想寫出一幅作品的不容易…</p><p class="ql-block">?我懷念,我的心臟曾因被這古老的文字狂跳的節(jié)奏,那顫顫巍巍拿到筆臨摹的“四不像”的狼狽…</p><p class="ql-block">?我懷念,那刻于石碑曾被千萬人膜拜、唏噓的文字在刀痕之下的碰撞,鐫刻著于靈魂共鳴的韻味…</p> <p class="ql-block">人們一直對“鐵線篆”的認識似乎都停留在最基礎的認知,因此很多人會把“鐵線篆”當成線的基礎訓練來對待,把<span style="font-size:18px;">篆書的學習也僅僅是線質的訓練。</span></p><p class="ql-block">?有人問:什么是“鐵線篆” ?什么又是“玉箸篆”?它們有何區(qū)別</p><p class="ql-block">?我只能膚淺的回答:粗細的程度不同</p><p class="ql-block">?有人問:小篆除了結構對稱?還有什么特點呢?</p><p class="ql-block">?我也只能膚淺的說:篆書尤其是“鐵線篆”同樣存在著行草書所體現出來的錯落、大小、疏密等結構關系。</p><p class="ql-block">?有人問:筆法就是中鋒用筆,似乎對別的書體幫助不大?</p><p class="ql-block">?我身邊學習篆書的人寥寥無幾,但對于學習篆書的群體來說,更多人相信“篆書對行草書的線質提升很有幫助”</p> <p class="ql-block">書法不僅僅是寫字,也是綜合審美的藝術。</p><p class="ql-block">?從<span style="font-size:18px;">字距行距上下的留白,</span>紙張的配色,章法的布局,還有鈐印題簽題跋的細節(jié),都需做到無懈可擊,我在自己的想象空間里設計著…</p> <p class="ql-block">習字一年心得感悟 </p><p class="ql-block">閑暇之余 ,拿起了筆 描描寫寫...</p><p class="ql-block">有些東西都是一點點接觸才發(fā)現其中的奧妙</p><p class="ql-block">于五體書法中 ,我對小篆情有獨鐘 ,艷羨既具圖案之美 ,又有那種飛翔靈動之勢 ,堅勁暢達 線條圓潤 ,結構勻稱 ,點畫粗細均勻的字體深深打動著心扉 ,那種初觸書法藝術 ,又在莽山書院這個氛圍融洽 、環(huán)境優(yōu)雅的大集體中, 磨礪性情的同時又被墨友們鼓勵影響著 ,實乃有幸!</p><p class="ql-block">最近看了自己寫的 ,卻悲哀地發(fā)現 我自己只是學了個字形相似而已, 對于書法內在的神意卻毫無所得 (那個出書我怕是羞于參與了 )</p><p class="ql-block">很感恩流過妙手滴那些字 ,因為有了他們的陪伴 ,生活多了一份樂趣與執(zhí)著 …</p> <p class="ql-block">亦希望有朝一日也會有一幅字可入眾人的慧眼 妙只想這樣繼續(xù)的行走在其間.....</p><p class="ql-block">?我喻我以長青 ,我擁此春待亭亭。</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未完待續(x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