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font color="#ed2308"># 西夏王陵景區(qū)</font></b></h1> 西夏王陵--東臨銀川平原,西傍賀蘭山。 西夏陵是黨項族建立的西夏王朝(1038-1227)的歷代帝王陵以及皇家陵墓。 占地58平方公里,分布9座帝王陵墓,200余座王侯勛戚的陪葬墓,是現存規(guī)模最大的西夏文化遺址。 西夏王陵規(guī)模宏偉,布局嚴整,有東方金字塔之稱。 3號陵塔復原示意 <p class="ql-block">景區(qū)車沿途視頻</p> 西夏陵的陵塔、闕臺等采用近似圓形的建筑形象,不同于中原傳統的矩形平面形制。 陵城四面均有城門 遺存的墻體 獻殿是舉行隆重祭獻儀式的場所 墓道上方有隆起封土,推測是斜坡式墓道。 <h1><font color="#ed2308"><b># 西夏陵博物館</b></font></h1> <h1><b><font color="#ed2308">* 西夏歷史</font></b></h1> 黨項族是古代西北族群,屬西羌族的一支,原居住在今四川、青海、甘肅三省區(qū)交界地帶。<font color="#167efb">漢朝時,羌族大量內遷至河隴及關中一帶。</font><font color="#b06fbb">他們以部落為劃分單位,以姓氏作為部落名稱,逐漸形成了著名的黨項八部,</font><font color="#39b54a">其中以來自鮮卑族的拓跋氏最強。</font> 隋朝建立后,黨項部落降附于隋。<font color="#167efb">唐朝初年,因受吐蕃的侵擾,請求內遷,被安置于甘肅和陜西。</font><font color="#b06fbb">唐末,夏州黨項首領拓跋思恭率部參與平定黃巢起義,因功被唐王朝封夏國公,授定難軍節(jié)度使,賜李姓。</font><font color="#39b54a">從唐末經五代到北宋初,受到中原王朝所封的夏州拓跋氏藩鎮(zhèn)割據,勢力逐漸強大。</font> <b><font color="#b06fbb">西夏建國:</font></b><font color="#167efb">1032年,李元昊繼承王位,去唐、宋所賜李、趙姓,改姓“嵬名”,建立西夏國。</font>開始使用黨項紀年,銀川市為國都(興慶府)。 頒布禿發(fā)令,設立中書省、樞密院、三司等中央行政、軍事機構,創(chuàng)制西夏文字。 西夏建國初期疆域圖 西夏在近200年的時間里,與宋、遼、金進行了多次重大戰(zhàn)役。 戰(zhàn)爭使西夏疆域不斷變化 西夏帝王傳十主,歷190年。 蒙古大軍六進西夏,<b><font color="#b06fbb">1227年西夏滅國。</font></b> 西夏仿照宋朝建立中央官制,設中書省和樞密院,分掌文武兩班。 西夏實行兵民合一的軍事制度,成年男子平時農牧生產,戰(zhàn)時則為士卒。地方軍隊由部落首領統領本部落兵馬。 貼身軟甲 <b><font color="#b06fbb">西夏儒學教育:</font></b>大力推行儒學教育,設立多種類型的學校,推行科舉制度。 <b><font color="#b06fbb">西夏文字:</font></b>以黨項語為基礎,仿借漢字的造字方法而創(chuàng)制的。西夏文字屬表意性文字,字體方正,共有6000余字。 <b><font color="#b06fbb">西夏語音:</font></b>黨項族民族自己的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 <b><font color="#b06fbb">西夏繪畫:</font></b>在承襲中原傳統繪畫風格的同時,吸取回鶻、吐蕃,藏傳佛教密宗的藝術成就,融入本民族的習俗,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風格。 <b><font color="#b06fbb">西夏宗教:</font></b>黨項人奉行自然崇拜和鬼神信仰,巫術流行。西夏建國后,統治者大力提倡佛教,形成以佛教為主,佛教與道教、原始宗教并存的局面。 <h1><b><font color="#ed2308">* 博物館里的“西夏王陵”介紹</font></b></h1> 西夏陵擇地選址、陵區(qū)格局、帝陵布局、埋葬習俗、建筑形制,展現了黨項族統治者對中原王朝陵寢制度的借鑒和吸收,并根據自身民族傳統文化觀念,進行了創(chuàng)造性的改造。 西夏陵陵塔以夯土為建筑主體結構,整體比例粗壯,接近中國西北地區(qū)早期構造特征。 <b><font color="#b06fbb">力士志文支座:</font></b>在3號陵發(fā)掘出用以支撐石碑碑身的力士志文支座,其造型渾厚淳樸,兼有突厥石人、佛教力士的風格。 <b><font color="#b06fbb">3號陵:規(guī)模最大建筑形制獨特的西夏帝陵</font></b><br>其陵域由4座角臺界定,呈梯形,面積達16萬平方米,由陵城、月城,以及碑宮、闕臺等陵城外的建筑組成。 <b><font color="#b06fbb">帝陵朝向與山體關系:</font></b>西夏陵受中國傳統陵墓選址理論影響,西倚賀蘭山、東眺黃河,呈背山面水之勢,地勢高敞,面向開闊,氣勢恢宏。 6號陵考古發(fā)掘現場 在中國古代漢文化中,“闕”是區(qū)別等級的標志,三出闕代表著最高等級。<font color="#167efb">西夏陵現存規(guī)模最大的3號陵,其陵城在陵城門、陵城轉角處采用了“闕”的建筑,</font><font color="#b06fbb">且為最高等級的三出闕,以顯帝王權威。</font> 西夏陵取消了北宋帝陵位于鵲臺與石象生之間的成對乳臺,以碑亭替代。 <font color="#167efb">美女在向老外介紹西夏王陵</font> <h1><b><font color="#ed2308">* 西夏陵出土文物</font></b></h1> 西夏陵出土文物眾多 西夏陵出土的套獸 6號陵墓出土的“人骨”和“動物骨髓” 陵墓出土的西夏“銅牌”和“銅印” 陵墓出土的“迦陵頻伽”,又名“妙音鳥”,佛國世界里的一種神鳥。 同時期王朝的瓷器對比 同時期王朝的佛塔比較 同時期王朝的官印對比 <b><font color="#ed2308">千年西夏陵,一部黨項史。</font></b><div><font color="#b06fbb">2025年7月11日</font>,在法國巴黎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7屆世界遺產大會通過決議,<font color="#b06fbb"><b>正式將“西夏陵”列入《世界遺產名錄》!</b></font><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