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人人操人人叉|色五月婷婷俺也去|久热福利在线视频|国产一区在线资源|日本无遮挡一区三区|操碰免费在线播放|国内A片成人网站|黄片无码大尺度免费看|欧美亚洲一二三区|8090碰人人操

童年趣憶——捉知了猴、逮知了

汪硯秋

<p class="ql-block"> 童年趣憶——捉知了猴、逮知了 </p><p class="ql-block"> 汪硯秋 </p><p class="ql-block"> 記得小時候,每到夏天,我最喜歡做的事,就是捉知了猴和逮知了。 </p><p class="ql-block"> 知了的學名叫蟬,因能發(fā)出類似于“知了”的聲音,故其俗名被稱作知了。這只是一般的叫法,各地還有各自不同的叫法。 </p><p class="ql-block"> 并非所有的知了都會發(fā)聲,只有雄知了才會發(fā)聲。知了的發(fā)聲,來自雄知了胸部的一對鼓膜,靠肌肉收縮使鼓膜高速振動而發(fā)出聲音。雌知了沒有鼓膜。 </p><p class="ql-block"> 知了喜熱,盛夏暑熱時節(jié),是知了最得意的時候。伴著熱風,陣陣蟬鳴,不絕于耳。蟬鳴聲雖有些聒噪,讓人稍嫌,可若沒有蟬鳴聲,夏天似乎少了些本該有的味道。 </p><p class="ql-block"> 知了是成蟲,它的蛹(嚴格講,應(yīng)該叫成年的幼蟲)的名稱,各地叫法不一。河北省一帶將蟬蛹稱作知了猴。知了的幼蟲在地下生存多年,靠吸食植物的根汁長大。據(jù)資料說,全世界有兩千多種蟬。不同種屬的蟬,在地下生存的時間不一樣,有三、五、七年不等,最長的達十七年,但都是質(zhì)數(shù)年。以避免同一年出現(xiàn)暴發(fā)性地蟬災,從而減少蟬的生存壓力。這也是大自然的一個杰作。 </p><p class="ql-block"> 當知了猴長夠了年份,在生物鐘的作用下,它便從地下深處掘洞慢慢向地表爬升。當它到達地表,有光線從洞孔射入時,本能使它知道現(xiàn)在還不是出洞的時候。于是它停止掘洞,并退回一段距離,潛伏在洞內(nèi),等待天黑。 </p><p class="ql-block"> 在幾十年前,盛夏的傍晚,人們除了在院子里乘涼聊天外,幾乎沒有其他的什么休閑內(nèi)容。捉知了猴就成了一項男人和孩子們在夏季傍晚時的娛樂活動。 </p><p class="ql-block"> 天還沒暗,就有人來到公路邊的樹下找知了猴了。這時知了猴還沒出來,他們找的是知了猴洞。從洞中捉知了猴,這需要經(jīng)驗。樹下已有的、能插進手指的圓洞,是知了猴洞,但那是空洞。要找那些約黃豆粒大小且邊緣不規(guī)則的洞口,這樣的洞口里面肯定有知了猴。撥開洞口的土,用一個細枝伸入洞內(nèi),能感覺到知了猴在抓攀,慢慢提起細枝,便帶出了知了猴。 </p><p class="ql-block"> 天色暗下來后,知了猴便破洞而出。知了猴雖有一身硬殼,但我猜想它應(yīng)該有視覺,要不,它們怎么知道樹在哪兒呢。知了猴順著樹干向上爬,這時是捉知了猴的最好時機。捉知了猴的人,大都拿個大口瓶子,把捉到的知了猴收在瓶子里。忙活一晚上,多則能捉到幾十只,少則幾只。 </p><p class="ql-block"> 那個年代,家屬院里都是住平房,且能養(yǎng)雞,捉到的知了猴都給自家雞“改善生活”了。有時捉的特別多時,也會把知了猴用鹽水腌一下,然后用油炸著吃,味道很不錯。但做過兩次后,父母就不讓做了,嫌太費油。 </p><p class="ql-block"> 現(xiàn)在在山東、河南等地,油炸知了猴是一款很有特色的下酒菜,很受食客的青睞。由于市場需求量大,野生的知了猴遠遠滿足不了市場的需求,從而衍生出了人工培育知了猴的行業(yè)。前幾年有電視報道,山東有兩個兄弟承包了幾百畝河灘地,全都種上了樹,樹下培育知了猴。一到夏季知了猴大量出土時,他們便雇人撿拾知了猴。這些人頭帶頭燈,手提塑料桶,在幾百畝的河灘樹林里穿梭。林地里人頭攢動、燈光閃爍,場面極為壯觀。為了防止知了猴爬向樹的高處,他們在樹干約一米高處纏繞上光滑的塑料膜,知了猴爬到此處便爬不上去了,都滑落到樹根,很方便撿拾。這兩個兄弟很得意地對電視記者說,旺季時,他們每天能收獲數(shù)千斤知了猴,銷路很好。暫時銷不出去的都冷凍了起來,現(xiàn)在冷庫里已存儲了六十多噸,供全年銷售。 </p><p class="ql-block"> 據(jù)說,知了猴的培育、養(yǎng)殖、及加工、銷售,已形成了有規(guī)模的產(chǎn)業(yè)鏈。</p><p class="ql-block"> 知了猴羽化時蛻出的外殼叫蟬蛻,俗稱知了猴皮,是一味中草藥。1970年的暑假,在我得知,廢品收購站也收購知了猴皮時,我決定利用這個暑假,收集知了猴皮,開始了我的“暑假打工”。 </p><p class="ql-block"> 收集知了猴皮的工具很簡單,一根竹竿,一個布袋。布袋上有兩個提帶,一個提帶掛在脖子上,布袋敞口垂于胸前。拎著竹竿,沿著郊區(qū)公路兩側(cè)的樹,邊走邊看??吹接兄撕锲?,用竹竿一捅即可,撿拾放入布袋內(nèi)。收集過程很簡單,但要注意不要弄碎了知了猴皮,碎了就不能賣了。 </p><p class="ql-block"> 離我們居住的家屬院三四里遠,有兩處解放軍的駐地,我們稱之為兵營。兵營四周的大路兩旁有樹,那里的知了猴皮較多,每次我都去那里找知了猴皮。隔著兵營的圍墻,能看到里面的樹上有很多知了猴皮,看的甚是眼饞。還好,有幾次,圍墻里面的解放軍叔叔知道了我收集知了猴皮的意圖后,主動幫我收集知了猴皮,大大增加了“產(chǎn)量”。 </p><p class="ql-block"> 經(jīng)過一個暑假的辛苦收集,我終于攢了整整一面袋的知了猴皮。拿到廢品收購站,賣了4.28元。手里攥著這4.28元,心里興奮的不得了,這是我第一次成為“有錢人”。在回家的路上,我第一次花一毛二分錢,為自己買了個甜瓜吃,算是對自己這一暑假辛苦的犒勞。其余的錢都交給了家里。 </p><p class="ql-block"> 我們小的時候,不像現(xiàn)在的孩子們,有各種各樣的電子游戲可玩兒,別說電子游戲,連電子倆字都沒聽說過。無事可做的小伙伴們常常一起去逮知了。逮知了的方式有許多種,徒手捉、馬尾套、彈弓打、面筋粘。 </p><p class="ql-block"> 徒手捉或馬尾套,其得手率極低,偶爾能逮到一兩只。彈弓打雖然能增加斬獲,但得到的獵物尸首不全,面目全非。而用面筋粘,省時、省力、捕獲率高,是一種最為“先進”的逮知了的方法。 </p><p class="ql-block"> 從自家的面柜里偷抓一把白面。那時家家糧食不夠吃,若被家長知道了用白面粘知了是要挨揍的,所以要偷拿。那時各家都沒有自來水,自來水都在街道上,是公用的。把面粉拿到公共自來水管處,小心翼翼地把面粉和成面團,然后用水輕輕揉洗。淀粉被水沖洗掉,剩下的便是面筋了。找一個廣口小藥瓶,里面放些水,把洗好的面筋放進去。 </p><p class="ql-block"> 粘知了的竹竿就是普通的竹竿,盡量長些,前端較細。再準備一個裝知了的小布袋。有了面筋、竹竿、小布袋這三樣東西,這就可以去粘知了了。 </p><p class="ql-block"> 知了是靠吸食樹汁維持生命的,它也挑食,它喜歡吸食柳樹汁,所以柳樹上的知了特別多。 </p><p class="ql-block"> 粘知了要兩個人一組,相互配合,效率會高。 </p><p class="ql-block"> 先選定一棵知了叫的震天響的粗大柳樹,樹小了不行,樹小了爬樹時樹會晃動,知了都被晃跑了。一人先爬上樹,騎在主杈處坐穩(wěn)。下面的人把竹竿遞給樹上的人。 </p><p class="ql-block"> 樹上的人,在竹竿的前端纏繞上一塊蠶豆大小的面筋,手握竹竿,由近及遠粘爬在樹枝上的知了。用竹竿端頭的面筋團慢慢靠近知了的翅膀,只要碰上,知了就會被牢牢地粘住。之后,退回竹竿,抓住知了,用手分離開,掐斷知了的翅膀,投給樹下的人。樹下的人撿拾起放入小布袋內(nèi)。 </p><p class="ql-block"> 樹上的人重復著粘知了的過程,幾乎是每粘必中。但要注意兩點,一是面筋團每次都有損耗,損耗到一定程度時要補充。二是面筋團外表皮不能過干,干了就沒有粘性了。這兩點往往是同時出現(xiàn),所以要及時更換新的面筋。 </p><p class="ql-block"> 當樹上的知了多且密時,時常會一竿同時粘住兩個知了。每次去粘知了,斬獲不一,少則幾十個,多則上百個。記憶中,我最多的一次粘了二百多個知了。 </p><p class="ql-block"> 一定會有人想問,粘來的知了干什么用。干什么用,用來喂雞。我家養(yǎng)了四只母雞,每次粘回知了后,雞都享受這饕餮大餐,吃的鼓鼓的大嗉子垂在胸前。在那個物資貧乏的年代,雞蛋都是憑票證供應(yīng),每人每個月半斤雞蛋。這四只母雞,每天可貢獻三四個雞蛋,這是我不辭辛苦粘知了的動力來源。那個年代,要是能吃上一頓烙餅炒雞蛋,那簡直是神仙過的日子了。 </p><p class="ql-block"> 這都是五六十年前的事了。如今,社會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顯著的提高,早已沒人把吃頓炒雞蛋當回事了。 </p><p class="ql-block"> 夏天的熱風吹過,窗外的樹上,蟬鳴依舊。 </p><p class="ql-block"> 蟬鳴聲沒變,可當年那個粘知了的少年,已變成了古稀老人,早已不能再爬樹逮知了了,只能慢慢地講述幾十年前粘知了的故事了。 </p><p class="ql-block"> (寫于2025年7月)</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