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文/梁金寶</p> <p class="ql-block"> 銀發(fā)一族的旅行,向來為人們所津津樂道。為什么要常出去旅行?結(jié)合我十幾年的不斷旅行與多維度的思考,淺談一二愚見。純屬一己之見,當(dāng)求同存異!</p> <p class="ql-block"> 旅行的意義早已超越了簡單的游山玩水,它如同一場多維度的生命洗禮,在腳步丈量世界的過程中重塑著我們的靈魂;在陌生的場景中重新認(rèn)識自己;在旅途中發(fā)現(xiàn)未知、重新認(rèn)識已知……</p><p class="ql-block"> 每一次出發(fā),都是打破舒適圈的催化劑;都是嶄新生活的開始;都是一次心靈的修行與世界的深情對話;都是重新定位人生坐標(biāo)的契機(jī)。</p> <p class="ql-block">熱愛旅行的人,必然有著與眾不同的生活態(tài)度。只要走出去,可能改變你的心態(tài),讓你看到外面不一樣的世界;可能改變你的生活,讓你的世界和別人不一樣。</p><p class="ql-block">當(dāng)你站在窗口看著喧囂的街景,只有片刻的新奇。如果你不出去走走,家就是你的整個世界;走出去,整個世界就是你的家。</p><p class="ql-block">說實話,一成不變的生活,真的很無趣。但是,旅行便可改變這一切!</p><p class="ql-block">可以說,每一次出行,都是對平淡生活的一次越獄。</p> <p class="ql-block">異鄉(xiāng)的風(fēng)物,最是醒人耳目。南方的雨,北方的雪,東海的浪,西域的沙,各具性情??磻T了自家門前的老槐樹,忽見異木參天,才知樹木原可以這樣生長;吃慣了家鄉(xiāng)的咸菜,偶嘗他鄉(xiāng)的苦茗,方覺滋味竟有這般層次。人的眼界便在這比較中漸漸開闊了。</p><p class="ql-block">久居一地,便如井底之蛙,以為天只井口大,地只方寸寬。每日所見,無非是幾副熟面孔,幾處舊光景,久而久之,竟連思想也生了銹。出去旅行,就是要跳出這口井,看看別處的天是何形狀,地是何顏色。</p> <p class="ql-block">旅行,是生命的饋贈,讓平凡的日子變得熠熠生輝。</p><p class="ql-block">旅行,</p><p class="ql-block">可以教會你從無字處讀書,走向世界,擴(kuò)大視野,豐富自己;</p><p class="ql-block">可以教會你謙卑,以一種全新方式感受世界;</p><p class="ql-block">可以讓你不斷成長,成為與以往不同的自己,一個更好的更成熟的自己;</p><p class="ql-block">可以讓你去追求夢想,不斷向前,去改變一成不變的生活,去提升自己的人生高度;</p><p class="ql-block">可以讓你到大自然中吸收天地之氣,強(qiáng)身健體;</p><p class="ql-block">可以使你有機(jī)會品嘗到各地各種各樣的美食,既能了解不同地方的風(fēng)土人情和歷史文化背景,感受當(dāng)?shù)厝说纳罘绞胶颓楦?,又讓你的旅行更加有滋有味,更加難忘和有意義。</p> <p class="ql-block">旅行的魅力不僅在于欣賞美景,同時也能擴(kuò)大自己的朋友圈。旅途中會遇見不同的人,聽到不同的語言,遭遇到奇奇怪怪的事;需要克服種種困難,這些都會給你帶來快樂。</p><p class="ql-block">在旅行中,這個奇妙的世界總是會發(fā)生著各種各樣奇妙的事情。因而你會很容易遇見驚喜,遇見不一樣的美妙故事、美麗風(fēng)景和難忘美食。</p> <p class="ql-block">銀發(fā)一族對未知的恐懼、對舒適的留巒,往往會阻止我們踏上新的旅程??僧?dāng)你走不動、躺在病床上的時候,會留下后悔的眼淚。</p><p class="ql-block">有句話說的好,大自然是最溫柔的療愈師。大海的寬闊、草原的廣袤、秋葉的搖曳、雪山的寂靜……都會讓我們從都市的喧囂中脫離,沉浸于天地間的寧靜。正如在螢火蟲閃爍的樹梢下,或在雨中奔跑的酣暢時刻,身心得以徹底釋放一一旅行不是逃避,也不僅僅是滿足眼欲,而是為靈魂充電的“再生儀式”。</p> <p class="ql-block">余生可以“把玩”單調(diào)的時間,但沒有忍受厭倦的余地。只要有一顆愿意感受美的靈魂,既使花比別人再多的時間和金錢,也是值得的。因為暢游在天地山水間,就能夠觸摸到大自然的魂魄,對我們的精神與生活有雙重滋養(yǎng)作用。</p> <p class="ql-block">余生最好的旅行,就是不受羈絆,沒有約束,心中有一種久違的感動。背起行囊,說走就走,帶上自己的心,勇敢前行。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腳去丈量,用自己的心去體味。人在途中,心隨景動,有多遠(yuǎn)走多遠(yuǎn),把足跡連成生命的延長線。</p> <p class="ql-block">余生最忌諱的旅行,就是那種變味的驅(qū)趕式的旅游。舉著小旗,跟著喇叭,在景點(diǎn)前匆匆拍照,又匆匆趕赴下一處,如同驅(qū)趕的羊群。這般旅行,毫無益處且有傷害!</p> <p class="ql-block">每一次出發(fā),都是對生命廣度的深情叩問。當(dāng)我們背起行囊,走向更遠(yuǎn)的地方時,實則是在萬千風(fēng)景中尋覓那個更遼闊的自己一一畢竟,“世界是一本書,不旅行的人只讀了其中的一頁”。</p><p class="ql-block">我們可以有體面的工作,但未必有時間;</p><p class="ql-block">我們可以有很多錢,但未必有好身體。</p><p class="ql-block">趁我們現(xiàn)在還不夠老,走的動,身體也還可以,為什么不出去旅行呢?!</p> <p class="ql-block">?圖片來自十年前旅行中手機(jī)拍攝</p><p class="ql-block">?文字編寫/梁金寶</p><p class="ql-block">?公元2025年7月16日于巴彥淖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