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人人操人人叉|色五月婷婷俺也去|久热福利在线视频|国产一区在线资源|日本无遮挡一区三区|操碰免费在线播放|国内A片成人网站|黄片无码大尺度免费看|欧美亚洲一二三区|8090碰人人操

八桂之約之十四——再見陽朔

怡然

<p class="ql-block">游覽完黃姚古鎮(zhèn),我們掐指一算行程還有三天時間,“奔陽朔!”我們幾乎異口同聲!上一次來陽朔還是在十幾年前,關于陽朔的記憶已是支離破碎,火燕只記得在西街吃啤酒魚,怡然只記得在遇龍河邊騎自行車——這一次去補補課,畢竟“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山水甲桂林”這句話,我們是從小念到大的。</p><p class="ql-block">第二次到陽朔,我們又一次游覽了陽朔西街、探秘了桃花源、邂逅了富里橋,觀賞了遇龍河藍龍夜游……突然覺得“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那是什么呢?是我們的境界升華了嗎?</p> <p class="ql-block">——再見陽朔西街</p><p class="ql-block">到陽朔,我們一定要住在江邊——這是我們的想法。巧的是我們找到了一家房車露營地(據(jù)安車駐營軟件顯示這是陽朔唯一一家露營基地),正符合我們的條件,距離陽朔西街只一江之隔。我們在陽朔停留的兩天是3月28、29日,遇陰雨,天巨冷!冷得穿上了我們隨身攜帶的最厚的衣服,因而一度失去了游玩的興趣——我們都是以物喜、以物悲的普通人!</p> <p class="ql-block">蟄伏到晚上4點,才起身坐船過江奔西街,畫面中紅色的旅游船2元/人。</p> <p class="ql-block">西街并不只是西街——</p><p class="ql-block">這便是陽朔西街了,春雨初歇,有點濕漉漉的寒意,但是一點也喚不起曾經的記憶!</p> <p class="ql-block">百樂橋,十幾年前有嗎?還是不記得。這座橋師法明清設計的石橋,也是游客進入西街的重要通道之一。</p><p class="ql-block">百樂橋,“百事順利,平安喜樂”,很多游客會特意來到這里打卡,在橋上的許愿風鈴上寫下自己的心愿,祈求平安幸福。</p> <p class="ql-block">與百樂橋應運而生的景觀。</p> <p class="ql-block">百樂橋橫跨的水面上有水上舞臺,據(jù)說不時會有山歌表演等,我們沒有趕上。</p> <p class="ql-block">這就是古老的西街了!這條擁有1400多年歷史的老街,是陽朔最古老繁華的街道。大理石路面呈彎曲的S形,暗青油亮。兩旁的建筑白粉墻紅窗,透著嶺南建筑的古樸典雅,每一塊石板、每一處磚瓦都在靜靜訴說著歲月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西街也是小城最動人煙火氣的地方,是美食的天堂,大名鼎鼎的陽朔啤酒魚首當其沖,還有陽朔粑粑、炒河蝦、黃鱔粥、桂林米粉等特色小吃星羅棋布于街邊小店。</p> <p class="ql-block">西街1400多年的歷史要上溯隋代:隋開皇十年(590年)設置陽朔縣時,縣城就已有一條長約200米、寬約5米的街道,這便是西街的雛形;元代至正年間筑成石頭城墻后,形成十字街,往西最長的一段街道便是西街;明清時期,據(jù)清1673年版的《陽朔縣志》記載,西街為縣城主要街道,當時的西街已經有了一定的商業(yè)氛圍;1937年,西街由原來2米多寬的石頭路面改成8米寬可通汽車的灰沙路面;新中國成立后,文革期間西街因避忌“西”字而改稱東風路,1982年恢復舊名,1984年,西街被修建成旅游文化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近代,關于西街所加持的文化因素,則是在抗戰(zhàn)時期。當時的國民政府南京中央研究院部分機房構南遷到達陽朔,大部分入駐西街盡頭體育場后的中山紀念堂。國民政府軍官外語補習班也遷至陽朔,為國民政府培訓駐外武官和軍事代表及翻譯人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而在改革開放初期,西街最早成為成為中外游客聚集地,酒吧、咖啡廳,處處洋溢著浪漫的氣息……</p> <p class="ql-block">其實,陽朔西街的“獨特性”逐漸被稀釋,現(xiàn)在全國很多地方都在打造仿古街,小吃、紀念品同質化嚴重,難免讓人覺得審美疲勞。</p> <p class="ql-block">不過陽朔西街的優(yōu)勢在于“山水+古街”的綁定——西街門口就是漓江、遇龍河,那種“走兩步就見喀斯特峰林”的場景,是其他古街很難復制的。</p> <p class="ql-block">南熏門碼頭—前文說得極是,走到西街的盡頭,便是南熏門碼頭了。南熏門碼頭是漓江邊上的重要碼頭,<span style="font-size:18px;">碼頭處建有一石拱門,上有一亭,名“南薰亭”,具有獨特的人文氣息和歷史韻味。</span></p> <p class="ql-block">  南熏門碼頭歷史悠久,見證了陽朔的發(fā)展變遷。<span style="font-size:18px;">1921年11月,孫中山率軍北伐,從廣州溯江而上途經此地,見得月樓屹立碼頭,風光獨特,便命停船靠岸。他觀樓賞景后,連連稱許,還掏出20枚大洋,囑咐村中長老置鐘,以弘揚崇武識文之道,振興民族精神。</span>南熏門<span style="font-size:18px;">曾經作為外事碼頭,接待過無數(shù)外國賓客,</span>美國前總統(tǒng)克林頓就曾到訪……</p> <p class="ql-block">南熏門碼頭自古時起便是重要的商貿區(qū)域。青石板上,曾回蕩著千年商賈往來的腳步聲,見證了陽朔商業(yè)的繁榮發(fā)展……</p> <p class="ql-block">南熏門碼頭承載著陽朔的歷史文化,也為一些與漓江文化相關的活動提供場地,如漓江漁火節(jié)等,促進了當?shù)貍鹘y(tǒng)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p> <p class="ql-block">南熏門碼頭還有一座“陽朔文化古跡山水園”,只是天色已晚,公園已經關門,我們無暇欣賞,實為遺憾!</p><p class="ql-block">據(jù)介紹:該園依山傍水景色絕佳,一條數(shù)百年歷史的古道縱貫南北,沿途著名景點有“鑒山樓”、“迎江閣”、“鎮(zhèn)江臺”、“帶”字摩崖石刻群。</p> <p class="ql-block">徐悲鴻故居—從南熏門碼頭我們又回到西街盡頭,繼續(xù)北行,就到了陽朔縣前街17號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陽朔徐悲鴻故居。</span></p> <p class="ql-block">徐悲鴻與陽朔之緣:1935年11月,徐悲鴻因反對蔣介石統(tǒng)治遭迫害,憤離南京到桂林,在陽朔創(chuàng)作。1936年,李宗仁買下此屋相贈,徐悲鴻在此居住近一年,創(chuàng)作了《晨曲》《逆風》《漓江春雨》等作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徐悲鴻故居外圍是白粉墻、小青瓦,略帶土黃顏色的檐口,風檐為褐紅色。門樓掛有吳作人題寫的“徐悲鴻故居陳列館”牌匾,還鑲嵌“徐悲鴻故居”大理石碑刻,院內有株10多米高的白玉蘭樹。</p> <p class="ql-block">徐悲鴻故居為單進中式磚木結構硬山頂平房,青磚灰瓦,面闊3間,進深3間,中為正廳,東房客室,西房畫室,廳后臥室,建筑面積約120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孫中山演講處—</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徐悲鴻故居對面,隔著一條公路,即為孫中山在陽朔的演講處。此處原為</span>唐代詩人曹鄴故居,后建為黌宮,清代擴為壽陽書院,<span style="font-size:18px;">清光緒29年(公元1904年)改為“縣立高等小學?!薄.斈陮O中山演講的教室仍作為陽朔縣文物保護單位,原樣保留未變。</span></p> <p class="ql-block">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孫中山于1921年11月?lián)]師北伐,由廣州、梧州逆流而上。29日抵陽朔巡視,下榻陽朔縣高等小學堂(今陽朔鎮(zhèn)小學)內,發(fā)表演講《實行三民主義及開發(fā)陽朔富源方法》,贊譽"陽朔遍地皆黃金也”。當年孫中山演講處、下榻處至今保存完好。2002年,以此為中心,修整拓建,建造了別具陽朔風情的文化廣場。不過眼下的壽陽書院仍然在維修中。</p> <p class="ql-block">從孫中山演講處再回到江邊,要經過青陽門,這是陽朔古城東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古陽朔東門的修建要上溯到元至正七年(1347年),陽朔縣達魯花赤明安薄化主持修筑部分土質城墻并開設四門,青陽門為其中的東門。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知縣吳德征主持修繕四座城門,并刻門楣,東門刻“青陽”。</p> <p class="ql-block">1982年修筑濱江路時,為保留青陽門,將其東移6米,用原材料照原樣恢復,并在門上重建幟江樓。</p> <p class="ql-block">陽朔山水間,竹筏輕晃,遠處峰林朦朧,近處鸕鶿靜立,陽朔城外漓江的傍晚,將山水的詩意暈染成一幅靜美的畫卷!</p> <p class="ql-block">身著民族服飾的姑娘們,頭戴銀飾,與山水相融,她們把山水的靈秀,穿在了身上,寫進了畫里——但是,這個晚上,真冷!</p> <p class="ql-block">“漓江景區(qū)陽朔龍頭山碼額”,走到這里便已是陽朔古城的盡頭了,也不是,這里是碼頭,是起帆遠航(游)的出發(fā)地!</p> <p class="ql-block">陽朔,是大自然精心繪就的山水長卷,西街盡管被嚴重商業(yè)化,其特色被慢慢稀釋,但當我們踏著印刻著無數(shù)旅人的足跡的石板路,在繁華與古樸的穿梭間,仍能感受到塔過往與今朝的變遷……</p> <p class="ql-block">桃花源并非桃花源——</p><p class="ql-block">有人說在陽朔不用去看景點,只是讓你的內心在這大自然精心繪就的山水長卷里徜徉就好!但內心浮躁的我們還是想東奔西走看看。我們選擇的下一站是桃花源景區(qū)。</p> <p class="ql-block">縱覽全國景區(qū),以“世外桃源”命名的不在少數(shù),應該說各有各的道理,由余光中先生題寫的“桃源本來在人間”,為陽朔的世外桃源景區(qū)增加了底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陽朔的世外桃源景區(qū)位于陽朔縣城西北約15公里處的白沙鎮(zhèn)五里店村,是國家4A級景區(qū)。</p> <p class="ql-block">景區(qū)的門票30塊錢,如果您不乘船去體驗“世外桃源”意境,可以不用買票,在景區(qū)陸地部分閑逛。但是誰能不買票呢?來“世外桃源”不是要尋找世外桃源嗎?至于能不能找到,那就再說了!</p> <p class="ql-block">關于這個“世外桃源”景區(qū),介紹如下:是根據(jù)陶淵明《桃花源記》意境,結合當?shù)靥飯@山水風光建成。主要由燕子湖、燕子洞、侗鄉(xiāng)風情和原始部落等組成,湖光山色,宛如世外桃源。</p> <p class="ql-block">乘坐游船開始,眼下便是燕子湖了!關于燕子湖得名原因有二,一是從高空俯視,湖的形狀酷似一只振翅高飛的燕子;二是湖后的山腳巖洞里棲息著眾多燕子,每年冬天燕子到此過冬,春暖花開時,燕群在山腳邊、湖面上飛舞,場面壯觀,因此被當?shù)卮迕衩麨檠嘧雍?,巖洞也隨之稱為燕子巖洞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燕子湖的水如同綠色的翡翠,清澈透亮,能清晰看到魚兒閑游,<span style="font-size:18px;">兩岸青山倒映水中,更有富有民族的水上建筑點綴其間——我們又走進了陽朔特有的美麗山水畫卷!</span></p><p class="ql-block">群山聳翠,村樹含煙,阡陌縱橫,屋宇錯落,田園山水、路橋村舍天衣無縫地融合,構成了宛如陶淵明筆下 “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的桃源畫境。</p> <p class="ql-block">但,真正的世外桃源來了!</p> <p class="ql-block">從這座古樸的目前穿過,便看見有一個小小的洞口,那便是燕子洞了。“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船上的導游與游客幾乎異口同聲朗誦陶淵明的《桃花源記》。</p> <p class="ql-block">這是喀斯特地貌特征的溶洞,洞里完全沒有風光,因而黑漆漆的。頭上的石壁上有突兀的鐘乳石,很有點壓迫感,這個洞很小。</p> <p class="ql-block">正在繼續(xù)誦讀《桃花源記》“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小船已經從洞里劃出來啦,原來這個洞只有50米左右,大家不禁啞然失笑!</p> <p class="ql-block">出洞后,眼前豁然開朗,左岸上一片鮮亮,讓人不禁發(fā)出“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嘆,那里是仿造的“桃林”,沒有桃花何談桃源呢?但這仿造的桃林也有好處,可以“春去花還在”呀!</p> <p class="ql-block">水面上的樓臺并不是裝飾,哪里有民族歌舞表演。歌臺舞樓上姑娘、小伙兒身著鮮艷民族服飾,以濃郁民族風情的歌舞歡迎遠方客人。</p> <p class="ql-block">小船在燕子湖環(huán)了一周,便又回到了登船處。</p> <p class="ql-block">下船登岸,便開始第二階段游覽。結束水上游程上岸后,還可在繡球樓對山歌、接拋繡球,在民俗大觀園考察民俗,觀賞少數(shù)民族群眾手工織物,參觀圖騰柱、風雨橋等別具風格的建筑 。</p> <p class="ql-block">景區(qū)認真地給游客準備了長桌宴。</p> <p class="ql-block">唱山歌、拋繡球!</p> <p class="ql-block">還有舞獅表演。</p> <p class="ql-block">世外桃源是開放式景區(qū),沒有圍墻與隔樁,燕子湖與周邊的村莊、田野、桃柳等相互映襯,自然融合,展現(xiàn)天地大美。</p> <p class="ql-block">同心橋。</p> <p class="ql-block">有過風雨橋,便回到了景區(qū)入口處,便也結束了景區(qū)的參觀。陽朔的世外桃源景區(qū),以陶淵明的《桃花源記》為藍本,打造了淵明山莊等與桃源文化相關的景點建筑。愚以為景區(qū)的打造雖然很用心,但還是有一種生硬的圖解,但是在參觀過程中,也能欣賞到自然山水之美、悠然閑適之美、民族風情之美——既能如此,夫復何求?</p> <p class="ql-block">——富里橋的禪意之美</p><p class="ql-block">在陽朔,與富里橋真是美好的遇見!其實,我們是奔著看遇龍河上神龍夜游去的,但是在途中,我們遇到了富里橋——富里橋在遇龍河上游500米。</p> <p class="ql-block">富里橋位于陽朔縣白沙鎮(zhèn)觀橋村,建于明代永樂年間,已有500多年歷史。橋長30米、寬5米、高10米,是料石結構單拱橋,也是陽朔最高最圓的單拱石橋,與遇龍橋和仙桂橋并稱為“陽朔三大古石橋”。</p> <p class="ql-block">橋身線條流暢,全部用青石料手工搭建,無任何粘合物。橋面、欄桿、臺階均為方石構成,古樸典雅。</p> <p class="ql-block">橋頭各有古樹一株,與古橋相依相伴,橋拱與水中倒影相接,如一輪滿月,造型美觀。</p> <p class="ql-block">富里橋是陽朔重要的歷史文化遺跡,見證了當?shù)貧v史變遷,承載著人們的記憶與情感,電影《劉三姐》曾在此取景,使其知名度進一步提升。</p> <p class="ql-block">富里橋處于遇龍河上游500米,是觀賞田園風光的絕佳之地。站在橋上,可看到青山環(huán)抱、綠水繞莊、河壩浪花滾滾、溪水潺潺、田疇井然、阡陌如織的美景。</p> <p class="ql-block">“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span style="font-size:18px;">站在富力橋上,</span>忽然想起<span style="font-size:18px;">《華嚴經》的禪宗偈語,一座富力橋凝聚了陽朔的山水精華,藏著一整個自在的世界!</span></p><p class="ql-block">高高的拱橋像個巧妙的取景框,將遇龍河的柔波、兩岸的峰林、岸邊的翠竹人家都框成了流動的畫——遠處的山是青黛色的寫意,近處的水是碧綠的留白。站在這里,看山不是山,是千萬年歲月的沉淀;看水不是水,是流淌不息的詩意!</p> <p class="ql-block">——遇龍河上藍龍游</p><p class="ql-block">在陽朔過三月三,在陽朔之遇龍河看藍龍夜游,我們何其有幸!離開富力橋,我們奔白沙鎮(zhèn)遇龍村。遇龍村有條遇龍河,遇龍河就是陽朔每年三月三神龍夜游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遇龍橋橋長36米至59.39米不等,寬4.2米至5米,高9米,為虹式單拱石橋,條石錯縫起拱,干砌。遇龍橋建于明永樂十年(1412年),1870年加修石欄桿,2000年7月被列為廣西壯族自治區(qū)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前文說過,富里橋與遇龍橋、仙桂橋并稱為“陽朔三大古石橋”,遇龍橋是廣西較大的單孔石橋。雖然歷經600余年的風雨剝蝕和洪水沖刷,仍保持原始風貌,橋身造型古樸美觀,氣勢雄偉,厚實堅固。</p> <p class="ql-block">遇龍橋上立有抗戰(zhàn)勝利紀念碑,記載著1944年村民自發(fā)與日寇激戰(zhàn)數(shù)十天取得勝利的史實,是陽朔人民英勇抗爭的歷史見證。</p><p class="ql-block">關于遇龍橋還有一個傳說故事:相傳明代一位進京趕考的書生在遇龍河邊得到龍女幫助,戰(zhàn)勝水怪后書生為感恩龍女,請來工匠建造此橋并命名為“遇龍橋”,為其增添了浪漫的神話色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今天我們走上古老的石橋,踩著滄桑的臺階與石板,仿佛走進歷時光中的遇龍橋,遇龍橋,像個安靜的觀察者,一頭連著塵世煙火,一頭接著山水秘境……</p> <p class="ql-block">遇龍橋頭有曹鄴曹鄴的塑像(816年-約875年),字業(yè)之,桂州(今廣西桂林陽朔)人。晚唐詩人。與劉駕、聶夷中、于濆、邵謁、蘇拯齊名,而以曹鄴才穎最佳。曹鄴曾擔任吏部郎中、洋州(漢中市)刺史、祠部郎中等職務。所以又稱曹祠部。代表作有官倉鼠。</p><p class="ql-block">陽朔城里有曹鄴故居,也是清代的壽陽書院,也是1921年到孫中山在陽朔演講與駐蹕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曹鄴平生擅長作詩,尤以五言古詩見稱。詩作反映社會現(xiàn)實,體恤民疾,針砭時弊。著有《藝文志》、《經書題解》及《曹祠部集》。他寫下了不少千古名詩,如《官倉鼠》:“官倉老鼠大如斗,見人開倉亦不走。健兒無糧百姓饑,誰遣朝朝入君口?!薄对乖姟罚ㄋ氖字唬骸笆滞浦庈堒?,朝朝暮暮耕。未曾分得谷,空得老農名。”所有的這些詩,對官吏盤剝百姓的諷刺真是入骨三分。</p> <p class="ql-block">遇龍村遇龍河的秀美風光。遇龍河發(fā)源于臨桂縣古里河,流經陽朔三鄉(xiāng)鎮(zhèn)三十余個村莊,在穿巖古榕景區(qū)青厄渡口處與金寶河匯合后流入漓江。遇龍河長年河水清澈,水流緩慢,河中筑有多處堤壩,亦稱“滾水壩”,遇龍河素有“小漓江”之稱。</p> <p class="ql-block">這便是遇龍河上的滾水壩,游船可以絲滑地通過滾水壩。</p> <p class="ql-block">我們大致參觀了一下遇龍村與遇龍河,找到一家遇龍河邊的民宿,吃了遇龍河的啤酒魚,靜靜地等待著夜幕降臨——觀賞遇龍河上藍龍夜游。您看,跟我們一樣等待的人可真不少!</p> <p class="ql-block">陽朔遇龍河2025藍龍夜游是廣西三月三期間的特色活動,表演時間只有3月30日-31日兩個晚上,每晚19:00-20:00舉行。以往的三月三龍游遇龍河或者是黃龍或者是紅龍,今年為什么是藍龍呢?因為今年是“脈動”飲料贊助,所以便改變了龍的顏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活動起點和終點都位于遇龍橋,游客可在遇龍橋附近選擇合適位置觀賞,也可乘坐竹筏近距離感受藍龍巡游的魅力。票價有108元、358元、518元、1688元等不同檔次。</p><p class="ql-block">票價雖然不菲,但是也是很緊俏的,但不買票,在民宿的觀景臺觀看,不是更好?我們選擇了這種方式!</p> <p class="ql-block">晚上7點鐘,期待已久的藍龍夜游終于開始了!據(jù)說巡游前有莊重的請龍儀式,游客可掛祈福帶、參與祭龍祈福和山歌對唱等活動等,但我們都看不到。</p><p class="ql-block">只見圓月造型燈散發(fā)柔和光暈,巨龍彩燈閃耀奪目,“潮玩三月三,脈動回來” 點亮熱鬧。</p> <p class="ql-block">由77艘竹筏首尾相連組成460米左右的藍龍,在遇龍河上蜿蜒巡游。龍頭高高揚起,龍鱗在燈光下泛著粼粼波光,伴隨著《劉三姐》的山歌旋律,“藍龍”在河面上徐徐游動,龍身時而蜿蜒穿梭于峰林之間,時而盤旋回旋,掀起陣陣水花,呈現(xiàn)出震撼的視覺效果。</p> <p class="ql-block">遇龍河龍船夜游起源于2014年,當年遇龍村村民為舉辦“遇龍河竹筏漂流節(jié)”,決定結合當?shù)亍褒垺蔽幕?,用竹筏串?lián)成龍,撐起黃傘模擬龍鱗。當年農歷七夕,首屆“遇龍河漂流節(jié)”亮相,77張竹筏首尾相連組成“巨龍”,吸引近5萬游客圍觀。最初“巨龍”只在白天巡游,2021年加入LED燈光打造出夜游版本,2024年新增“鳳尾”竹筏,形成“龍鳳呈祥”視覺效果,2024年9月30日項目正式商業(yè)化運營,成為遇龍河特色夜游項目。</p> <p class="ql-block">遇龍河龍船夜游與當?shù)貍鹘y(tǒng)文化緊密相關,承載著村民對自然的敬畏之心。</p> <p class="ql-block">夜色浸染,龍船游動,水面似藏著星河,神龍如凌空騰挪,岸上燈火與水中光影交融,這夜,是傳統(tǒng)與新潮共舞的浪漫,把平凡日子暈染成詩,每一縷光里,都藏著人們對生活的美好期許!</p> <p class="ql-block">觀賞遇龍河藍龍夜游,為我們的陽朔之行畫上了句號。第二次到陽朔,感受到了西街的內涵、桃花源的朦朧、富里橋的古樸、遇龍河的璀璨……這一切,不是“山是山、水是水”的直觀驚艷,而是陽朔特有的山水長卷與我們的內心感悟纏綿在一起,于是它不再是單純的風景,而是藏在內心深處的繾綣情思與歲月靜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