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軍歌應(yīng)唱大刀環(huán),誓滅胡奴出玉關(guān)。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尸還。</p><p class="ql-block"> —清·徐錫麟</p><p class="ql-block"> 在我們那個年代,唱歌是連隊的主要文化生活。天南地北的軍營都一樣,唱的就那么幾首歌。你可別小看那幾首簡單的歌,它能唱出軍人的血性;它能唱出戰(zhàn)士的豪情;它能展示連隊的精氣神。歌勵志、歌生情、歌育人。我們的軍營就是一個每時每刻都離不開歌聲的地方。歌如潮、如波如浪,濤聲陣陣……</p> 五前一路有歌聲 <p class="ql-block"> 看一個連隊是否有朝氣,是否有戰(zhàn)斗力,一個重要的檢驗標(biāo)準(zhǔn),就是要做到:“五前一路”(會前、課前、練前、影前、飯前、行軍路上)有歌聲。由此可見,唱好歌、練好歌,對一個連隊是何等重要。它無疑是連隊精神面貌的重要表現(xiàn)。</p><p class="ql-block"> 1969年我參軍入伍,來到南日島特務(wù)連,新兵的第一天就是學(xué)唱歌,我們整齊地坐在飯?zhí)玫男“宓噬?,看著黑板上的歌詞,一句句跟著老兵唱了起來。從《我是一個兵》、《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人民軍隊忠于黨》、《說打就打》到《打靶歸來》等等,不下十幾首。一曲《人民軍隊忠于黨》唱出了軍隊血染的歷程,一曲《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唱出了軍隊鐵的紀律,一曲《我是一個兵》唱出了人民子弟兵的本色,一曲《說打就打》唱出了軍人勇猛頑強的戰(zhàn)斗作風(fēng)。</p><p class="ql-block"> 至今,我還清晰記得一首歌,歌詞朗朗上口:我擦好了三八槍,我子彈上了膛;</p><p class="ql-block">我背上了子彈帶呀,心眼里直發(fā)癢;</p><p class="ql-block">別看他武器好,正義在我方。</p><p class="ql-block">我撂倒一個俘虜一個,繳獲它幾支美國槍!</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這歌生動形象、輕快活潑、簡練易唱,唱出了連隊?wèi)?zhàn)士的高昂士氣與必勝信念。你說這樣的歌戰(zhàn)士能不愛唱嗎?歌中的每一句詞即鼓舞士氣又激勵斗志,唱得你心里美美的,提起槍就想上戰(zhàn)場。</p> <p class="ql-block"> 我們的連隊,上課前唱、開會前唱、訓(xùn)練前唱、放映前唱、開飯前唱、行進路上走著唱。戰(zhàn)士唱、干部唱、碰上家屬來隊邀請她一起唱,戰(zhàn)友相聚時唱、戰(zhàn)友分別時也唱、每月一次的晚會上更要唱。特別是在那個大唱革命樣板戲的歲月,營房里歌聲繞梁,此起彼伏,不絕于耳。</p><p class="ql-block"> 海島的文化生活單調(diào)枯燥。春天燕兒呢喃,唱上一嗓子,思念悠長;夏天烈日炎炎,扯上一嗓子,暢快涼爽;秋天風(fēng)輕云淡,喊上一嗓子,情深意長;冬天海風(fēng)呼呼,吼上一嗓子,熱血沸騰。一年四季,歌聲給海防戰(zhàn)士的生活帶來無盡的愜意。那個年代,只要你置身于海島的綠色軍營,每天都能聽到一群大兵漢子原生態(tài)的歌聲。你的心將被歌聲淹沒,在歌聲中蕩漾。</p> 洗臉、唱歌的故事 <p class="ql-block"> 軍歌嘹亮是我軍政治工作光榮傳統(tǒng)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1979年4月,我參加福州軍區(qū)文化干事培訓(xùn)。軍區(qū)文化部的曹欣部長講了一段生動的故事,讓人感嘆、回味無窮。</p><p class="ql-block"> 曹部長是位才華橫溢的老軍人,他參加過解放戰(zhàn)爭、抗美援朝。也曾擔(dān)任過“八一”電影制片廠故事片室主任。他是電影《上甘嶺》創(chuàng)作者之一。他講到戰(zhàn)爭年代連隊文化工作的重要性時說:在朝鮮戰(zhàn)場,部隊行軍打仗,戰(zhàn)斗是那么殘酷,條件是那樣艱苦。戰(zhàn)士們一旦撤下來休整,個個灰頭土臉,衣冠不整。為此,部隊首長下達的第一道指令就是:組織各連洗臉、唱歌。洗臉,就是把連隊拉到井臺上、溪水旁、小河邊,要求戰(zhàn)士們把臉、脖子、胳膊都洗干凈。而后坐下唱幾支歌,吼上幾嗓子。整齊嘹亮的歌聲響徹山野,一瞬間部隊有了精氣神,士氣上來了。連隊的面貌煥然一新。他還講到電影《上甘嶺》,志愿軍戰(zhàn)士生活在狹小坑道里,多么艱難。因為嚴重缺水,戰(zhàn)士們饑渴難熬,甚至有人感到絕望。這時候小護士唱起了一首插曲《我的祖國》,“一條大河波浪寬……”歌聲一起,牽動了多少人的心。這就是歌聲的魅力,歌聲的力量。在最艱難的時候,它能鼓舞斗志,它能激勵人心。</p> <p class="ql-block"> 同樣是在朝鮮戰(zhàn)場,電影《英雄兒女》一句臺詞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當(dāng)軍首長問起王成所在團的張團長,部隊最近情緒怎么樣?張團長笑著回答了三個字:“嗷嗷叫”。此時,影片中的另一個鏡頭,駐營地的戰(zhàn)士正歌聲嘹亮地唱著歌。“嗷嗷叫”就這么簡單的三個字,足以證實部隊的戰(zhàn)斗力。它充分體現(xiàn)了戰(zhàn)士的精氣神,隊伍的威武魂魄。無論在任何時候,嘹亮的歌聲永遠是連隊朝氣蓬勃充滿活力表現(xiàn)。</p> 拉歌的故事 <p class="ql-block"> 我們留戀軍營的歌聲,更留戀軍營里的“拉歌”,每首歌都唱得洪亮利索。那噴薄而出的青春氣浪,在室內(nèi)能把房頂給掀了,在野外能把山給吹倒了。</p><p class="ql-block"> 當(dāng)年,凡在南日島部隊大禮堂看過電影的人,就會想起一個令人難忘的場景,官兵們個個勁頭十足,互相“拉歌 ”!禮堂里人聲鼎沸,成了“拉歌”比賽的盛會。</p><p class="ql-block"> 在大禮堂里,每次電影放映前,連與連之間都會進行一場“拉歌”比賽。歌聲、喊聲、笑聲、掌聲響成一片,一波接著一波,此起彼伏。</p><p class="ql-block"> “拉歌”也是有學(xué)問、有套路的。挑戰(zhàn)者領(lǐng):“特務(wù)連,眾:來一個,領(lǐng):來一個,眾:特務(wù)連”。你要是無動于衷,接下來,他就會用陜北秧歌的曲調(diào)開唱:“特務(wù)連那個呼嘿,來一個那個呼嘿,唱一支歌兒西哩哩哩嚓啦啦啦、嗦啰啰啰嘿、來一個呀么呼嘿?!? 弄的你不好意思,十分被動,不得不唱。</p> <p class="ql-block"> 指揮員與群體的喊聲、掌聲也很有節(jié)奏感,也是一種部隊文化特色。喊聲:一二三!掌聲:呱呱呱!喊聲: 快快快!喊聲:一二三四五!掌聲: 呱呱呱呱呱!喊聲:我們等的很辛苦!喊聲:一二三四五六七!掌聲: 呱呱呱呱呱呱呱!喊聲: 我們等的很著急!還有:“革命歌曲大家唱,我們唱完你們唱”,“叫你唱,你不唱,扭扭捏捏不像樣”……, 一套一套的。</p><p class="ql-block"> 如今回想起來,連隊“拉歌”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值得回味。一對一的較勁,誰也不愿先唱,雙方喊破了嗓子逼對方先唱。可是,一旦對方先唱了,另一方則馬上隨后跟上,唱對方唱的同一首歌,并以洪亮的歌聲蓋住對方。后唱的一方好象有兩層意思。一是告訴對方,你們唱得歌太簡單了,小兒科,我們也會唱,不能算。二是告訴對方,我們也唱了,并且是在你方唱完之后才結(jié)束歌聲的。因此,下面又該輪到你們先唱了。就這樣,先唱的連隊總是被動,被后唱的一方趕著、催著唱。這似乎成了連隊“拉歌”見高低,不成文的比賽規(guī)則。于是先唱的連隊必須要唱出一首新歌,或別人不會唱的歌,叫后唱一方干瞪眼,跟不上來才行。唱完后,對方還未起唱,緊接就會出現(xiàn)著一片掌聲,呼喊聲,以示勝利了,再逼對方唱。</p> <p class="ql-block"> 連隊“拉歌”的有趣規(guī)則,誰發(fā)明的,無從考證。但它明確地告知你,“拉歌”就是連隊實力的展示。它既是藝術(shù)更得講戰(zhàn)術(shù)?!袄琛钡年P(guān)鍵是你能唱出精彩,要想取勝就要多學(xué)一些新歌,出其不意叫對方接不上茬。只有藝術(shù)與戰(zhàn)術(shù)的完美結(jié)合才能出奇制勝。</p><p class="ql-block"> 記得當(dāng)時,敢與我們特務(wù)連較勁的是一連。一連是個步炮混編連,占著人多,又有一個“鬼點子”多的連長,他是上海人,戰(zhàn)土們私下叫他“點子連長”。每次與我們“拉歌”,他們占著人多的優(yōu)勢,總是壓著我們先唱。有一回放映電影前,我們做了充分準(zhǔn)備,特務(wù)連文藝骨干、老班長張廣靈,事先教大家學(xué)會一首兒童歌曲《我愛北京天安門》。誰也沒想到海島大兵竟唱起了兒童歌曲。一連不會唱,接不上茬,跟不上來了,這下全傻眼了。于是,我們盡情地、慢悠悠地唱完了這首兒童歌曲。頓時,掌聲、喝彩聲響徹禮堂,我們大獲全勝。許多戰(zhàn)士私下說,哈哈,“點子連長”,點子再多也沒用了??梢姀垙V靈大哥用心良苦,兒童歌曲都用上了。</p> 感恩軍歌,伴我成長 <p class="ql-block"> 感謝軍營的歌聲伴隨了我三十年的軍旅生涯。我在軍歌聲中成長的同時也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連隊的歌:生情、勵志、育人。它對一個連隊的成長;作風(fēng)的養(yǎng)成;戰(zhàn)斗力的生成非常重要必不可少。</p><p class="ql-block"> 那年我當(dāng)戰(zhàn)士,軍歌教我學(xué)文化,軍歌教我練本領(lǐng),軍歌教我好作風(fēng),軍歌教我守紀律。歌聲中我入黨提干,茁壯成長。</p><p class="ql-block"> 那年我當(dāng)干事,獨立師炮團剛剛成立,地處閩北山區(qū),一片荒野。戰(zhàn)士們住草棚、點馬燈、挑水吃、砍柴燒,條件十分艱苦。政委范希昌指示我:小王,從今天開始,你的工作就是到各連隊去教唱長征組歌《過雪山草地》。這首歌要做到每個戰(zhàn)士都會唱,而且要天天唱。讓每一個戰(zhàn)士牢記歌詞:“雪皚皚,野茫茫、野菜充饑志越堅,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讓每一個戰(zhàn)士都明白,這就是我們軍隊的鋼鐵意志。到時候,我要帶著黨委一班人下連隊檢查,聽每個戰(zhàn)士唱。</p> <p class="ql-block"> 那個難忘的歲月“……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從日出到月升,戰(zhàn)士的歌聲,在閩北的山林里久久徘徊。范希昌政委用歌曲勵志、育人的一幕,深深地教育了我。給我留下了不滅的印象。</p><p class="ql-block"> 那年我當(dāng)指導(dǎo)員,軍營的歌聲飄進了一絲絲的柔情。許多年輕的戰(zhàn)士喜歡校園歌曲,愛唱通俗歌曲,還有些民間風(fēng)格的情歌。這時你才發(fā)現(xiàn)環(huán)境在變,軍營的歌曲也在悄悄地發(fā)生了變化,再不是單調(diào)的沖?。?!有了一份柔情。戰(zhàn)士的歌聲也不再是“吼”了,他們的文化層次提升了,精神需求豐富了,欣賞的境界也高了,有了一種特殊的“情”調(diào)了。我因勢利導(dǎo),投其所好,教他們唱《外婆的澎湖灣》、《泉水叮咚響》、《紅梅贊》、《洪湖水浪打浪》等等,一些富有情調(diào)、積極向上的歌曲,我們的連隊歌聲蕩漾,如春風(fēng)拂面。</p> <p class="ql-block"><b>(上世紀八十年代初,著名作曲家生茂來福建連江可門島采風(fēng),他為守島邊防所干戰(zhàn)敬業(yè)精神所感動,臨別時親手作詞譜曲,創(chuàng)作了《可門哨所、我可愛的家》。照片上的我在組織戰(zhàn)士們學(xué)唱這首歌)</b></p> <p class="ql-block"> 那年我當(dāng)政委,武警醫(yī)院地處閩侯縣螺洲古鎮(zhèn)。五虎山下,閩江河畔,江風(fēng)習(xí)習(xí)。一旦入夏,孩子們放暑假,這就成了避暑勝地。我與政治處的同志約定,每周以科室為單位組織一次納涼晚會,唱歌為主,小節(jié)目為輔。傷病員、駐地群眾都積極參與,場面熱鬧非凡。納涼晚會的歌聲,一唱就是十多年,螺洲江畔,嘹亮的歌聲伴隨著歡聲笑語,如江河入海,奔騰不息。</p><p class="ql-block">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軍歌是永遠唱不膩,聽不膩的歌。歌聲中有軍人粗曠勇猛的血性,酣暢淋漓的豪氣,氣勢磅礴的魂魄。更有一種軍人暢達遼闊、內(nèi)在高雅的情懷。</p> <p class="ql-block"> “八一”建軍節(jié),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我的耳邊又響起了一支支熟悉的歌,是那么地親切。軍歌嘹亮,戰(zhàn)士的歌,我心中永遠的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部分照片取自網(wǎng)絡(luò),作者在此表示感謝!如有不妥請告知,立馬刪除)</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景熟熟</p><p class="ql-block"> 2025年7月31日于福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