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走近仙都景區(qū) <p class="ql-block">文:閻聚福</p><p class="ql-block">圖:鄧寶貴 劉慧英 薛惠英 劉曉霞</p> <p class="ql-block"> 5月25日清晨,6時許,仙都景區(qū)還有些清爽的涼,一條碧綠的河水從遠處的鼎湖峰腳下一路吟唱而來。</p><p class="ql-block"> 這是一條寧靜的河流,一條充滿向往的河流,河流在那古調(diào)簡陋的韻味里充滿了幾分遠古情調(diào)的百米條石對接的矴步橋下,緩拍地打著長滿苔蘚直立的支橋石,蕩起鱗樣的漣漪從只有0,8米高的橋下緩緩流淌。</p><p class="ql-block"> 這橋的故事,要靠河流講述。此刻,在矴步橋旁的我們,仿佛屏息細聽著,道光戊子(1828年)建橋后,交織在這里的神秘往事和言說。聽到了宣傳視頻中,農(nóng)人牽著老牛過橋時那悠長的哞聲。</p> <p class="ql-block"> 很快游人多了起來,紛紛與矴步橋合影,相機快門聲不停地響,很顯然,這矴步橋給游人帶來了無窮無盡的歡樂。看到這些,我們也無比的歡悅,耐著性子終于等到矴步橋上沒有了拍照的游客,同學(xué)們才踏上了矴步橋,把著矴步橋美景寫照,永藏心間,讓仙都的美麗留給我們永久的回憶。</p><p class="ql-block"> 拍攝完矴步橋后,早飯的時間快要到了,我們只好離開了這里。</p> <p class="ql-block"> 早飯后,我們再次徒步來到仙都景區(qū),河水平靜的流淌著,構(gòu)成了一種靜態(tài)美,這條河水是這里的一條大動脈,是仙都鎮(zhèn)的血液。</p><p class="ql-block"> 我們穿梭在人流中,繞河行走在石板和河卵石混筑的路上,濃翠的樹冠伸展成一條拱形長廓,濕潤的空氣樸面而來,碧綠的河水在那濕漉漉緊貼河面的千年矴步橋下平和、簡潔流淌著。美景給人以無限遐思,這花啦啦的流水聲,仿佛傾訴說著這里千年來的故事,千年的夢想,千年的幸福,千年來多少樹木老去,多少老人死去,歲月在流逝,而矴步橋還是這個模樣……</p><p class="ql-block"> 這千年矴步橋是這里的一絕,有了這一絕,就奠定特有的品位,這是許多地方無可比似的。</p> <p class="ql-block"> 一時間,我們流連駐足,只感覺一種寂靜,一種最純粹的寂靜,對面是那拔地而起,以整石為峰的鼎湖峰,好一派優(yōu)美的景致,讓我們的心靈貯滿了愉快。</p> <p class="ql-block"> 不知不覺走到了鼎湖峰腳下,許許多多的陌生人和我們站在一起,一齊抬頭仰視,拔地而起,頗有凌空之感的鼎湖峰。在高聳入云的石壁上,那些星星點點細碎的生命正透著新鮮的綠意,峰腳下洗得更黑更青的石壁上,鐫刻著經(jīng)歲月風(fēng)蝕的石榜大書“鼎湖峰”。</p><p class="ql-block">同學(xué)們用眼細看,用心體悟,你這般孤獨地?立于山水之間,仿佛像高聳的巨人柱,以你獨有的姿勢,俯視著來往游客?還是周圍他們羨慕嫉妒因你沒有變成他們一樣,也許還有你的“不合群”?</p><p class="ql-block"> 此刻,同學(xué)們被這奇特陶醉得不想離開,這峰、這景、這水就是唐詩宋詞的絕妙意境吧!</p> <p class="ql-block"> 在往前走,是依湖而建的“仰止亭”,飛檐立柱,亭臺相間,清幽雅致,亭旁古木參天,茂密蔥蘢,為亭園更添一層秀麗。更喜人的是,路旁翠竹修長挺拔,竹干粗細相雜,伸展的細長的枝葉,擠擠攘攘,爭相生長,又似臨風(fēng)舞,別有一番神采。</p> <p class="ql-block"> 走在其間,又是幾棵巨樹濃蔭翳日,片片枝干高舉在天,向上撐開如巨傘狀。周邊是依斜的古樹郁郁蒼蒼,一層層修剪的高矮形狀不一樣層層綠植,處處給人一種多樣化的感覺,真是好看極了。</p> <p class="ql-block"> 園林式的一組花團,綻放中透著胭脂和玫瑰紅散發(fā)著清韻的芳香,與旁邊的草地相映,給人以無限美感,頓感浪漫天真,這些愛舞的同學(xué),不由自主,歡騰跳躍,陶醉其中,用身體節(jié)奏,詮釋著歡樂和熱情。儼然是鼎湖峰下流動的景色。</p> <p class="ql-block"> 這一路是那么的柔和,美麗,明快,親切,我們一邊欣賞著美景,一邊玩著、樂著、舞著、拍著、錄著、快樂致極。</p><p class="ql-block"> 別了仙都,這是我們第一次來到仙都,半天的周游,只能撩開這位“仙都村姑”的蓋頭,感受也是膚淺的,我們會渴望有一天能再來到你的身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