呢稱:譚斌<br>美篇號:52069792<br> <p class="ql-block"> “天開函谷壯關(guān)中,萬古驚塵向此空?!焙汝P(guān),西據(jù)高原、東臨絕澗、南接秦嶺、北塞黃河,可謂“一夫當關(guān),萬夫莫開”。它是一座承載著厚重歷史與深邃文化的雄關(guān)要塞,宛如一部古老而又神秘的書,靜靜地佇立在歲月的長河中。而它更是道家之源,是無數(shù)典故與智慧的孕育之地。因此,去探訪道家之源,成了我們這次旅程的重要目的。</p> 去年初夏時節(jié),我們依依惜別了“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鸛雀樓,翻山越嶺,跨越黃河大橋,來到了承載著千年歷史滄桑與巨變的中原大地。到達靈寶市的函谷關(guān)后,本來還沒到八點鐘的開關(guān)時間,但熱情的服務(wù)員,不但免去了我們的門票,而且還破例為我們夫妻倆提前開門迎客,讓我們感動不已。 進入函谷關(guān)景區(qū),草木蒼翠,郁郁蔥蔥,一派生機盎然。我們沿著旅游綠道來到了太極圣湖,柳樹枝條隨風搖曳,碧綠的湖水里長滿了水草,小橋流水,給人一種自然清新的感覺。剛踏入函谷關(guān)景區(qū),就讓我們感受到了這里處處都充滿著道家思想的氛圍。<br> 我們站在太極圣湖的中心,突然看到了一尊在柳樹叢中聳立的氣勢宏偉的雕像, 格外耀眼奪目。于是,我們快步走了過去,原來是到了函谷關(guān)中歷史文化底蘊厚重的老子園。 來到寬闊大氣的老子文化廣場,我們認真端詳那座高高矗立的老子金像。他手執(zhí)《道德經(jīng)》書卷,目視遠方,目光如炬,宛如一位智慧的長者,穿越二千五百多年的時光,向世人傳遞著古老而深刻的思想。廣場西邊崖下刻著的《道德經(jīng)》,那被稱為“道德天書”的石刻,仿佛是歷史的回聲,訴說著老子在此撰寫中國哲學與傳統(tǒng)思想中的重要經(jīng)典, 創(chuàng)立道家學說的偉大傳奇。<br> 站在偉岸高大的老子塑像前,我們行著注目禮,一種復雜的情感也涌上了心頭。近在咫尺,我們能清晰地看到他慈祥的面容、睿智的目光和挺拔的身形,可又遠隔時空,那上千年的歲月鴻溝橫亙在我們之間。然而,他的思想?yún)s跨越了這一切,如涓涓細流,深入我們的心靈。突然,我想起了老子思想中蘊含的許多為人處世的智慧。如他強調(diào)“柔弱勝剛強”。這在表層上看似違背常理的思想,卻有著深刻的內(nèi)涵。水是最柔弱的東西,但它卻能穿透堅硬的巖石。在生活中,那些看似柔弱的人,往往有著堅韌的內(nèi)心,他們不會以強硬的姿態(tài)去對抗所有的困難,而是以柔克剛。在人際交往中,溫和的態(tài)度、包容的心往往比強硬的對抗更能化解矛盾。而他倡導“無為而治”,這并非是讓人無所作為,而是一種順應自然規(guī)律的智慧。在生活中,我們常常忙碌于追逐各種目標,急于求成,結(jié)果往往適得其反。就像農(nóng)夫揠苗助長,最終導致失敗。而若能像老子所說的“無為”,尊重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我們便能以一種更加從容的態(tài)度對待生活。 我們走到老子像后,全是道教宮觀建筑。有道家之源、講經(jīng)堂、太初圣宮、大道院、雞鳴臺等,無一不與歷史典故有關(guān)。老子在此著書立說,奠定了函谷關(guān)在道家學說的本源地位。而《道德經(jīng)》集中反應了老子的主張,即“道”與“德”的觀念,其主張自然、簡樸、無為、柔順;推崇“不爭”、“無私”、“逆天行道”的德性,追求個體與宇宙的和諧統(tǒng)一。如老子在《道德經(jīng)》第八章中寫道:“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上善若水,這簡單的四個字,卻蘊含著無盡的哲理。水的善,在于它的包容、潤澤萬物而不爭。在生活中,像水一樣的包容與謙遜才是一種至高無之的境界。老子的思想就像一盞明燈,照亮迷茫時的人們?!扒Ю镏校加谧阆隆保龠h大的目標,也要從腳下的第一步開始。這讓我們明白,無論夢想多么宏偉,都需要腳踏實地去努力。 <p class="ql-block"> 函谷關(guān),這個道家之源,是一種古老智慧的源頭,更是一種對自然、對人生、對宇宙深刻洞察后的智慧結(jié)晶。在這里,仿佛能看到老子當年在函谷關(guān)前,望著山川大地,思考著天地之道,然后將他的所思所悟化作那五千言的《道德經(jīng)》,萬古流芳。隨著參觀的不斷深入,還讓我深深地感悟到,老子的思想反映了對道的追求,道是一種宇宙萬物運行的根本規(guī)律。要深刻領(lǐng)悟老子的思想,去探尋這種規(guī)律,從而讓我們的心靈與宇宙相契合,認識到人生的起起落落都是自然規(guī)律的一部分,如同四季更替。在面對成功時不會驕傲自滿,因為我們知道這只是人生長河中的一個瞬間;在面對失敗時也不會一蹶不振,因為“失敗是成功之母”。</p> 沿著旅游綠道繼續(xù)往右側(cè)走,經(jīng)過望氣臺、古箭庫和古城墻遺址,即到了古函谷關(guān)樓前,雖再也聽不見殺聲震天,但也足見其氣勢磅礴。樓前有古代兵器,如云梯、戰(zhàn)鼓等,還有點兵場,城樓為雙門雙樓,面朝東,前面弘農(nóng)澗河橋前,有老子騎青牛石雕,寓意紫氣東來,祥瑞將至,讓游人滿意而歸。 “函關(guān)遺址依稀在,澗水東流日夜生”。帶著無盡的思索,懷著戀戀不舍,我們離開了函谷關(guān)。當然,我們這次游函谷關(guān)的時間雖然短暫,也只看了一些主要的景點,但卻得到了許多許多。在這里,老子的思想如同一股清泉,洗滌著我們的靈魂。這道家之源,就像一座寶藏,“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只要用心去感受,就能從中汲取力量,讓我們自己的人生更加充實,更加美好,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