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篇號:62753157<br>文字/圖片/編輯:暗香疏影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那天當我拉開抽屜時,突然發(fā)現(xiàn)了以往母親常用的裝在白大褂口袋上方的黑、紅、藍三種顏色的筆,勾起了我對母親的深切懷念,母親節(jié)即將到來,我想為母親寫一篇文章,作為送給她的節(jié)日禮物。</span></p> 第1次投稿后的感想 <h1> 第一次在“父母苦與樂交流圈”投稿,心里其實挺沒底的。那篇《白大褂下的母愛星光》,是我作為圈里新人的敲門磚。說實話,剛開始對該圈的規(guī)則都搞不太清楚,盡管我之前也是另一個圈的管理團隊成員,因身體不好退出了,然而,該圈子管理員們毫無嫌棄之意,一次次耐心留言,細致糾正格式錯誤、講解規(guī)則;評論員老師們更是逐字逐句閱讀我的文字,不放過每一個小錯誤。他們的幫助如同黑夜里的一盞明燈,給我指明了方向。</h1> <h1> 更讓我驚喜的是,這篇帶著試探的“處女作”,竟意外斬獲了“偉大母愛獎”和當月的“雙精”榮譽!這讓我真切感受到:用心書寫的文字,終會被看見、被珍視。正是這份沉甸甸的認可,點燃了我更大的熱情。待到父親節(jié)征文,我又鼓起勇氣寫下《父愛編織童年夢》,再次榮獲“童樂父愛星光獎”。如今回想,如果沒有初次投稿時那份溫暖的相助與肯定,我恐怕難以如此迅速地鼓起勇氣再次嘗試,這份鼓勵,何其珍貴。</h1> <h1> 在此我對“父母苦與樂交流圈”的主持人和管理團隊老師們的辛勤付出和對我的鼓勵表示最衷心的感謝!</h1> <h1> 然而最打動我的,并非獎項本身,而是這個圈子獨特的開放、民主的溫馨氛圍。主持人尤為難得,她從不獨斷專行,而是將一顆真心捧出,把“如何將家園建設得更好”的問題,真誠地交到每一位美友手中。她總是鼓勵大家暢所欲言、出謀劃策,管理團隊成員也認真傾聽每一條反饋,凡事共同商議、共同建設。這里沒有高高在上的“一言堂”,只有攜手并肩的“我們”。這種對每一位成員意見的尊重,讓我深深感到,這方天地不是某個人的領地,而是所有參與者共建共享的溫暖“家園”。管理團隊的每一位成員,都如同辛勤協(xié)作的園丁,用認真負責與樂于助人的熱忱,默默服務著每一位家人。他們的身影,他們的付出,如春風化雨,讓人感到溫暖。能在這個名為“父母苦與樂交流圈”里,遇見如此多熱心、專業(yè)的師友,實屬我之幸。我的寫作熱情在這里被點燃、被溫暖、被肯定。主持人帶領團隊所踐行的這份尊重與共建,更讓我對家園的未來充滿信心。</h1> 一點想法和建議 <h1> “父母苦與樂交流圈”寫的是“父母苦與樂”,但我覺得這份情,是否可以更寬廣一點。因為親情不是只由血緣定義的,那些日復一日的陪伴和撫養(yǎng),同樣能結(jié)下深厚的、甚至如同父女母女般的情感紐帶。比如,有些年輕的父母工作特別忙,家里請了一位阿姨照顧孩子。這位阿姨可能從孩子幾個月大就開始照顧,一待就是十幾年、幾十年。她看著孩子蹣跚學步,聽著孩子咿呀學語,照顧孩子的飲食起居,也關心他的喜怒哀樂。在孩子心里,這位阿姨可能就是最親近的“奶奶”或者“外婆”,那種依靠和信任,是時間澆灌出來的親情。對這位付出多年心血的阿姨來說,這個孩子和自己帶大的親生骨肉又有多大區(qū)別呢?我家里的阿姨就是跟隨了我們40余年的保姆,當初因為媽媽工作忙碌,爸爸支援內(nèi)地建設,我們年齡幼小,無人照顧而請來我家的,她在我家呆了四十年之久,把我們撫養(yǎng)長大,我們與她的感情猶如親生母女。</h1> <h1> 因此,我認為圈子名字中的“苦與樂”,其核心應在于養(yǎng)育本身的心路歷程,那份沉甸甸又甜蜜的責任感,那些生命與生命在付出與接納中締結(jié)的深情。無論承擔起這份養(yǎng)育之責的,是親生父母、祖輩,還是如上述那位可敬的阿姨,在漫長的撫養(yǎng)歲月里沉淀下來的愛、艱辛、喜悅與生命感悟,才是最能引起我們情感共鳴的核心。</h1> <h1> 為了讓這片已經(jīng)無比溫暖的家園更加枝繁葉茂,吸引更多美友加入,我冒昧提出一點粗淺的建議:我們不妨在征文主題的引導和日常內(nèi)容的分享中,除了父母子女的故事,更明確地敞開懷抱,鼓勵書寫那些“超越血緣、勝似親緣”的養(yǎng)育篇章。比如,那位用歲月書寫深情的保姆阿姨的故事;孤兒院工作人員日復一日如父母般的堅守;或是孩子眼中,給予他們?nèi)缟剿坪0汴P愛的養(yǎng)父母、恩師的故事……我們可以專門開辟主題標簽,如“我生命中的第二位媽媽/爸爸”、“養(yǎng)育我長大的那雙臂膀”等,讓這些同樣飽含深情的故事被看見、被傾聽、被分享。</h1> <h1> 這不僅能極大地豐富圈子的主題內(nèi)涵,更能賦予它更強的包容性和社會溫度。希望我的這點心得與微小的建議,能讓這片滋養(yǎng)心靈的精神家園,容納更多動人的生命故事,吸引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匯聚于此。無論您是親生父母、祖輩,還是像那位阿姨一樣,將他人的孩子視若己出、用心撫養(yǎng),只要心中有愛涌動,渴望傾訴養(yǎng)育路上的苦辣酸甜,這里都該是您暢所欲言的溫暖港灣。 愿這個園地,永遠是我們溫暖的家。</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