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們那時年輕,年輕得不知天高地厚。扛著經(jīng)緯儀,背著干糧袋,便以為可以丈量整個天地。血氣方剛的小伙子,皮膚被山風(fēng)刮得黝黑,眼睛卻亮得驚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是1983年的隆冬,我們接到了一項突擊任務(wù),為了保證中國“鈾都” 一一相山礦田某礦床的儲量報告及時提交,只剩下不到三個月的時間,我們必須在春節(jié)前完成礦床獨立控制網(wǎng)的連測改算任務(wù)。出發(fā)前,在動員大會上,領(lǐng)導(dǎo)要大家思想上作好吃苦的準備。大伙異口同聲地回答:“苦算什么?我們這一代人,生來就是要吃苦的”。</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作者野外測量途中小憩 </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進山的第一天,便遇上了暴雨。雨水順著山脊傾瀉而下,把我們的帳篷沖得東倒西歪。年紀最小的小李,脫下自己身上穿的雨衣,緊緊包住經(jīng)緯儀的箱子,生怕儀器進水。他的嘴唇凍得發(fā)紫,卻還咧嘴笑著:“沒事,儀器保住了?!蹦切θ荩两裣肫饋砣宰屓擞X得可愛可敬。</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山里的日子,是真正與天地相爭。我們攀爬那些連山羊都卻步的懸崖,鋒利的巖石磨破了手掌,血漬在巖石上留下暗紅的印記。有時為了測一個點,要在荊棘叢中穿行大半天,衣服被刮得破爛不堪,皮膚上橫七豎八全是血痕。夜里宿營,幾個人擠在狹小的帳篷里,聽著遠處不知名野獸的嚎叫,竟也能酣然入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水準測量 右為作者 </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天,為了爬上一處懸崖的山頂去觀測,我和老王抓著繩索攀上懸崖。那是個陰雨天,霧氣籠罩著整個大山。我們順著繩索緩緩爬行,巖壁濕滑,幾次險些失手。爬到一半,老王突然停住了,他的繩索被突出的巖石磨得只剩幾股絲了。我看著他懸在半空,額頭上的汗珠在陽光下閃閃發(fā)亮。</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別動!"我聽見自己的聲音在顫抖。我一點點挪過去,用隨身帶的備用繩索系在他腰間。那一刻,時間仿佛凝固,山風(fēng)在耳邊呼嘯,我的心跳加速。當我們終于攀上山崖時,老王癱坐在地上,從懷里掏出一個鐵皮煙盒,手抖得幾乎拿不住煙卷。"小子,"他吐出一口煙,煙霧在潮濕的空氣中久久不散,"咱們這行當,是在跟閻王爺搶飯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當我們按時完成了控制測量突擊任務(wù)時,走出相山回望那片連綿起伏的群山時,夕陽將我們的影子拉得很長很長。小李明顯瘦了一圈,眼睛顯得更大更亮。他突然指著遠處喊道:"看!那是我們觀測的控制點!"我們順著他的手指望去,只見群山起伏,云霧繚繞,哪里還分得清什么測點不測點。但我們都笑了,因為我們知道,那些點,那些線,已經(jīng)刻在了我們的心里。而我們的足跡,早已深深鐫刻在大山里。</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作者觀測經(jīng)緯儀</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這是曾經(jīng)發(fā)生在我們中間的一個真實故事。主人公姓何,大家都叫他何工。那年因一項測繪工程外業(yè)時間太長,近兩年何工沒有回過家,好不容易請了幾天假,從野外回家探親。當他剛踏進家門,出生后已近二歲還沒見過爸爸的兒子看著他,疑惑地問媽媽這個叔叔是誰?為什么住咱家來了?媽媽說這是你爸爸。</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這也許是一個特例。但是那時候我們地質(zhì)隊常年漂泊在外,許多職工孩子出生時都不在妻子身邊,過去通訊不發(fā)達,回去時孩子不認識父親的情況并不稀奇。還有一些情侶、家庭因此而出現(xiàn)無法彌補的裂痕。而相較于這種刻骨銘心的精神上的困擾,那些風(fēng)餐露宿、日夜兼程、精疲力竭,都是風(fēng)淡云輕,不足掛齒。</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作業(yè)途中 </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改變世界從了解世界開始,測繪工作者的每一步,都為我們揭開這個世界的奧秘,打下了堅實的基礎(chǔ)。讓我們每一個人都清楚的知道,我在哪里,要去哪里。正是因為有了測繪工作者長年與荒野與孤獨為伴的艱苦的生活,也正是因為有了這份奉獻的精神,我們國家的崇山峻嶺、江河湖海、地質(zhì)勘查、礦山開采、道路修筑、工程施工、發(fā)展規(guī)劃、城市建設(shè)、資源調(diào)查??才有了精準的坐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所以有一句話說得好:世界上最高的是山峰,比山峰更高的是測量人員的覘標,比覘標更高的是測繪人永恒的精神和信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而我幸運地成為了千百萬測繪隊伍中的普通一兵,并將青春奉獻給了鈾礦地質(zhì)測繪事業(yè)!</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作者晨曦中測量 </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今幾十年過去,當我翻開那些泛黃的地形圖,看見上面密密麻麻的等高線和測量控制點時,心中總會升起深深的眷戀和自豪感。那些等高線背后,是我們用青春丈量過的山山水水,是我們用血汗?jié)补噙^的日日夜夜。有時我想,那些我們曾經(jīng)爬過的山,走過的路,大山是否還記得我們?記得有一群年輕人,背著沉重的儀器,在人跡罕見的山野留下一串串足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山還在那里,而我們,已經(jīng)老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