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行程第四天。 今天拉車485公里,跑了6個多小時。 途中,車拍,一路風光。 途中第一次休息。 老外們到服務(wù)區(qū),都要吃點喝點,不忙不慌地受用著。 西班牙的火腿很有名,現(xiàn)吃現(xiàn)切。 休息20分鐘,繼續(xù)趕路。 司機第二次休息,這個休息區(qū)小一些,我們就在周邊轉(zhuǎn)轉(zhuǎn)。 下午3點多到格拉那達,直接去吃午飯。 <b>格拉納達</b>(西班牙語:Granada,阿拉伯語:????????)是西班牙安達盧西亞自治區(qū)內(nèi)格拉納達省的省會,位于內(nèi)華達山山麓,達若河和赫尼爾河匯合處,海拔738米。<div><br></div><div>格蘭納達是西班牙“天主教雙王”(伊莎貝拉一世和費爾南多二世的聯(lián)姻成為后來天主教雙王并建立西班牙王國,從而成為歐洲的超級大國)最后收復的土地,擁有令人難以置信的歷史文化遺產(chǎn)。阿爾罕布拉宮(La Alhambra)及夏宮別墅(el Generalife)的宮殿建筑群,以及阿爾拜辛區(qū)(barrio del Albaicín)已經(jīng)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哥倫布大道和天主教雙王大街則把游客引領(lǐng)到文藝復興時期興建的歷史遺跡和最為重要的街區(qū)。</div><div><br></div><div>格拉納達擁有許多大學區(qū)和學生社區(qū),使這個城市充滿青春活力。電影、戲劇、音樂廳和展覽廳,以及眾多的節(jié)日性活動使格拉納達成為“慶典之都”。精彩紛呈的節(jié)慶活動還有弗拉門戈舞節(jié)、國際木偶戲劇節(jié)及國際魔術(shù)節(jié)。國際戲劇節(jié)將最好的舞臺劇帶到了格拉納達,還有國際探戈節(jié)。</div> 在歷史上,格拉納達是西歐地區(qū)最后一個伊斯蘭王國的首都,古老的伊斯蘭教給格拉那達留下了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chǎn)和神秘的傳說,這座融匯著穆斯林、猶太教和基督教風格的著名歷史古跡,使格拉納達市成為西班牙一個文化和旅游熱點。<br><br>公元七世紀,摩爾人(即阿拉伯人與北非土著的混血兒)入侵西班牙,開始了長達八百年的統(tǒng)治,歷經(jīng)22位蘇丹,見證了阿拉伯文明在西班牙的輝煌與沒落。直到十五世紀末,基督教戰(zhàn)勝了伊斯蘭教的最后一個政權(quán),結(jié)束了穆斯林及伊斯蘭教在西班牙的統(tǒng)治歷史,標志著天主教徒的“光復運動”最終得以勝利,也標志著西班牙國家的統(tǒng)一。為慶祝這歷史性的勝利,這天,歐洲所有的天主教堂都響起了鐘聲。<br><br>1492年,西班牙頒布《阿爾罕布拉法令》,要求所有穆斯林和猶太人要么改信天主教,否則要在四個月內(nèi)離開西班牙。阿拉伯語失去了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而被西班牙語取代。清真寺,一些前基督教堂的遺址,重歸基督教使用。大部分的穆斯林改為皈依天主教,或撤回到北非,而其余的最終被驅(qū)逐到附近的郊區(qū),導致了1568年的Aljarras叛亂;超過20萬塞法迪猶太人被迫流亡,他們帶著積累的財富與商業(yè)網(wǎng)絡(luò)逃往荷蘭、意大利和奧斯曼帝國。<div><br>解除了內(nèi)部的紛爭,統(tǒng)一的西班牙開始了它在全球范圍內(nèi)最大規(guī)模的擴張時期,以至伊莎貝拉女王資助哥倫布到達了美洲。隨后開始了在美洲的殖民,使得西班牙帝國成為此后數(shù)百年世界最大的帝國之一。</div><div><br></div><div>在世界史上,伊莎貝拉一世是個舉足輕重的人物,就是在1492年,她準許哥倫布遠航探險,給他最優(yōu)惠的條件。由于財政吃緊,伊莎貝拉拿出自己裝滿首飾的首飾盒給哥倫布作為資助。這樣才有了強大的西班牙和新興的美利堅,才有了今日世界的格局。</div> <b>阿爾罕布拉宮</b>,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穆斯林皇宮,是中世紀摩爾人在西班牙建立的王宮,是摩爾人留存在西班牙所有古跡中的精華,它有著“宮殿之城”和“世界奇跡”的美譽,其精致細膩的美感,清新脫俗的格調(diào),驚世之美令人溢于言表,是摩爾藝術(shù)上最偉大的鼎盛之作!<div><br>阿爾漢布拉宮位于格拉納達市東南部的太陽山脊上,俯臥著這個當年阿拉伯國王的宮殿建筑群,主要是在尤素夫一世(1333-1354年)及其兒子穆罕默德五世時期建造的,它和其西部穆罕默德一世1238年修建的部分設(shè)施建成一片,牢固的塔樓,結(jié)實的大門,既構(gòu)成了宮廷式的庭院,又成為一個強大的堡壘。也許是因為建筑中使用了發(fā)紅的石料,因而又被稱為“紅宮”。紅宮依山做基,就巖起屋,殿宇亭閣鱗次櫛比,各具特色。<br></div> <div>原計劃是吃過午飯后,參觀阿爾罕布拉宮。<b></b></div><div><br></div><b>很遺憾</b>,我們團隊沒有預約到進入阿爾罕布拉宮參觀的門票,所以只能參觀阿宮后花園——赫內(nèi)拉利費花園了。<div><br></div><div>還好,在網(wǎng)上找到了一段視頻,較完整的介紹了阿爾罕布拉宮,跟著這段視頻游覽吧。</div> <a href="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nx411F7zQ/?spm_id_from=333.337.search-card.all.click"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阿罕布拉宮【國家地理:古代偉大工程巡禮】</a> <a href="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DP4y1977r/?spm_id_from=333.337.search-card.all.click"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摩爾人宮殿的集大成者阿爾罕布拉宮</a> <b>赫內(nèi)拉利費花園</b>坐落在阿爾罕布拉宮北側(cè)的高地上,與阿爾罕布拉宮僅一峽谷之隔?;▓@層層環(huán)繞于宮殿周圍,高低錯落。 赫內(nèi)拉利費宮原是蘇丹王的夏宮,也曾是基督教格拉納達總督的花園。早期是一座真正的摩爾人花園,占地面積不到1公頃,分為8個臺地,上面的幾層已被改建成意大利式,最下面的兩層還基本保持著伊斯蘭園林特色。 進入赫內(nèi)拉利費花園,眼前呈現(xiàn)的是柏木圍合的劇場花園。 這里原先是果園,種植了許多蔬菜和水果,供宮廷享用?,F(xiàn)在為夏宮的下花園,又稱新花園,前端連接劇場花園。劇場呈四方形,周邊由高大翠柏圍合。如今,作為格拉納達舞蹈音樂表演的主要場地,許多大師級藝術(shù)家都登上過這座舞臺。 下花園的前半部分以翠綠的柏樹為骨架,修剪成城垛狀,又圍合成幾個連續(xù)的長方形區(qū)域,內(nèi)部為長水池,噴泉與兩道樹籬的組合,一如桃金娘庭院,實質(zhì)就是帕提歐庭院,只不過墻體變成了綠籬,后半部是規(guī)則性花園,規(guī)整的方形植壇中栽種著橘子樹,居中為半圓八角水池,外圍是正方形綠籬。下花園還以眾多花圃烘托主景,栽種了160多個品種的花草樹木。柏樹、黃楊、桃金娘仍被作為樹籬,還有許多玫瑰、葡萄、夾竹桃、李子樹、枇杷、玉蘭、橘子樹等,花季時燦爛若錦。 順路向前是一處院落,名為<b>波羅庭院</b>,也稱<b>歇馬庭院</b>。門楣上有一把造型鑰匙,與阿爾罕布拉宮的葡萄酒之門上的鑰匙相似,象征此區(qū)域為王室領(lǐng)地。庭院中部有一座圓形噴泉,噴泉外種植了四棵橘子樹。墻邊還有長方形池泉。此地被視為門廳。<br> <div>迎面一棟三層小樓,門很小,僅容一人通過,極為樸素,門楣雖然斑駁,但依稀可見由藍、綠、黑色鑲嵌的圖案。拾級而上進入小樓內(nèi),即步入赫內(nèi)拉利菲宮的第二層臺地,它的核心地帶是里亞德院,又稱<b>水渠庭院</b>。這里是赫內(nèi)拉里菲宮最大的庭院,是一處保存較完善的安達盧西亞花園,也是西班牙穆斯林花園的典范。</div><div><div><br></div><div>這個庭院的入口處有一小柱廊,南北長40m,寬13m,是一個長方形的庭院。順庭院南北軸線,有一個長方形水渠,渠寬不到2m,兩邊呈對稱狀的四塊花圃,種著各式灌木與鮮花。水渠前后端各有一座花瓣形噴泉,貫穿中央的水渠和噴泉的水互相匯集,流水潺潺,回聲不絕。這是庭院的原始格局。而到了18世紀時,尤其是19世紀在一些旅人的推動下,將原來流水潺潺的池泉設(shè)計改成了水花噴射、聲音喧嘩的形式。發(fā)展到今天,修繕工程中添加了模仿雨聲的噴灌設(shè)計。</div></div> 在古蘭經(jīng)里,穆罕默德把天堂描述成一個流淌著小溪的花園,宮殿依花園和水流而建,這種形式成了向往天堂美麗的理想主義的表達。由此,標準的伊斯蘭花園的水面是靜態(tài)的,而18世紀后對水渠庭院的水聲的改建,與天堂的描述是有悖的。<br><br>據(jù)說最初水池庭院的兩側(cè)墻面,除了有一個馬蹄形的窗口瞭望臺外,其余都是密閉的,充分體現(xiàn)了伊斯蘭林園“密室天堂”的傳統(tǒng)思想,強調(diào)私密空間,外界看不到內(nèi)部。而庭院內(nèi)的人卻可以從瞭望臺處欣賞到外面的景色。瞭望臺內(nèi)的墻壁上,有伊斯馬易一世留下的墻壁灰泥裝飾遺跡。到了穆罕默德時期,又有覆蓋于墻壁上方的雕飾。<br> 夏日長廊又成了消暑佳處。而到了天主教國王統(tǒng)治時期,改建降低了西側(cè)圍墻的高度,建造了一座長長的門廊。通過門廊,園外景色一覽無遺。在觀念上已與伊斯蘭強調(diào)的私密空間設(shè)計,大相徑庭。<br><br>在瞭望臺處俯瞰花園,見下層臺地栽種著格拉納達象征的石榴樹,修剪成幾何形狀的花壇整整齊齊地圍繞著建筑物,整個夏宮花園依山而建,富有層次感。 <b>柏樹中庭</b> :19世紀大石頭樓梯門廊和兩只以格拉納達釉陶做的獅子。 由水渠庭院北側(cè)的大廳進入園中園,這里是<b>柏樹庭院</b>,也稱<b>U形水渠中庭</b>。它是一個著名的伊斯蘭庭院,整個小園三面圍墻,北面設(shè)有敞廊。前后為方形植壇,內(nèi)植灌木與喬木。U形水渠兩側(cè)等距設(shè)有噴泉,纖細的水柱呈拱狀射入水渠。U形水池的下面有一套隱藏式給水裝置,為周圍的植物供水。這座庭院又名<b>蘇丹王妃花園</b>,相傳是王妃會見情人的地方。而阿本塞拉赫斯家族也因此惹上滅族之災(zāi),獅子庭院阿本塞拉赫斯廳的那場殺戮,36名騎士的死亡也緣于此。 赫內(nèi)拉利菲宮花園,水渠、水缽、水池、水花四濺的噴泉,幾乎無處不在。沙漠中缺水的阿拉伯人,在這里將水用到了極致,從山上引來的泉水利用自然落差產(chǎn)生壓力,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從高山流到平原,從墻外翻到宮內(nèi),讓局促的院落擴大了空間,使繁雜的世俗歸于平靜,令人嘆為觀止。<br> 在西班牙伊斯蘭園林中,最有意義的裝飾元素包括:鋪砌釉面磚的壁腳板、墻身、橫飾帶、覆有裝飾性植物主題圖案的系列拱門,以及用弓形、鐘乳石等修飾的頂棚等。在這些裝飾性元素的作用下,中庭回廊的外觀顯得豪華而耀眼 <a href="https://v.youku.com/v_show/id_XMjg5NTM4MjQwNA==.html"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阿爾汗布拉宮(赫內(nèi)拉利費花園)</a> 沿著峽谷邊上路,我們來到卡洛斯五世宮。 路過了幾處遺址。 卡洛斯五世宮旁邊的教堂。 <b>卡洛斯五世宮殿</b>,采用的是與回教文化完全不同的文藝復興時代風格。<b>卡洛斯五世</b>,又稱<b>查理五世</b>,1516年成為西班牙的國王,1520年正式加冕為神圣羅馬皇帝。1526年,卡洛斯五世與新婚妻子到阿爾罕布拉宮度蜜月時,被阿爾罕布拉宮的美折服了,不禁感嘆到:“失去這座宮殿是摩爾人的一大不幸??!”他原本想把阿爾罕布拉宮摧毀再建新的宮殿,此時打消了這個念頭,而是決定每年撥款維修阿爾罕布拉宮,并緊挨著阿爾罕布拉宮又修建了一座不同風格的宮殿,就是現(xiàn)在的卡洛斯五世宮。<br> 卡洛斯五世宮具有明顯的文藝復興時期的特色,負責工程的是米開朗基羅的學生,建筑師佩德羅·馬秋卡(Pedro Machuca)。<br><br>卡洛斯五世宮建筑外觀方形,寬63米,高17米,具有明顯的文藝復興特色,與阿爾罕布拉宮的摩爾人建筑風格截然不同。 門口的兩座獅子已經(jīng)風化了。 外墻上的裝飾,紀念卡洛斯五世的勝利與輝煌帝業(yè)。 卡洛斯五世宮從外面看是一座四方形建筑,內(nèi)部卻圍合出一個圓形的、帶柱廊的庭院。 如今,卡洛斯五世宮內(nèi)部改為美術(shù)館,展示14~15世紀制作的青壸以及16~18世紀的宗教繪畫。 然后,我們驅(qū)車來到另一個山頭,參觀阿爾巴辛區(qū)的猶太民居。 <b>阿爾巴辛區(qū)的猶太民居</b>(Albayzín)位于阿爾罕布拉宮的西北邊,有座小山丘,名為阿爾巴辛( el Albayzín )。那是格拉那達城區(qū)最古老的一部份,原先是摩爾人最早所建的堡壘,也是基督徒光復當?shù)睾竽柸思蔼q太人的避難所。它所呈現(xiàn)的是典型的安達魯西亞街道風味,所以隨處可見阿拉伯式的大門及裝潢,由遠處眺望,整座山丘就像是座白色的小村莊。 這里最有名的景點是<b>圣尼古拉斯眺望臺</b>(Mirador de san Nicolás),在這里除了可以眺望阿爾罕布拉宮全景外,當夕陽西下時的余暉照耀全城時,仿佛置身于風景名信片中。 格拉納達的阿爾漢布拉宮、赫內(nèi)拉利費和阿爾貝辛地區(qū)1984年(1994年擴大范圍)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 <b>世界遺產(chǎn)委員會評價</b>:<br> 俯瞰著低處的現(xiàn)代城鎮(zhèn),阿爾罕布拉宮和阿爾巴辛坐落在兩個相鄰的小山上,一直保持著中世紀格拉納達地區(qū)的風貌。阿爾罕布拉堡壘和民居區(qū)的東面是風景秀美的赫內(nèi)拉利弗花園,公元13世紀至14世紀統(tǒng)治著西班牙這部分土地的埃米爾們就曾居住在這里。阿爾巴辛住宅區(qū)保留著大量摩爾人建筑風格的各式建筑,同時在這些建筑中還可以看到傳統(tǒng)的安達盧西亞建筑風格被完美地融入其中。 1896年的一天,被譽為“吉他史上肖邦”的西班牙作曲家塔雷加來到阿爾罕布拉宮,他來時正值黃昏日落,余暉染盡重重庭院,彌漫著憂傷的氛圍。塔雷加感時傷懷,譜就了《阿爾罕布拉宮的回憶》這一穿越百年的吉他名曲,使得阿爾罕布拉宮也隨之聞名世界。<div><br></div><div>全曲的旋律從頭至尾都用輪指來演奏,同進配有分解和弦的伴奏,顫音的效果發(fā)揮得淋漓盡致,無論從演奏技巧或是表現(xiàn)意境方面都有相當?shù)纳疃?。既精妙地描畫出阿爾漢布拉宮宮殿的輝煌華麗的景致,又給人以深切的感受和回想。不了解吉他的人很難想像它是由一把吉他的獨奏來完成的。</div><div><br></div><div>本片的配樂,即為《阿爾罕布拉宮的回憶》。</div> 后來,歌星Sarah Brightman將《阿爾罕布拉宮的回憶》填詞吟唱:<br><br>烏木般的記憶,在香味中酣眠;<br>溫柔彌散你房中。我摯愛的阿爾罕布拉宮。<br>見證成千的愛,與你共生;<br>依依燈火,透出你窗口。絕望阿爾罕布拉宮。<br>你閃耀的夢想,是海上的星子;<br>月亮和唱著,你的靜默。阿爾罕布拉宮。<br>如淚的常春藤,是亡國的哀泣;<br>劍與玫瑰之間,萌發(fā)橄欖青枝。我摯愛的阿爾罕布拉宮。<br>你月亮般的氣息,永存我心;<br>又如陽光,普照村落。阿爾漢布拉宮。<br>我夢想著阿爾罕不拉宮,我摯愛的阿爾罕布拉宮?!? <a href="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j54y1o7ik/?spm_id_from=333.337.search-card.all.click"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大衛(wèi)羅素演奏《阿爾罕布拉宮的回憶》</a> 待續(xù)。<br><br><br><br>更多的內(nèi)容<br><br>請關(guān)注我的美篇號:6107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