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古墻舊瓦訴滄桑, </p><p class="ql-block">青石幽街歲月長。 </p><p class="ql-block">昔日繁華今尚在,</p><p class="ql-block"> 平遙風韻永流芳。</p> <p class="ql-block">看到這深宅大院,莫名想起魯迅先生說的一句話,有的人靠祖上的陰德得了一所大宅子。這大宅子可真不是現(xiàn)在一般人住的單元小院,看看這古城大宅子,誰能不心動呢。古代車馬慢,時間也慢,匠心釀造,蓋這樣一處大宅子,不知道得花多少心思和時間啊。一刀一刀地雕,一鑿一鑿地刻,一點一點地磨...</p><p class="ql-block">歷史都寫在了腳下的青石板上,歲月都凝在了每一絲瓦縫里,文化就在每一處雕梁畫棟間.....</p> <p class="ql-block">平遙歸來已經(jīng)多日,但《又見平遙》帶給我的震撼久久未能平靜。視頻遠遠拍不出身臨其境的感動和震撼。如導演王潮歌所說:“我們很少有機會這樣去看一個演出,這更像一個博物館,或者說,更像一回穿越。我們有時像一個看客,有時又像親歷者。在一個又一個互不關(guān)聯(lián)的場景中,我們撿拾祖先生活的片段:清末的平遙城,鏢局、趙家大院、街市、南門廣場。</p><p class="ql-block">《又見平遙》劇情:</p><p class="ql-block">《又見平遙》講述了一個關(guān)于血脈傳承、生生不息的故事:清朝末期,平遙城里一位票號東家趙易碩,得知趙家在沙俄分號的掌柜王家罹難異國,全家13口慘遭滅門之禍,只剩下一個年幼的兒子。于是,趙易碩抵盡家產(chǎn),湊齊白銀30萬兩,聘請城中最負盛譽的同興公鏢局232名鏢師,同赴沙俄?;赝跫疫@根獨苗。結(jié)果,7年過去,趙易碩本人連同232名鏢師全部客死途中,而王家的血脈得以延續(xù)。</p><p class="ql-block">二、主題思想</p><p class="ql-block">整個演出通過一個個生動的片段展開,如 “選妻”,展現(xiàn)了為延續(xù)血脈而進行的莊重儀式;“鏢師洗浴”,體現(xiàn)了鏢師們出征前的豪邁與無畏;“還魂”,以極具想象力的方式呈現(xiàn)了鏢師們的魂魄歸來,表達了對故鄉(xiāng)的眷戀;“面秀” 則通過舞者與面粉的互動,傳遞出山西面食文化的獨特魅力以及對家鄉(xiāng)的思念之情。</p><p class="ql-block">通過這場沉浸式的文化盛宴,見證忠義與堅守,感受血脈傳承,領(lǐng)略晉商的誠信與道義。生生不息的平遙精神,從古城深處走來,正沿著歷史的轍痕,代代相傳。 它是平遙的,是山西的,更是中國的。</p><p class="ql-block">三、表演特色</p><p class="ql-block"> 1 創(chuàng)新的觀演模式:《又見平遙》首創(chuàng)了行走式觀演模式,劇場內(nèi)不設(shè)坐席,沒有固定舞臺,觀眾需要在 90 分鐘的時間里步行穿過幾個不同形態(tài)的主題空間,跟隨劇情的發(fā)展變化,沉浸式體驗這場歷史文化之。</p><p class="ql-block"> 2 融合古城元素:演出突破了傳統(tǒng)實景演出的布景方式,將古城的元素和演出有機地融合在室內(nèi),讓觀眾仿佛置身于清末的平遙城,能夠看到鏢局、趙家大院、街市、南門廣場等各種熟悉的場景,感受平遙古城的獨特韻味。</p><p class="ql-block"> 3 豐富的藝術(shù)表現(xiàn):舞劇、話劇、戲曲、舞蹈、音樂等大量藝術(shù)語匯都融入其中,使演出形式豐富多彩。表演者會深入人群之中,甚至與觀眾對話,讓觀眾有機會成為戲劇的一部分,模糊了舞臺與觀眾之間的界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