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銅仁市東臨湖南、北接重慶,素有“黔東門戶”之稱,</span>是國家衛(wèi)生城市、國家森林城市,“黔中各郡邑,獨美于銅仁”,大自然的慷慨饋贈,賦予了銅仁山水獨特魅力。在中國333個地級城市中,銅仁是唯一以“仁”為名的城市,有仁愛包容的多元文化、仁學思想的薪火相傳、仁者樂山的神奇景觀。元代文獻記載,錦江與大小江交匯處的銅巖附近,漁人曾從江底打撈出三尊銅人像,銅仁之名就此演化而來。</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銅仁不僅有天空之城梵凈山,還有座600年大明古韻的中南門古城</span>,古城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區(qū),也是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qū),“</span>中南門之夜”品牌,成為點亮銅仁夜間經濟的名片,“<span style="font-size:18px;">晝游梵凈山,夜游中南門”,成為多數(shù)來銅仁游客的理想選擇。</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南門古城坐落于銅仁市中心的一個半島之上,<span style="font-size:18px;">東、南、西三面臨水,僅北面依山,地勢險要,易守難攻,</span>自明代永樂十一年,銅仁建府至今,一直作為府署的所在地,距今已有600多年歷史。這里有<span style="font-size:18px;">擁有103棟明清建筑、35個四合大院、11條古巷道和1個碼頭,</span>是銅仁規(guī)模最大、歷史遺存最豐富的歷史文化風貌區(qū)。</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這里,望樓、四合院、巷道、城墻、碼頭次第排開,可見黔東文化、中原文化、徽商文化交流融合的縮影。</p><p class="ql-block"> 自古以來,?有碼頭的地方,?往往是一個地區(qū)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樞紐,中南古城亦是如此。得益于舟楫之利,來往的商賈在這里置下房產,至今,這里仍留有大量四合院建筑,如楊家大院、陳公館、校書第等。</p> <p class="ql-block">錦江大橋</p><p class="ql-block"> 錦江是銅仁的“母親河”,發(fā)源于梵凈山南麓,屬沅水一級支流,通往古城得錦江大橋長125m,主孔為凈跨110m鋼筋混凝土中承式拱橋,矢高27.5m,行車道及人行道由橫梁及蓋梁支承,橫梁通過吊桿懸吊于拱肋上。</p> <p class="ql-block"> 錦江大橋中段是觀賞竹筏調頭和城樓燈光秀的絕佳位置,夜幕下可同時捕捉光影流轉與水波倒影的獨特景致。</p> <p class="ql-block">中南門街牌坊</p><p class="ql-block"> 是古城內最大的一座牌坊,因其所在的這條街叫中南門街,為與之呼應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百舸輻輳坊</span></p><p class="ql-block"> 另一面則是百舸輻輳坊,百舸意為上百條船只,輻輳形容的是人像車鏈上的轱轆一樣十分密集,所以它描述的就是當時600多年前的銅仁,人云密集、一片繁榮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 中南門原是銅仁著名的碼頭,是繁華商業(yè)街。據史料記載,中南門古城民居依靠水運之便,曾一度商賈云集,是全省大多數(shù)縣的土特產和省外常德、漢口等地工業(yè)品的集散地和銷售市場。</p> <p class="ql-block">凱里酸湯魚?</p><p class="ql-block"> 貴州十大美食之首,凱里酸湯魚是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凱里市的一道特色小吃,酸湯最佳制法是以米湯自然發(fā)酵為湯底,配以木姜子、腌制西紅柿醬、糟辣椒等多種佐料熬煮而成。2021年,凱里酸湯魚的制作技藝被成功納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第五批代表性項目名單。</p> <p class="ql-block">貴州的“哨”類美食</p><p class="ql-block"> 主要有脆哨和軟哨,兩者均為豬肉加工制品,但口感和制作工藝差異顯著,脆哨外酥里嫩,香脆可口,常用于腸旺面等傳統(tǒng)小吃,軟哨口感綿密,入口即化,常用于糯米飯等傳統(tǒng)菜肴,兼具肉香與糯米的軟糯。 ?</p> <p class="ql-block">抹茶冰淇淋</p><p class="ql-block"> 銅仁擁有全球最大單體抹茶生產基地,出口量占全國首位。中國現(xiàn)在是全球最大的抹茶生產國,而四分之一的抹茶都產自貴州銅仁。銅仁,曾經是一個礦產資源豐富的地方,但如今這里卻成了“中國的抹茶之都”。</p> <p class="ql-block">青巖鹵豬蹄</p><p class="ql-block"> 青巖狀元蹄又稱“青巖鹵豬腳”,據記載,在光緒年間成為云貴科舉第一位狀元的青巖人趙以炯,年青時常去青巖北門街夜市吃鹵豬蹄,青巖人紀念這位“趙狀元”,便稱鹵豬蹄為狀元蹄。</p> <p class="ql-block">苗醫(yī)藥</p><p class="ql-block"> 苗族人民以植物為主作為藥物治療疾病的醫(yī)藥學。苗醫(yī)主要分為湘西苗醫(yī)和黔東南苗醫(yī),著名的傷藥有柏林接骨散藥等。2008年6月7日,貴州省雷山縣申報苗醫(yī)藥,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p> <p class="ql-block">田載</p><p class="ql-block"> 是明代銅仁府的首任知府。他于1413年奉命建城,選址銅仁的戰(zhàn)略要地,背靠茺鳳山,前臨錦江,規(guī)劃府署與川主祠、眾思堂形成犄角之勢,奠定了銅仁城的軍事和城建基礎。 ?</p> <p class="ql-block"> 田載到任時,銅仁地區(qū)荒蕪未開化,他帶領士兵和家屬穿越原始森林,在“三面臨水,一面背山”的地理格局中建城,利用錦江天然屏障形成軍事防御優(yōu)勢。這種“金城環(huán)抱”的布局符合中國傳統(tǒng)風水理念,至今影響著古城格局。 ?</p><p class="ql-block"> 他采用“治水攻心”策略,水利工程?修建川主祠鎮(zhèn)水,保障城池安全。建造眾思堂推行教化,強化民眾歸屬感,田載的治城理念被后世沿用數(shù)百年,使銅仁從軍事?lián)c發(fā)展為多元文化交融的商貿重鎮(zhèn)。 ?</p> <p class="ql-block"> 據悉古城民居建筑不僅數(shù)量眾多,布局合理,且種類齊全,有望樓、宗祠、民居、店鋪、寺觀、古城墻、古井等。古城區(qū)古建筑中頗具特色的,是以血緣關系和宗族而居所形成的建筑群組。其中規(guī)模較大的有徐家巷、陳家巷、萬家巷、張家巷、飛山廟、福音堂、天主教堂等建筑群。這些建筑群依山沿河,青磚灰瓦,鱗次櫛比,前后相連,左右相通,合縱連橫,曲折多變,既珠聯(lián)璧合,又獨立成章,既有做生意的臨街店鋪,又有居家的深宅大院,給人一種院內有院,門里套門的迷宮式感覺。這里房屋逆道路建設及排水系統(tǒng)設計科學合理,顯示了古代民居建設規(guī)劃設計技術的高超水平。</p> <p class="ql-block">但家香酥鴨</p><p class="ql-block"> 是貴州特色美食品牌,始創(chuàng)于1987年,總部位于貴州省長順縣,以麻、香、酥為特色,采用傳統(tǒng)工藝制作。</p> <p class="ql-block"> 核心工藝包括調味腌漬、蒸制和油炸三道工序,?皮脆肉酥,色澤紅亮,搭配蔥白段和甜面醬食用更佳。</p> <p class="ql-block">豆米火鍋</p><p class="ql-block"> 豆米火鍋是貴州必吃的特色之一,用四季豆的老豆子煮到軟爛而成,并在火鍋中加入另一種貴州獨有的美食“軟哨”,然后就可以放入各種美味就制成了,美味的豆米火鍋,蘸料則是特色泡菜糊辣椒,走的是咸鮮酸辣的本地風格。</p> <p class="ql-block">貴州刺梨特產</p><p class="ql-block"> 貴州省龍里縣特產刺梨,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刺梨,又名送春歸,是云貴高原及攀西高原特有的野生資源,刺梨富含多種營養(yǎng)素,尤其是維C含量出奇的高。</p> <p class="ql-block">承流宣化巷</p><p class="ql-block"> 是銅仁古城內一條具有深厚歷史底蘊的特色街巷,牌坊都是明代所建。立于逸群小學路口“承流宣化坊”表達的是朝廷的愿景和知府的理想。最早的字面意思就是地方官奉君命教化百姓,可使文化流傳,百姓更有教養(yǎng),國家也會更加興旺。</p> <p class="ql-block"> 古城建筑風格為青磚黛瓦與馬頭墻構成典型徽派風格,比較系統(tǒng)、全面地展示出古代建筑的發(fā)展軌跡。青磚灰瓦的建筑群體,樸實素雅,高峻的馬頭墻仰天昂起,既可防風,又可防火,整個平面功能明確,構架合理,選料精良,采光良好,地方特色顯著??梢暈榍瓥|民居之典型。</p> <p class="ql-block">旅拍基地</p> <p class="ql-block">銅仁非遺</p><p class="ql-block"> 現(xiàn)有“人類非遺”1項、“國家級非遺”12項、“省級非遺”85項。在中南門,可以領略“松桃苗繡館”繡娘民間刺繡和蠟染手工的絕技,感受人類非遺“石阡說春”、國家級非遺“德江儺堂戲”、“石阡木偶戲”、“沿河土家山歌”的底蘊。</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葉脈繡</span></p> <p class="ql-block">工農兵照相館</p><p class="ql-block"> 是銅仁最早的照相館,已有85年歷史,2021年,工農兵照相館從銅仁民族路搬遷至中南門古城內,拍攝一張用傳統(tǒng)方式顯影的老照片,已成為許多銅仁人心中的一份情結。</p> <p class="ql-block">銅仁跨鰲亭</p><p class="ql-block"> 位于錦江與小江交匯處的銅巖上,是明清時期為祈求學子金榜題名而建的亭閣。其名稱源于明代官員在此舉辦“賓興大典”的傳統(tǒng)習俗,寓意“獨占鰲頭”,曾作為銅仁府重要的文化地標。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父子進士坊</span></p><p class="ql-block"> 這個牌坊是為了紀念陳珊和他的兒子楊產而建,陳珊是明代銅仁府的首位進士,他的兒子楊產則繼承了他的衣缽,成為第二位進士。父子兩人都是進士,這在歷史上是極為罕見的,因此這個牌坊也成為了銅仁古城的一大亮點。</p><p class="ql-block"> 父子進士坊屬于明清建筑風格,采用徽派建筑工藝,融合圓雕、透雕等多種雕刻手法,作為功名類牌坊,其命名直接體現(xiàn)了對讀書入仕理念的推崇,反映了當?shù)貙婆e文化的重視。</p> <p class="ql-block"> 商貿往來,促進了銅仁的經濟繁榮,也帶來了思想的交流與融合,書院便在歷史的浪潮中應運而生,坐落在中南門的梵凈書院便是以銅江書院為原型復建而成。</p> <p class="ql-block"> 住宿的銅仁萬山假日酒店體量不大,卻很有品質感,整體的外觀,簡約時尚,精致有型。公共區(qū)域的整體設計,頗有些蘇州庭院的氣息,三個通道口設計成了中國園林里常用的月亮門,有庭院深深深幾許的感覺。</p> <p class="ql-block"> 這家酒店的全日餐廳叫嗨碗,全天候提供品類豐盛的早餐、自助晚餐。</p> <p class="ql-block">日式料理</p> <p class="ql-block">豐富早餐</p> <p class="ql-block"> “天無三日晴,地無三尺平”,這是民間對貴州省地理的形象描述,貴州地處云貴高原核心區(qū),92.5%的面積為山地和丘陵,地貌以高原山地為主,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說,窗外的景觀恰恰印證了上面的說法。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酒店外景</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