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2025年6月26日,我走進了天津市河北區(qū)的意大利風情街區(qū)。這里曾是亞洲唯一的意大利租界,如今依舊保留著137棟意大利古典風格建筑,漫步其間,仿佛穿越到了百年前的歐洲街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意大利風情街區(qū)</span>始建于1902年。1902年6月7日,天津海關(guān)道唐紹儀與新任意大利駐華公使嗄里納簽訂了《天津意國租界章程合同》,劃定天津意租界的范圍。租借海河以北、津浦鐵路以南,東、西分別與俄、奧兩國租界接壤的區(qū)域為意大利租界,總占地約771畝。由五經(jīng)路、博愛道、勝利路、建國道合圍而成,總面積約28.45公頃。每一棟建筑都出自意大利建筑師之手,從領(lǐng)事館到兵營,從教堂到市場,完整再現(xiàn)了當時的生活圖景。</p><p class="ql-block"> 行走在自由道這條最早的步行街上,兩側(cè)餐廳與咖啡館散發(fā)出熟悉的歐式氣息,耳邊似乎還能聽見百年前駐軍操練的腳步聲。</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馬可·波羅廣場始建于1924年,廣場周圍由錯落有致的意國風情花園別墅圍繞。廣場中央的歐戰(zhàn)和平紀念碑為紀念一戰(zhàn)結(jié)束而建,由意大利著名雕塑家朱塞佩·博尼設(shè)計,建成后由意大利途經(jīng)上海運至天津,主體雕塑包括噴泉水池、基座、羅馬柱、和平女神像,高13.6米,全部采用花崗巖石材,其中基座上部裝飾了個歐式人物雕像,柱頂為展翅飛翔的和平女神銅像,手拿一枝橄欖枝,象征著“友誼和平”這一永恒的主題。在底部有孔噴泉,外為圓形蓮池,池周圍裝有燈具,每當夜幕降臨,華燈閃亮,噴泉映襯,構(gòu)成一幅迷人的夜景。廣場周圍的幾座角樓均建于1908-1916年,為磚木結(jié)構(gòu)二層樓,帶半地下室,意大利建筑風格,充分體現(xiàn)了羅馬廣場的布局特點。涼亭采用羅馬風格的圓拱,并以愛奧尼克式廊柱圍繞,塔樓為條形窗,整個建筑給人以莊重古樸感。馬可·波羅廣場西北角樓,兩樓皆為正方形,構(gòu)筑形式完全相同,平頂出檐,上筑瓶式女兒墻,沒有正門和側(cè)門,二層有露天陽臺,這組塔樓的涼亭均為尖拱形,院內(nèi)有噴水池。屬于羅馬建筑風格,磚木結(jié)構(gòu),坡式瓦頂,立面二層正中有四聯(lián)拱券扇形陽臺,繩索式廊柱,連弧扇形陽臺,牛腿承檐,飾花葉形浮雕,造型優(yōu)美。</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 馬可波羅廣場,曾經(jīng)的意大利租界中心,</span>是標志性建筑之一,中央柯林斯式的石柱上站著手持橄欖枝的和平女神雕像,<span style="font-size:18px;">矗立在廣場中央,象征著這座城市歷經(jīng)風雨后依然屹立不倒的精神。我站在廣場中央,環(huán)顧四周那些歷經(jīng)百年風霜卻依舊優(yōu)雅的建筑,不禁感嘆歷史的厚重與文化的延續(xù)。</span></p> <p class="ql-block"> 在意大利風情街區(qū)游逛,就好像行走在浪漫的歐洲小鎮(zhèn)。《建國大業(yè)》、《金粉世家》等都在此取景,可以在這里找到劇中熟悉的場景。梁啟超故居、曹禺故居、民國大總統(tǒng)曹錕故居、袁世凱故居、馮國璋舊宅等都在這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 漫步于天津意大利風情街區(qū)的街巷之間,我時而停下腳步,欣賞那些精致的雕花門廊和彩色玻璃窗。每一塊磚石仿佛都在訴說著一段往事,而我,只是這漫長歲月中的一位旅人,在陽光灑落的石板路上,靜靜聆聽屬于天津的這段異國故事。</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