薊鎮(zhèn)長城石門路董家口堡至城子峪堡之間,有柳河沖堡。柳河沖堡已無蹤跡,幾經周折確定了它的位置,在此和墻迷們分享。<br data-filtered="filtered"> 當?shù)乩相l(xiāng)講,城子峪橋河道交叉的地方叫柳河沖。沖,交叉的路口?,F(xiàn)場看,城子峪流出的石河與董家口流出的柳河交匯,形成一個三角洲,柳河沖堡就建在這里(圖一)。它北靠山,東西臨河,作為兵堡,位置極佳,但易受洪水之災。 圖一:柳河沖堡位置示意圖 并且,從長城到柳河沖堡的聯(lián)系看,它們之間通衢兩道山谷,谷內有上兵古道。在沿線制高點上,還筑有數(shù)座聯(lián)絡用的接火墩(圖二)。<br data-filtered="filtered"> 所以,柳河沖堡在城子峪橋北三角洲處無疑。 圖二:柳河沖東溝制高點上的墩臺 柳河沖堡負責守御的長城段落,距北一千多米的山脊上(圖三)。這段長城長約1.5千米,無關口,有六座敵樓戍守。山脊小埡口分別有通向邊外的山道,可達城子峪、董家口舊關。邊內通柳河沖堡,且長城東邊敵樓與柳河沖堡可以互望(圖四)。 圖三:柳河沖堡望柳河沖段長城 圖四:柳河沖長城上望柳河沖堡 這段長城的守御重點是將樓,即一座外六內四箭窗的敵樓。它坐落在山脊制高點,并與邊外一道山梁相接。兩側邊墻為一等墻,東墻上有一向外出兵道,順樓梯下墻通邊外(圖五、六)。 圖五:柳河沖段長城將樓及北山梁 圖六:將樓東段邊墻上的外出通道 《四鎮(zhèn)三關志》柳河沖堡:洪武年建,斷虜墩山梁通眾騎,極沖,余山通步,緩。<br data-filtered="filtered"> 實際情況是,這段長城邊外山谷幽長,將樓(斷虜墩)山梁也很險要,別說眾騎難達,即使單騎牽到邊墻,也會被守軍以逸待勞,輕松殲滅(圖七)。 圖七:柳河沖段長城小埡口 《永平府志》載,隆慶五年柳河沖堡并入董家口堡。為何?可能一是洪水時常沖壞柳河沖堡,修繕花費大。二是柳河沖到董家口比較近,道路順暢,二堡合一也能管理這段長城。<br data-filtered="filtered"> 注:薊鎮(zhèn)長城一些地段存在明早期長城和明晚期長城,《四鎮(zhèn)三關志》在記載修筑長城、兵堡時間上,有時會出現(xiàn)混淆。此段大毛山、柳河沖至平頂峪段長城有洪武年建的長城、舊關、兵堡(圖八),有嘉靖年重新選線筑的長城、關口、兵堡。所以,新筑的長城、兵堡多有標注為洪武年建。 圖八:柳河沖北的皋爾山是明老邊路線